绝圣弃智是谁提出来的_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0 0
  1. 庄子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2. 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什么意思
  3. 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4.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5. 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什么意思呢?
  6. “绝圣弃智,擢乱六律”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出自《庄子·胠箧》,意思是: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社会就会没有盗乱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原文为: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译文: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绝圣弃智是谁提出来的_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庄子本意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出自《外篇·胠箧》,但和《杂篇·盗跖》也有很大关联。有一些学者认为庄子中的一些内容是对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本人的攻击,甚至质疑盗跖篇的真伪,这其实是没有从老庄学说本身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命题。

庄子三十三章,通篇的主要思想有三:齐物论,本我说和本职说

所谓齐物论,是道家基本主张。道家认为贫富差距产生贪,没有贫就没有富;等级差距产生歧视,没有贵就没有贱,矛盾是差异以及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

同理没有圣人,就没有大盗,当你抢占道德制高点的时候,制造了那些有“道德缺陷”的人。在《道德经》里,老子是这样表述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没有差异就不存在圣人和大盗。

庄子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道者,提倡无为的学者,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绝学无忧,这些绝字都是放弃的意思, 就是说: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弃绝聪明才智,返归天真纯朴;弃绝了学问和学业就会没有忧患与烦恼。 这些思想都太消极了,小学生不因该学习的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是道德经里的话,批判的是统治这的政策(这个小学生理解起来就更难了) 意思是说,古代有学问的人,讲道不是为了使人民明白是非,而是使他们更加糊涂愚昧

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什么意思

十九。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现在讲的是《道德经》的第十九篇“绝圣弃智”。

是本小节的第三篇。

这也是最具争议的一篇。就是开头的这三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我们简称为“三绝三弃”。

如果把本篇作为单独的篇章,不清楚上篇的解释和本文之间的联系,简单、孤立地解释“三绝三弃”,那怎么解释,都是老子最大的反社会、反进步、反文明的罪证!

——“绝”的是人类进步所追求的文明:“圣”、“仁”、“巧”;

——“弃”的是社会安稳所必要的规范:“智”、“义”、“利”。

所以千百年来,喜欢老子的人,想尽办法把这些话绕回来,放回到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范畴来解释。

激烈一点的,干脆就承认“三绝三弃”就是社会进步的革命纲领,为能有这标志性的颠覆言语,大呼过瘾。

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一贯的思维里,会说话的人都不会把话说“绝”,更不会直说“绝”话——“绝”字一出,万马难回。

但老子偏偏在这里“三绝三弃”,还不过瘾,外加下篇的“绝学无忧”,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得人猛捏把汗。不禁要问:从来都讲“相对”,又最具智慧的老子,会说如此绝对,让人一把就拿住的话吗?

会的!而且语气相当肯定!

就是要彻底地“三绝三弃”——没有余地,不许回头!

为什么这么讲?

八个字:矫枉归正,信心十足。

——没有十足的信心,不敢说狠话;

——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下猛药;

——没有十足的眼光,不敢指关键;

——没有十足的淡定,不敢起风云。

我们上篇讲到了,“大道废”,才“有仁义”;“智慧出”——废弃“大道”的“仁义”“智慧”,只会发展成“大伪”。

当时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小看这“大伪”。尽管是“伪”,但能成“大”者,就不是一般人能分辨得出来。

“大道”有“圣”,“大伪”也有“圣”,而且比“大道之圣”还要“圣”,更象“圣”。怎么分别?不是说这真那***,摆在桌面上闻个臭鸡蛋那么简单——能被你分得清的真***,那只是“小伪”。

所谓的“大伪”,就是那只不到如来佛祖那里,谁都分辨不出来的六耳猕猴,那也叫“大圣”,但是“大伪圣”——和真正的孙大圣拥有一样的能力,百般的变化。说这***大圣“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本事决不亚于孙大圣。一般的神仙想尽办法都难以判辨,连菩萨也一筹莫展。最后怎么分出来的?

——如来佛祖一说出***大圣的“本来”面目,这***的自己先胆战心惊,立马自现出原形。

这就是“大道之圣”和“大伪之圣”间的本质区别:

——“有我”还是“无我”,“有身”还是“无身”,“有私”还是“无私”。

“有我”,一说便惊;“有身”,一拿便住——只有把藏在袍子下的“私”字轧出来,才能“无私”。不然,任你有上天入地的本事,最终自现“有私”之原形。

“大伪之圣”尚且如此之难以分清,那些“大伪之智”、“大伪之仁义”、“大伪之巧利”呢?——“智”更眩目,“仁”更动人,“义”更动心,“巧”比天高,“利”比蜜甜。

如此之诱惑,转身都难,非“大定力者”不可为!

还要自断血脉,连筋带骨,切除顽瘤,无“大决心者”不可绝!

难道就没有中间一点、缓和一点的路可走吗?——就是“绝”该“绝”的,“弃”该“弃”的,“不该绝、不该弃”的留下来。

问得好!第三条路往往最让人遐想、最愿意寻找的——愿望不错!在“该和不该”处猛下功夫。

什么是“该”和“不该”?不在“我”与“不我”间作一了断,“私”与“非私”中痛下狠手,还在“我”的“该与不该”里打转,这种所谓的“中间”——以“我”为“中”,不是“大伪”,又是什么?

这是“大道”与“大伪”——两条路线的决断关键,从来就只有一个“我”字——“有我”必“伪”,“无我”方“道”。非此即彼,来不得半点含糊。决战关头,少点“绝”心,松点手劲,必现“私我”,必受其乱。

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弃圣绝智是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核心,就是既不要圣人也不要智者。具体含义为表示一个人达到了绝对的神圣,从而舍去了知识。

弃仁绝义:老子认为人为的仁义其中必然参***,只有放弃***仁***义,才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受到敬仰。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是一种崇高的态度,指的是放下个人的智慧和权力,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这种态度源于古代道家思想,许多著名的道教家和禅师都推崇绝圣弃智的生活方式。绝圣弃智的意思是要放下对个人成就的执念,超越现实世界的困顿和限制,走向更加纯净、自由和平静的内心世界。

绝圣弃智意味着超越人类的权力和智慧,追求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放弃各种功名利禄、权力地位、金钱私欲,追求无欲无求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不是傻愣愣地无所作为,也不是被动地等待自由与平静的到来,而是在追求深层次的生命意义中寻找无限生机和能量,用自己的悟性和心灵力量,引领人类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绝圣弃智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人生态度。在今天的世界,各种危机与挑战不断出现;科技、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困难。这时,绝圣弃智的态度便成为重要的信仰和精神之源。面对种种挑战和危机,我们需要放下个人的执念和埋头苦干的功利心态,走向更为开放、宽容和深层次的生活世界。只有以这样一种态度去面对当下的现实,我们才能真正认识、理解和改变自己,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是什么意思呢?

”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出自《庄子·胠箧》,意思是: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社会就会没有盗乱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原文为:夫谷虚而川竭,丘夷而渊实。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

译文:溪水干涸山谷显得格外空旷,山丘夷平深潭显得格外充实。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

扩展资料: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绝圣弃智,擢乱六律”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意即: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感悟: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孝子”,年迈的父母一辈子节俭,不喜欢穿新衣,但“孝子”为了让别人不要说闲话,让别人夸自己“孝顺”,硬是买一些新衣给父母穿上,也不管父母感受如何,但人后,对父母态度很差,常常使阴气,父母并不真正开心。。

这只是一个片面的例子,生活中类似的人很多。老子是要我们剔除这些表面的伪装,能够从质朴的真心出发,做人做事,社会才能真正美好阳光。

绝圣弃智:灭绝圣人,抛弃知识和智慧擢乱六律:擢(zhuó)乱,搅乱;六律,泛指音乐。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六吕,即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应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