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怒视对强敌的态度,横眉怒对是什么短语类型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21 0
  1. 鲁迅研究的课题——收集大量资料2
  2. 鲁迅笔下奴才的奴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看看这个材料吧,你的问题都可以从中得到解答。

鲁迅先生生平(据许寿裳文整理)

1881年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

横眉怒视对强敌的态度,横眉怒对是什么短语类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886年 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1892年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

1893年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道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1896年 九月初六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1898年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899年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

1901年 路矿学堂毕业。

1902年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3年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

1904年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 六月回家。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1907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拙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1908年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

1909年 是年辑印《域外***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0年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冬,写成第一篇试作***《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1912年 一月一日,临时***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1913年 六月,请***由津浦路回家省亲,八月由海道返京。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1914年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1915年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1916年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十二月,请***由津浦路归省。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1917年 一月初,返北京。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1918年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1919年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后收入杂感录《热风》。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后收入论文集《坟》。十二月请***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

1920年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1922年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1923年 九月***第一集《呐喊》印成。同月,《中国***史略》上卷印成。是年秋起,兼任北大,北师大,女师大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1924年 六月,《中国***史略》下卷印成。七月住西安讲演,八月返京。仍兼任北大等校讲师。是年冬为《语丝》同刊撰文。

1925年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是年秋起,兼任北大,女师大,中国大学讲师,黎明小学教员。

1926年 一月女师大恢复。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九月《彷徨》印成。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1927年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同月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十月抵上海。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同月《野草》印成。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

1928年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六月《奔流》创刊号出版。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29年 一月与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六月五日回抵沪上。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二月》。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1930年 一月朝花社告终。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十一月修正《中国***史略》。

1931年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弊》。

1932年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四月编一九***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十月排比《两地书》。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等校讲演。

1933年 一月四日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宅,欢迎萧伯纳。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蒂”暴行递***书。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1934年,五月杂文《南腔北调集》印成。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同月《准风月谈》出版。

1935年,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1936年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五月十五日再起病,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六月,稍能坐立诵读。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动》。又《花边文学》印成。八月,痰中见血。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延至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鲁迅先生主要著作

***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

书信集 《两地书》

学术专著 《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史略》

鲁迅诗选

自题小像(1903年)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惯于长夜过春时(1931年)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注这首诗见于《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为悼念“左联”五烈士而作。

送增田涉君归国(1931年)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答客诮(1931年)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无题(19321.23)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泪洒崇陵噪暮鸦。

注1932年1月,广州和南京合组的***成立,蒋介石回奉化,汪精卫托病到上海,行政院长孙科主政,事事棘手,被迫下台。

偶成(1932年)

文章如土欲何之?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自嘲(1932.10.12年)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所闻(1932年)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妆侍玉樽。

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注《鲁迅日记》1932年12月31日:“为内山夫人写云:(略)。”许寿裳《怀旧》:“这是一方写豪奢,一方写无告,想必是1932年‘一***’闸北被炸毁后的所闻。”

赠画师(1933年)

风生白下千林暗,雾塞苍天百卉殚。

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

题《呐喊》(1933.3.2)

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

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题《彷徨》(1933.3.2)

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

悼杨铨(1933.6.21年)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注杨铨,字杏佛,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6月18日为***蓝衣社特务暗杀于上海,20日鲁迅曾往万国殡仪馆送殓。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是日大雨,鲁迅送殓回去,成诗一首:(略)。这首诗才气纵横,富于新意,无异于龚自珍。”

题三义塔(1933.6.21年)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无题(1934年)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芒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亥年残秋偶作(1935.12.5年)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芒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注“此诗哀民生之憔悴,状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俯视一切,栖身无地,苦斗益坚,于悲凉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焉。”(许寿裳)

永远的鲁迅 仲言

鲁迅(1881-1936)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日。***同志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认为他是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伟大也引来不少的嫉恨,他生前死后一直没断过被误解、曲解、中伤甚至是诬蔑。昔日曾有过敌人的通缉和围攻;也有“令人寒心”的来自“同一营垒”的冷嘲热讽、明枪暗箭;“***”时曾被别有用心者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拿鲁迅的只言片语作为整人的“投枪和匕首”。进入新时期以来,也有人鄙薄革命文艺传统,对鲁迅***取不负责任的批评态度,甚至进行撒泼骂街般的攻击。什么“乌烟瘴气鸟导师”一类的谩骂;什么“光靠一堆杂文是立不住的”一类的酷评;什么“弃医从文是学医失败的结果”一类的贬损,可以说,从人格诬蔑、学术贬损到政治攻击无所不有。这些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的喧嚣,恰恰反映了某些人的一种投机心理——靠骂名人来哄抬自己。

郁达夫生前感慨,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靠骂伟大的民族英雄来抬高自己的人,恐怕不仅仅是可悲。

鲁迅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高举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文学为武器,深刻揭露封建主义、军阀势力和国民派的丑恶嘴脸;他积极支持并参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为维护民族尊严、争取人民解放而战斗,表现出高昂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他尖锐揭示了国人身上存在的国民劣根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渴望以理性精神开启民智;他在严格解剖他人的同时,更加严厉地解剖自己;他面对残酷的文化围剿,以坚韧的战斗精神不懈抗争,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和领袖;他坚持文艺为人生为革命的道路,始终“和革命共同着生命”,深信“惟新兴的无产者才有将来”,用如椽巨笔,承担起“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历史责任。鲁迅以他那深刻的思想、辛辣的文笔、卓越的艺术才华和凌厉的战斗风格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与尊敬;以其一生的辉煌业绩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崇高地位。鲁迅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鲁迅,鲁迅的思想和精神不会过时。鲁迅所走过的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道路,是中国一切进步知识分子的必由之路。鲁迅身上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拼死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富贵不*、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宝贵传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优秀品德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人格力量,依然是需要特别尊崇的高尚风范;鲁迅笔下所尖锐揭露的社会痼疾今天仍未根除,启迪民众心智“改变国民精神”的路途依然很长;鲁迅忧国忧民的责任意识,“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不为各种“纸糊的高冠”所陶醉、“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的精神境界,依然是我们完善人格修养的榜样;鲁迅以博大的胸怀和气魄倡导的“拿来主义”,在开放的条件下,不仅是衡量民族自信心的标志,也是建设先进文化、促进国家富强所必需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而在世界范围内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依然也是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也是我们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方向。

鲁迅永远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永远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人民日报》(2001年09月21日第四版)

鲁迅不死 国威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凌晨五点廿五分,鲁迅与世长辞!留下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让多少后人咂摸。

在先生去世65年后的今天,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国力的强盛都与65年前有着天壤之别。曾经造就鲁迅的乱世已成历史,鲁迅的精神也过时了吗?鲁迅精神的实质,我以为是他的使命感和革命性的自省。

使命感是国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人没有方向,没有了责任,不过是一个空空的皮囊而已。有责任感的公民始终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民族的人,也是一个人类的人。和鲁迅同时代有不少文学家,但是他们作品的使命感能与鲁迅的作品看齐的并不多。梁实秋在国家危难之际还在安于做他的小资文学,于是梁就只能做他的文学家而已,而不是带给整个民族以光明,打破黑屋子的伟人和先驱。

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民族,是不会进步的民族。否定过去是为了超越现在。“时代环境全部迁流,并且进步,而个人始终如故,毫无长进,这才谓之‘落伍者’。倘若对于时代环境,怀着不满,要他更好,待较好时,又要他更更好,即不当‘落伍者’之称。因为世界上改革者的动机,大抵就是这对于时代环境的不满的缘故。”——这是六十多年前讲的话吗?为何至今听起来依旧如此让人警醒!鲁迅的这段话对于所有不思进取,害怕变革的人来说像一根鞭子抽打着他们的灵魂。说是个人崇拜也好,是伟人情结也罢,在小资文学、言情***、无聊粗俗的***剧泛滥的今天,多读一些鲁迅,多一些不满、多一些自省就会多一些前进的动力,知道前进的方向,懂得如何保持前进的脚步。

“革命”作为一个曾经被滥用的词语,现在说起来好像比较避讳。在先生留下的“准”遗嘱《死》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彻底的革命者发出的最强音:我一个都不宽恕!鲁迅不宽恕的是什么?是一切不应该被宽恕的人、物,是一种永不妥协、战斗到底的宣言。有人批评鲁迅在对待国民性的批判上过于极端尖刻,我以为是在那个风雨飘摇、危机四伏的年代的矫枉过正。

各个时代,对鲁迅的批驳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也好。相信,“永远的鲁迅”其争论的意义就在于要人们永远记着鲁迅手上拿着的那杆投枪!

鲁迅不死!

怀鲁迅

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简直是所向无敌的。其动员之广大,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诗稿》序 郭沫若

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熔治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逾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然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荀子·劝学篇》有云:“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请更好其诗,好其书,而日益近之。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欬,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

1960年5月8日

献给鲁迅的挽联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追悼会上,各界人士同声哀悼,所送挽联不可胜数。

当时远在日本的郭沫若曾写过三副对联。一联是: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钦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

上联头两句,是指1936年6月19日高尔基逝世和同年鲁迅逝世的10月19日,刚好相隔四个月。鲁迅当时有“中国高尔基”之誉,故称“双星”。下联的头两句,意在说明作者与鲁迅的关系。“二心”,指鲁迅参加“左联”后的作品《二心集》;“憾无一面”,指作者将自己一生未能与鲁迅相晤引为不能弥补的憾事。

其时正在北京的国际友人斯诺和姚克联名写的一联是: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此联情深意切,语带双关,将鲁迅的《彷徨》《呐喊》两书,分嵌联中,但却不着一丝雕饰痕迹,可谓自然妥帖,精妙奇绝。上联的“译著尚未成书”,指当时姚克与斯诺译编的《活的中国》。

上海学生剧团所送的一联是:

熄了,光耀着世界的火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既表达了对鲁迅的无限崇敬、深切悼念之情,也有对劳苦大众的号召。文字朴实无华,诚挚感人。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所送的挽联是:

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史;

遗言太沉重,莫作空头文学家。

1950年,鲁迅逝世14周年之际,陈毅同志亲书一联,以为纪念: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这副对联,写得朴素自然,感情热烈真挚。高度概括了鲁迅的生平业绩和思想品格,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鲁迅研究的课题——收集大量资料2

1. 用大什么大什么组成四字成语

不善于讲话。

虽然大,能宽容人。 大而化之 化,形成种种武打场面。

比喻逞凶***或殴斗.,言辞。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

现用来指***议论。原指大得无边际、不合用。

形容人心肠慈善,能够胜重任;悟大败亏输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有口才,抓住主要矛盾。

大吹大擂 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大处着眼 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悟:底。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大处落墨 落墨。

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大而无当 当: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小臣尽职。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

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悲。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大本大宗 本:根本。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大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形容非常伤心。

大放厥词 厥。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大彻大悟 彻:明白。 大放悲声 放声痛哭。

大辩若讷 讷:语言迟钝,大声斥责。 ***小廉 旧时指大臣尽忠:改变,转变。

大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大才槃槃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

指有大才干的人:呼雷,喻震怒。比喻***脾气。

***慈悲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雷霆 霆。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得人心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宗。

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大度包容 形容气量大,却无底。 大敌当前 面对着强敌。

形容形势严峻: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笔如椽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其,能载重物。

比喻人有大材;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 大澈大悟 彻:明白: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

大车以载 大车材坚:本。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大慈大悲 慈。 大材小用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毫无个人打算。

大海捞针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大吹法螺 比喻空口说大话。 大醇小疵 醇。

大打出手打出手。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主旨。

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纯正;疵:毛病,他的;词:文辞,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落笔。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墨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

形容肥胖的样子。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

2. 什么大什么四字成语

大彻大悟,大是大非, 把事情全部包下来。也表示有把握,负得起责任。

大本大宗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大慈大悲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形容人心肠慈善。

大吹大打指鼓乐齐作。

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大吵大闹激烈地争吵。指争论各方并无严重分歧而进行毫无秩序的争吵骚动。

大吹大擂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3. 用大什么大什么组成四字成语

大败亏输 打了败仗,损失很大。

大本大宗 本:根本;宗:本,主旨。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

大笔如椽 椽:放在檩子上架着屋顶的木条。象椽子那样大的笔。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大辩不言 大辩:善于辩论。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

大辩若讷 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大步流星 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

大才槃槃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大材小用 把大的材料当成小的材料用。比喻使用不当,浪费人才。

大车以载 大车材坚,能载重物。比喻人有大材,能够胜重任。

大彻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澈大悟 彻:明白;悟:领会。形容彻底醒悟。

大处落墨 落墨:落笔。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

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墨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

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大处着眼 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大吹大擂 许多乐器同时吹打。比喻大肆宣扬。

大吹法螺 比喻空口说大话。 大醇小疵 醇:纯正;疵:毛病。

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大慈大悲 慈: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悲: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语,救人苦难。

形容人心肠慈善。 大错特错 完全错了。

大打出手打出手: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形成种种武打场面。比喻逞凶***或殴斗。

大大落落 形容态度大方。亦形容随随便便,满不在乎。

大刀阔斧 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得人心 人心:即民心。指受百姓热烈拥护。

大敌当前 面对着强敌。形容形势严峻。

大地回春 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大动干戈 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大度包容 形容气量大,能宽容人。 大而化之 化:改变,转变。

原指大行其道,使天下化之。后形容做事情不小心谨慎。

大而无当 当:底。虽然大,却无底。

原指大得无边际。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实际、不合用。

***慈悲 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雷霆 霆:呼雷,喻震怒。

比喻***脾气,大声斥责。 ***小廉 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

大方之家 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

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大放悲声 放声痛哭。

形容非常伤心。 大放厥词 厥:其,他的;词:文辞,言辞。

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议论。

大风大浪 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

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大腹便便 便便:肥胖的样子。

形容肥胖的样子。 大功告成 功:事业;告:宣告。

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大公无私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大海捞针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

比喻极难找到。

4. 大开头的四字成语

大败亏轮 大败亏输 大本大宗 大笔如椽 大辩不言 大辩若讷 大步流星 大才榱盘 大才榱盘 大才盘盘 大才盘盘 大材小用 大车以载 大彻大悟 大澈大悟 大吃一惊 大处落墨 大处着墨 大处着眼 大吹大打 大吹大擂 大吹法螺 大醇小疵 大慈大悲 大错特错 大打出手 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 大胆包身 大刀阔斧 大得人心 大敌当前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大动干戈 大动肝火 大动公惯 大度包容 大恩大德 大而化之 大而无当 ***慈悲 ***雷霆 ***谬论 ***议论 ***小廉 大方之家 大放悲声 大放厥词 大放厥辞 大风大浪 大腹便便 大工告成 大公无私 大功毕成 大功告成 大海捞针 大含细入 大寒索裘 大喊大叫 大旱望云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 大好河山 大红大绿 大红大紫 大呼小喝 大呼小叫 大获全胜 大惑不解 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 大家风范 大家闺秀 大渐弥留 大江东去 大江南北 大匠运斤 大街小巷 大节不夺 大经*** 大惊失色 大惊小怪 大开大合 大开方便之门 大开眼界 大块朵颐 大块文章 大快人心 大浪淘沙 大辂椎轮 大路椎轮 大马金刀 大梦初醒 大梦方醒 大名鼎鼎 大名难居 大明法度 大谬不然 大缪不然 大模大样 大莫与京 大谋不谋 大难不死 大难临头 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 大璞不完 大起大落 大气磅礴 大器晚成 大千世界 大巧若拙 大请大受 大权独揽 大权旁落 大权在握 大人虎变 大人先生 大仁大义 大杀风景 大煞风景 大煞风趣 大声疾呼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 大事不糊涂 大事铺张 大事去矣 大势所趋 大势已去 大是大非 大手大脚 大书特书 大树底下好 … 大树将军 大水冲了龙 … 大肆挥霍 大肆厥辞 大肆铺张 大肆宣传 大题小作 大题小做 大天白日 大廷广众 大庭广众 大同小异 大头小尾 大喜过望 大喜若狂 大厦栋梁 大厦将颠 大厦将倾 大贤虎变 大显身手 大显神通 大相径庭 大相迳庭 大兴土木 大行大市 大雅君子 大雅之堂 大言不惭 大吆小喝 大摇大摆 大义凛然 大义灭亲 大音希声 大勇若怯 大有裨益 大有见地 大有径庭 大有迳庭 大有可观 大有可为 大有起色 大有人在 大有文章 大有作为 大雨滂沱 大雨倾盆 大雨如注 大禹治水 大展宏图 大展经纶 大张其词 大张旗鼓 大张声势 大张挞伐 大杖则走 大政方针 大直若诎 大直若屈 大智大勇 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大中至正 大做文章。

5. 怒目什么四字成语

1、怒目而视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脾气的神情。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2、怒目圆睁

拼音:nù mù yuán zhēng

发怒时瞪大了眼睛,形容很愤怒

出自《别饿坏了那匹马》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我张皇地回过头来,看到了父亲怒目圆睁的脸。

3、怒目切齿

拼音:nù mù qiè chǐ

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 处晋·刘伶《酒德颂》:“有贵介公子;榗神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袊;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

例句:局长向来不容行贿纳贿之人,如果其下级发生此事,他更是~,恨不成声。

4、怒目横眉

拼音:nù mù héng méi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自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怒形于色

拼音:nù xíng yú sè

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自宋·洪迈《夷坚志》:“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例句: ~,在商场上是一大忌。

2、***雷霆

拼音: dà fā léi tíng

比喻***脾气,高声斥责别人。霆:响雷。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五卷:“陈秀才***雷霆。”

例句:王强得知儿子逃学后气得~。

6. 成语大全四字成语含大字

大步流星、大材小用、大彻大悟、大动干戈、***慈悲、大言不惭、大智若愚、

大而化之、***雷霆、大公无私、大惊失色、大势所趋 、大风大浪、大海捞针、

大吉大利、大家闺秀、大江东去、大江南北、大街小巷、大惊小怪、大开眼界、

大好河山、大难不死、大快人心、大浪淘沙、大名鼎鼎、大气磅礴、大失所望、

大逆不道、大庭广众、大相径庭、大义凛然、大义灭亲、大有可为、大有裨益、

大功告成、大雅之堂、大雨倾盆、大智大勇、博大精深、胆大包天、苦大仇深、

地大物博、好大喜功、尾大不掉、树大招风、志大才疏、夸大其辞、勃然大怒、

鼎鼎大名、贻笑大方、胸无大志、狂妄自大、积小成大。

7. 大开头的四字词语

大有可观 大有可为 大有起色

大有人在 大有文章 大有作为

大雨滂沱 大雨倾盆 大雨如注

大禹治水 大展宏图 大展经纶

大动干戈 大动肝火

大动公惯 大度包容 大恩大德

大而化之 大而无当 ***慈悲

***雷霆 ***谬论 ***议论

***小廉 大方之家 大放悲声

大放厥词 大放厥辞 大风大浪

大腹便便 大工告成 大公无私

大功毕成 大功告成 大海捞针

大含细入 大寒索裘 大喊大叫

大旱望云 大旱望云霓 大旱云霓

大街小巷 大节不夺 大经***

大惊失色 大惊小怪 大开大合

大开方便之门 大开眼界 大块朵颐

大块文章 大快人心 大浪淘沙

大事不糊涂 大事铺张 大事去矣

大势所趋 大势已去 大是大非

大手大脚 大书特书 大树底下好乘凉

大张其词 大张旗鼓 大张声势

大张挞伐 大杖则走 大政方针

大直若诎 大直若屈 大智大勇

大智如愚 大智若愚 大中至正

大做文章

大辂椎轮 大路椎轮 大马金刀

大梦初醒 大梦方醒 大名鼎鼎

大名难居 大明法度 大谬不然

大缪不然 大模大样 大莫与京

大谋不谋 大难不死 大难临头

大逆不道 大逆无道 大璞不完

大起大落 大气磅礴 大器晚成

大千世界 大巧若拙 大请大受

大权独揽 大权旁落 大权在握

大人虎变 大人先生 大仁大义

大杀风景 大煞风景 大煞风趣

大声疾呼 大失人望 大失所望

大好河山 大红大绿 大红大紫

大呼小喝 大呼小叫 大获全胜

大惑不解 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

大家风范 大家闺秀 大渐弥留

大江东去 大江南北 大匠运斤

大败亏轮 大败亏输 大本大宗

大笔如椽 大辩不言 大辩若讷

大步流星 大才榱盘 大才榱盘

大才盘盘 大材小用

大车以载 大彻大悟 大澈大悟

大吃一惊 大处落墨 大处着墨

大处着眼 大吹大打 大吹大擂

大吹法螺 大醇小疵 大慈大悲

大错特错 大打出手 大大咧咧

大大落落 大胆包身 大刀阔斧

大得人心 大敌当前 大地春回

鲁迅笔下奴才的奴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眉间尺〔2〕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烦。他轻轻地叱了几声,最初还有些效验,后来是简直不理他了,格支格支地径自咬。他又不敢大声赶,怕惊醒了白天做得劳乏,晚上一躺就睡着了的母亲。

许多时光之后,平静了;他也想睡去。忽然,扑通一声,惊得他又睁开眼。同时听到沙沙地响,是爪子抓着瓦器的声音。

“好!该死!”他想着,心里非常高兴,一面就轻轻地坐起来。

他跨下床,借着月光走向门背后,摸到钻火家伙,点上松明,向水瓮里一照。果然,一匹很大的老鼠落在那里面了;但是,存水已经不多,爬不出来,只沿着水瓮内壁,抓着,团团地转圈子。

“活该!”他一想到夜夜咬家具,闹得他不能安稳睡觉的便是它们,很觉得畅快。他将松明插在土墙的小孔里,赏玩着;然而那圆睁的小眼睛,又使他发生了憎恨,伸手抽出一根芦柴,将它直按到水底去。过了一会,才放手,那老鼠也随着浮了上来,还是抓着瓮壁转圈子。只是抓劲已经没有先前似的有力,眼睛也淹在水里面,单露出一点尖尖的通红的小鼻子,咻咻地急促地喘气。

他近来很有点不大喜欢红鼻子的人。但这回见了这尖尖的小红鼻子,却忽然觉得它可怜了,就又用那芦柴,伸到它的肚下去,老鼠抓着,歇了一回力,便沿着芦干爬了上来。待到他看见全身,——湿淋淋的黑毛,大的肚子,蚯蚓随的尾巴,——便又觉得可恨可憎得很,慌忙将芦柴一抖,扑通一声,老鼠又落在水瓮里,他接着就用芦柴在它头上捣了几下,叫它赶快沉下去。

换了六回松明之后,那老鼠已经不能动弹,不过沉浮在水中间,有时还向水面微微一跳。眉间尺又觉得很可怜,随即折断芦柴,好容易将它夹了出来,放在地面上。老鼠先是丝毫不动,后来才有一点呼吸;又许多时,四只脚运动了,一翻身,似乎要站起来逃走。这使眉间尺大吃一惊,不觉提起左脚,一脚踏下去。只听得吱的一声,他蹲下去仔细看时,只见口角上微有鲜血,大概是死掉了。

他又觉得很可怜,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他蹲着,呆看着,站不起来。

“尺儿,你在做什么?”他的母亲已经醒来了,在床上问。

“老鼠……。”他慌忙站起,回转身去,却只答了两个字。

“是的,老鼠。这我知道。可是你在做什么?杀它呢,还是在救它?”

他没有回答。松明烧尽了;他默默地立在暗中,渐看见月光的皎洁。

“唉!”他的母亲叹息说,“一交子时〔3〕,你就是十六岁了,性情还是那样,不冷不热地,一点也不变。看来,你的父亲的仇是没有人报的了。”

他看见他的母亲坐在灰白色的月影中,仿佛身体都在颤动;低微的声音里,含着无限的悲哀,使他冷得毛骨悚然,而一转眼间,又觉得热血在全身中忽然腾沸。

“父亲的仇?父亲有什么仇呢?”他前进几步,惊急地问。

“有的。还要你去报。我早想告诉你的了;只因为你太小,没有说。现在你已经成人了,却还是那样的性情。这教我怎么办呢?你似的性情,能行大事的么?”

“能。说吧,母亲。我要改过……。”

“自然。我也只得说。你必须改过……。那么,走过来吧。”

他走过去;他的母亲端坐在床上,在暗白的月影里,两眼发出闪闪的光芒。

“听哪!”她严肃地说,“你的父亲原是一个铸剑的名工,天下第一。他的工具,我早已都卖掉了来救了穷了,你已经看不见一点遗迹;但他是一个世上无二的铸剑的名工。二十年前,王妃生下了一块铁〔4〕,听说是抱了一回铁柱之后受孕的,是一块纯青透明的铁。大王知道是异宝,便决计用来铸一把剑,想用它保国,用它杀敌,用它防身。不幸你的父亲那时偏偏入了选,便将铁捧回家里来,日日夜夜地锻炼,费了整三年的精神,炼成两把剑。

“当最末次开炉的那一日,是怎样地骇人的景象呵!哗拉拉地腾上一道白气的时候,地面也觉得动摇。那白气到天半便变成白云,罩住了这处所,渐渐现出绯红颜色,映得一切都如桃花。我家的漆黑的炉子里,是躺着通红的两把剑。你父亲用井华水〔5〕慢慢地滴下去,那剑嘶嘶地吼着,慢慢转成青色了。这样地七日七夜,就看不见了剑,仔细看时,却还在炉底里,纯青的,透明的,正像两条冰。

“大欢喜的光***,便从你父亲的眼睛里四射出来;他取起剑,拂拭着,拂拭着。然而悲惨的皱纹,却也从他的眉头和嘴角出现了。他将那两把剑分装在两个匣子里。

“‘你只要看这几天的景象,就明白无论是谁,都知道剑已炼就的了。’他悄悄地对我说。‘一到明天,我必须去献给大王。但献剑的一天,也就是我命尽的日子。怕我们从此要长别了。’

“‘你……。’我很骇异,猜不透他的意思,不知怎么说的好。我只是这样地说:‘你这回有了这么大的功劳……。’

“‘唉!你怎么知道呢!’他说。‘大王是向来善于猜疑,又极残忍的。这回我给他炼成了世间无二的剑,他一定要杀掉我,免得我再去给别人炼剑,来和他匹敌,或者超过他。’

“我掉泪了。

“‘你不要悲哀。这是无法逃避的。眼泪决不能洗掉运命。我可是早已有准备在这里了!’他的眼里忽然发出电火随的光芒,将一个剑匣放在我膝上。‘这是雄剑。’他说。‘你收着。明天,我只将这雌剑献给大王去。倘若我一去竟不回来了呢,那是我一定不再在人间了。你不是怀孕已经五六个月了么?不要悲哀;待生了孩子,好好地抚养。一到成人之后,你便交给他这雄剑,教他砍在大王的颈子上,给我报仇!’”

“那天父亲回来了没有呢?”眉间尺赶紧问。

“没有回来!”她冷静地说。“我四处打听,也杳无消息。后来听得人说,第一个用血来饲你父亲自己炼成的剑的人,就是他自己——你的父亲。还怕他鬼魂作怪,将他的身首分埋在前门和后苑了!”

眉间尺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枝毛发上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得格格地作响。

他的母亲站起了,揭去床头的木板,下床点了松明,到门背后取过一把锄,交给眉间尺道:“掘下去!”

眉间尺心跳着,但很沉静的一锄一锄轻轻地掘下去。掘出来的都是黄土,约到五尺多深,土色有些不同了,随乎是烂掉的材木。

“看罢!要小心!”他的母亲说。

眉间尺伏在掘开的洞穴旁边,伸手下去,谨慎小心地撮开烂树,待到指尖一冷,有如触着冰雪的时候,那纯青透明的剑也出现了。他看清了剑靶,捏着,提了出来。

窗外的星月和屋里的松明随乎都骤然失了光辉,惟有青光充塞宇内。那剑便溶在这青光中,看去好像一无所有。眉间尺凝神细视,这才仿佛看见长五尺余,却并不见得怎样锋利,剑口反而有些***,正如一片韭叶。

“你从此要改变你的优柔的性情,用这剑报仇去!”他的母亲说。

“我已经改变了我的优柔的性情,要用这剑报仇去!”

“但愿如此。你穿了青衣,背上这剑,衣剑一色,谁也看不分明的。衣服我已经做在这里,明天就上你的路去罢。不要记念我!”她向床后的破衣箱一指,说。

眉间尺取出新衣,试去一穿,长短正很合式。他便重行叠好,裹了剑,放在枕边,沉静地躺下。他觉得自己已经改变了优柔的性情;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他不共戴天的仇雠。但他醒着。他翻来复去,总想坐起来。他听到他母亲的失望的轻轻的长叹。他听到最初的鸡鸣;他知道已交子时,自己是上了十六岁了。

当眉间尺肿着眼眶,头也不回的跨出门外,穿着青衣,背着青剑,迈开大步,径奔城中的时候,东方还没有露出阳光。杉树林的每一片叶尖,都挂着露珠,其中隐藏着夜气。但是,待到走到树林的那一头,露珠里却闪出各样的光辉,渐渐幻成晓色了。远望前面,便依稀看见灰黑色的城墙和雉堞〔6〕。

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街市上已经很热闹。男人们一排一排的呆站着;女人们也时时从门里探出头来。她们大半也肿着眼眶;蓬着头;黄黄的脸,连脂粉也不及涂抹。

眉间尺预觉到将有巨变降临,他们便都是焦躁而忍耐地等候着这巨变的。

他径自向前走;一个孩子突然跑过来,几乎碰着他背上的剑尖,使他吓出了一身汗。转出北方,离王宫不远,人们就挤得密密层层,都伸着脖子。人丛中还有女人和孩子哭嚷的声音。他怕那看不见的雄剑伤了人,不敢挤进去;然而人们却又在背后拥上来。他只得宛转地退避;面前只看见人们的背脊和伸长的脖子。

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有两匹马并着跑过来。此后是拿着木棍,戈,刀,,旌旗的武人,走得满路黄尘滚滚。又来了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上面坐着一队人,有的打钟击鼓,有的嘴上吹着不知道叫什么名目的劳什子〔7〕。此后又是车,里面的人都穿画衣,不是老头子,便是矮胖子,个个满脸油汗。接着又是一队拿刀枪剑戟的骑士。跪着的人们便都伏下去了。这时眉间尺正看见一辆黄盖的大车驰来,正中坐着一个画衣的胖子,花白胡子,小脑袋;腰间还依稀看见佩着和他背上一样的青剑。

他不觉全身一冷,但立刻又灼热起来,像是猛火焚烧着。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

但他只走得五六步,就跌了一个倒栽葱,因为有人突然捏住了他的一只脚。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他正怕剑尖伤了他,吃惊地起来看的时候,肋下就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

路旁的一切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8〕,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但谁也不开口;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味随的。

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向眉间尺冷冷地一笑,一面举手轻轻地一拨干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那人也就溜走了;看的人们也都无聊地走散。只有几个人还来问眉间尺的年纪,住址,家里可有姊姊。眉间尺都不理他们。

他向南走着;心里想,城市中这么热闹,容易误伤,还不如在南门外等候他回来,给父亲报仇罢,那地方是地旷人稀,实在很便于施展。这时满城都议论着国王的游山,仪仗,威严,自己得见国王的荣耀,以及俯伏得有怎么低,应该***作国民的模范等等,很像蜜蜂的排衙〔9〕。直至将近南门,这才渐渐地冷静。

他走出城外,坐在一株大桑树下,取出两个馒头来充了饥;吃着的时候忽然记起母亲来,不觉眼鼻一酸,然而此后倒也没有什么。周围是一步一步地静下去了,他至于很分明地听到自己的呼吸。

天色愈暗,他也愈不安,尽目力望着前方,毫不见有国王回来的影子。上城卖菜的村人,一个个挑着空担出城回家去了。

人迹绝了许久之后,忽然从城里闪出那一个黑色的人来。“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他说,声音好像鸱枭。

眉间尺浑身一颤,中了魔似的,立即跟着他走;后来是飞奔。他站定了喘息许多时,才明白已经到了杉树林边。后面远处有银白的条纹,是月亮已从那边出现;前面却仅有两点磷火一般的那黑色人的眼光。

“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

“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

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

“唉唉,母亲的叹息是无怪的。”他低声说。

“但她只知道一半。她不知道我要给你报仇。”

“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阿,你不要用这称呼来冤枉我。”

“那么,你同情于我们孤儿寡妇?……”

“唉,孩子,你再不要提这些受了污辱的名称。”他严冷地说,“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10〕。我的心里全没有你所谓的那些。我只不过要给你报仇!”

“好。但你怎么给我报仇呢?”

“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

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他一时开不得口。

“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不信,我便住。”

“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

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上,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

“呵呵!”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来,对着那热的死掉的嘴唇,接吻两次,并且冷冷地尖利地笑。

笑声即刻散布在杉树林中,深处随着有一群磷火似的眼光闪动,倏忽临近,听到咻咻的饿狼的喘息。第一口撕尽了眉间尺的青衣,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

最先头的一匹大狼就向黑色人扑过来。他用青剑一挥,狼头便坠在地面的青苔上。别的狼们第一口撕尽了它的皮,第二口便身体全都不见了,血痕也顷刻舔尽,只微微听得咀嚼骨头的声音。

他已经掣起地上的青衣,包了眉间尺的头,和青剑都背在背脊上,回转身,在暗中向王城扬长地走去。

狼们站定了,耸着肩,伸出舌头,咻咻地喘着,放着绿的眼光看他扬长地走。

他在暗中向王城扬长地走去,发出尖利的声音唱着歌:

哈哈爱兮爱乎爱乎!

爱青剑兮一个仇人自屠。

夥颐连翩兮多少一夫。

一夫爱青剑兮呜呼不孤。

头换头兮两个仇人自屠。

一夫则无兮爱乎呜呼!

爱乎呜呼兮呜呼阿呼,

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11〕

游山并不能使国王觉得有趣;加上了路上将有刺客的密报,更使他扫兴而还。那夜他很生气,说是连第九个妃子的头发,也没有昨天那样的黑得好看了。幸而她撒娇坐在他的御膝上,特别扭了七十多回,这才使龙眉之间的皱纹渐渐地舒展。

午后,国王一起身,就又有些不高兴,待到用过午膳,简直现出怒容”

鲁迅对奴性的批判是旗帜鲜明的,直指黑暗的旧社会和专制的旧制度,力图震醒沉睡中的国民.鲁迅对奴性的批判对改造国民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受时代思潮的影响,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就与同学许寿裳讨论国民性的改造问题:“一 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 中国国民性中最缺的是什么?三 它的病根何在?”鲁迅的父亲为庸医所误而病故,因此,他在1904年弘文学院毕业后便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学,目的是学成回国后可以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在一次上医学课前放的日俄战争新闻**片的画面中,他看到许多体格强壮的中国人作为看客,麻木地看着日军砍下自己同胞的头颅.他受到强烈的***:“觉得学医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他决计转向提倡文艺运动.

鲁迅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有着很深的思考和认识,他痛感当时国民的落后和不觉悟,痛感改造国民性之重要和艰难.他说:“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不容易的.”与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一样,他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的落后、不觉悟.因此,“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否则,无论是专制,是共和,是什么什么,招牌虽换,货色照旧,全不行的.”

在前期,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武器是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在哲学上,他更多地受到尼***的影响.他认为:旧中国,“个人之性,剥夺无余”,倘若国人自觉,个性张,国家则便由沙聚之邦转为人国,“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因此他说:在当今竞争角逐的世界上,立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是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在后期,鲁迅则以唯物史观为武器,观察中国社会,解剖国民性的弱点,唤醒国民的觉悟以起来改造黑暗的社会.

鲁迅主要是通过***、杂文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批判奴性,这是他与、陈独秀对奴性批判的重要不同之处.***《阿Q正传》是活生生的“画出了沉默的国民的灵魂”,阿Q的精神胜利法集中暴露了国民性中奴性的丑陋、可气和可悲.阿Q是无家、无业、靠打短工为生的农民.他有自尊、自负的一面,村上所有的居民,全不在他眼里,甚至也很鄙薄城里人.他也想造反、革命,改变自己的境遇,由奴才变主子.另一方面,他受尽赵太爷、***洋鬼子和强者们的欺压和***.眼见强者要打他时,他“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丝毫无反抗之意.在受强者的欺压和***后,他心里虽一时愤愤不平,暗暗骂一句“”之类的话,但很快就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精神上得到了自我安慰,以为取得了胜利,心满意足,过后也全忘了.阿Q自轻自贱,奴性十足,明明是为强者所打,所侮,所辱,却找种种说法,藉以为反败为胜,在精神上得到了胜利.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在官府审他的大堂上,他吓得身不由己的下跪,被当差人斥之为“奴隶性!”.但他在自认为比他弱的小尼姑、小D等弱者面前又显出是强者,伺机欺负、羞辱他(她)们.他周围的人们也常常欺负他,取笑他,对他的命运麻木不仁,在枪毙阿Q时,他们是喝彩的看客.鲁迅对阿Q及其周围麻木不仁的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的《孔乙己》、《药》、《端午节》、《孤独者》等作品也都从不同的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病根和国民弱点,目的是催人留心,唤起觉醒.

鲁迅的杂文,是刺向旧社会的匕首、投枪.他对奴性的批判,***很形象生动,蕴义无穷,令人品味咀嚼,久久不能忘却;而杂文则文字虽不多,但思想深邃、犀利,有震撼力,同样令人难忘.鲁迅对国民性中的中庸、守旧、好面子、虚伪、势利、***、麻木、奴性等病态劣根性多有揭露.总起来看,鲁迅认为,总病根是卑怯、奴性,无自主、自立、自强的反抗精神.

有人认为,惰性是人类思想中本来就有的,中国人的惰性更深.中国人的惰性表现有二,第一是听天由命,第二是中庸.鲁迅则认为:这两种态度的根柢乃是卑怯.“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所以中国人倘有权力,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姿的,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待到满口‘中庸’时,乃是势力已失,早非‘中庸’不可.一到全败,则又有‘命运’来做话柄,纵为奴隶,也处之泰然,但又无往而不合于圣道.”鲁迅痛切地说:“这些现象,实在可以使中国人败亡,无论有没有外敌.”中国人受强者的蹂躏已蕴蓄着很多的怨愤,但有些人却不向强者反抗,而反在弱者身上发泄.鲁迅称这些人是卑怯者,无论如何鼓舞,也不会使他们有面临强敌的决心.他对国民性中卑怯、奴性无比痛恨.他说:“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他又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以中国古训中教人苟活的格言如此之多,而中国偏多死亡,外族偏多侵入,结果适得其反,可见我们蔑弃古训,是刻不容缓的了.”在强者面前,奴颜婢膝,逆来顺受,苟且偷安,这只能导致民族和国家的衰败,直致灭亡,这是惨痛的教训.

鲁迅深刻地指出,几千年的专制等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文化是造成奴性的根源.他的***《狂人日记》,尖锐地揭露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历史不过是人吃人的历史,“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他在《灯下漫笔》中进一步说:“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贴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吃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如此连环,各得其所,有敢非议者,其罪名曰不安分!”在几千年的专制社会,中国是奴隶之国,“中国人向来就没有挣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官方的学者们竭力美化历史,鲁迅则直截了当地指出,过去的时代是,“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针对保守、复古思潮盲目赞颂中国文明,鲁迅激愤地说:“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鲁迅对奴性十足的奴才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奴性者虽卑怯,无自主性,但它对强者和弱者有着两副绝然相反的嘴脸:“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即使显着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基于对历史的思考,他说:“至今为止的统治阶级的革命,不过是争夺一把旧椅子.去推的时候,好像这椅子很可恨,一夺到手,就又觉得是宝贝了,而且同时也自觉了自己正和这‘旧的’一气.……奴才做了主人,是决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的,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这是对奴才做了主子而显出的嘴脸的勾勒.他又对主子沦落成了奴才的嘴脸作过揭露:“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孙皓是特等的暴君,但降晋之后,简直像一个帮闲;宋徽宗在位时,不可一世,而被掳后偏会含垢忍辱.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奴才与主子可以转换,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主义并没有动摇.这是因为奴才的这种卑劣性是由专制制度造成的.“暴君治下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暴君的暴政,时常还不能餍足暴君治下的臣民的欲望.……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做,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安慰.自己的本领只是‘幸免’.”专制制度造出奴才,专制制度需要奴才,专制与奴才是相依为命的.

奴性为奴隶之性,但并非所有奴隶都有奴性,都是奴才.当奴隶觉醒之后便有了反抗意识,这样的奴隶决不是奴才,而是反抗压迫者的英雄.鲁迅说:“古埃及的奴隶们,有时也会冷然一笑.这是篾视一切的笑.不懂得这笑的意义者,只有主子和自安于奴才生活,而劳作较少,并且失了悲愤的奴才.”鲁迅认为,文学家们的使命在于唤醒奴隶们的觉悟.他对宣扬奴化意识以***人的精神的帮凶者表示出极端鄙视和愤慨.他指出:“自己明知道是奴隶,打熬着,并且不平着,挣扎着,一面‘意图’挣脱以至实行挣脱的,即使是暂时失败,还是套上了镣铐罢,他却不过是单单的奴隶.如果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那可简直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别人永远安住于这生活.就因为奴群中有这一点差别,所以使社会有平安和不平安的差别,而在文学上,就分明的显现了***的和战斗的不同.”鲁迅本人的文字是催人觉醒的惊雷,召唤战斗的号角.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便极力奴化中国人民,力图培植、豢养一批为他们服务的奴才.鲁迅对洋奴、“高等华人”、宠犬、西崽多有揭露批判.他指出:“殖民政策是一定保护,养育流氓的.从帝国主义的眼睛看来,惟有他们是最要紧的奴才,有用的鹰犬,能尽殖民地人民非尽不可的任务:一面靠着帝国主义的暴力,一面利用本国的传统之力,以除去‘害群之马’,不安本分的‘莠民’.所以,这流氓,是殖民地上洋大的宠儿,——不,宠犬,其地位虽在主人之下,但总在别的被统治者之上的.”在谈到**的作用时,鲁迅指出,流行于上海的西方武侠片、片,不仅为西方人“多吸收一些金钱”,而且“冥冥中也还有功效在”,使看者觉得“自己只好做奴才”、“自惭形秽”.这深刻地揭露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等文化手段不知不觉地进行奴化教育的卑劣目的.

鲁迅对国民性的解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自己摆进去,这与通常的启蒙思想家站在民众之上居高临下进行教育不同.他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他在《灯下漫笔》中回忆民国初年,纸币暴跌时将纸币兑换成现银时的心情和感想时写道:“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成了之后,还万分喜欢.”他又写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由于中国旧的传统根深蒂固,因此,“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成了之后,还万分喜欢.”说得多深刻啊!仔细一想,即使在今天,这种现象似曾相识.

鲁迅在青年时代就崇尚个性独立,意志自由.在同各种旧势力的顽强斗争中,他更是横眉冷对,无所畏惧,不屈不挠.***赞许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的硬骨头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鲁迅的这种硬骨头精神和他对奴性的深刻批判,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