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土逐宍,飞土逐宍拼音

tamoadmin 成语之最 2024-06-24 0
  1. “飞”在第一个字的成语
  2. 中国古代第一首古诗是什么急要真的!!!写清楚!快啊!!!!!!!!!!
  3. 逐宍怎么读
  4. 宝盖头下面一个六字,是什么字怎么读
  5. 中国最早的押韵诗是哪首
  6. 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诗人

弹歌不是绝句,是四言古诗。

弹歌

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飞土逐宍拼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飞土⑵,逐宍⑶。

词语注释

⑴弹(dàn)歌:一作“作弹歌”。弹:一种利用弹力发射的古老武器。

⑵飞:发出。土:这里指泥制的弹丸。

⑶逐:追赶,猎取。宍(ròu):“肉”的古字。

白话译文

砍伐野竹,连接野竹;

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飞”在第一个字的成语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凉慷慨的特点。鲜明的个性色彩和时代特色成为建安诗风独具魅力的标志。

曹魏后期正始年间,司马氏掌权,一批文人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逸山林,以阮籍、稽康为首的七人,称“竹林七贤”。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开创中国文学史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中充满孤独苦闷,但政治高压之下又不敢直言,借比兴、象征来寄托怀抱。嵇康的诗以四言成就最高,追求自然,高蹈独立。总体来说,正始诗风转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

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诗坛呈现出的艺术特色称为“太康诗风”,表现为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彩华丽,诗风繁缛。陆机的《拟古诗》就是华丽藻饰的代表作。太康诗风代表人物是三张(张协、张载、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他们诗中山水描写成分大量增加,为谢灵运、谢朓等人的山水诗人的先导。同时期的左思凭着《咏史》八首开创借咏史以咏怀的道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被玄言诗占据,诗歌艺术的发展脉络中断了。一直到中国诗歌史上第二位伟人陶渊明出现,才使这个脉络重新接上。他的诗歌源于《古诗十九首》,得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骨,魏晋诗歌甚至中国古代诗歌的古朴作风在他手上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他作为结束一代诗风的集大成者,成为了一座里程碑。他开创了田园诗,如《归园田居》、《饮酒》等,写躬耕生活的感受,平淡质朴的语言中不露痕迹地表达对人生的哲学思考。陶渊明是追求人生艺术化的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又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归宿之一,为后世文人筑起一个精神的家园。

东晋被宋取代,之后宋、齐、梁、陈交替,四朝偏安江南。南方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使南朝的民歌呈现清丽缠绵的风格,代表作是长诗《西洲曲》,四句换韵,用连珠格,声韵回环婉转。北朝民歌是北方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硕果,《敕勒歌》雄浑壮阔,是千古绝唱;代表作《木兰诗》清新刚健,写出一个女英雄的英风豪气。

从南朝宋代的谢灵运开始,文人诗风发生转变。他开创山水诗,特点是鲜丽清新,注重描写刻划物象,但由于精心琢磨,秾丽之极反若平淡,如《登池上楼》。他是开启一代新诗风的首创者,影响着南朝整代的诗风。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沈约等人创立音韵严格的“永明体”,规定了四声八病,主张要讲究诗歌的音韵美。“永明体”代表诗人谢朓,继续写山水诗,避免了大谢的晦涩,情景融合,深婉含蓄,又讲究永明声律,音调流畅和谐。齐梁两代形成萧子良、萧衍、萧统三个文学集团,诗歌创作都是以宫体诗为主,但南方诗人庾信滞留北方,把南方文风带到北方的同时,自己诗风也***了南北之长,穷南北之胜。南方的清丽和北方的劲健的结合,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的准备。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初唐四杰、陈子昂初唐诗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创造了新体诗——律诗,五律在宋之问、沈佺期手上最后定型。盛唐国势强大,中国诗歌史第三位伟人李白登上诗坛,他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又变幻莫测,如《蜀道难》、《将进酒》等诗,骨气端翔,无迹可寻又含蕴深厚。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的《燕歌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迈慷慨。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则把山水田园的静谧秀丽表现得清丽空远。

公元775年,爆发安史之乱。中国诗歌史上第四位伟人杜甫以动地的歌吟写战火中的人间灾难,“三吏”“三别”把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是诗歌表现方法的一大转变,标志着诗歌从盛唐诗风转向中唐诗风。杜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其缘事而发开中唐元稹、白居易;文字奇崛开韩愈、孟郊、李贺、苦吟诗派;其七律律法开晚唐李商隐,成为后世典范。

中唐白居易有伤感苍凉的《长恨歌》、《琵琶行》,韩愈有狠重粗豪的《石鼓歌》、《陆浑山火》,引出中唐诗歌***。但是到了晚唐,诗风再变,杜牧的咏史诗注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李商隐《筹笔驿》(七律)沉郁顿挫,绝类杜甫,而其《锦瑟》《无题》等朦胧诗深入心灵世界,幽深窈渺,形成凄艳浑融的风格,成为唐代最后一位诗坛大家。

中国古代第一首古诗是什么急要真的!!!写清楚!快啊!!!!!!!!!!

飞书走檄 书:书写,文书;檄:檄文。迅速地书写文件

飞云掣电 掣:闪过;掣电:闪电。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飞刍挽粒 飞:飞快;刍:草料;挽:拉车或船。指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挽粟 飞:飞快;刍:草料;挽:拉车或船;粟:小米,泛指粮食。指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挽粮 飞:飞快;刍:草料;挽:拉车或船。指迅速运送粮草

飞刍转饷 飞:飞快;刍:草料;饷:军粮。指迅速运送粮草

飞土逐宍 宍:同“肉”,指禽兽。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

飞土逐害 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来侵害

飞土逐肉 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飞墙走壁 飞:形容迅速如飞。指能飞越房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飞声腾实 飞:飞扬;声:名声;腾:上升;实:事迹。指传播出去的名声和事迹均为人称颂

飞将奇数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奇数: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

飞将数奇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

飞扬浮躁 飞扬:飘扬;浮躁:轻率,急躁。轻浮急躁

飞扬跋扈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目中无人飞文染翰 翰:毛笔;染翰:以笔蘸墨。指挥笔疾书,撰写文章

飞来横祸 横:不测,意外;祸:灾祸。意想不到的灾祸

飞檐走壁 飞:形容迅速如飞;檐:屋檐。指能飞越房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飞檐走脊 飞:形容迅速如飞;脊:房脊。指能飞越房檐,攀登墙壁。形容武艺高强,身体矫捷如飞

飞沙扬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飞沙走石 飞:使飞扬;走:使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飞沙转石 飞:使飞扬;转:滚动。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飞流短长 飞流:散布;短长:指是非、善恶。指散播谣言,恶意中伤

飞灾横祸 飞:飞来的;横:横生的。意外的灾祸飞熊入梦 原指周文王梦飞熊而遇太公望。后比喻帝王得贤臣的征兆

飞燕游龙 像飞翔的燕子和游走的龙。形容美女体态的轻柔飘逸

飞珠溅玉 像飞动的珍珠和跳动的玉石。形容瀑布等溅起的小水花

飞眼传情 传:传送,传递。借眼神来传递情愫

飞短流长 飞:飞传;流:散布;短:是非;长:善恶。指散播谣言,恶意中伤他人

飞砂扬砾 砂: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飞砂走石 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

飞砂转石 飞:使飞扬。沙土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势迅猛

飞禽走兽 飞翔的鸟,奔走的兽。泛指鸟类和兽类

飞米转刍 飞:飞快;刍:草料。指迅速运送粮草

飞粮挽秣 飞:飞快;刍:草料;挽:拉车或船。指迅速运送粮草

飞苍走黄 苍:苍鹰;黄:黄狗。指打猎

飞蓬乘风 蓬:蓬草;飞蓬:随风飘旋的蓬草。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随着情势而转变

飞蓬随风 蓬:蓬草;飞蓬:随风飘旋的蓬草。枯蓬随风飞。比喻人没有主见,随着情势而转变

飞蛾扑火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飞蛾投火 投: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投焰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火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烛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飞蛾赴焰 蛾:像蝴蝶似的昆虫;赴:投入。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飞蝇垂珠 垂:挂下。眼前像有群蝇飞动,串珠垂挂。比喻眼睛昏花

飞觞走斝 觞、斝:古代酒器。指频频传杯送盏

飞觥献斝 觥、斝:古代酒器。指频频传杯送盏

飞觥走斝 觥、斝:古代酒器。指频频传杯送盏

飞谋荐谤 飞:无根据的;谤:指责。以流言蜚语暗中互相指责

飞谋钓谤 飞:无根据的;谤:指责。以流言蜚语暗中互相指责

飞遁离俗 飞遁:指隐退。指隐退而远离尘俗

飞针走线 飞:使飞动;走:迅跑。形容缝纫刺绣技术非常熟练,速度很快

飞阁流丹 飞阁: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彩饰的漆鲜流。凌空建造的阁楼涂有鲜流的丹漆。形容建筑物的精巧美丽

飞霜六月 比喻有冤狱

飞鸟依人 依:依恋。飞来的小鸟依偎在人的身边。形容可亲可受的样子

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飞鸾翔凤 鸾:传说像凤凰的神鸟。比喻英俊贤能之士

飞鸿冥冥 鸿:鸿雁;冥冥:高远。大雁飞向远空。比喻隐者远走高飞,全身避害

飞鸿印雪 鸿:鸿雁。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飞鸿踏雪 鸿:鸿雁。指往事留下的痕迹

飞鸿雪爪 鸿:鸿雁。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飞鹰奔犬 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飞鹰走犬 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飞鹰走狗 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飞鹰走马 骑马上山,放出鹰和狗去追捕鸟兽。指打猎

飞黄腾踏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踏:上升,发迹。形容骏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上升。形容骏马的飞驰。比喻官职地位升得很快

飞龙乘云 龙乘云而上天,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得势

飞龙在天 飞龙:比喻帝王。比喻帝王在位

逐宍怎么读

是击壤歌

〖《礼记经解正义》引《尚书传》曰:民击壤而歌。凿井而饮。畊田而食。帝力何有。《类聚》引《帝王世纪》曰: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云云。於是景星曜於天。甘露降於地。〗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类聚》作帝何力於我哉。乐府、《诗纪》同。《初学记》作帝力何有於我哉。《御览》或作帝何德於我哉。○《类聚》十一。《御览》五百六引《高士传》。又五百七十二、七百五十五引《逸士传》。《乐府诗集》八十三。《诗纪前集》一。)

但是这首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可能更早一点

〖《吴越春秋》曰:越王欲谋复吴。范蠡进善射者陈音。音。楚人也。越王请音而问曰:孤闻子善射。道何所生。音曰:臣闻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起于古之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歌曰:○《诗纪》注。刘勰云。黄歌断竹。质之至也。又曰断竹黄歌。乃二言之始。又注。黄。黄帝也。○逯案。《吴越春秋》所载越歌。率类汉篇。惟此歌质朴。殆是古代逸文。刘勰谓为黄歌。当别有据。今仍照《诗纪》列此。〗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书钞》作肉。《白帖》、《御览》同。《吴越春秋》误作害。《类聚》同。《诗纪》云。宍,古肉字。今《吴越春秋》作害。非。○《吴越春秋》九。《书钞》百二十四。《类聚》六十。《白帖》五。《御览》三百五十。《诗纪前集》一。)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 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至于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 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 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伪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 遗留。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 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 之女所歌的“候人兮猗”,虽只有一句,却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比较可信的夏 代诗歌的遗文。

宝盖头下面一个六字,是什么字怎么读

逐宍读zhú ròu

1.古籍解释

集韵肉古作宍。《通雅》本作?。《淮南子·原道训》欲?之心亡於中,则饥虎可?。《注》欲?,自恋其躯也。?,古肉字。○按太?数五,五为土,为食,为?。《吴越春秋》载《古孝子·弹歌》?竹,续竹,飞土,逐宍。从宀从六。

2.逐的解释

逐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追逐野兽,下部的“止”代表追逐者,本义即追赶。追赶有时是为了将人或动物赶走,于是又引申为驱逐。由一跑一追又可引申为竞争之义。追赶时一个在跑,一个在追,由此引申为按先后次序逐一进行。

3.文字源流

甲骨文的“逐”字,其上或是“豕”,或是“犬”,或是“兔”,或是“鹿”,均为被追赶的对象,即各种动物。其下为“止”,其古字形像脚,代指“追赶的人”。有的字形在左部加“彳”,“彳”也是表示行动的符号。甲骨文的“逐”字所描绘的是古代的一幅打猎图。

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此字(逐)或从豕,或从犬,或从兔,或从鹿,从止,象兽走圹(kuàng,野外)而人追之,故不限何兽。”“逐”字反映了先民们为了生存,追捕野兽的情形。从甲骨文的“逐”字中,可以了解到先民们所措捕的对象主要是野猪、兔子、野狗及鹿等动物。“逐”字上决没有猛兽的象形字。

逐的本义所表示的是野兽奔跑在前,人在后拼命追赶,看上去像是***在竞赛一样,所以逐引申出“竞赛、比赛”的意思。如《韩非子·五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其中的“竞”“逐”“争”对用,皆为“竞赛”的意思。追赶必定要紧跟其后,因此有“逐一”“逐字逐句”“逐日逐月”等表示先后次第的说法。

中国最早的押韵诗是哪首

宝盖头下面一个六字, 这个字是 宍

读音:?ròu

释义: 古同“肉”。

康熙字典释义:

集韵肉古作宍。

通雅本作。

《吴越春秋》载《古孝子·弹歌》竹,续竹,飞土,逐宍。从宀从六。

相关词语:

1,逐宍

拼音:[zhú ròu]?

释义:谓追逐禽兽。

2,飞土逐宍

拼音:[fēi tǔ zhú ròu]

释义:抛掷土丸以驱逐禽兽。

3,宦疡宍臜

拼音:[huàn yáng ròu zā]?

释义:比喻很多时候,一些偏于正方的黑、恶、偏、杂的势力处于强盛或上升期,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有所记载。

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诗人

一般我们从教科书上获得的知识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那么许多人因此而认为最早的诗应该就是收入总集中的第一首《关雎》。其实,有文字记载的还有更早的诗,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二言诗,诗名为《弹歌》,是一首远古时期的古歌谣。此诗在《吴越春秋》里曾有记载,清代文人所编写的《古诗源》中亦收入了这首诗。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我国已进入原始社会的后期。原始社会的诗歌也已经产生了。从遗存的资料看,这时期的诗歌,主要是原始人群在集体劳动中创作的劳动歌谣。

全诗如下: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ròu)。

这个“宍”字是古字的“肉”字。我在周汝昌先生题写的《历代二三四言诗精品百首》中看到的注解是,这首诗的原意:断竹——就是把竹子断开,续竹是把竹子用皮子或绳子连接起来做成弓,飞土,就是用土捏成弹丸,逐肉,就是用做成的弹弓去打猎。其中“宍”为古“肉”字,指禽兽的意思。描述远古时期的先民们劳动***的场景,反映了渔猎时代原始社会地生活。

附:上古歌谣

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上古歌谣的保存

上古歌谣零散保存在先秦两汉的典籍之中,后代集中辑本有: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今人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但并不完全可信,有些如《击壤歌》、《卿云歌》、《南风歌》是出于后人的伪托。

上古歌谣的内容

1、再现劳动过程的:

《吴越春秋》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作品,反映渔猎时代的劳动过程。弓箭的发明是人类摆脱蒙昧时代的重要标志。恩格斯说:“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国弓箭的发明很早,有所谓:“少昊生般,是始为弓”(《山海经?海内经》);“羿作弓”。(《墨子?非儒》)其实弓箭的发明不是个人创造,而是原始人在漫长的时代中智慧和经验的积累。这首短歌流露着原始人对制造灵巧工具的自豪和喜悦,也表现了他们获取更多猎物的渴望。

2、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郊特牲》中《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作品。伊耆氏,即神农氏,一说指帝尧。蜡,是古代一种祭礼的名称。周代在12月举行祭祀百神之礼,称为蜡礼,蜡礼上所用的祷辞,即称蜡辞。从这首短歌命令的口吻看,实际是对自然的“咒语”。

大水泛滥,土地被淹没,昆虫成灾,草木荒芜,眼看收获无望,在原始宗教意识的支配下,原始人企图靠着这种有韵律的语言,来指挥自然,改变自然,使它服从自己的愿望。

3、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

《周易》中《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

这是一首抢婚的诗,一群男子骑在马上,迂回绕道而来,原以为是敌寇,等到闯进门来把姑娘抢走,才知道是为了婚事。反映了古代确实存在过的抢婚制度。诗短,但写得曲折形象,音韵和谐。

4、与战争相关的:

《周易》中《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是一首写战争的诗,描写战争结束胜利归来的情景。战争胜利以后,有的仍在擂鼓示勇,有的坐卧休息,有的在哭泣,有的在引吭高歌。寥寥十字,写出了一个动人的场面。

5、愉快的劳动生活:

《周易》中《归妹?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牧场上男男女女们在剪羊毛、拾羊毛,男的剪羊毛,不见血;女的承筐装羊毛,不觉得有重量。轻快、生动,有情有景。

6、思恋之歌

《吕氏春秋?音初篇》中《候人歌》:候人兮猗。

传说大禹治水,娶涂山氏女为妻,大禹巡省南土,久不归,女乃唱了这首歌,渴望大禹归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比较稳定的夫妻关系和夫妻感情,只有在一夫一妻制出现以后才有可能,而这时已属私有制萌芽后的氏族社会晚期。二字为句,语气词拖长尾音,取得了独特的抒情效果。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情诗,开抒情诗传统之先河。

上古歌谣主要特征:

原始歌谣大都***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另外,上古汉语都是单音节词,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是最初的句子,这种句子的产生与上古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善射者陈音 他写的《弹歌》,

弹 歌 〔年代:上古〕

断竹,续竹; 飞土,逐肉.

远古时期的歌谣和神话传说,在古籍中时有记载.据说是神农时代出现的《 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礼 记·郊特牲》)这大约是一首农事祭歌.至于传说为尧舜时期的《击壤歌》、《 康衢谣》、《卿云歌》、《尧戒》、《赓歌》、《南风歌》等,从其思想内容和 语词来看,显然都是后人的伪托.倒是有些简单质朴的韵语,可能是原始歌谣的 遗留.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宍古肉字)”反映的是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的过程,语言古朴,但已经 具有韵律,显然是一首十分古老的歌谣.《吕氏春秋·音初篇》所载禹时涂山氏 之女所歌的是《弹歌》,作者为善射者陈音.

这要感谢乾隆时候的那个苏州人沈德潜,是他慧眼独具,将载在《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中善射者陈音应对勾践询问时引用的古歌——“断竹读竹,飞土逐肉”,作为上古时期的优秀诗歌,收入所编著的《古诗源》,并题名为《弹歌》.从此,这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八字的《弹歌》,才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并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