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一段情节中……

2.急求古墓派的招式!

3.藏族的六字真言是指什么呢?

4.求老子的一句名言

《红楼梦》刘姥姥一进大观园一段情节中……

奥妙无穷下一句-奥妙无穷是成语吗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究竟写了什么?

故事情节极其简单。这也是整部《红楼梦》的特点。姥姥的女儿女婿家度日艰难,“冬事”不妥。姥姥带着板儿靠以前攀附王家的历史打抽丰。在周瑞家的的引荐下见了凤姐。凤姐了解其来意,最后给了姥姥二十两银子。

要说这个情节实在是平淡无奇。《红楼梦》绝对没有曲折多变、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红楼梦》故事的最大特点是平易和真实。绝不会同庸俗的作品“或讪谤君相,或贬女,奸*凶恶”,或“风月笔墨,其*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这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最独特之处。

一个简单的刘姥姥进荣国府,在别人笔下可能写不出什么,在曹雪芹笔下却生动鲜活、妙趣横生。

我们知道,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定有一个人的身份。而且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环境,身份也是不同的。在单位,我们可能是经理、财务、经办、工程师;在家庭,父母面前我们是孩子,孩子面前我们是父母,丈夫面前是妻子,妻子面前是丈夫;在商店,我们是顾客;在医院,我们是病人;在公园,我们是游客;在书店,我们是读者;在影院,我们是观众;在台下,我们是选民;在台上,我们是代表……

只要有人和人的接触,每个人就要有相应的身份。只要我们看到两个人的会面,他们就一个问题在交流,那么他们必须彼此就有着各自的身份做基础。哪怕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小偷、一个是债主一个是赌徒……

那么,当刘姥姥见到王熙凤,当一个乡下老妪见到贵族的管事**,他们以什么样的身份来开始这次谈话呢?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会面呢?

这是一次失散多年的亲人重逢吗?这是一次远方朋友远道而来的拜访吗?这是一次债主为了自身权益的登门讨要吗?都不是!这是一次一个穷困潦倒的贫婆因为举家无以过冬到当年攀附过的贵族候门的行乞而已!只是行乞的场所由井市街巷换到了候门内院。

姥姥同凤姐的会面和对话写的非常精彩。让我们仔细品味一下原文:

姥姥终于见到了凤姐。“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这是多大的派势!

见到了姥姥已经在下面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忙欲起身,犹未起身”,凤姐既不想失去礼数,又不想跌了自己的身份,这样的表演才非常得体。

接下来的对话奥妙无穷。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凤姐的笑言先入为主,以攻代守。如此场合,自然不能失大家风范,不能失候门的体统。尽管居高临下,但也要先采取谦逊低调,礼让三分的自责。语气上是责怪姥姥家“不大走动”,“弃厌我们”,引起旁人“只当我们眼里没人”的误会,实际是表达一种并不嫌弃,低就姥姥的态度。显然,出于客套,姥姥的来访总要给她点面子。

刘姥姥的话可就一语中的了,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

姥姥说的尽管并不直接,但不失庄稼人浅显的本色。直面揭露了凤姐的虚伪。你们候门深宅的住着,怎么可能看得起我们乡下人?我们就是皮糙肉厚地“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管家爷们”会相信你们有我这样的亲戚?

凤姐的客套,被姥姥当面剥光,自然不自在,不过控制场面把握分寸是凤姐拿手的:凤姐儿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了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第一句,先把姥姥的嚣张气焰打下去,你跑这儿恶心我来啦!接下去的话不仅说的实在,而且透露几分情分。话说得非常真诚,也非常在理。富人穷人,也许并没有那么大的隔阂,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彼此是不是真的可以相互有个照应?凤姐的谦虚与真诚,是感动了姥姥的。当然,你也可能觉得这个话同样虚伪,甚至更虚伪。但毕竟不是对姥姥的拒绝。

也许这真的是缘分,从此开始一段非同寻常的姥姥同凤姐的友谊。联想到八十回后,姥姥倾全家之力,救了巧姐,不禁令人唏嘘!

在经过了这场“嘴仗”之后,周瑞家的请示过了王夫人,授予凤姐接待全权。周瑞家的暗示姥姥说明来意。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姥姥的话被贾蓉的到来打断。脂批云“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忍耻之心是说明姥姥并非目无廉耻,实为生活所迫。姥姥是个勤勉而正派的人,她的内心有责任,懂情感,知感恩,是她终有“招大姐之事”的原因。

贾蓉走后,姥姥终于开口,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此时的姥姥,有点慌不择言。可见姥姥开口是非常紧张的。一个有廉耻心的人,开口索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凤姐对姥姥最后的一席话,即显雍容,又显宽厚,说话大方而得体,尤其是“大有大的艰难去处”,也道出贵族大家的难处,即给了姥姥施舍,也留足了姥姥的面子。姥姥果然不虚此行。

姥姥得了二十两银子。从后文第三十九回螃蟹宴后姥姥的盘算,“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说明二十两银子对姥姥来讲,不是个小数,够一家人度日。据马瑞芳的研究,同曹雪芹几乎同时代的蒲松龄,做私塾先生的一年收入是七两银子。可见,二十两足够姥姥全家的用度,而不是一个人。这次凤姐的施与,还是比较厚重的。

三、刘姥姥“游幸”大观园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里最重要的故事。

小说从第三十九回一直到第四十二回的一部分,用了三回还要多的笔墨,描写这个乡下老妪二进贾府、游览大观园的情景。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吊诡,作为“省亲别墅”的大观园,是为了地位无比之尊贵的皇妃“才选凤藻宫”的贾元春准备的。而她并不能够得到多少快慰,不过浮光掠影地走了一遍,批示太“奢华靡费”而已。它的精美与富丽,实际是让刘姥姥到画里逛了逛。

曹雪芹借助刘姥姥的二进贾府,把这个人物写活了。

刘姥姥这个角色,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实主义”可以理解。他除了写实,更加入曹雪芹特有的浪漫主义笔法。现实生活中,并不处处都是刘姥姥。而刘姥姥确乎是曹雪芹的理想主义。我们确实可以得到一个遍地刘姥姥的理想世界吗?

刘姥姥这个人物的塑造,集中在她第二次进贾府和游览大观园时发生的种种趣事。

曹雪芹对刘妪的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

见到贾母和众姐妹以后:那刘姥姥虽是个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们都爱听, 便没了说的也编出些话来讲。

姥姥的世故及凑趣,是炉火纯青的。她讲的第一个“女孩抽柴草”故事被火灾打断;接着又补充了一篇“九十多岁老奶奶老来得子的故事”,这一夕话,实合了贾母王夫人的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姥姥满口“阿弥陀佛”、“我的佛祖”,是个虔诚佛教徒无疑。她利用富贵人家向往安宁,行善积德的因果报应心理,既巧妙的颂扬了佛祖,传播了佛家的思想,也流布迎合了贾母王夫人一干有阅历的老妇对现实的期许,可谓一箭双雕。同时 ,她胡诌八咧地象真的一样,天衣无缝。使痴情者如宝玉,还要寻根究底,可见姥姥的成功。

说明了姥姥不是简单擅长趋奉,而是深得官宦人家的心理。

第二天的游览大观园,更是好戏不断。

先是戴花,凤姐把花插了姥姥一头。姥姥不仅没有恼怒,反而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还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自嘲之中透着诙谐和憨厚。姥姥的宽厚显然不是装的,在怡红院的屋内照镜子时,她把满头花已经忘了,竟然责怪亲家母“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活戴了一头。”姥姥戴了一头花为她做女篾片作了铺垫。

游览大观园的路线图实际上很耐人寻味。显然姥姥所游览的路径和原先大观园的布局不相吻合。这说明《红楼梦》绝对不是“自然主义”,所有的情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匠心的安排。

贾母带着姥姥最先到了潇湘馆。黛玉的居所在姥姥眼里“那象个**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可以和怡红院是“那个**的绣房,这样精致?我就象到了天宫里的一样。”对照参看。正好宝玉和黛玉的性情和志趣做了巧妙的对比。

刘姥姥在潇湘馆时,黛玉竟然一言未发,可见她对来访者的不满。这才有日后“母蝗虫”的议论和贾母“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的怨言。

第二站秋爽斋,姥姥就上演了一场“食量大似牛”的喜剧。拿姥姥来耍宝,开涮,是鸳鸯、凤姐事先商议好,也知会了姥姥的。“姑娘放心”的一句话,说明姥姥心领神会。姥姥不仅老于世故,而且擅长表演。在满堂欢笑中,她收获的是喜悦。有人认为姥姥“自轻自贱”,个中滋味,也许只有姥姥自己知道。

参观了探春卧室,过了荇叶渚,游历雪洞般的蘅芜苑,再到缀锦阁。在这里,鸳鸯“三宣牙牌令”,姥姥的表演也到了高潮。姥姥又是行令,又是喝酒,闹得不亦乐乎。当藕香榭传来悠扬的乐曲时,刘姥姥“听见这般音乐,且又有了酒,越发喜的手舞足蹈起来”,引来黛玉“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的戏谐。

一个侯门贵族的欢宴,引来的却是刘姥姥这个贫婆子的手舞足蹈的欢乐。在别人的富贵之所,没有嫉恨,没有怨怒,却是倾心的欢乐,这就是刘姥姥的真实人生。看来,富贵、财货,并不一定能带来欢乐。真实的欢乐,要来源于她博大的内心。

栊翠庵的一段,当然不是写姥姥,而是在写宝玉和妙玉了。此不赘述。

刘姥姥的笑话,并没就此结束。在“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姥姥认出的是“玉皇宝殿”四字。一阵腹内乱响之后,她竟然要脱裤方便。

作为贾府的客人,刘姥姥荒野村妇的身份,成为贾府上下卖弄富贵,炫耀荣华,插科打诨,取笑戏谐的对象。而刘妪善良而老练,巧妙而圆滑,使这一幕戏完美上演,各得其所。所谓荣华富贵,是要有个陪衬来烘托的。这样才是富贵有优越感、有满足感,连贾母也游了大半个园子,可见她如何地尽兴。而刘妪,不仅赢得了可观的收入,收获了别人的欢笑,同样也为富家人上了一课,那些虚无缥缈的荣华,究竟有何意义?在老妪眼里不过是个脱裤方便的去处,实在好看煞!

最后,刘姥姥去了她一生中最没机会去,最不可能去的地方,宝二爷的卧室。曹雪芹经过精心的安排、设计,非常巧妙地让酒后迷途的姥姥,上了宝二爷的床。也完成了向我们通过人物居室陈设的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的任务。

四、说说板儿

姥姥的身边一直跟着个孩子:板儿。这里要特别的提一提他。

在一家人商议怎么进贾府的时候,狗儿告诉姥姥:“我教你老人家一个法子:你竟带了外孙子板儿,先去找陪房周瑞,若见了他,就有些意思了。”

为什么狗儿要让姥姥带上板儿呢?又为什么要先找配房周瑞呢?

姥姥的“打抽丰”之旅并不是没有艰难的。在侯门深宅里的言谈举止,不可能象在家里一样挥洒自如。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板儿自然会发挥他的作用。由于孩子的年幼无知,板儿会有孩子的认生、胆怯,却不会有在富贵面前的自卑和恐惧。

先找配房周瑞,才能有人引荐,否则只能吃闭门羹了。

姥姥刚刚见到凤姐,“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也不肯。”场面会有些尴尬。但板儿的扭捏,反而吸引了注意力,降低了姥姥同凤姐之间地位不同所带来的反差。

姥姥在凤姐面前要说明来意,实在难以启齿,硬着头皮说道:

“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板儿在这里成了行乞的幌子,使得姥姥的言语得到了缓冲,可以让人不觉那么突兀。姥姥总不能拍着胸脯说:“老身要管你要二十两银子,你给也不给?”这不是行乞,倒象是抢劫了。让不懂事的孩子来充当这个借口,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可见穷人的行乞,也要讲究方式和分寸。

就便是这样,一旁周瑞家的也觉得不妥当:

“我的娘啊!你见了他怎么倒不会说了?开口就是‘你侄儿’。我说句不怕你恼的话,便是亲侄儿,也要说和软些。蓉大爷才是他的正经侄儿呢,他怎么又跑出这么一个侄儿来了。”

姥姥的回答无比的巧妙:

“我的嫂子,我见了他,心眼儿里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呢。”

周瑞家的并不能知道姥姥乞求时候的惶惑,行乞时的无奈,和内心的苦楚。

姥姥二进贾府的时候,板儿也来了。

这个攀附上侯门显贵的姥姥,也让外孙开了眼界。板儿只有一段戏值得注意:

他用佛手换了巧姐的柚子。这是一段有着象征意义的描写。在贾府之败后,姥姥救了巧姐,成就了板儿和巧姐的婚姻。《红楼梦》是喜欢故弄玄虚的。真正成就他们姻缘的,即不是佛手,也不是柚子,而是姥姥善良的心。

五、刘姥姥阶级未定论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在《红楼梦》研究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由于人民领袖的亲自干预,使这场对于一部小说研究的争论演化成为不仅是学术的,而是政治的、关乎意识形态的斗争,形成了铺天盖地式的批判洪流。其间形成的思想,也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对《红楼梦》的理解,被定性为“是描写以荣宁二府的贾家为代表的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在日益激烈的阶级斗争冲击下,走向没落和崩溃的过程。”而刘姥姥,成为“贾府兴亡衰败的见证人”, “点明当时社会贫富、贵贱的悬殊,揭露和批判封建贵族生活的罪恶和腐朽,反映了贾氏家族在日益激化的阶级斗争中必然崩溃的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特容易惹争议的书。刘姥姥这个人物也不例外。关于刘姥姥的阶级分析,也存在着争议。

在阶级社会里,人的身分贵贱是由各自占有的财产多寡,从而占有的权力大小来决定的。刘老老进入荣国府,两种不同阶级的人的贵贱差别,也立刻显示出来了。

生活拮据,身份卑微的刘姥姥,是个被剥削被压迫者,是“贫下中农”,是属于被统治阶级或被压迫的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应该没什么问题。但刘姥姥在贾府中的种种表现,却并不符合她应该代表的那个阶级。她的阶级属性也就遭到怀疑。

冯沅君说:

① 刘老老生长在农村,但不像是个贫农,可能是个富农或小地主。

② 刘老老曾到一些大官僚地主家里走动过,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很世故。

③ 在刘老老上场时,她已在女婿王狗儿家生活了很久,因而王家的环境也就成为她的生活环境。王家原先是个小官僚地主家庭,曾与大官僚地主们拉过关系,认过本家。她的女婿虽已降为农民,可是他还是享过福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冯文认为:“刘老老这个人物是比较复杂的;她当然也参加劳动,但她和真正的农民中间还有距离。”

作者已经不愿意让刘姥姥再是个“农民”了。

作者的结论是:“从以上的简单的分析里可以看出刘老老并不是一个有多少积极意义的人物。她本不是真正的劳动人民,所以在她身上也找不出劳动人民的正直、耿介的高贵品质来。 ”

也有的作者,根据姥姥家里(实际是狗儿)祖上曾经做过小官,攀附过王家,甚至认为姥姥应该属于没落的地主买办阶级。

刘姥姥的问题在哪儿?

在上个世纪的革命理想年代,对人的阶级分析主要用两种方式。

一是经济基础论及家族血统论。一个人的阶级成分看他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因为富有是剥削的结果。一旦一个人、一个家庭富有,基本可以定性为剥削阶级。当然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也难以洗脱剥削阶级的成分。因为现实中也许已经没落,但曾经富贵的生活使他有着剥削他人的罪恶历史,所以,在遭到彻底清算以前,就便是经济地位的转变,并不能够洗刷他剥削阶级的成分。

这使我们在分析刘姥姥阶级成分的时候遇到了麻烦。

刘姥姥赤贫的经济状况让我们认为她是被剥削阶级。可是她用“打抽丰”的方式不劳而获“二十两银子”。这不仅仅完全丧失了“劳动人民”的阶级本色,而且这笔收入已经使她摆脱了赤贫的状态。

如果“二十两银子”还勉强不算太多,还不算“脱贫致富”;“乞讨”尽管也是不劳而获,但毕竟可怜,令人同情,那么刘姥姥的二进贾府就无论如何说不过去了。她通过凑趣、逢迎、自甘受辱的方式,讨贾府上下的喜欢,首先奉承了贾母,顺应了王熙凤,最终得了王夫人一百两银子的馈赠,还有衣物、绸缎、点心等,甚至宝玉给的成窑小盖钟,鸳鸯转王夫人的话姥姥可以“或者作个小本买卖、或者置几亩地”了。如此一笔丰厚的收入,还能说她是“贫下中农”,是“无产阶级”吗?她的阶级成分大成问题。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追究下去。刘姥姥还有三进贾府的故事。最终她散尽家财从魔窟中救出巧姐。尽管这段故事的原文我们看不到了,但根据判词、脂批等材料,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得到贾府资助,小有财产的刘姥姥,最终又回到贫窘的状态,而此时的刘姥姥,又应该怎样对她做阶级成分的划分呢?

经济地位和血统论对阶级成分的划分仅仅是一方面,在革命理想年代的一个更重要的阶级成分划分标准是“思想的阶级性”。也就是划分一个人的思想觉悟,看他是否达到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标准。

一个有着剥削阶级身份的人,却可能有反对本阶级的“阶级觉悟”。中共早期的优秀***彭湃就是一个例子。

而一个身处被剥削被压迫境遇的劳动者,却完全有可能具有“剥削阶级的思想”。所以在思想、文化的革命运动中,“很斗私字一闪念”,“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变得至关重要。剖析自己的思想,挖掘灵魂的最深处,同剥削阶级思想的斗争成为思想斗争的核心,也成为对阶级成分界定的重要标杆。一个人的身份固然是界定他阶级成分的重要标准,但他的灵魂深处的“阶级觉悟”更重要。

刘姥姥的“阶级觉悟”显然不能符合要求。阶级斗争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对剥削者残酷本质的认识,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和对剥削者的刻骨仇恨。也因为有这样的仇恨,才能兴起一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革命。

而刘姥姥呢?对剥削阶级表现的却是一幅媚态,一付奉承阿谀的嘴脸。

王朝闻在他的《论凤姐》第20章中认为刘姥姥是一个“在贵族阶级游戏中充当的丑角。”“进大观园时,处于琏二奶奶所安排的丑角地位”,“使人想到现实主义画家玛特依可笔下的那个宫廷小丑”。

徐青枝接受了王朝闻的观点,他在文中说:

刘姥姥也是一个悲剧角色,正如阿Q的悲剧性格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的,同样令人悲哀。而且她的悲剧不显现于表层,不在于她自己,乃是整个封建儒家文化心理几千年附着于中国国民,特别是农民身上的共同悲剧— — 鲁迅曾把它定为“国民的劣根性”。我认为,这种劣根性首先表现为根深蒂固的“奴性”。

徐文总结了刘姥姥“奴性”的性格特质为四点:

1、 迂回战术,拐弯抹角

2、 伺机索求报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 逢场作戏,随机应变,自轻自贱

4、 少见多怪,老露憨相,出尽洋相

尽管文中作者没有给姥姥贴阶级的标签,但不难看出,作者分析刘姥姥的角度,同当年阶级分析论别无二致。作者甚至认为,曹雪芹的笔触,就是为了揭露这种“国民劣根性”:

曹雪芹没有生活在鲁迅时代的经历和认识,当然无法全面揭示这种劣根性的实质,但在刘姥姥身上曹雪芹却用现实主义的神笔真实地揭示出国民劣根性的最基本内涵。

袁宏昌的论述更为直接和明了:

尽管,作为四大家族兴衰史的见证人,刘老老只有感叹,而没有愤怒,特别是还自轻自贱,甘心受戏弄,供这伙寄生虫玩乐,被施舍给一点残羹剩汁便感恩戴德,当然不会起来打倒贾府。但是,《红楼梦》通过她三进荣国府的见闻遭遇和感受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却表明历史已经发展到应当拆除四大家族的府第,掀掉这“人肉的筵宴”,扫荡这些寄生虫的时候了。

刘姥姥在贾府面前的态度,使我们看出她不具备本阶级的“阶级觉悟”,她身上有的是“国民劣根性”、自轻自贱的“奴性”。阶级斗争的宏伟事业,是不能指望这样觉悟低下的人来完成的。

尽管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刘姥姥就具有“剥削阶级”的思想,但至少,她并没有反抗,她没有斗争,愿意作“女清客”、“女篾片”,愿意和剥削阶级和平共处,甚至不惜丧失人格地去巴结。她的内心没有无产阶级仇恨,没有改天换地的精神,没有被剥削被压迫者革命的壮烈豪情。这样的一个乡下老妪,我们如何界定她的阶级成分?

现在阶级分析已经不再占据思想领域的主流,但历史决定论者的观点并没有退却。当我们重新思考刘姥姥阶级属性的时候,当年阶级斗争论的高调,还在耳边回响。

从今天的角度去分析当年对社会历史及人性的阶级分析,还是给了我们许多启发。至少我们知道,曹雪芹是不懂阶级斗争的。刘姥姥是没有“阶级觉悟”的。要划分刘姥姥的阶级成分,可不那么容易。所以,我把它叫做“刘姥姥阶级未定论”,简称“刘学”。

人常说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贾蔷和龄官,贾芸和小红,乃至宝玉和黛玉,《红楼梦》是写了不少爱情故事的。不过,爱情并不是《红楼梦》的唯一主题。比如刘姥姥,跟任何一场爱情都无关。

但刘姥姥这个人物并不简单。她要揭示的是人类最永恒的主题:贫富不均。

人的天性绝对不是要追求平等,而是要追求不同。如果一个人事事都和别人相同的话,他对自己一定不满意,一定觉得无趣。人的本能就是区别于别人,超越别人,就是追求高于别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可能通过物质财富的拥有来体现,也可能通过个人荣誉,或者道德评价,甚至精神内涵等等。个人荣誉是多方面的,比如名望、官衔、人气、知名度等;道德评价是指人渴望达到一种社会主流意识下的高尚道德标准,它会使人追求一种道德自律,赢得社会的道德赞誉,并以此获得快感;精神内涵则更侧重于内心精神的体验,它主要表现为对宗教或某种思想意识的信仰和执迷,通过内心的陶冶和信仰的安抚,获得精神的愉悦,并获得区别于常人的优越意识。

孔子说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不均不应理解为不相同。那些认为“不均”的人,实际上是认为不公平。出力较多而得到的却和别人完全一样,这个人同样会认为“不均”。

所以,人最重要的是同他人的不同。这和生命体以个体存在,一个人的精神是完全自由的相吻合。一个人在自由的情况下,在个体完整的前提下,才可以是一个充分的自己。这也同价值多元化,和人的价值之不可通约相一致。

刘姥姥和贾母,这一对生活境遇有着天渊之别的老妇,绝不是某个时代的产物。一万年以后,也是如此,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面对这样的现实,必然社会的群体中有一批在竞争中落败的凡夫俗子、无能之辈。他们或者经济上穷困潦倒,或者地位上卑微渺小,或者道德上卑鄙龌龊,或者灵魂上空虚无聊。只要他们在人的各项竞技评选中有落败的项目,他们就是别人优越感的反衬。而刘姥姥这样的反衬者最为常见,她是经济地位低下、物质生活窘困的代表人物。

没有人愿意担当这个反衬者,毕竟道德不能当饭吃。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人都是现实的。

一部中国的历史,按贾雨村的理解就是“成王败寇”。无尽的竞技,无情的杀戮。充满了对公正的质疑,对贫苦的不满,他们揭竿而起,他们革命当头,“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世道如此之黑暗,人情如此之凉薄,还等什么,“弟兄们,革命啊!”

刘姥姥是不懂阶级斗争的,姥姥也不懂革命。贾府反衬她的贫穷,却反衬不掉她“手舞足蹈”般的快乐。谁能把这个世界带走什么,谁又能有永远的富贵,永远的功名?“古今将相今何在,荒草一堆草没了”,到头来,谁都不过是一把回归自然的尘土,何必在意今生今世的荣华、富贵?

姥姥并不希冀用他人的献血成就自己的辉煌。她宁可在卑微中乐。姥姥的隐忍与宽厚,才最终有解救巧姐之事。

这不仅让人想起顾准的话:“我的手上没有血”。只有追求自由的人,才懂得真正的人道。自由主义者是不会用别人的血来换自己的理想的。为什么呢?因为自由主义者自己向往自由,他就必须给别人自由。

人生的悲苦,俯拾即是。一部《红楼梦》,展现的就是无尽的人生悲剧。金陵十二钗的十二个美丽女性,挣不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何不象姥姥一样,多给自己些快乐,给他人些宽容?

人生可能无法做到没有哀怨,没有苦痛,没有泪水,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到没有仇恨。仇恨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没价值的情绪。俞平伯说《红楼梦》“怨而不怒”,最集中的表现,刘姥姥是也。这就是曹雪芹“一把辛酸泪”的真义吧。

《红楼梦》也给我们展示了人性的光辉,而不再是一片寂。在“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荒野上,我们还可以依稀地看到姥姥带着巧姐返乡的身影。

急求古墓派的招式!

一,洪七公一派武功--仅为洪七公所会最粗浅的武学内功.由母亲穆念慈传

@@授.

二,逆行经脉之法--欧阳锋自创武学,运用即可使全身经脉逆转,令周身诸

@@穴道暂时尽数移位,而如在倒立时运用,即可长时间穴道移位.两法皆

@@能使敌点穴手法失效.为杨过拜欧阳锋做义父后,由其传授.

三,蛤蟆功--欧阳锋自创绝学,此武功变化精微,奥妙无穷,纯系以静制动

@@,全身涵劲蓄势,蕴力不吐,在敌出招攻击下,立时便有威猛无比的劲

@@道反击出.而内功虽入门艰难,却进展极速.为杨过在拜欧阳锋做义父

@@后,由其传授.

☆@招式:双腿下蹲,双手与肩平齐,平推而出.

四,托梁换柱--全金发自创擒拿手法中的一招,可在敌以腿踢来时,身形微

@@蹲,以手在来腿的小腿上一托,将敌摔出.此招虽非精深武功,却也实 用.为杨过在郭靖教武氏兄弟武功时无意中学到.

五,天罗地网势--古墓派入门武学,为绵密无比的掌法.为杨过拜小龙女为

@@师后,由其传授.

六,古墓派轻功--为天下无双的绝顶轻功,飘逸轻灵,变化万方.为杨过在

@@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

七,美女拳法--古墓派拳法,施展时身形飘逸潇洒,招式精妙凌厉,每一招

@@皆有模仿一个美女,也可以金铃索来使用.为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后,由

@@其传授.

☆@招式:貂蝉拜月--手伸到敌方身后,以掌边斩落攻敌.

@@@@@西施捧心--用拳攻敌心口

@@@@@昭君出塞--以弹琵琶的姿式,用手指弹敌.

@@@@@麻姑献寿--双手合拳抬击敌方下巴

@@@@@天孙织绵--右手挥左,左手送右,以掷梭织布之样攻敌.

@@@@@贵妃醉酒--举手作斟酒之样,用手尖攻敌头部.

@@@@@则天垂廉--双掌以垂廉式削落攻敌

@@@@@红玉击鼓--双臂以交互方式快击

@@@@@红拂夜奔--以直入式敲击攻敌

@@@@@绿珠坠楼--扑地劈削,攻敌下盘.

@@@@@文姬归汉--以双掌连绵不断的拍出

@@@@@萍姬针神--伸手指,以缝衣之样戳出

@@@@@蛮腰纤纤--腰肢轻摆以避敌攻击

@@@@@曹令割鼻--以手掌在自己脸前削过,格敌击面门的拳掌.

@@@@@古墓幽居--右手支颐,左手轻轻挥出,口中长叹一声,脸

@@@@@@@@@@现寂寥之意,为杨过自创的一招.

@@@@@文君当炉

@@@@@弄玉吹萧

@@@@@洛神凌波

@@@@@钩弋握拳

@@@@@红线盗盒

@@@@@木兰弯弓

@@@@@班姬赋诗

@@@@@嫦娥窃药

@@@@@丽华梳装

@@@@@东施效颦

@@@@@┅┅┅┅

八,玉女剑法--古墓派剑法,剑招精妙凌厉,剑式轻柔灵动,使用时身形清雅

@@潇洒,姿态飘飘若仙,带著三分飘逸风姿,以韵姿佳妙取胜.为杨过在拜

@@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授.

☆@招式:木兰回射--向前走动中突然挺剑向背后刺出攻敌.

@@@@@分花拂柳--剑略前挺,剑尖颤动,似左实右刺敌.

@@@@@浪迹天涯--挥剑直劈

@@@@@彩笔画眉--横剑斜削

@@@@@举案齐眉--双手持住剑柄,举剑上挑.

@@@@@小园艺菊--剑锋向敌下盘连刺数点

@@@@@皓腕玉镯--剑尖刺敌手腕部

@@@@@冷月窥人--长剑抖动,将敌上半身尽数罩住,趁敌守护之机,刺敌

@@@@@@@@@@小腹.

@@@@@锦笔生花

@@@@@┅┅

九,金铃索索法--古墓派武学,以金铃索施展,招式精妙,变幻莫测,以攻敌

@@穴道为主,索式夭矫似灵蛇,圆转如意.为杨过拜小龙女为师后,由其传

@@授.

十,全真剑法--全真派剑法,剑招变化精微,剑式厚重古朴,法度谨严.为杨

@@过和小龙女一同参研领悟所学.

☆@招式:探海屠龙--刺敌下盘

@@@@@罡风扫叶--削敌双腿

@@@@@分花拂柳--剑身幌动,刺敌腰胁.

@@@@@定阳针----向上斜刺

@@@@@雁行斜击--身子贴地斜飞,在未落地时刺出.

@@@@@白虹经天--平剑向敌兵器打去.

@@@@@浪迹天涯--挺剑斜向刺出

@@@@@横行漠北--横剑斜削

@@@@@马蹴落花--平肩出剑,剑锋上指刺敌.

@@@@@大绅倒悬--自下而上倒刺攻敌

@@@@@白鹤亮翅

@@@@@┅┅

十一,--古墓派武功绝学,内功柔和浑厚,绵绵密密.外功以轻灵见

@@@长,有克制全真派武学的作用.外功为师父小龙女所传授,内功为杨过

@@@和其二人彼此相助练成

十二,九阴真经--黄裳自创绝学,是极精深的道家武学,共分上下两卷,配合

@@@相练,上卷载有最上乘的内功心法,精纯浑厚之至,亦包含有天下武学

@@@的要旨,和诸般最根基的法门诀窍.下卷载有各种奇妙精深的武功招法

@@@,以及破解天下各门派武功的之法.但杨过所学仅是真经的要旨和破玉

@@@女心经的部分武学内功.为杨过和小龙女在古墓一间最隐秘中发现,并

@@@一同参研领悟所学. ☆所载武学:解穴秘诀----为自通穴道之法,可在被人点中穴道或闭塞时,即

@@@@@@@@@@@@可用此法自行打通.

@@@@@@闭气秘诀----运用此法即可长时间不呼吸.

@@@@@@易筋锻骨篇--为内功心法,可将内功基础扎稳固,使内力更为浑

@@@@@@@@@@@@厚,也能令功力大进

@@@@@@移魂大法----此法纯系以精神力量控制对方心灵,施展时需心神

@@@@@@@@@@@@归一,心中无半点杂念,专注凝视对方,即能克敌

@@@@@@@@@@@@制胜.但需己内力胜过对方,不然则往往无效,甚

@@@@@@@@@@@@至反受其制.

@@@@@@大伏魔拳法--为浑厚精妙,威不可当的拳法.

@@@@@@┅┅

十三,一剑化三清--全真派上乘剑术,通过手腕抖动,能使每一剑招均可化为

@@@三招.为杨过和小龙女一同参研领悟所学.

十四,玉女素心剑法--古墓派绝顶武学,本为二人用玉女剑法与全真剑法合壁

@@@而成.招式精妙绝伦,已到极至,每一招都可同时攻击数处,令敌顾此

@@@失彼,难以并救.同时又可相互呼应配合,使一人的破绽可为另一人所

@@@补,达到二人皆不守破绽的目的,但使这剑法的二人须为情侣,达到心

@@@意相通方能发挥出无比威力.为杨过和小龙女共同迎敌时所领悟.

☆@@招式:花前月下--一人自上而下刺击,一人单剑颤动,来回挥削.

@@@@@@清饮小酌--一人剑柄提起,剑尖下指,一人剑尖上翻指向口边.

@@@@@@廉下梳装--一人横剑斜削数尺,一人横剑颤动斜削数寸.

@@@@@@抚琴按萧

@@@@@@扫雪烹茶

@@@@@@松下对弈

@@@@@@池边调鹤

@@@@@@小园艺菊

@@@@@@西窗夜话

@@@@@@柳荫联句

@@@@@@竹廉临池

@@@@@@┅┅

十五,破打狗棒法之仗法--欧阳锋自创武学,招式威猛凌厉,攻守兼备,共有

@@@三十六路,可对应破解打狗棒法的三十六路招式.为杨过在洪七公与欧

@@@阳锋口头比武,要其演示时学得.

十六,打狗棒法--丐帮镇帮之宝,棒法共有三十六路,八诀招式,变化精微奇

@@@妙之极,出神入化,变幻莫测,奥妙无穷,亦是凌厉无伦,令敌难以抵

@@@挡,实是古往今来第一等的功夫,而棒法之精妙,已是武学中的绝诣.

@@@为杨过在洪七公与欧阳锋口头比武,要其演示学得招式,后来和黄蓉在

@@@危急时刻,由其传授心法口诀.

☆@@招式:绊字诀--棒身著地扫去,袭向下盘,绊敌腿足,一绊不中,二绊

@@@@@@@@@@续至,绵绵不绝,不容敌有丝毫喘息之机,令敌犹如缠

@@@@@@@@@@在无数树枝之中,难以脱身,最终可将敌绊倒.

@@@@@@缠字诀--棒身在周身舞转成圆圈,在敌兵器伸进后,搭在上面,

@@@@@@@@@@随敌兵器方向移动,在敌劲力的横侧方向借力稍加推拉

@@@@@@@@@@,令兵器不由自主的变向,使敌难以摆脱.

@@@@@@挑字诀--在敌用兵器迅猛出招时,以棒身搭住兵器前端把力道前

@@@@@@@@@@传,并向上甩出,使兵器脱手飞出.

@@@@@@封字诀--此诀纯为防守,不攻击敌身,将棒身快速横向舞动,犹

@@@@@@@@@@如一片影壁,挡在面门,若敌施攻击,立受反打,可使

@@@@@@@@@@敌难以攻入.

@@@@@@转字诀--棒身以连绵不绝的方式,连点敌数个穴道,敌退则已一

@@@@@@@@@@直跟进,令敌难以摆脱.也可配合缠字诀在敌兵器周围

@@@@@@@@@@急画小圈,可带敌急速旋转,难以摆脱.

@@@@@@劈字诀

@@@@@@戳字诀

@@@@@@引字诀

@@@@@@棒打双犬--以迅猛之势,横扫敌双足.

@@@@@@棒打狗头--以迅猛之势向敌头顶击去

@@@@@@反截狗臀--棒身横扫敌臀部.

@@@@@@獒口夺杖--在竹棒被敌夺去后,伸右手食中二指取敌双目,同时

@@@@@@@@@@@左足翻起,压住棒身,立时夺回,此招变幻莫测,夺 棒时百发百中,纵是武功高已数倍之敌,亦难保全.

@@@@@@压肩狗背--棒身倏地伸出,棒头搭在敌兵器上,轻轻向下按落,

@@@@@@@@@@@以四两拨千斤之理出招.

@@@@@@拨狗朝天--棒身伸出,将敌兵器前端挑甩上来.

@@@@@@恶狗拦路--举棒横在身前,待敌兵器击到,侧抖旁缠,顺势借力

@@@@@@@@@@@,向外斜甩,将敌兵器掠在一旁.

@@@@@@棒挑癞犬--在敌抓住棒身时,前伸斜掠,将棒身挑出.

@@@@@@天下无狗--此招为棒法中最精妙的招式,使出后四面八方是棒,

@@@@@@@@@@@劲力所至甚广,令敌难以抵挡.

@@@@@@斜打狗背--棒身幌动,以绵绵不绝的方式,击敌面颊.

@@@@@@按狗低头--以棒身向敌后颈按落

@@@@@@┅┅

十七,弹指神通--黄药师自创绝学,手法精微奥妙,用于弹射暗器,射程甚远

@@@,速度劲急之极,力道强劲异常.也可用于弹落敌兵器,及弹敌穴道,

@@@力道亦强劲之极.为杨过和黄药师在结为好友后,由其传授.

☆@@招式:右手中指曲起,扣在拇指之下弹出,也可将暗器扣在拇指之下弹

@@@@@@出.

十八,玉箫剑法--黄药师自创剑法,剑招精微奥妙,以攻敌穴道为主,剑式潇

@@@洒俊雅,是一路自玉箫中化出的剑法.为杨过和黄药师结为好友后,由

@@@其传授.

☆@@招式:箫史乘龙--剑身蓦地伸出,刺敌右胸.

@@@@@@山外清音

@@@@@@金声玉振

@@@@@@凤曲长鸣

@@@@@@响隔楼台

@@@@@@棹歌中流

@@@@@@┅┅

十九,大剪刀刀法--杨过自创武学,招式是对软鞭云帚等兵器之用.为杨过为

@@@对付李莫愁的拂尘武功自创.

十九,四字言诗剑法--杨过自创武学,诗句为四字一句,剑招也是四招一组,

@@@剑式与诗意相结合.为杨过以一首诗为依据所创.

☆@@招式:良马既闻,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剑招潇洒有致

@@@@@@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出招奇快

@@@@@@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剑招迅猛之余,继以飘逸.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 平皋,垂纶长川--剑招大开大阖,峻

@@@@@@@@@@@@@@@@@@@@@@@@@@洁雄秀.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剑招飘忽,似东却西.

@@@@@@俯仰自得--上刺一剑紧接下刺一剑

二十,玄铁重剑剑法--独孤求败自创剑法,剑式大巧不工,剑招简洁质朴,平

@@@平无奇,均为直刺,逆击,横削,倒劈等招,灌注以内力后刚猛凌厉之

@@@极,无坚不摧,前面只可用玄铁重剑使出,后面修习进步后,则可用普

@@@通长剑或木剑使出.为杨过在神雕的指引下学得.

廿一,独孤求败一派内功--独孤求败自创内功,前期为在山洪,后期在海潮中

@@@修习,进展极快,非任何修习方法可比.此内功纯以刚猛,强韧凌厉之

@@@极,实非当世任何内功所能及.为杨过在神雕的指引下练得.

廿二,黯然销魂掌--杨过自创掌法,共有十七路,不以招数变化取胜,手法与

@@@寻常武功大异,武学通理相反,古怪之极,令敌琢磨不定,难以躲避出

@@@招,而厉害之处,全在内力,力道雄劲之极,当世唯有降龙十八掌可以

@@@比拟,但使路掌法身与心合,需要有黯然销魂般的心情,奥妙之处方能

@@@使出.为杨过对已所会诸般武功绝学,融会贯通,卓然成家后而创.

☆@@招式:心惊肉跳--胸前门户洞开,在敌来招要触及身上时,胸口肌肉向

@@@@@@@@@@@内一吸,倏地弹出,以此攻敌.

@@@@@@杞人 天--抬头向天,出掌向自己头顶空拍,手掌斜下,掌力似

@@@@@@@@@@@穹庐,化成弧形,四散落下,令敌无法躲闪.

@@@@@@无中生有--全身不动,待得敌招攻到身前,手足齐动,头锤胸背

@@@@@@@@@@@腰腹皆有招式发出,均可伤敌.

@@@@@@拖泥带水--右手衣袖飘动,宛若流水,左掌重滞之极,如带著几

@@@@@@@@@@@千斤泥沙,以此攻敌. 面无人色--脸上喜怒哀乐,怪状百出,令敌看到而心神难以自制,

@@@@@@@@@@@最后至听命于已.

@@@@@@倒行逆施--头下脚上,倒过身子,拍出一掌攻敌.

@@@@@@徘徊空谷

@@@@@@力不从心

@@@@@@行尸走肉

@@@@@@庸人自扰

@@@@@@废寝忘食

@@@@@@孤形只影

@@@@@@饮恨吞声

@@@@@@六神不安

@@@@@@穷途末路

@@@@@@想入非非

@@@@@@呆若木鸡

@@@@@@神不守舍

@@@@@@若有所失

比武动手记录:

第03回--在桃花岛与武氏兄弟动手不敌而逃走.

第03回--在桃花岛再次与武氏兄弟动手,将武修文打伤.

第04回--在重阳宫与一位道士动手并将打退.

第04回--在重阳宫与鹿清笃动手,将其打伤.

第06回--在终南山与赵志敬和尹志平动手,并擒住赵志敬.

第06回--在古墓与小龙女动手不敌,但最后其晕了过去.

第06回--在古墓与洪凌波动手,将其打退.

第08回--在豺狼谷帮陆无双打退数名丐帮和全真教弟子.

第08回--在一座石屋帮陆无双打退为敌的三人.

第08回--在一家饭店替陆无双打退四名丐帮四袋弟子.

第09回--在一条乡间小路替陆无双打退三名丐帮五袋弟子.

第09回--在一条路旁打退了两名丐帮八袋弟子.

第09回--在一条路旁与李莫愁动手不敌而和陆无双逃走.

第10回--在龙驹寨附近与完颜萍比武,最后以未用手脚得胜.

第10回--在一家酒楼和耶律齐与李莫愁动手,最后在郭芙,武氏兄

@@@@弟的帮助下,将李莫愁打退.

第10回--在华山与藏边五丑动手不敌.

第11回--在陆家庄趁由赵志敬试已武功之机,暗中点中其穴道.

第13回--在陆家庄与霍都比武得胜.

第13回--在陆家庄与达尔巴比武得胜.

第14回--在一间客店和小龙女用玉女素心剑法,打败了金轮法王.

第14回--在黄蓉所布石阵中与金轮法王动手不敌,受伤不轻.

第16回--在一座山峰上与达尔巴动手,将其打败.

第18回--在绝情谷与樊一翁比武,将其打败.

第18回--在绝情谷与公孙止比武不敌.

第18回--在绝情谷和小龙女一起与公孙止比武,他们本可得胜,但

@@@@因中毒而败.

第20回--在绝情谷与公孙止动手,最后在裘千尺帮助下将其打退.

第22回--在蒙古军营与金轮法王和潇湘子动手不敌,被冯默风相助

@@@@而退.

第22回--在襄阳城与金轮法王动手,未分胜负.

第22回--在襄阳城和小龙女一起与金轮法王动手,未分胜负.

第22回--在襄阳城外与金轮法王动手,未分胜负.

第23回--在襄阳城外与武三通比武得胜.

第23回--在襄阳城外用黄蓉所会武功与武氏兄弟比武得胜.

第23回--在襄阳城中与郭芙动手,因中毒未愈不敌,右臂被郭芙用

@@@@君子剑斩断.

第27回--在重阳宫与尼摩星动手,一招将其打败.

第27回--在重阳宫与潇湘子动手,将其打败.

第27回--在重阳宫与尹克西动手,一招将其打败.

第27回--在重阳宫与金轮法王动手,在小龙女的帮助下将其打败.

第27回--在重阳宫打败了一个由七名道士组成的天罡北斗阵.

第27回--在重阳宫与孙不二动手,将其擒住.

第29回--在古墓与李莫愁动手,因中毒而不敌.

第30回--在终南山下与慈恩(裘千仞)比武,将其打败.

第32回--在绝情谷与公孙止动手,未分胜负.

第34回--在百花谷与周伯通比武,未分胜负.

第35回--在襄阳城外暗中助郭襄杀尼摩星.

第39回--在襄阳城外的高台上与金轮法王动手,将其打败.

曾用过的武器:屠牛刀,全真教的一柄长剑,古墓中的一柄长剑,六枚小石子

@@@@@@@两枚石子,四根竹筷,洪凌波的长剑,玉蜂针,洪凌波长剑剑鞘

@@@@@@@耶律齐的长剑,两根树枝,泗水鱼隐的一柄半截铁桨,打狗棒

@@@@@@@一丐帮弟子的铁剑,金铃索,达尔巴的金杵,武敦儒的长剑

@@@@@@@樊一翁的钢杖,大剪刀,一根柳枝,君子剑,绝情谷的一柄匕首

@@@@@@@哭丧棒,一根树枝,淑女剑,玄铁重剑,数柄木剑,一柄长剑

藏族的六字真言是指什么呢?

六字真言、六字真经或六字大明咒,是藏传佛教诵咒“唵、嘛、呢、叭、咪、吽”6个字,据说是佛教秘密莲花部之根本真言。

现代汉语读音: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

扩展资料:

藏胞们认为修行悟道的最重要条件就是勤于念经。

因此,不仅老年人把来生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念经上,就是中年人、青年人也勤于念经。

他们除了张口说话、饮食及睡眠外,无论坐卧立行走无不喃喃念经。在众多经类中,藏胞们念得最多的是常念常新的著名的六字箴言:唵、嘛、呢、叭、咪、吽。

1、“唵”,表示佛部心,谓念此字时,自己的身体要应于佛身,口要应于佛口,意要应于佛意,所谓身、口、意与佛成一体,才能获得成就

2、“嘛呢”梵文意为“如意宝”,表示“宝部心”,据说此宝出自龙王脑中,若得此宝珠,入海能无宝不聚,上山能无珍不得,故又名“聚宝”

3、“叭咪”,梵文意为“莲花”,表示“莲花部心”,以此比喻性如莲花一样纯洁无暇

4、“吽”表示“金刚部心”,祈愿成就的意思,即必须依赖佛的力量,才能得到“正觉”,成就一切,普渡人生,最后达到成佛的愿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字箴言

求老子的一句名言

老子名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

“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人治社会一切无保障,为了保护自己,不为天下先,可以理解;但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国人就应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老子此话的意思是,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有货不能为人所识。的确,老子提出以柔克刚、无为而治,很少有人能理解,尤其是接近于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无为而治思想仅为统治者暴政过后的与民休息政策的依据。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意即挫掉锐气,超脱纠纷,含敛光耀,混同尘俗。昏昏噩噩的中国社会把人的生气、个性、菱角和创造性全要磨灭、消解。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中国人有点小聪明,于是统治者竭尽心智折腾老百姓,何知摒弃个人智能,发挥法治、市场的作用?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统治人民,就先用言辞表达对人民的谦虚;要***民,就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可见,封建统治者总是在利用人民、欺骗人民。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中国乃战争之国,伏尸千里,流血成河,成为每一朝代兴起、每一次接班人之争的必然。中国人几千年悟不出如何使政权平稳过渡的办法,这是我们的智力的缺陷。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中国历来兵权最重要,“枪杆子里出政权”,而不是“选票箱里出政权”。有了枪杆子,统治者则应自觉克制不滥杀,恬淡为上,因为没有法制约束。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类似于市场经济的思想可惜很少有人能理解,历代统治者只知扰民,只知私欲膨胀,老百姓怎么能富裕、朴素呢?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中国人于琐事有防患于未然的本领,但于防止政治侵害、腐败,保护自己的人权方面却没有这样的智慧。

“治大国,若烹小鲜”–––––––意思是,治理大国的道理,与炸一条小鱼的道理一样贵静,不可折腾。“”中有人却说,天下大乱,越乱越好,怪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治社会一切随人的喜怒哀乐变化无常,祸福不测。

“无名,天地之始(开始);有名,万物之母(根本)”––––––有人说,“无名”是宇宙大爆炸前潜在的物质,“有名”是原始的物质,大爆炸后形成万物。中国人天才地揭示了宇宙生成论。不过,中国的学问都是原始的、模糊的、坯胎状的,几千年都没有发展。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算美,这是坏事;天下人都知道怎样才为善,这是恶事)–––––––老子憧憬的是人们不辩美丑、善恶的浑沌之世,这是倒退的思想。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无为成为绝对的准则,就不对了。人文科学新定律:现代社会既要无为(市场经济),又要有为(实行法治)。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不推重有贤才的人,免得人民竞争;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不使人看见可以引起欲的东西,民心也就不会被搅乱)–––––––老子消除纷争的办法不是制定规则,进行引导,而是消除人们的欲望,返回蒙昧时代。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复,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所以,圣人治国,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志气,强壮人民的骨骼,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种的理论在孔子、庄子、韩非子、孙子那儿都能看到。

“为无为,则无不治”(按无为的原则办事,没有不成功的)–––––––君无为,臣民有为,所以“无不治”。老子真是高明、诡秘的人啊!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现代社会是,既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又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所以说,圣人不为天下先,反而能占先;将生命置之度外,反而能生存。不正是由于他表现出大公无私吗?反而能成就其私欲)–––––––以后为先,伪装成无私,老子的大智慧中表现了中国人的狡猾。难怪人们常说,中国人与西方人处事,一对一,对方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彩色,使人眼花缭乱;动听的音乐,使人沉溺迷惑;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厌食;驰骋打猎,使人心发狂;稀缺的财货,使人行为不轨)–––––––老子要求摒弃文明,返璞归真,同时也是走向浑沌无知。

“宠辱若惊,…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受宠若惊,受辱若惊,…只有将自己身体看得贵于天下的人,才可以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只有爱自身胜过爱天下的人,才可以托付于天下给他)––––––爱惜自身,不烦忧劳作,无为而治,才能托付天下。无为也反映了南方楚国小农经济的轻松自在。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思想境界高的人,微妙、幽玄而通达,深邃到无人可以琢摩)–––––––高深莫测,在中国是褒义词,在西方却是贬义词。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道规律,叫作明智。不知道规律,轻取妄动,其结果必凶)–––––––所谓“常”,就是“道”,就是欲取先予,欲张反敛,以反达正等谋略,老子深为谙之。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高明的统治,百姓仅仅知道有它的存在;第二等高明的统治,百姓喜欢和歌颂它;稍差的统治,百姓畏惧它;最差的统治,百姓咒骂它)–––––––这里的意思是,最高明的统治,是道家的无为而治,第二等的,是儒家的教化、礼治,稍差和最差的,是法家之暴政。可惜的是,历代统治者用得最多的是法家之术,其次是儒家之术,最少的是道家之术。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人间真理被废弃,才会出现仁义道德;民智得以开启,罪恶也就产生了)–––––––仁义道德是乱世的产物,罪恶是智慧的产物,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现代文明之世也还是需要道德、智慧,只不过需要的是自主的道德、人性的道德,是大的治国智慧,而不是封建的道德,小的阴谋诡计的智慧。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抛弃圣明和智慧,对人民有百利而无一害;抛弃仁义道德,人民自然的感情才能回归;抛弃技巧机关和物质利益,盗贼才能绝迹)–––––––人民昏昏噩噩,统治者愚己,中国所以落后。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中国人对“私”、“欲”斩尽杀绝,西方人对“私”、“欲”正确引导,建立起市场经济。

“绝学无忧”(不读书,则没有忧愁)–––––––老子主张“不学”,“不智”,以便忘却忧愁,顺从世道。

“我独异于人”(只有我,不肯与世人相同)–––––––像老子这样有个性的中国人何其少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这里说的也是保身之道。中国的智慧就是生存的智慧。没有西方人的对自然的探索智慧。

“希言自然”(少说话是合乎自然的)–––––––孔子也说:“天何言哉!”“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因为在中国,因言治罪,说话闯祸,是自古以来的通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而然为法则)–––––––中国人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法则,西方人以战胜自然为最高法则,两者可以互补。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于走路,不留痕迹;善于言谈,无可指谪)––––––––神出鬼没,滴水不漏,中国人的大智慧。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天下是神秘的,不能逆理而为。逆理而为必然会把天下搞乱,越是执着把持,就越会失去)–––––––为而败,执而失,这其中包含了辩证法的道理。中国的思想主要是阴阳辩证的思想。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人间正道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军队逞强于天下。用兵会很快产生恶果;军队所到之处,荆棘丛生;大战过后,必有荒年)–––––––中国的战争异常残酷,完全是为了政治上的夺权,所以对经济、环境肆意地破坏,对人民的生命财产肆意地杀掠。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只要很好地达到了目的就算了,不要以兵来逞强。达道了目的不要自高自大,达到了目的不要自我夸耀,达到了目的不要骄傲,达到了目的而要认为这是迫不得已,达到了目的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必然走向衰亡)–––––––老子看到了物壮则老,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主张果而勿强,可现实中几个军阀能做到?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胜利了,不要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了不起,是以为快乐。以为快乐的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乐者,如朱元璋反而能得志于天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有自知之明的统治者太少了,所以秦始皇、隋炀帝、武则天、朱元璋皆以逞强治天下,败局已定。

“将欲翕(合上)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要收起它,必须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将要废弃它,必须暂且兴起它;将要剥夺它,必须暂且给出它)–––––––以柔克刚,欲取反予,这是典型的中国智慧。一方面表现了我们的聪明,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国民的狡诈。

“柔弱胜刚强”(柔弱能战胜刚强)–––––––柔术、柔道虽传之日本,但根在中国。中国人具有以柔克刚的智慧。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一国之武器及祭器,不可以随便拿出来给人看)––––––现代经营管理,也要有保密意识。所以,利器不应当只是古代的祭器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世上的真理是:无所作为却能大有可为)–––––––君主神秘莫测,看似无所作为,却暗中操纵,做成一切。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置身低贱才能变得高贵,深入下层才能高高在上)––––––朱元璋之流最懂得利用人民,深入下层。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朝相反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事物的柔弱之处正是道发挥作用的地方)––––––这是老子总结出的宇宙间最根本的规律,中国智慧是反者、弱者的智慧。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什么声音;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无形)–––––––老子最懂得辩证地看事物,“大象无形”,使得中国思想有时陷入神秘主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产生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宇宙原始混沌物质分裂成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产生新生的第三者,新生的第三者产生千差万别的事物)––––––爱因斯坦说,中国人没有遵循逻辑推理和实验方法,但一切都做出来了。的确,中国人“猜”出了许多东西,只是缺乏进一步的探索与论证。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过于爱惜反而招致更大的破坏,财宝藏多了反而会有巨大的损失。知足则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则不会遇到危险)––––––中国人从祸福中体验到知足知止,却不知道以制度法治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辫若讷”(最圆满的好似有缺憾,但它的作用不会败坏;最充实的好似空虚,但它的用处不会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有些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有些笨拙,最善辩的好似口齿木讷)–––––––中华民族是最懂辩证法的民族。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天下清明,则把战马用作施肥种田;天下,则盘马弯弓,流血郊原)–––––––中国治乱循环,没有人想到“天下有道”中的问题。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不出门户,能知天下大事;不窥视窗外,能知天理人心)“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所以,圣人不必亲身经历就知道事情的始终,不必亲眼去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不必亲自去做就能让事情成功)–––––––文人总爱故弄玄虚,神秘其事。其实,老子是通过广征博览、接收分析大量的信息而知天下、见天道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从事学问,知识要天天增加;致力于提高境界,知识要天天减少。减少了再减少,最后达到无为,虽然无为,但一切事情又自然而然地成功)–––––––西方人是为学,探讨大自然,所以知识天天增加;中国人是为道,提高“境界”、“修养”,所以知识天天减少。少之又少(损之又损),所以落后。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圣人没有他固执的想法,以百姓的想法作为他的想法。百姓的想法善的,我认为它善;百姓的想法不善的,我也认为它善)–––––––老子主张听凭百姓,放任陋俗,混同善恶,与世浮沉,这与政治上有可取之处,但于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毫无益处。

“圣人在天下,翕翕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圣人在天下,使天下百姓的心思浑浑沌沌,圣人应使他们像无知无欲的婴儿)–––––––现代文明是让人民聪明起来,使人民懂得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懂得并遵守文明规范,懂得约束统治者。而中国文明正相反。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阻塞知识的巢穴,关上知识的大门,终生不生疾病)–––––––无知是专制统治的基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真懂的人不乱说,乱说的人不是真懂)––––––中国人总是把知识说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其实,知识就是人的理性、人的生活。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正确的无为的方法治国,以出奇制胜的方法用兵,以无所事事来取得天下)–––––––(旧)中国的政治是,以无为、不杀骗取天下,然后以暴力治国。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天下的禁令越多,人民越是贫穷;民间的武器越多,国家越陷入昏乱;人们的技术越巧,奇特的物品越多;法令越分明,强盗反而越多)––––––中国文明是反技术、反法治的文明。

“正复为奇,善者为妖”(正常随时可能变为反常,善良随时可能变为)–––––––老子善于辩证地看问题,他认为好可能变成坏,善可能变成恶,所以,用不着守是非善恶。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正直但不莽撞放肆,光辉但不耀眼刺人)–––––––老子一方面提倡韬光养晦,另一方面提出光而不耀,说明他还是有“发光”之心、世俗之欲的。

“治人事天,莫若啬”(统治人,事奉天,没有比吝啬更好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吝啬、节俭、轻松、少为、淡然、无事,也是小农社会的表现。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做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做易事开始;做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做小事开始)–––––––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也是农业文明无想象力、无冒险精神、做事刻板的反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结束时象开始时那样谨慎,于是就不会把事情搞坏。因此,圣人的欲望就是没有欲望,不看重贵特的物品;圣人的学问就是不学,以补救众人的过错)–––––––“不欲”、“不学”与现代文明、市场经济是背道而驰的。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不是要让人民明白,而是要使人民愚昧。人民之所以难治,就在于他们的智慧太多)–––––––所有的专制统治者都害怕人民有知识,有智慧,所以,焚书坑儒,批判知识分子的事何其多。

“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要统治人民,必先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民,必须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利益之后。所以,圣人统治人民于上,人民并不感到有压力;***民于前,人民并不认为有障碍)–––––––此统治策略是以“上民”、“处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一切都是。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一个好的士兵并不一味逞武,善于作战的人并不表现出他的愤怒,会打仗取胜的人并不跟敌人周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态度谦虚,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德行,这叫做利用他人之力)––––––––“用人之力”是中国谋略的核心,也是中国武术的窍门。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中国的谋略是后发制人,在发明之前,它比西方的先发制人更加厉害。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两军对垒时,悲愤的一方获胜)–––––––以气势、意志、心战、同仇敌忾的教育、政治思想工作获胜,而不是唯兵器获胜。

“夫惟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由于世人的无知,所以他们不了解我。了解我的人太少了,能效法我的人更难遇到。因此圣人往往是穿着粗衣,却怀揣着美玉)–––––––中国的圣人是神秘莫测、穷困潦倒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衣租食税的人太多,因而陷于饥荒;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巧取强为,因而难以统治)–––––––老子强烈地反对剥削压迫,向往公平、太平之世,可是又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有平均主义、蒙昧主义一途。这种浪漫主义传统延续了几千年。

“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军队逞强,就会覆灭;木头逞强,就会摧折)––––老子深刻认识到强弱的辩证法。可惜的是,统治者不会听他的。(旧)中国的军队、官府从来是逞强欺民的,只有老百姓倒是不逞强,避强就弱,表现了老百姓的善良、憨厚兼懦弱。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而不远徙”(国小人希,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不轻易冒险,不向远方迁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不相往来”(各小国之间踮脚可望,鸡鸣狗叫的声音互相听得见,人民直到老,也互不往来)–––––––小农经济必然自我封闭,自给自足,守土重迁,没有商品交换,没有技术、信息交流,人民老不相往来。这是中国五千年社会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