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字成语天下什么一双

2.韩愈的《答吕翌山人书》的翻译

3.有关宋代李纲的语文文言文阅读

四字成语天下什么一双

势倾天下古代翻译-势倾天下全文阅读

1. 四字成语后面两个是天下的有那些成语

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超群出众,无人可比。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

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

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经纬天下经,纬:治理。

指治理国家。名满天下天下闻名。

形容名声极大。名高天下比喻全国闻名。

平治天下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扫除天下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势倾天下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无敌于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

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言语妙天下形容言语非常精妙。语妙天下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纵横天下〖解释〗在天下任意往来,没有阻挡。 一统天下〖解释〗天下:指全国。

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所霸占的某一领域。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包打天下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

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驰名天下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功盖天下功劳天下第一。怀柔天下使天下归服。

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浪迹天下浪迹:到处流浪。

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权倾天下权势压倒天下。

形容权势极大。威震天下威:威势或威望。

震:震动。威势或威望震动天下。

亦作“威振天下”。无敌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

疑误天下疑:怀疑。令天下迷惑不解。

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出处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示例故事。

2.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天下开头有哪些

天下大乱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天下独步 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天下太平 处处平安无事。指大治之世。

天下为公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天下为家 原指将君位传给儿子,把国家当作一家所私有,后泛指处处可以成家,不固定居住在一个地方。

天下为笼 笼:牢笼。旧时比喻为世事所束缚。

天下无敌 普天之下,没有敌手。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

天下无双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天下汹汹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天下一家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天下归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

天下莫敌 形容战无不胜,没有对手。同“天下无敌”。

3. 一个天一个字是双打个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天下无双

tiān xià wú shuāng

注释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

出处

《史记·信陵君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

举例

这幅古画,据说是~的稀世珍品。

近义词

独一无二、天下第一、出类拔萃

谜语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翻译

none such under heaven

4. 找个后两个字:天下 的4字成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不出户,知天下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 鞭笞天下笞:鞭打。

指驱使天下的人。 包打天下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

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驰名天下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

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大白于天下大白:彻底明白,完全清楚;天下:旧指全中国。

全国的人都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达则兼善天下达:显贵。

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犯天下之不韪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

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富有天下有:占有,享有;天下:指全国。

充分享有全国的一切财富。旧时形容帝王最富有。

功盖天下功劳天下第一。 怀柔天下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顺。

使天下归服。 滑天下之大稽强调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带讽刺意味)。

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不受阻碍。

也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甲冠天下甲冠:第一。

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经纶天下经纶:整理丝缕;天下;国家。治理国家。

兼善天下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家天下指帝王把据为己有,世代相袭。 经纬天下经,纬:治理。

指治理国家。 劫制天下劫:强迫;制:制服。

以武力制服天下。 名动天下动:震动。

名声震动天下。形容人声名显赫。

名高天下比喻全国闻名。 目空天下比喻目中无人、狂妄或自负之甚。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马上得天下喻指武功建国。 冒天下之大不韪冒:冒犯;不韪:不是,错误。

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名闻天下形容名声极大。 名显天下形容名声极大。

名扬天下形容名声极大。 名重天下天下闻名。

形容名声极大。 落笔妙天下形容文章的文辞精妙无比。

浪迹天下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

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老子天下第一老子:不谦虚的人的自称。

自以为是天下第一号人物。 平治天下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

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权倾天下权力可以倾动于天下。

形容权力极大。 扫除天下扫除:消除,肃清。

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三分天下有其二泛指势力强大。

势倾天下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声威天下声威:声势。

声势震动全世界。 手援天下用手来援救天下。

原比喻援救的工具和方法不对。后比喻以个人之力欲解救天下之危亡。

桃李遍天下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桃李满天下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惟:只有;尊:地位或辈分高。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滔滔者天下皆是洪水弥漫,到处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

也比喻某种低下的人或不好的风气到处都是。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平庸的人;扰之:自己扰乱自己。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庸人:平凡的人。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天下承平国家持久太平。

天下独步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天下鼎沸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鼎沸:鼎水沸腾。比喻局势不安定,民心动荡。

天下大屈屈:竭,天下财富耗尽。形容天灾人祸后,民穷财尽的情景。

天下大乱天下:指全国。到处都是灾荒战祸。

形容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天下大势全国范围内总的形势或趋向。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细微。国家大事,必须由细微之处做起。

天下大同原是古代儒家宣扬的“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也用以借指共产主义理想。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天下大治治:安定。

国家政治形势安定。 天下归心天下百姓心悦诚服。

无敌天下天下都没有对手。 威振天下威:威名。

威力和名望使天下人拜服。 威震天下威名传于全国,震惊世上。

燮和天下燮和:协调,和顺。使国家协调和平。

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雄鸡一唱天下白比喻人民开始了新的生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语妙天下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

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一齐天下齐:治理;天下:指全国。指统。

5. 与天下有关的四字成语

1. 独步天下独步:独一无二,特别突出。超群出众,无人可比。

2. 横行天下横行:纵横驰骋,毫无阻挡。形容遍行天下,有受阻碍。亦形容东征西战,到处称强,没有敌手。

3. 甲冠天下甲冠:第一。称雄天下。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无与伦比。

4. 经纬天下经,纬:治理。指治理国家。

5. 名高天下比喻全国闻名。

6.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7. 平治天下平:平定;天下:指全中国。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

8. 扫除天下扫除:消除,肃清。肃清坏人,安定社会。

9. 势倾天下形容权势极大,压倒一切人。

10. 席卷天下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11. 一匡天下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12. 一统天下天下:指全国。原指统一的国家,现多指某一地区或某一机构不贯彻上级意图而形成的独立王国。也泛指为少数人。

13. 语妙天下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14. 包打天下包:承担全部任务,负责完成。将打天下的整个任务承担下来。常指人逞强争胜。

15. 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16. 驰名天下驰:传扬。形容名声传播得很远。

17. 功盖天下功劳天下第一。

18. 怀柔天下使天下归服。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服。

19. 兼善天下兼善:使大家都有好处。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20. 浪迹天下浪迹:到处流浪。到处流浪,足迹遍天下。

6. 双有什么四字成语

拿奸拿双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

捉奸捉双

色艺双绝

双拳不敌四手

好事成双

一语双关

双喜临门

双宿双飞

绝世无双

成双作对

成双成对

一箭双雕

智勇双全

一双两好

文武双全

天下无双

双管齐下

双瞳剪水

日下无双

名利双收

举世无双

寡二少双

盖世无双

福慧双修

福无双至

福禄双全

当世无双

才气无双

才貌双全

比翼双飞

福无双降,祸不单行

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拿贼要赃,捉奸要双

捉奸见双,拿贼要赃

捉奸见双,抓贼见赃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见伤

捉奸要双,抓贼要赃

捉贼见赃,捉奸见双

捉贼要赃,捉奸要双

捉贼捉赃,捉奸捉双

和合双全

忠孝双全

色艺无双

双豆塞耳

丈夫双泪不轻弹

双栖双宿

才貌双绝

一雕双兔

7. 双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才貌双全 才学相貌都好。

才气无双 英勇的气慨,天下没有第二个人。

成双作对 配成一对。

慈明无双 赞扬兄弟或平辈中之最负声望者。

当世无双 当代独一无二,首屈一指。

德艺双馨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雕玉双联 雕玉:用玉雕成,形容华美、工巧;双联:律诗中相对偶的两句。形容属对极为精巧。

福慧双修 指既有福,又聪明。

福禄双全 福:福气;禄:俸禄。既有福气,又做官,享受俸禄。

福无双至 指幸运的事不会接连到来。

盖世无双 盖:压倒,超过。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

韩愈的《答吕翌山人书》的翻译

你寄信给我,责备我不能像信陵君那样为贤人执辔驾车。那信陵君,是战国时期的公子,想凭取得的贤士而名动天下。像我(与信陵君不同),自我衡量如果世上没有孔子,就不应该处在学生行列之中(意即自己应该为师)。因为你刚从山里来,有山里树木般美好纯朴,只怕没有经历世事的磨砺。自从周朝后期为文衰坏,百家各自写书,各自自称名家,扰乱了圣人的宗法,后来者学习传播,杂乱而不能贯通,因此我设问题来考验你。假如已经成熟,就把你当成朋友,假如不成熟,我将教导你去除错误接近正确,去伪存真。我不会像六国公子把道拿来做买卖。

如今的世道,想当官,只有通过进士科,明经科的考试以及士大夫的引荐才可能实现。想当官的这些人大都熟悉世风流俗,擅长文学,知晓形势变化,擅长看他人眼色行事。所以如此大的天下,一天天衰坏,恐怕不能重新振作。想推荐像你这样即使面临亡也不顾及个人利害的人士进入朝廷,以拯救天下;并不是当朝官僚中没有像你一样能写文章学问渊博知识丰富见解深刻的人。别拿我和信陵君比较。

但是你着破衣,穿麻鞋,忽然来拜访我;我对待你,虽然没有尽东道主之仪,但不能说我对你没有诚意。你行走于天下,从别人那里得到厚待。因而能指责我的不足,这种真诚正是我所需要的。你的指责虽不恰当,但你不肯阿谀逢迎的品质已经很明显了。我将因你而焚香沐浴,让我做给你看吧,不要急躁。韩愈顿首。

有关宋代李纲的语文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附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

作者:文言文阅读(19分)李纲,字文纪。

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宣帝将杀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 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

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 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

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 ”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

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杀,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 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

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贞观四年,复为少师。

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

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后勇废,文帝切让 让,谦让 B。陛下功成,厚自伐 伐,夸耀C。

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 幸,幸好 D 。毅然不可夺 夺,夺取5。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①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②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③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④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⑤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⑥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②⑤⑥ D。

①③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做官。他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辅佐过多位太子。

B。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元吉没有听从宇文歆的建议,弃城逃回京师,致使太原沦陷。

C。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

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D。

唐太宗非常器重李纲,每次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和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生病,皇帝还派房玄龄去慰问。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2)歆事王浅,有阙必诤。 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参考答案:4。

B 5。C 6。

B参考译文:李纲,字文纪。少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

在周朝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事。 宣帝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没有屈从的言辞。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李纲侍奉隋朝担任太子洗马。 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又唱《武媚娘曲》。

李纲说:“唐令则甚微 *** 辅佐太子的官员,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皇上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太子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文帝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

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皇帝说:“是朕的过失啊!”提升李纲为尚书右丞。大业末年,贼帅何潘仁强迫他出任长史。

高祖受禅即位后,任命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 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放纵身边的人书郎、太子詹事。

皇帝认为李纲是隋朝的名臣,亲自写敕令时从来没有直呼过他的名字。贞观四年,李纲又任太子少师。

每次皇帝临朝听政,必然令李纲与房玄龄、王珪陪同坐在身边。李纲发表言论陈述事理态度坚决不可改变。

后来患病,皇帝派房玄龄到他家里慰问。第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太子为他立碑。

2. 有谁有南宋李纲的《论西北东南之势》文言原文

初,余尝从容奏上曰:“朝廷外则经营措置河北、河东两路,以为藩篱,葺

治军马,讨平盗贼。内则修政事、明赏罚,皆渐就绪。独车驾巡幸,所诣未有定

所,中外人心未安。夫中原者,天下形势根本也,一去中原,则人心摇而形势倾

矣。臣尝建巡幸之策,以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今纵未能行上策,犹

当适襄、邓,示不去中原,以系天下之心。选任将帅,屯列军马,控扼要害,以

折虏人之谋。使今冬无虞,车驾还阙,天下之势遂定。而近日外议纷纭,皆谓陛

下且幸东南,果如所言,臣恐中原非复我有,车驾还阙无期,而天下之势遂倾,

难复振矣。”上曰:“但欲迎奉元 太后,及津遣六宫往东南耳。朕当与卿等独

留中原,训练将士,益兵聚马,虽都城可守,虽金贼可灭矣。”余再拜,赞上曰:

“陛下英断如此,虽汉之高祖、光武,唐之太宗,不是过也。”因言履艰难之运

者,不宜怀安,高祖、光武、太宗皆身将兵,披甲胄,冒矢石,于马上得之。今

固不待如此,但车驾不去中原,则将士思奋,人百其勇,盗贼不敢觊觎,两河易

为经略。虽少劳苦,而后享安逸。倘偷取一时目前之安,如后患何?中外未知陛

下圣意,乞降诏以告渝之。上乃命余拟撰诏文颁降,榜之两京,读者皆感泣。因

措置迎奉隆 太后,津遣六宫。以徽猷阁待制孟忠厚为提举一行事务,步军指挥

使郭仲苟统兵扈卫,余令有司排办。后半月,上忽降手诏,欲巡幸东南以避狄,

令三省枢密院条具合行事件以闻。余留之,因具札子,极论不可。且言自古中兴

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汉光武、唐肃宗是也。起于东南,则不

足以复中原而有西北,晋元帝是也。盖天下之精兵、健马,皆出于西北,而中兴

之上,拨乱定功,以兵马为先。一失西北,则二者无自得之形格势禁,非特失地

利而已。今翠华倘或南幸,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吾关、辅,盗贼

且将蜂起,跨州连邑,朝廷号令不行,精兵、健马反以遗贼。道路梗塞,人心惊

溃,陛下虽欲还阙,有不可得,况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惟南阳,光武之所以

兴,有高山峻岭可事控扼,有宽城平野可屯重兵,西通关中可召将士,南通荆湖、

巴蜀可取货财,东达江淮可运粮饷,北距三都可遣救援,暂议驻跸,自冬徂春,

两河措画就绪,即还汴都,策无出于此者。上乃取还巡幸东南手诏,令与执政商

议。

3. 文言文《李纲荐张所》翻译

原文

李纲欲用张所,然所尝论①宰相黄潜善,纲颇难之。一日遇潜善,款语曰:“今当艰难之秋,负天下重责,而四方士大夫,号召未有来者。前议置河北宣抚司,独一张所可用。又以狂妄有言得罪,如所之罪,孰谓不宜?第今日势迫,不得不试用之,如用以为台谏,处要地,则不可;使之借官为招抚,冒立功以赎过,似无嫌。”潜善欣然许之。

注释

①论:劾奏。

译文

宋朝时李纲想推荐张所为河北宣抚司使,但是张所曾经非议过宰相黄潜善,因此感觉非常为难。一天,李纲恰好遇到黄潜善,就悄悄对他说:“现在国家处境艰难,身为朝廷命官,负有维护天下安危的重任,但是四方的士大夫,号召没有来的。前次朝廷提议设置河北宣抚司,唯独张所可以任用,但是张所曾经以狂妄的言辞冒犯过相国,以他所犯的罪,再委任他确实不恰当,可是迫于现在国家的情势,不得不试用他。当然,如果让他在京师担任御史台的职务或者谏官是行不通的,不如任命他为招抚使,让他冒立功赎罪,似乎还说得过去。”黄潜善欣然同意了。

4. 宋朝李纲的《病牛》的译文

赏析 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

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

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

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

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而后已的精神。 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

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 作者李纲是跨越两宋的抗战派领袖。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入侵,他任兵部侍郎,是最得力的主战派,结果为投降派所排斥,遭贬谪。南宋初,李纲被高宗赵构起用为相,修内治,整边防,力图收复中原失地,又为投降派所不容,很快罢相后居鄂州(今湖北武昌)。

《病牛》这首诗便是他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在鄂州所作。作者屡次被谪,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这与其笔下身体病弱、力耕负重、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是何等相似! 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

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B “郡舍”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C、D;“梦者”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排除A.句子翻译为: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应该避让好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2)B “褒扬”应当为“褒贬”.(3)C “就不顾家人的反对”无中生有,于文无据.(4)①闻:听说;悦:高兴;致:使…来,召见;故:变故.句子翻译为: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氏多变故,就没有去. ②无所:没有用来…的;畜:蓄养.句子翻译为:傅昭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答案:(1)B(2)B (3)C (4)①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氏多变故,就没有去. ②傅昭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参考译文: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傅昭六岁便成为孤儿,十一岁时,跟随外祖父在朱雀航卖历法之书,并成为雍州刺史袁顗的客人.袁顗曾经来到傅昭的住处,见傅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变.袁顗感叹道:“这孩子神情不同寻常,将来必定能成大器.”司徒建安王刘休仁听说后很高兴,于是要召见傅昭,傅昭因为宋家多变故,不去.太原的王延秀将傅昭举荐给丹阳尹袁粲,深受袁粲的器重,召为郡主簿,袁粲让他的几个儿子拜傅昭为师.明帝了,袁粲作哀策文,请傅昭为他定稿.袁粲每经过傅昭门前就感叹:“经过他的门前,寂静得如同没有人一样,打开帷幔一看,他在室内.这是名贤之人啊!”不久便成为总明学士、奉朝请.永明初年,傅昭做了南郡王的侍读.南郡王继承帝位后,旧臣僚纷纷争权求宠,惟有傅昭和南阳人宗夬,保全自身,坚守正道,不介入其中,最后没有遭受灾祸.齐明帝登基后,亲召傅昭为中书通事舍人.当时任此职位的人,都势倾天下,惟有傅昭廉洁清静,不干预他人权事.他家中的摆设和衣著都很简朴,安心于粗茶淡饭.他常常把蜡烛插在板床上,明帝听说此事,赐给他漆盒烛盘等,并赐文:“卿有古人之风,所以赐卿古人之物.”天监十一年(512),出朝任信武将军、安成内史.安成自宋代以来多有兵乱,郡舍常有凶猛号叫声.待到傅昭来安成郡,郡内人夜晚梦见兵马铠甲浩荡,又听到有人说“应该避让好人”,众兵士一同腾空消失.做梦的人惊起.顷刻,疾风暴雨倏忽而来,几间房屋全倒塌,这就是做梦的人见到的军马践踏的地方.此后郡内房舍便安宁下来,这都是傅昭正直影响的结果.傅昭做官,常凭借清静廉洁理政事,不崇尚苛政.在朝廷,没有请别人为自己办过私事,不蓄养私人门徒,不为私利交往.傅昭终日端坐,常以读书记述为乐事,到老精神不衰,性情特别诚实谨慎.儿媳妇曾从娘家带回别人馈赠的牛肉,傅昭把儿子叫来,说:“吃人家的牛肉是犯法的,报官也不可以,把牛肉拿去埋掉.”他处世律己,不在暗中做昧良心的事,大概总是如此.京城的后辈,崇尚他的学问,尊重他的道义,人人都认为自己赶不上他.大通二年(528),傅昭,享年七十五岁.皇上下令赠钱三万,布五十匹,当日举办丧事,谥号为贞子.。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8.B 9.B 10.D四、11.⑴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

⑵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参考译文:邓肃,字志宏,南剑沙县人。

少年时,他机警聪敏善于写文章,风度仪态优美,能言善辩。在为父亲守丧期间,悲伤过度超出了常礼。

进入太学,与他结交的人多为天下名士。钦宗即位后,任承务郎,授鸿胪寺主簿。

金国入侵,邓肃奉旨前往金营,被金军扣押五十天才放回。张邦昌建立伪政权后,邓肃不肯同流合污,于是奔赴南京,任左正言。

这之前朝廷赏赐金国丝帛一千万,邓肃在其军营偷看到分给将士的不过八万。到这个时候就对高宗说:“金人不值得畏惧,但金军赏罚分明,不弄虚作假,所以军士都肯拼命。

而朝廷却不同,有同时立功而功劳又相等的,有的已多次升官,有的却还是平民百姓。赏赐的轻重、官位的高低,只在官员手上。

功赏不明,谁肯自我勉励呢?希望朝廷设立专门管理功赏的机构。使立功者能够自已陈报。

如果功状明确,而奖赏不合理的,或者立的功相同而奖赏不公,有轻有重,有先有后的,都要追究有关部门的责任。”朝廷采纳了邓肃的意见。

朝廷官员中有许多投降过伪政权的,邓肃请求将这些人分三等定罪处理。皇上认为邓肃在敌营中,知道那些人的姓名,就让他详细奏报。

邓肃一一详细奏来,皇上认为他说得对。耿南仲要告老还乡,其子延禧为郡守。

邓肃弹劾耿南仲父子说:“南仲父子都是罪恶之人,阻碍渡河之战,遏止勤王的军队,今日割让三镇,明日割让两河。等到陛下想派兵救援京城,又被南仲父子阻止,他们这样危害国家,乞求处以典刑。”

耿南仲曾向钦宗推荐过邓肃,但邓肃言辞上没有一丝怜悯,钦宗赞叹邓肃忠心耿直,特赐他五品服。范讷留守东京,不出站就逃跑。

邓肃上表弹劾范讷:“范讷曾出兵两河,不战而逃。现在对人说:‘留守的说法有四种,出战、留守、投降、逃跑罢了,如果要出战却没有兵卒,要防守却没有粮草,不愿投降的话只能逃跑。

’况且汉朝得到俊杰才守住关中,这样的不战而逃之将,怎能委以重任。”朝廷于是罢免了范讷的官职。

管理宫室之事的陈良弼乘轿子到横门外,买内女童,邓肃连上奏章责问,当时朝中官吏多推脱离开,邓肃建议从记载官吏名籍的簿册中削去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的俸禄拿来给禁卫,请求让有关部门惩治他们。邓肃身为谏官,遇事感愤激昂,不到三个月,总共上书二十多个奏章抗命,所进谏的都切中要害,皇上大多采纳。

恰逢李纲被罢免宰相职务,邓肃上奏说:“李纲品学虽正但技艺疏浅,谋划虽深广但机变不足,本来不足以与圣意相称。但陛下曾经对臣说:李纲是真正的以身报国者,今日罢免他,并且责罚非常严苛。

这是我有疑虑的原因。况且两河百姓本无所适从,李纲任职不足一个月,百姓和士卒渐渐招集了起来。

现在李纲离开了,两河之民将怎么办呢?张邦昌的余党,很多还在朝做官,李纲先前乞求驱逐逆臣邦昌,然后才能治叛党的罪。现在李纲罢免了,对叛臣将怎么办呢?叛臣在朝廷,政事就偏离正轨了;两河没有兵力,外夷就会作乱。

李纲在这里也不可说没有一点作用。”朝廷动怒,邓肃被交吏部审查,被罢免归乡。

绍兴二年,邓肃避寇于福唐,因病去世。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