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说,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得明心见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2.明朝那些事儿 张居正为什么改革成功

3.三国十大武将和十大谋士排名,请分别陈述原因

4.米芾:笑我颠笑我狂,只是未勘破

5.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

佛说,凡所有象皆是虚妄,得明心见性,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受之无愧的上一句怎么说-受之无愧下一句

明心之功德(1)----能知宿命

栗子鼠

常常听人讲,明心见性,这里先不讲见性

部分,只就明心来讲,就会有诸多功德正

受,由於篇幅所限,只好多分几篇叙述了

(1)能知宿命

注意这里讲的是"知",而不是"忆",要到

"忆",必须有两种情形,一种往世(最近的

几百世)修过"宿命通",这辈子明心的关系

,可以离染,所以过去世修的宿命通证量又

现起,就可以看到过去世;另一种情形是

往世虽没修过神通,但明心后努力精进,在

十回向位(如梦观)快满心时,因为净心的关

系,可以在睡时或入定的等持位中,看见过

去生的种种事情,但因为这不是神通,故无法

像第一种"宿命通"一样能指定要看哪一世就

看哪一世,只能随机的跑到过去生的情境里

可是以上这两种情形,都属於"能忆宿命",不

过对於刚明心的人,并不能马上"忆宿命",而

却能"知宿命",什麼意思呢,明心的人如果智

慧够深利,他虽现前没有这个功力,可是因为

真正触证到"真如心"的关系,他对於因缘果报

的道理不再有怀疑,有时把这一世的处境(无论

顺逆)和自己明心前的习气做个比较,就很容易

知道几世前大概是做了什麼事,所以今天有这个

结果,渐渐的,他对於顺境不会特别高兴,对於逆

境也会欣然接受,是该得的,他受之无愧;不是他

的,他乐的拱手让人,这就是可以渐渐的随顺因

缘,也因为深信因果的关系,这个明心的人会渐

渐的不敢做恶事,而且对於布施等善事,会愈来

愈努力去做,这就是"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

知道如是因,如是果;众生却只知道果报可怕,却

不懂从因去改,那就是一种愚痴

所以明心的初学菩萨,会"能知宿命",不敢再去

做不好的业,以免业种储存在"真如心"里,引生

来世全新的自己去承担上一世自己所变现的恶

果,得不偿失;另一方面,会更加努力修集福德,

使自己的未来世有可爱的异熟果,这是真正有智

慧的

所以一个久学菩萨,如果到了四十多岁还要为三

餐奔波劳碌,那是不可能的;久学菩萨福德都是

很大的,不仅自足可以,还能出来以自己的财力

弘法利生(此处指在家菩萨),所以维摩诘居士,尽

管修证很好,也不妨他那麼富有,甚至眷属无量;

相反的,到了四十来岁还为三餐奔波的人,一定是

初学菩萨,佛教是很公平的,如是因,如是果,所以

开悟明心的第一个功德,是能知宿命,改天讲明心

的另外功德---毕竟解脱,能观平等,智慧无碍,业能

自在,无有恐怖.....等等

明心之功德(2)---毕竟解脱

栗子鼠

接下来讲明心的第二个功德---毕竟解脱

首先讲一个故事,在大海里,有只鱼的尸体,

别的鱼看到了,争先恐后来食,海鸟也飞下来

啄食,这时有另一只大鱼看到了,就游过来吃

这些群聚的鱼群,而海鸟看到这只大鱼,双翅

一振,就飞走了

这个大海,就是生大海;鱼的尸体,是指世间

上的五欲;鱼群,就是指尚未解脱的众生;那只

吃鱼群的大鱼,就是无常;而飞走的海鸟,是指

明心开悟的菩萨;众生在生大海里享用种种

欲望,却不知无常随时在旁虎视眈眈,而明心的

菩萨尽管也一样享受世间上的种种欲望,但他

其实是已经解脱的,当无常来时,他潇洒的振

一振双翅,无常大鱼,生苦海,都拿他没办法,

这就是毕竟解脱的功德受用

这个明心开悟的菩萨,尽管是这一世才第一次开

悟(往世并未明心),但只要深入观行而见地不退

,则毕竟解脱,最懒的人开悟以后,掉后人间天

上来往七次,就证得阿罗汉果,不要说一般的凡夫

,连上帝看到,都要跟他顶礼供养,因为阿罗汉是

人天应供(人和天界都应该供养),是真实解脱,已

出三界的圣者啊

如果此人开悟明心后,不以取证无余涅盘为满足,

而发愿往成佛之道迈进,那麼尽管他还有隔阴之迷

(就是一投胎,就把前辈子的事给忘了,连同他曾

开悟的事情),但是在新的一世,一定会有这个因

缘,让他重新接触佛法而再度开悟,而且新的一世

证量会更胜前世,只进不退,这都是明心后毕竟解

脱的功德

因为明心以后,他可以现观这个"真如心",就知道

这一辈子的我,只是暂时的假我,这一辈子的财富

名位,妻子眷属等,都只是暂时的,由於福报的关系

,明心的菩萨虽受用这些世俗的欲望,但因为真正

明了"五蕴非我"的道理,所以心态是离染的,清净

的,也许诸位不相信,可是这是事实,这一世的金钱

财富,妻子眷属等,你只是"暂时保管"而已,何尝真

的拥有?下一世后,彼此随业流转,各分东西,又在何

处?这样看的话,我们有无量世,自然有无量世的眷属

,有些缘分比较深,有些浅,有的来报恩,有的来要债

,那麼明心的菩萨,遇到要债的,他不烦恼,赶快把债

还一还;遇到报恩的,他欣然接受,却也不生骄慢;看

到别人的眷属,他不贪求,因为此人或许无量世之前

已经做过你的眷属,就算没有,未来无量世后也有机

会互为眷属,那又有什麼好贪求的呢

明心的人,清楚知道这些欲望的享受属於这一世的五

阴所有,这一世的痛苦,忧悲,苦恼也是这一世的五阴

所有,但是在这个假我之外,有另一个"真我",这个真

我,也就是"心真如",从来不感受这些快乐苦痛的情绪

,从来没有烦恼,这个"真我",才是真正的你自己,现

在你以为是自己的这个我,是假的,只是暂时而有,那

麼这一世"我所有之物",当然也是"暂时而有"而已,有

何好贪求?你的真如心,那个真正的你自己,那个你从来没

有认识的你自己,从来无得无失,无愿无求,却具足一

切功德,因此之故,明心的菩萨懂得转依到真如心的体

性,而不以假我的意识为自己,所以必定可以升起解脱

功德,这是明心后第二个不可思议的功德。

明心之功德(3)---无所畏惧

栗子鼠

明心的人,会在往后的日子里,愈来愈没有畏惧的

心态

大家有看过Matrix(骇客任务)这部**吗?这部

**是代表佛教精神的最佳**,第一集里面,男

主角基诺李维最后被打了好几枪,大家都以为他

定了,可是最后又复活了,这告诉我们一个宇宙的

大秘密,我们的"真如心",是永不的,是永恒的,

因为你无量世以来,都未曾找到过"真如心"的缘故

,所以每一世的你自己,其实都怕怕的不得了,你

以为自杀的人不爱自己吗?错了,他就是太爱自己,

才会跑去自杀,可是众生都不知道,以为自杀了,

就完结了,可是事实上他太爱自己的缘故,自杀完

马上又跑去投胎,结果另一个自己又在下一世出现,

由於意识是全新的,因此往往就忘掉了,可是确实有

个"真如心",他是真正的你自己,这种秘密连

,阿拉都不知道,他们虽贵为天主,可是他们有没有

害怕的事?有啊,别人对他们不信了,不信他们能创

造世间,就要发怒降洪水,就是因为害怕众生脱离他

们的掌控,这就是一种畏惧的心态,可是不管是上帝

或阿拉,他们也有他们各自的"真如心",那个才是他

们真正的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众生都有各自的"真如

心",跟的,阿拉的,甚至十方三世诸 佛都没有

什麼差别,而这个"真如心",不同於我们的意识,他可

是不会断灭,每一刹那都在作用,而且从无烦恼的,他

是远离"我"跟"我所"的烦恼的,你若真的明心,找到

自己的"心真如",你就知道自己这一世虚假的意识会

,但是真正的你自己,也就是你自己的"真如心"啊,

根本不会断灭,那麼对於生,还有什麼畏惧的呢

心经上说:"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为什麼明

心的人可以"无有恐怖",因为就像骇客任务那样,知道自己

的意识,现在认为的这个"我",根本是假的嘛,我们为什

麼会害怕?不就是怕这个"我"消失掉吗?不就是怕没有

人爱"我"吗?不就是怕有人对不起"我"吗?众生在没有

认清"真正的我(心真如)"前,总是像骇客任务里的那些

众生一样,把假的自己当成真的自己,因此要许多外在的

东西来证明"自我的存在",也就是这样,才有恐惧啊,怕

自己这个"我"消失了,所以怕,怕自己这个"我"不被人

青睐,所以天天在家里等爱人电话,怕自己这个"我"吃亏

了,所以老是去算计别人,最后惨澹收场,这都是因为太

爱这个"假我"了,所以有一大堆的恐惧

明心的菩萨,因为能知道"真如心才是真我",所以对於虚

假自我的执著会慢慢断掉,例如像初地菩萨,为了破邪显

正,可以不计生命,因为"心真如"不曾啊,哪一天我们为

了"摧邪显正",不得已要破斥或阿拉时,如果被降

下大洪水或打天雷,掉的也是我们这个虚假的自己,"心

真如"他们是无法毁坏的,那又有什麼好畏惧的,所以明心

的菩萨不久后,做人处世上会慢慢有一种自信出来,一种气

定神闲的态度会出来,为什麼呢?因为他们不需要外在的境

界来肯定自己这个假我,这有什麼意思呢?所以对於外在世

界的享受,该享受时就享受,却也不怕这个快乐什麼时候会

没有,因为"真如心"从来没享受过啊;对於外在境界的横逆

也无所恐惧,因为再怎麼样,都不可能伤害到你的"真如心"

啊,所以就会像基诺李维那样,被打个几枪,又可以在虚幻世

界里来去自如,拯救苍生,这就是明心后的第三功德--无有

恐怖,无所畏惧啊。

明朝那些事儿 张居正为什么改革成功

何谓善人?

做好事要不留名,做坏事要擦屁股,这就叫善人。

赶我走的是你,送我通行证的也是你,既上香又拆庙,你装什么孙子?

严嵩输给了徐阶,不是正义战胜邪恶,而是他不如徐阶狡猾,徐阶输给了高拱,不是高拱更正直,而是因为他更精明,现在,我除掉了高拱。所以事实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狡诈,最杰出的天才。

再见了,我曾经的朋友,再见了,我曾经的同僚,你的雄心壮志,将由我去实现。

其实我们本是同一类人,有着同样的志向与抱负,我也不想坑你,但是很可惜,那个位置实在太挤。

纵观中国历史,一个老百姓家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连皇帝都靠边站,可谓是登峰造极了,要换个人,作威作福,前呼后拥,舒舒坦坦地过一辈子,顺便搞点政绩,身前享大福,身后出小名,这就算齐了。

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张居正不是小名人,是大名人,大得没边,但凡有讲中国话的地方,只要不是文盲村,基本都听过这人。

之所以有如此成就,是因为他干过一件事情——改革。

什么叫改革?通俗的解释就是,一台机器运行不畅,你琢磨琢磨,拿着扳手螺丝刀上去鼓捣鼓捣,东敲一把,西碰一下,把这玩意整好了,这就叫改革。

看起来不错,但要真干,那就麻烦了,因为历史证明,但凡干这个的,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其结局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改了之后,被人给革了,代表人物是王安石同志,辛辛苦苦几十年,什么不怕天变,不怕人怨,最后还是狼狈下台,草草收场。

另一种则更为严重,是改了之后,被人革命了,代表人物是王莽,这位仁兄励精图治,想干点事情,可惜过于理想主义,结果从改革变成了革命,命都给革没了。

由此可见,改革实在是一件大有风险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个字——利益。你要明白,旧机器虽然破,可大家都要靠它吃饭,你上去乱敲一气,敲掉哪个部件,没准就砸了谁的饭碗,性格好的,找你要饭吃,性格差的,抱着炸药包就奔你家去了。总之是不闹你个七荤八素誓不罢休。

如果把天下比作一台机器,那就大了去了,您随便动一下,没准就是成千上万人的饭碗,要闹起来,剁了你全家那都是正常的。

所以正常人都不动这玩意,动这玩意的人都不怎么正常。

然而张居正动了,明知有压力,明知有危险,还是动了。

因为他曾见过腐败的王爷,饿的饥民,无耻的官员,因为他知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能靠神仙皇帝。因为他相信,穷人也是人,也有生存下去的权利。

因为在三十余年的勾心斗角,官场沉浮之后,他还保持着一样东西——理想。

在我小时候,一说起张居正,我就会立刻联想到拉板车的,拜多年的胡说八道教育所赐,这位仁兄在我的印象里,是天字第一号苦人,清正廉明,努力干活,还特不讨好,整天被奸人整,搞了一个改革,还没成功,说得你都恨不得上去扶他一把。

一直十几年后,我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这位张兄弟既不清正,也不廉明,拉帮结派打击异己,那都是家常便饭,要说奸人,那就是个笑话,所有的奸人都被他赶跑了,你说谁最奸。

更滑稽的是,不管我左看右看,也没觉得他那个改革失败了,要干的活都干了,要办的事都办了,怎么能算失败?

所以我下面要讲的,是一个既不悲惨,也不阴郁的故事,一个成功的故事。

在张居正之前,最著名的改革应该就是王安石变法,当然,大家都知道,他失败了。

为什么会失败呢?

对于这个可以写二十万字论文的题目,我就不凑热闹了,简单说来一句话:

王安石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自以为聪明,而张居正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自以为愚蠢。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东西,必有其合理性,否则它就绝不会诞生。而王安石不太懂得这个道理,他痛恨旧制度,痛恨北宋那一大帮子吃闲饭的人,但他不知道的是,旧有的制度或许顽固,或许不合理,却也是无数前人伟大智慧的结晶,制定制度和执行制度的人,都是无以伦比的聪明人,比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僵化也好,繁琐也罢,但是,能用。

所以这位老兄雄心勃勃,什么青苗法搞得不亦乐乎,热火朝天,搞到最后却不能用,所以,白搭。

而张居正就不同了,他很实在。

要知道,王安石生在了好时候,当时的领导宋神宗是个极不安分的人,每天做梦都想打过黄河去,解放全中国,恨不得一夜之间大宋国富民强,所以王安石一说变法,就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相比而言,嘉靖就懒得出奇了,反正全国统一,他也没有征服地球的欲望,最大的兴趣就是让下面的人斗来斗去。张居正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从小翰林到大学士,他吃过苦头,见过世面,几十年夹缝中求生存,壮志凌云,那是绝对谈不上了。

所以在改革的一开始,他就抱定了一个原则——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具体说来,就是我不砸大家的饭碗,大家也不要造我的反,我去改革,大家少贪点,各吃各的饭,互不干扰。

改而不革,是为改革。

对高仪的,张居正丝毫不感到悲痛,因为从根子上说,他和高拱是同一类人,却比高拱还要独裁,看见有人在眼前晃悠就觉得不爽,管你老实不老实,了拉倒。

其实这也怪不得张居正,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共同创业的人大都逃不过“四同”的结局——同舟共济——同床异梦——同室操戈——同归于尽。

所以事实证明,越复杂的政策,空子就越多,越难以执行,王安石就大体如此,一条鞭法虽然看似简单,却是最高智慧的结晶,正如那句老话所说:

把复杂的问题搞简单,那是能耐。

你说这么大的轿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几个人吧。

十几个人?那是垫脚的!三十二个人起,还不打折,少一个人你都抬不起来,张大人的原则是,不计成本,只要风头!

相信我,你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关于这部分,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

顺便补充一句,这顶轿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转转之外,还经常跑长途,张居正曾经坐着这东西回过荆州老家,其距离大致是今天京广线从北京出发,到武汉的路程,全部共计一千多公里,想想当年那时候,坐着这么个大玩意招摇过市,实在是拉风到了极点。

这段史料着实让我大开眼界,并彻底改变了我对祖国交通工具的看法,什么奔驰、宝马、劳斯莱斯,什么加长型、豪华型,什么沙发、吧台,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来说,丢人!

日子过得舒坦,工作也无比顺利,张居正的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只进不退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同只升不跌的股票绝不存在一样。

一个二愣子加另一个二愣子,并不等于二,而是二愣子的平方。

除了工作上独断专行外,张居正还常常对人说这样一句话:我非相。

这句话看上去十分谦虚,表明我张居正不是宰相。但很不幸的是,这句谦虚的话还有下半句:乃摄也。

综合起来,这就是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

我不是宰相,而是摄政。

所谓摄政,就是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人,对张居正而言,宰相已经是小儿科了,只有摄政才够风光。一个平民竟然如此风光,如果当年废除宰相的朱元璋泉下有知,恐怕会气得活过来。

但张居正明显是不怕诈尸的,他受之无愧,并在家里挂上了这样一副对联: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

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这幅对联用黄金打造,十分气派,但要换在以前,这是个要人命的东西。因为所谓太岳,就是张居正的字,而众所周知,对联的下半句要高于上半句,如此一来,张居正就比皇帝更牛了。

而牛人张居正非但没有拒收,还堂而皇之地裱起来,就差贴在门口当春联用了。

但一个人天下无敌太久,老天爷也会不满的,毕竟他老人家喜欢热闹,于是在冥冥之中,他给张居正找来了两个敌人,一个是他的上级,一个是他的下属

张敬修一,事情就闹大了,抄家竟然抄出了人命,而且还是张居正的儿子,实在太不像话。恰好张四维两个月前了爹,回家守制去了。他这一走,原先的内阁第二号人物申时行,就成为了朝廷首辅。

这位仁兄还比较正派,听说此事后勃然大怒,连夜上书要求严查此事。万历也感觉事情过了,随即下令不再追究此事,并发放土地,供养张居正的母亲家人。

事情终于解决了,万历的仇报了,他终于摆脱了张居正的控制,开始行使自己的权力。张四维的心愿也已了结,他在家乡守孝两年,即将期满回朝之际,却突然暴病身亡,厚道的人说他得其所,不厚道的人说这是干了缺德事,被张居正索了命。

无论如何,仇恨与痛苦,快乐与悲伤,都已结束。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写过无数个人物,有好人,也有坏人,而张居正,无疑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他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闯荡二十余年,终成大器。

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点,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一句话,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而是一个复杂的人。

但在明代浩如烟海的人物中,最打动我的,却正是这个复杂的人。

十年前,当我即将踏入大学校园时,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场合,有一个人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我记得,当时我碍于形势,连连点头,虽然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含义。

一晃十年过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这两样东西我还带着,虽然不多,总算还有。

当然,我并不因此感到自豪,因为这并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坚强,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于,我遇到的人还不够坏,经历的事情还不够多,吃的苦头还不够大。

我也曾经见到,许多道貌岸然的所谓道学家,整日把仁义道德放在嘴边,所作所为却尽为男盗女娼之流。

我并不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们,在生存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之间,他们选择了前者,仅此而已,虽不合理,却很合法。

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历经沧桑苦难之后,都会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直到我真正读懂了张居正,读懂了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选择。我才找到了一个答案,一个让人宽慰的答案。

他用他的人生告诉我们,良知和理想是不会消失的,不因富贵而逝去,不因权势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坏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张居正,字叔大,嘉靖四年(1525)生,湖广江陵人。

少颖敏绝伦,嘉靖十八年(1539)中秀才,嘉靖十九年(1540)年中举人,人皆称道。

嘉靖二十六年(1547),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徐阶辈皆器重之。

嘉靖四十一年(1562),徐阶代嵩首辅,倾心委于张居正,信任有加,草拟遗诏,引与共谋。

隆庆元年(1567),张居正四十三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入内阁。

隆庆六年(1572),隆庆驾崩,张居正引冯保为盟,密谋驱逐高拱,事成,遂代拱为内阁首辅。

万历元年(1573),张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贪吏闻风丧胆,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万历六年(1578),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百姓为之欢颜,天下丰饶,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

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年五十八岁,去世,后抄家。长子自尽,次子充军。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了。

有的人了,他还活着。

世间已无张居正。

一个神秘的年份

张居正了,但生活似乎并没有什么变化,特别是对万历而言。

刚满二十岁的他踌躇满志,虽然他不喜欢张居正,却继承了这位老师的志向。自从正式执政以来,一直勤奋工作,日夜不息,他似乎要用行动证明,凭着自己的努力,也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至少比那个人强。

所以从万历十一年(1583)起,他显现出了惊人的体力和精力,每天处理政务时间长达十余个小时,经常到半夜还要召见大臣,而且今天的事情今天办,绝对不会消极怠工。

在张居正后,他一直保持着激昂的斗志与热忱,直到那个神秘年份的来临。

人生很漫长,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但是许多人并不知道,其实历史也是如此。

公元755年,当唐朝文明处于巅峰之时,一个叫安禄山的矮胖子突然起兵闹事,揭开了安史之乱的序幕,繁荣的唐朝从此陷入衰弱。

公元755年,这个年份就此成为了一个转折点,被载入史册。

八百年后,宿命的转折再次到来。没有原因,没有预兆,停留在这个神秘的年份——万历十五年。

简单说来,在这一年,发生了三件事情,两件不大的大事,一件不小的小事。

第一件大事:戚继光去世了。

第二件大事:海瑞了。 现在,万不得已的时候到了。

万历十四年(1586),御史房寰率先发难,攻击海瑞"大奸极诈,欺世盗名",奏疏一上来,朝廷就炸了锅,海瑞这种传奇人物,恨的人多,喜欢的也不少,大家开始吵作一团。而海瑞兄还是那么有性格,啥也不说,上了个辞职报告--不想干了。

吵到最后,报到了皇帝那里,但万历兄的态度却十分奇怪,他既不处理骂人的房寰,也不批准海瑞辞职,该干嘛还干嘛,搞得两位当事人都非常纳闷。

万历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至少在海瑞的问题上,他比张居正要聪明得多,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真用海瑞,因为他很明白,这是个偶像型的人物,可以贴在门上,挂在墙上,烧香拜佛地供起来。

但绝不能用。

说到底,海先生只是个撑门面的,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

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在这个位置上干了下去,直到万历十五年(1587)的那个冬天,亡降临到他的头上。

他没有儿子,仅有的妻子女儿也已先他而去,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一个老仆人陪伴着他,在寒风呼啸之中,海瑞对仆人说出了人生的最后遗言。

按照常理,像海瑞先生这样的奇人,遗言必定非同凡响,往往都带有深刻含义,比如什么人生短暂,努力工作之类,或是喊两句口号,让大家热血沸腾一番。

然而海先生的遗言既不深刻,也不沸腾,只是让人瞠目结舌:

"明天,你送六钱银子到兵部。"

说完就去了。

这是一句看上去十分无厘头的话,也是威名赫赫,语不惊人不休的海瑞先生的唯一遗嘱。

这句话的来由是这样的,由于当年没有暖气,每逢冬天,兵部就会给各部的高级官员送柴火钱,数量也不多。

而在他之前的那天,兵部送来了柴火钱,而经其本人测量,多给了六钱银子。

这一次,我是彻底无语了。

在海瑞后,他的好友佥都御史王用汲来为他收尸,遍寻海瑞的住处后,他只找到了几件打着补丁的破衣服,和几口装着破衣服的破箱子。

为官三十年,二品正部级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这就是他的全部财产。

听说海瑞的讯后,南京城出现了一幕前所未有的场景,男女老幼无论见过海瑞与否,都在家自发为他守孝,嚎啕大哭,出殡的时候,据说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整整一日,无人离去。

人民,只有人民,能公正地评价一个人。

如何评论这位传奇人物,实在是一个难题,对的说了,不对的也说了,现在要搞个总结,实在谈何容易。

在名著《围城》中,钱钟书先生借用别人之口,对那位命运多变的主人公方鸿渐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

你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

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海瑞。

在黑暗之中的海瑞,是一个无助的迷路者。

第三件事,才是一切的关键所在。

自万历十四年(1586)十一月起,一贯勤奋的万历皇帝突然变了。

三国十大武将和十大谋士排名,请分别陈述原因

十大虎将

1。吕布三国第一猛将,在虎牢关一战杀得18路诸侯闻风丧胆,就算和刘关张也只是战个平手,所畏马中赤兔,人中吕布说的就是他,排他第一大家没意见吧。

2。典韦曹魏第一猛将,有万夫不敌之勇,古之恶来就是说的他,在宛城一战为保护曹操,一人力敌张绣数万人马,曹操因此捡了一条命。他第二理所当然。

3。马超西凉名将,枪法骑术一流,在散关一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与虎痴许诸连战300回合不分胜负足见其勇,锦马超说的就是他,第三非他末属。

4。关羽蜀汉第一名将,忠义与刚强的化身,一生传奇不断,就不用我费话了吧,擅用青龙刀,排他第4,好像有点低了。

5。赵云蜀汉名将,长阪坡一战成名,属于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那种,一身大小数百战,从未败过,且一身都穿白袍骑白马,三国最帅的武将怕就是他了。三国第五,受之无愧。

6。甘宁东吴名将,在濡须口一战,在陈武,董袭相继战,他确以百骑成功夜袭了曹军,在杀败曹军还有安然无恙而还,不折一人一马,足见其统帅能力。有世之虎将之称,三国中我最崇拜的武将,排他第六。

7。张辽曹魏名将,在合肥逍遥津一战名声大噪,巧妙的用计谋以二千兵马杀败东吴大军,足见其智勇双全,排他第七。

8。张飞蜀汉大将,燕人张飞,大家都不陌生吧,在长阪桥上力敌曹操十万大军,足见其胆量,本应排二,可是应贪酒,丢徐州,失小沛太另人失望,排他第八。

9。许诸曹魏名将,与典韦齐名,负责统领保护曹操的虎豹骑,曾赤身与马超力战百回合,虎痴说的就是他,排他第九。

10。姜唯蜀汉最后的名将,在孔明后,连续九次问鼎中原,都差点攻下长安,全是因为后方的原因,而遭失败,排他第十

十大谋士

第一 诸葛亮 诸葛是三国正史和演义评价相差最大的智谋人物,其实我心里很是不愿意排诸葛第一,其在三国史上只是常败将军,一生唯谨慎,只会用水淹用火烧,烧掉无数森林,对后世破坏极大,但我们玩的是三国演义,演义上的诸葛就是神!不可否认诸葛的八阵图和发明的木牛流马,因此姑且委屈我自己,勉强排他为第一。

第二 郭嘉 为曹操奠定了霸业的谋士,智谋足备,判断无误,如果是正史排名我一定排他为第一,可惜天妒英才,38岁就英年早逝,因此名气没诸葛和周瑜大,再加上一直以来拥刘反曹的思想,也就使奉孝兄很少被捧出来,赤壁之战后曹操仰天叹曰:若奉孝在,吾焉有此失!曹操众谋士皆面有惭色。我敢说,假如郭嘉活到50岁左右,绝不会有三国鼎立!可能曹操早早就一统江山了,也不会有司马的晋朝篡魏,也就不会有三国演义了!我们的历史就会改写,呜呼...郭嘉,我的最爱...

第三 周瑜 风流美周郎一直都是文武全才的代表,12岁带兵,年纪轻轻做东吴的大都督,以其卓越的运筹帷幄的谋略使程普等老名将从不服不满到心悦诚服,整个赤壁之战都是周郎一手制作,与诸葛关系不大,苏轼有诗赞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舻灰飞烟灭...演义里的羽扇纶巾就嫁接给诸葛兄了,和和,幸好周郎的智谋不是盖的,演义中照样是出色的美仑美奂,可惜也英年早逝,智谋未得到充分施展,呜呼...

第四 司马懿 司马是曹家的四代谋士,计谋无穷,成功击退诸葛的无数次北伐进攻,是曹操后期最得力的谋士,是和诸葛亮,周瑜一样的能文能武能带兵的全才,未有败绩,预见性很强,能洞察到每次战役的胜机,谋划整个战役的始末,其智谋如果诸葛亮打100分 郭嘉给98分 那么司马和周瑜就应该都给97分了。

第五 庞统 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赤壁向曹操假献连环计,使得周郎的火烧赤壁取得更辉煌的战绩。军事上往往有独特的谋略,可惜在攻西川在落凤坡被张任伏击,乱箭身,又是一英年早逝的极佳谋士...

第六 荀彧 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老谋深算智谋无穷,不妒才忌能,是三国里最绅士最有风度最有内涵的谋士,先给曹操推荐智士邓志才,邓后再推荐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数十年,少有失策,在曹操意欲称公的时候拼阻谏,不果后郁郁病。荀和庞统智力评分都应该给96。

第七 徐庶 和诸葛亮庞统同是司马微下的门生,智谋超群,最先化名在刘备手下做军师,大破曹操南下军,后被曹操伪造其母的假书信讹骗到曹营,恐被人笑不得已作了曹操的谋士,但立誓终身不为曹设一谋一计,在赤壁之战洞察到周瑜的苦肉计黄盖的诈降书庞统的连环计,但自己的逃生法却要庞统指明,只好委屈徐兄坐第七把交椅了。

第八 陆逊 属于大器晚成型,东吴周郎之后的最杰出谋士,曾以骄兵之计使关羽轻敌,而夺回荆州生擒武圣关羽,整个过程都应归功于陆老兄,后在刘备为关羽报仇的忿怒攻击下,东吴节节败退无人能挡的危难情况下,负命出战,火烧刘备连营三百里,使得刘备怒气交迸病在白帝城。陆逊出战前要孙权赐予尚方宝剑,说自己比不上周瑜,不能以卓越的谋略服众,必须加以尚方宝剑统御将领,赢得战争,因此只好把他列为第八了,陆逊和徐庶的评分应为95。

第九 曹操 虽然是一代枭雄,但曾和袁绍一起在何进手下做过谋士,因此也给他排名,曹操是一代枭雄一代奸雄,当然是诡计多端。校尉时曾悬七色棒以树立威信,名声大噪。在何进手下献过无数妙计但未被采纳,有孟德献刀的有勇有谋典故。在一次带兵作战,部队渴的无法忍受时想出了望梅止渴的高招,顺利度过了难关。自己编写了兵书《孟德新书》,可惜张松过目不忘的本领激的孟德兄一个激动烧掉了可能名传千古的兵书。带兵打战常常有比麾下谋士更精妙独到的计谋。

第十 贾诩 最开始在李榷手下做谋士,后来为张绣出谋划策,做张绣军师时,曾以其智谋划计大败曹操三次,在袁绍还比曹操强大时有远见的说服张绣一起投降曹操,三国最无耻最圆滑最会顺风倒的谋士就是贾兄了,为曹丕献良策极多。应该和曹操一起智谋得分为94分。

米芾:笑我颠笑我狂,只是未勘破

北宋有一大怪人。

他的名字叫米芾(fu),字元章,是个大书画家。宋四家“苏黄米蔡”中的“米”就是他。

“八面出锋”“刷字”就是他的发明,搞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

说他怪,一点儿也没夸张,简直是空前绝后,蝎子拉屎独(毒)一份。

怎么个怪法?

听我慢慢说。

1

奇谈怪论,口无遮拦

米芾经常脱口而出一些让人掉下巴的话,并且不分场合,不看对象。

据《钱氏私志》记载,徽宗皇帝有一次见米元章正在写字,自己就悄悄坐在一边观看。

米芾不知道皇帝在旁边,便“反系袍袖,跳跃便捷,落笔如云,龙蛇飞动”,可谓潇洒之极。等写完一回头看见了皇帝,他不像别人那样跪下磕头,却一脸兴奋地冲徽宗大喊:“绝了,陛下!”

徽宗没生气,反倒乐了。一高兴,给了米芾个官:书学博士。

又有一天,米芾在崇政殿奏事完后,皇帝让他把札子(古代上奏时的一种公文)放在椅子上,米芾回过头就对值殿官喊:“皇帝让你给拿个痰盂”。一嗓子把满朝文武吓得大眼瞪小眼。徽宗皇帝摆摆手,没事没事。

这老兄在皇帝面前都敢如此放肆,更别说在同僚下属面前了。

《侯鲭录》中有这样一段,说有一次苏轼在扬州招待朋友吃饭,米芾当时也在座。酒到半酣,米芾忽然站起来问苏轼:“人们都说我疯癫,你说呢?”

苏轼大笑曰:“吾从众。”

赶上这哥们儿也是个。惹得一桌人喷饭。

2

奇装异服,行为艺术

所谓的“行为艺术”,是一种自由的生命活动。

这是业界的定义,我不是太懂。

北京的798经常会有一些艺术家出来搞搞。

这种艺术形式大约出现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

因此,人们都认为行为艺术起源于西方。

我有些不大认同,我泱泱大中国,5000+年文明,在行为艺术上的追求也一定有先驱。

太远的不说,大宋朝的米芾米大人就是一位杰出的代表。

《挥尘后录》引蔡天启作米元章墓志云:“冠服用唐规制,所至人聚观之。视其眉宇轩然,进趋檐如。音叱鸿畅,虽不识者,知其为米元章也。”

身为宋朝人,米芾却偏偏爱穿唐服。还招摇过市,来去自如。

这还不是最搞的。

据《何氏语林》记载:元祐间,米元章居京师,“被服怪异,戴高檐帽”。坐在轿子上,为顶盖所碍,就撤去轿顶,“露帽而坐”。

啥意思?

我来描述一下:米芾在京城住的时候,穿的衣服很怪异,并且带着一顶高高的带檐的帽子。因为帽子太高,以至于没办法坐进轿子。于是,这哥们儿想了个办法——把轿顶拆了。这样,坐轿的时候就可以把帽子伸出轿顶外面去了。

大家伙想象一下:远远地来了一顶轿子,轿子顶上探出一大截帽子在晃来晃去的。奇不奇怪?

有一次,米芾坐轿出门碰见了老朋友晁以道。晁以道忍不住哈哈大笑。

米芾下了轿子,笑着问晁以道:哎,哥们儿,你说我这样像个啥?

“像那个鬼章。”

说完,两人差点儿笑得背过气儿去。

鬼章是个占山头的毛贼,后来被朝廷抓住用槛车押到了京城。

古时候的槛车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四面木栏围住,上面有盖,盖中间有一窟窿,身子在栏内,脑袋从盖上的窟窿钻出来露在外面。

晁以道说米芾坐轿的样子就像那个鬼章坐着槛车的样子。因为米芾字元章,所以晁以道叫他“鬼章”。

3

奇径异行,癫狂不羁

米芾有一外号叫“米颠”, 以癫狂的个性名震一时。

据《春渚纪闻》记载,米元章作书学博士期间,有一天,徽宗召米芾进宫让他写一幅字。

米芾写完字后,抱着御案上的砚台,向徽宗跪请:“这个砚台已经被臣污染过了,您再用不合适了,就送给我吧。”一脸的恳切。

他看上了皇帝的这方砚台,想要。

徽宗皇帝被他逗乐了:“哦,哈哈哈,那你就拿去好了。”

徽宗的话音刚落,米芾就抱着砚台跑了。因为刚用过,砚台里面还有墨汁,染得袍袖上到处都是黑。

他管不了那么多,乐得屁颠屁颠地抱回了家。

又据《清波杂志》记载,米元章“一日回人书,亲旧密于窗隙窥之。写至‘芾再拜’,即放笔于案,整襟端下两拜”。他给别人回信,写到结尾“芾再拜”三个字的时候,倒头就拜。

还有一次,他在安徽无为做官时,听说濡须河边有一块奇形怪石,当时人们出于迷信,以为神仙之石,不敢妄加擅动,怕招来不测,而米芾立刻派人将其搬进了自己的寓所。而后,他摆好供桌,上好供品,向怪石下拜,嘴里还念念有词:我想石兄已经二十年了,今日得见,相见恨晚哪。米芾还专门画了一幅《拜石图》以志之。

后来,此事被传了出去,他还因此遭人弹劾罢了官。

李东阳在《怀麓堂集》为他的这一行为赋诗一首:“南州怪石不为奇,士有好奇心欲醉。平生两膝不着地,石业受之无愧色。”

奇人奇行,不可思议。

4

洁癖强迫症

有洁癖的人很多,但严重到米芾这样的却很少。

来看看:米芾洗手不会把手直接伸到脸盆里去,而是让人用银斗(古时盛物的器具)盛水,把水倒在他手上洗。洗完以后也不用毛巾擦,两手互拍,风干为止。

他穿的衣物,只要有灰尘就得先去洗干净才肯穿。

米芾有一个帖字上说:“朝靴偶为他人所持,心甚恶之,因屡洗,遂损不可穿。”别人偶人碰了他的朝靴,他竟然一气儿洗破不能再穿了。

如果有客人来他家坐了一会儿,等人走后,客人做过的那把椅子也得赶紧让人去洗一洗。如此一来,来他家做客的人非常少,没有人愿意受这种“礼遇”,他“不能与世俯仰”,所以也就没什么朋友了。

《鸡胁编》记载:他作太常博士的时候,一次因“奉祠太庙,乃冼去祭服藻火”竟遭贬黜。

祭祀要穿祭服,但这种礼服是公用的,米芾哪能受得了这个。他回去把祭服上的纹饰图案都给刷破洗掉了。皇上生气了:滚。米芾的官没了。

洁癖甚至影响到了择婿。他挑女婿,不看其是不是“高富帅”,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爱不爱干净。

一次,一个姓段名拂字尘的年轻男子来相亲,米芾一听名字大喜道:“既拂矣,义去矣,真吾婿也。”凭这名字,就说明这人爱干净,我的女婿就是他了!

因为洁癖,甚至连他珍爱如命的砚台都能舍弃。

据《清波杂志》记载,有一天,米芾说得到了一台好砚,他的朋友们都来他家观赏。有个朋友说想试用一下。米芾同意了。

由于当时桌案上没有水,那个朋友就“唾点墨磨砚”,唾了一口口水用来磨墨。米芾一看,脸色当时就绿了,说:“砚污矣,不可用,为公赠。”砚脏了,我不要了,你拿走吧。

5

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

怪人的法也不同寻常。

据《何氏语林》记载:米芾晚年研究禅道,并且很有心得。

在前一月,他待在家里处理家务、交待后事儿,给亲朋好友们写道别信。把他自己的字画以及平时收藏的那些个名人字画珍奇宝贝统统都翻出来,堆在一起,一把火给烧了。

然后,把自己早先准备好的棺材搬出来放屋里,吃住在里面。

临前的七天内,他不再吃荤,洗澡换衣服,在棺材里焚香静坐等待神降临。

前那一刻,他把身边的人都赶走,举着拂尘自言自语:“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

说完,把佛尘一扔,合掌而逝。

米芾就是这样的一个怪人。

以常人眼光来看,他痴癫疯狂。可我倒想起唐伯虎桃花诗里的一句话:“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他志怪好奇、我执我见、特立独异,并不是为哗众取宠、惊世邀名,只是脱开了世俗的藩篱,挥洒自己的真性情,享受本该属于每一个人的洒脱而已。

·END·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无奈的现实给了我们无奈的背影,心累又无奈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生活的压力,感情的压力,总会让人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无奈,以下分享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1

NO.1 卑陬失色:卑陬:惭愧的样子。表示十分惭愧,面失常态。

NO.2 忧心忡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指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NO.3 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低着头精神不振,指失望懊丧的样子。

NO.4 胜不骄,败不馁:胜了不骄傲,败了不灰心。

NO.5 自愧不如:弗:不。自己惭愧不如别人。

NO.6 心如槁木:犹心若灰。指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指灰心失意。

NO.7 寒酸落魄:落魄:沮丧失意。指不得志时穷困 狼狈颓丧的样子。

NO.8 心如寒灰:指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指灰心失意。同“心若灰”。

NO.9 败兴而归:败兴:遇到和想象不一致的事而情绪低落。扫兴地归来。

NO.10 黯然失色: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失色:因惊慌或其他原因变了脸色。比作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 光彩。

NO.11 心若灰:灰:已冷却的灰烬。指不为外物所动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多用以指灰心失意。

NO.12 废然而反: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指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亦作“废然思返” “废然而返”。

NO.13 满面羞愧:羞愧:感到羞耻和惭愧。满脸都表现出羞耻和惭愧的表情。指因做错事而内疚和惭愧。

NO.14 面如灰:灰:冷却的灰烬。指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NO.15 灰心丧气:原指没有一点信心了。后引申为事情失败后,完全丧失了勇气,意志十分消沉。

NO.16 没精打彩:指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NO.17 惘然若失:“惘”,失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精神恍惚,似乎心中丢失了什么东西。

NO.18 惭凫企鹤:比作惭愧自己的短处,羡慕别人的长处。

NO.19 意懒心灰:心 意:心思,意志;灰 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NO.20 黯然无神: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NO.21 心灰意懒:心 意:心思,意志;灰 懒:消沉,消极。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NO.22 惘然若失:惘然:神情恍惚,像丢了魂似的。

NO.23 忧心如焚:指十分焦急就像心里火烧一样。

NO.24 受之无愧: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NO.25 大失所望:所望:寄予的希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非常失望。

NO.26 灰心丧意:犹言灰心丧气。指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

NO.27 受之有愧:指接受某种馈赠和奖赏心里感到惭愧。多用作自谦之辞。

NO.28 面有愧色:愧:惭愧。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指有所内疚。

NO.29 顾影惭形:形:形体。看着自己的身影,对自己的体态不满意,而生出愧疚之感。表示自己不配享受某种荣誉 称号而感到惭愧。

NO.30 枯体灰心:身体像枯木心如同灰。指极端消极。同“枯形灰心”。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2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诗句

1、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7、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10、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1、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2、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

13、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14、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1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16、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17、生之无缘,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1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19、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20、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22、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23、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24、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2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26、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27、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8、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29、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表达心累又无奈的成语3

表达心累的句子

1、现实一点,爱情在现实面前总是那么苍白,不要天真的认为爱情和浪漫是等号关系;

2、永远别去解释,理解你的人不需要;不理解你的人,不配要。

3、最心痛的距离,不是你冷漠的说你已不在意,而是你放手了,我却永远活在遗憾里,不能忘记!世上最心痛的距离,不是我活在遗憾里,不能忘记,而是你始终不懂我的悲哀,不明白我内心的孤寂!

4、趁着在校园,多学点知识。等你走出校园了,你会发觉必要的知识你是那么的缺乏。

5、珍惜你身边的人,因为他们最容易被你忽视。外来的和尚虽然好念经,但不一定贴心。

6、想你的时候有点幸福,幸福的有点难过。

7、原来撕心裂肺的海誓山盟,一句对不起就无效了。

8、别过分坚持自己现在的想法,那样子以后会比较少后悔。

9、自己的烦恼,不要带回家,不给任何人分享。

10、总有那么一个人,一直住在心底,却永远消失在生活里。

11、学会拒绝,凡事量力而行,做不了,绝不逞能。

12、做婚姻的有心人,好好准备步入婚姻,好好准备做一个好丈夫好妻子。

13、要会装扮自己,邋遢不是一个酷的表现,是没教养的结果;

14、现实中出淤泥很难不染,但是你要学会经常清洗自己,不是身体,乃是心灵。

15、不要老是想做救世主,就算是救世主,也没必要去拯救世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而且都是犹大;

16、有一个将来的目的,总能让我们兴高采烈。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甘愿做炎火的俘虏,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飞旋着的是你不停的流苏。美丽,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有谁说得清,什么是甜,什么是苦。只晓得,确定了就当仁不让。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

17、不要以貌取人,特别是女人,漂亮的也许是个魔鬼,丑陋的却可能是天使,上天总是公平的。

18、尽量少和没素养的人交往,免得受其影响。

19、心根本依然从未放开,未愿抛开幸而有爱。

20、不要轻易作出承诺,因为你还没那能力去保证实现。做不到的承诺比没许下效果呢更差。

21、我们就像硬币的两面,不分开,却永远不会在一起。

22、只有等到物是人非之后,人才会懂得怀念。

23、要寻找与自己有共同价值观的人,爱自己的人,好好珍惜,好好保护,终了一生。

24、原来爱情只要破碎过一次,就真的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25、一次痛彻心扉的经历,抵得过千百次的告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