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有远行文言文翻译

2.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3.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赏析

4.汗世老人文言文翻译

带有远行文言文翻译

点睛之笔 释义-点睛之笔的翻译

1. 文言文翻译

出自《二十四史 梁书》之《范缜传》。

《范缜传》原文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晋安北将军汪六世孙。祖璩之,中书郎。父蒙,

早卒。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

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

徒行于路。?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 *** 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

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

服缜简诣。

《范缜传》译文

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阳人。晋朝安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祖父名璩之,做过中令郎的官。父亲名氵蒙,很早就了。

范缜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穷困,对母亲很孝顺。不到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王献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他学习,勤奋好学,优秀突出,不爱和别人一起。刘王献特别赏识他,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王献的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总是穿布衣服、草鞋,步行走路。刘王献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富贵人家子弟,范缜在他们当中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通晓经文学术,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使一些读书朋友感到不自在,惟独和外弟萧琛相处得很好。琛很有口才,擅长辩论,时常信服范缜说话简短但意思明了。

2. 荀巨伯探友 古文翻译

《荀巨伯探友》译文

荀巨伯(1)远看友人疾,值(2)胡贼(3)攻郡,友人语(4)巨伯曰:“吾今矣,子(5)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6)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7)何男子,而敢独止(8)?”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9)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10)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11)而还,一郡并获全(12)。(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1) 荀巨伯:汉桓帝时颖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2) 值:适逢。

(3) 胡贼: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4) 语:告诫,对人说。

(5) 子:尊称,相当于“您”。

(6) 败义:败坏道义。

(7) 汝:你。

(8) 止:停留不走。

(9) 委:抛弃。

(10) 相谓:相互议论。

(11) 班军:调军队回去。

(12) 获全: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13) 相视:看望你。

(14) 一:整个。

(15) 独止:一个人留下。

(16) 无义:不懂道义。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点睛之笔: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3. 人琴俱亡文言文翻译

原文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了。”说话时完全不悲伤。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4. “吕蒙大才”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翻译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答应。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悲伤无奈地认同了吕蒙。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入驻吕蒙的屯兵之处。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有人对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5. 急 文言文翻译

三家分智氏之田。

赵襄子漆智伯之头,以为饮器。智伯之臣豫让欲为之报仇,乃诈为刑人,挟匕首,入襄子宫中涂厕。

襄子如厕心动,索之,获豫让。左右欲杀之,襄子曰:“智伯无后,而此人欲为报仇,真义士也!吾谨避之耳。”

乃舍之。豫让又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行见其友,其友识之,为之泣曰:“以子之才,臣事赵孟,必得近幸。子乃为所欲为,顾不易邪?何乃自苦如此!求以报仇,不亦难乎?”豫让曰:“不可!既已委质为臣,而又求杀之,是二心也。

凡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者也。”

襄子出,豫让伏于桥下。襄子至桥,马惊,索之,得豫让,遂杀之。

襄子为伯鲁之不立也,有子五人,不肯置后。封伯鲁之子于代,曰代成君,早卒,立其子浣为赵氏后。

襄子卒,弟桓子逐浣而自立,一年卒。赵氏之人曰:“桓子立,非襄主意。”

乃共杀其子,复迎浣而立之,是为献子。献子生籍,是为烈侯。

魏斯者,桓子之孙也,是为文侯。韩康子生武子,武子生虔,是为景侯。

6. 荀巨伯探友 文言文译文

荀巨伯探友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荀巨伯探友选自 《世说新语·德行》。这本书是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荀巨伯大老远去探望生病的友人,却遇上了战乱。荀巨伯不肯舍朋友而去,并且愿意牺牲自己以保全友人。入侵者被感动,撤兵而去,他的义举使得全郡得以保全。本文颂扬了荀巨伯重视友情、先人后己、舍身取义的高尚品质。

7. < >文言翻译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世说新语》) 荀巨伯探友译文 他远道探望生病的朋友,恰逢胡人攻打城池。朋友对他说,“我今天就要了,你可以离开了。”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是看你的,你让我离开,败义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胡人来了问他,“整个城市都空了,你是什么人,敢独自留下?”他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宁可用我的生命来代替我朋友的。”胡人说:“我们无义之人进入了有义之国。”

于是退兵了。全城都得以保全。

8. 《进之救友》文言文翻译

二楼的仁兄抄袭的一楼的答案,而一楼的答案也有不少地方翻译得很离谱,如原文中的“南宋”,实指“南朝宋”,即“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中的“宋”。结果被翻译成“南北朝时候。南宋朝”,真不是道这位仁兄是怎么想的。

以下是我的翻译,应该会更准确:

南朝宋张进之,家里很有钱。荒年的时候总是分散家财,救济乡里的百姓。于是因此家境就慢慢变得非常穷苦了,可是被他救活的人却很多。太守王味之因犯罪被判刑应当被抓入狱,他逃到张进之的家里。张进之供奉他的一应花销过了许多时候,张进之竭尽自己的诚心与力量对待王味之。(有一天)王味之跌进水里沉了下去,张进之就跳到水里去救他。加过两人一起沉下去了。过了很久才得救免于一。当时(社会不定,)到处都是抢掠财物的盗贼,抢掠的事情,可是他们到了张进之的门口,就相互约定不去冲犯他家。

(能够)散尽家财拯救灾民,(这是难得的)义举;(而)因此变得家财散尽,生活贫穷,(这就更是一般人)所很难做到的了。(能够)供奉落难的朋友,(这也是难得的)义举;(而)长时间竭尽诚心,则又(是)难上加难的了。投水救友,(这是难得的)义举;投水相救,(并且与朋友)一起沉入水下,则更是难上加难的了。舍弃自己的生命而换取仁义,我在张进之身上看到了这一点;而最终也得以免于一,而且因此而免于被抢掠财物的盗贼冲犯,这表明他的仁义的名声太昭著了。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画龙点睛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如下:

原文: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翻译: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人们认为很荒谬,就点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一会儿,电闪雷鸣,雷电穿透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没有被点上眼睛的龙都在。

注释:张僧繇:南北朝时期梁朝著名的画家。金陵:古地名,今江苏南京。安乐寺:寺庙名。于:在。壁:墙壁。点:点上眼睛。去:离开。诞:荒诞。

画龙点睛比喻艺术创作在关键处着墨或写作、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词语,可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多用于说话写作。现代一般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增添一句总结的话,可以用“画龙点睛”来评价。经常与“点铁成金”连用。

寓意

画龙点睛后龙便破壁飞去的神话传说固然不可信,但点睛传神在艺术上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做任何一件事情,无论之前做得如何出色,但是关键的那一步没有做好,可能一切都会等于零。

所以要专注于事物的关键点,画好最后的点睛之笔,事物才能变得圆满。如果事物缺少了最美好的点缀,可能会黯淡无光,失去光彩。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海潮·东南形胜原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翻译及注释

翻译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著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秋天桂花飘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著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著美丽的水色山光。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京升官时向朝中的人们夸耀。

注释 1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2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3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画桥:装饰华美的桥。风帘:挡风用的帘子。翠幕:青绿色的帷幕。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4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5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清嘉:清秀佳丽。6三秋:1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2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7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8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高官孙何。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9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望海潮·东南形胜翻译二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著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著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著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创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便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迫切希望得到他人的提拔。根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东南形胜》。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这首词,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二

 此词一开头即以鸟瞰式镜头摄下杭州全貌。它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著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著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著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 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

 《望海潮》是描绘 北宋 时期杭州景象的。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要谈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况做个总的、概括的介绍:「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说前两句是从横的方面来写,写杭州的现状的话,那第三句则是从纵的方面来写,交代出它「自古繁华」的历史。三句词,从纵、横两个方面勾画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横为主,以纵为宾,实写杭州的现状,对其历史,则是虚写,一笔带过,作为陪衬。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繁华」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就「三吴都会」一句进行铺展的描写。「十万」,乃约略之词,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确切的人口统计。杭州在当时就有「池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宋仁宗诗)的美誉。

 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人吴自牧《梦粱录》云:「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万人家』,此元丰(宋神宗年号)前语也。自高庙(宋高宗)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跸,几近二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

 (卷十九)「参差」二字,写出了楼阁房舍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风帘翠幕」,把「人家」具体化了,家家悬挂风帘,户户张设翠幕,一派宁静安详的气氛;而这大大小小的楼阁、张帘挂幕的人家,错落在「烟柳画桥」之中,这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户户人家的具体景象,也看到了整个城市的风貌。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一句做铺展的描写。这里只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写出了郁郁葱葱的景象;钱塘江水是「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杭州位于钱塘江畔。钱塘潮的壮观景像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旧事》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浙江(即钱塘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 南宋 诗人杨万里)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怒涛」,写江潮来势之猛,犹如鏖战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像吗?「卷霜雪」,写「怒涛」的具体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岭」的景象。「霜雪」,不仅写出了怒涛如雪的白色,也写出了江潮带来的森森寒气,正如孟浩然《与颜钱塘登障楼望潮作》所云:「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只是柳永在这里对人的感受没有明言而已。「天堑无涯」,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气势。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就「繁华」二字进一步铺展,写杭州的繁华。杭州,在 宋代 就有「销金锅儿」之号(见《武林旧事》),这是说,不管有多少金钱,都能在那里挥霍净尽。诗人在这里又深入一步,透过那重重帘幕,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著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一个「竞」字,写出了杭州富民比豪华、斗阔气的情景,在诗人的笔下,杭州真是民殷财阜,繁华得不得了。

 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和水两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杭州的桂花自来有名,据说是月中的桂树种所生。《南部新书》说:「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十五日夜),往往子坠,寺僧亦尝拾得。」这种传说,给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对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宋之问《灵隐寺》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词云:「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让人向往的。「十里荷花」,照应「重湖」二字,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芰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苏轼说那里「无主荷花到处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南宋 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为秋季开花,莲为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任何天气,都是美的,因而游人不绝。《武林旧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下面便开始描述杭人游乐的情景。

 先写杭州民的游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白天,写笛声。「弄晴」二字,写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写夜晚,写歌声。「泛夜」二字,写出了采菱女的歌声,在宁静的夜晚,在水面上轻轻飘荡的情景。「嬉嬉钓叟莲娃」是就前面二句总而言之,说明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民人之乐。

 「千骑拥高牙」以下,写杭州官员的游乐。「千骑拥高牙」,写出了人物的身份,写了出游时随从的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下面从两个方面写官员的乐趣。「乘醉听箫鼓」,写宴酣之乐。统治阶级经常携带酒宴游湖。开怀畅饮,酩酊大醉,已经写出了饮宴的欢乐,醉后还要听音乐,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前面写了山,写了水,这里以「烟霞」二字来表现景物之美,体现出山川灵秀的一面。不仅欣赏湖山之美,情不可遏还要形之吟咏。这既表现出官员的儒雅风流,更衬托出了山水的美丽。词的最后两句是对官员的祝愿,说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画下来,等到去朝廷任职的时候,就可以向同僚们夸耀一番了。

 这首词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景色,赞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欢乐生活,反映了 北宋 结束 五代 分裂割据局面以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所呈现的繁荣太平景象。当然,这种景象还只是生活的表面现象,没有能像他做杭州附近的定海晓峰盐场监督官时那样,揭示出「官租未了私租逼」所造成的广大盐民「虽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的苦况。这首词是写给当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的(见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虽为赠献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却不能说就是粉饰升平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它反映了当时一定的社会现实。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天,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这虽然是记录都城汴京的景象,但也可以看出当时国内确有「太平气象」,因而纸醉金迷、竞尚豪奢,成为各地统治阶级的普遍风气。

 《望海潮》所反映的,正是这样的现实。据说「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鹤林玉露》)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并不正确。诱使金兵入侵,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阶级「竞豪奢」,醉生梦的腐朽本质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给 南宋 王朝带来威胁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腐朽本质造成的,与柳词本无关系。不过,从这个传说中却可以说明,《望海潮》的写作是很成功的,读了这首词,不由得会使人对杭州心向往之。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三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为大约之义。「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江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著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著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著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 魏晋 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四

 《望海潮》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

 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生活富足。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点言。交代地理位置空间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人的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著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来写「形胜」。高耸入云的古树围绕着江堤,汹涌的江涛象发了怒一样奔腾而来,激起如霜如雪的白色浪花,壮阔的钱塘江就像一道天然的壕沟阻挡着北方敌人的进犯。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镜头移近,来街市上走走看看。珠玉宝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人们的衣饰更是鲜丽豪华,竞相斗艳。「列」、「盈」、「竞」把经济繁荣、生活富庶奢华落到了实处。

 杭州之美在西湖,西湖之美在景美,更在人美。「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更美的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因此宋之问《灵隐寺》中写道:「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嬉嬉钓叟莲娃」,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诗词作品: 望海潮·东南形胜 诗词作者: 宋代 柳永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景点、写景、生活

汗世老人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汉世老人的译文

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孩子。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衣食粗劣,(平时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不舍得花钱。有的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边走边往下扣减。

等到走出门后,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一会又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人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财充入国库。

原文: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十钱。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 ,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

扩展资料

《汉世老人》这篇古文出自于《笑林》,题目为编者所拟,它这志人体笑话以幽默传神的笔法,深刻讽刺了生活中那些家财万贯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鉴赏

陈述古巧妙的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害怕被识破的心虚心理,切中要害,虽然没有经过繁琐的调查取证,却不战而屈人之兵,直接找出了真正的盗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聪明睿智的古代官吏们确实有他们独到的审案方法,能够巧用犯罪心理学,审不厌诈,至今看来都有着绝妙的艺术性和欣赏性。

笑林 (三国时期魏国邯郸淳著笑话集作品)

古笑话集。三国魏邯郸淳撰。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作者简介

邯郸淳,字子叔,颖川(今河南禹县人)。邯郸淳博学多才,擅长书法,他所编《笑林》共三卷,都是一些嘲讽愚庸的笑语故事,其中一些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此书已亡佚,现仅存29则。后世的一些笑话书,都受《笑林》一书的影响。

2. 古文《汗世老人》的翻译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

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

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头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3. 帮我翻译一下两篇文言文:《卫君之爱憎》和《汉世老人》

卫君之爱憎

译文:

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国君所宠爱。卫国的法律规定,私自驾赶国君马车的要判砍脚的罪。不久弥子 瑕的母亲患病,有人闻讯,夜里前往告诉弥子瑕, 弥子瑕假称卫君之命驾着国君车子而出去。卫君听说后称赞他说:“孝子啊,为了母亲的缘故而不怕犯下砍脚的罪!”和卫君游逛果园,弥子瑕吃一个桃子而觉得甜,不吃光而送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忘记了自己的嘴而想到我”等到弥子瑕因姿色衰败而宠爱废弛,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假托君命驾驭我的车,又给我吃他吃剩的桃子。所以弥子瑕的行为根当初没有变化两样,以前被认为贤惠而以后却获罪,是因为卫君的爱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受到君主的宠爱,就会被认为见识正确而更加亲爱;被君主所厌增,则会罪名降临而更加疏远。所以劝谏游说之士不可不明察

君主爱憎的态度,然后进行劝说。--《韩非子-说难》

汉世老人

原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③,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④,自堂而出,随步辄减⑤。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⑥复嘱云:“我倾家赡君⑦,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田宅没官⑧,货财充于内帑矣⑨。

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4. 汉世老人的翻译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

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

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头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5. 汉世老人的翻译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

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

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头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6. 帮我翻译一下两篇文言文:《卫君之爱憎》和《汉世老人》

卫君之爱憎译文: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国君所宠爱。

卫国的法律规定,私自驾赶国君马车的要判砍脚的罪。不久弥子 瑕的母亲患病,有人闻讯,夜里前往告诉弥子瑕, 弥子瑕假称卫君之命驾着国君车子而出去。

卫君听说后称赞他说:“孝子啊,为了母亲的缘故而不怕犯下砍脚的罪!”和卫君游逛果园,弥子瑕吃一个桃子而觉得甜,不吃光而送给卫君。卫君说:“真爱我啊,忘记了自己的嘴而想到我”等到弥子瑕因姿色衰败而宠爱废弛,得罪了卫君。

卫君说:“这个人曾经假托君命驾驭我的车,又给我吃他吃剩的桃子。所以弥子瑕的行为根当初没有变化两样,以前被认为贤惠而以后却获罪,是因为卫君的爱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受到君主的宠爱,就会被认为见识正确而更加亲爱;被君主所厌增,则会罪名降临而更加疏远。所以劝谏游说之士不可不明察 君主爱憎的态度,然后进行劝说。

--《韩非子-说难》 汉世老人 原文: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

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③,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④,自堂而出,随步辄减⑤。

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⑥复嘱云:“我倾家赡君⑦,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

老人俄,田宅没官⑧,货财充于内帑矣⑨。 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

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

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头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7. 中的"汉世老人"的译文

汉世老人汉世有人,年老无子。

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①。侵晨而起②,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或人从之求丐者③,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④,自堂而出,随步辄减⑤。比至于外,才馀半在,闭目以授乞者。

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⑥,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田宅没官⑦,货财充于内帑矣⑧。

――据鲁迅辑《古小说钩沉》本《笑林》注释①恶衣蔬食:衣食粗劣。②侵晨:天快亮时。

侵:接近。③或人:有人。

④钱十:十枚铜钱。⑤随步辄减:边走边往下扣减。

⑥赡:资助。⑦没官:被官府没收。

⑧内帑(tǎng躺):旧时指国库。帑:国库所藏金帛。

赏析这篇志人体笑话以幽默传神的笔法,深刻讽刺了生活中那些家财万贯而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篇故事在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有两点,一是以强烈的对比来揭露这位吝啬鬼的悭吝。

一面是他的万贯家财,对此文中虽然没有从正面交代,但从他从早到晚的忙于“营理产业,聚敛无厌”的投入精神和“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的声势上,足可以推想他的富有程度;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包括对自己在内的吝啬。对自己他是“恶衣蔬食”,虽然“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

对人则更为严格,十钱已经是少得可怜了,可是这还是他“不得已”所做的痛苦决定,以致于几步之内,他又往下减了一半,而且唯恐他人再步其后尘,一再叮嘱不要外传。最精彩的妙笔是“倾家赡君”四字,把一个富有而吝啬的伪君子写到了极处。

第二个长处是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尤其是后半部分对丐者乞讨老人表现的描写,“随步辄减”,字字千钧,把每一步中吝啬鬼的心理活动都囊括在内。

其点睛之笔是“闭目以授丐者”一句,“闭目”二字把老人痛苦难舍的真实心理写得活灵活现。而且这一笔又与前面“随步辄减”遥相呼应,一气呵成,把一个吝啬鬼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宁稼雨)。

8. 《汉世老人》的翻译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

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

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

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老头不久便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