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喻原文及翻译注释

2.读了“日喻”这篇文言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3.生而眇者不识日文言文翻译

4.盲人文言文

5.做学问的文言文

6.形容精彩的文言文

日喻原文及翻译注释

扣盘扪烛的文言文翻译-扣盘子是什么意思

日喻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

1、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

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槃与烛也。

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2、译文

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问看得见的人太阳是什么样子。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样子像铜盘。”这个失明的人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一天听到钟声,就把发出声音的钟当做了太阳。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光像蜡烛。”失明的人用手摸蜡烛,晓得了它的形状。一天,摸到一支形状像蜡烛的乐器龠,就把它当做了太阳。

太阳和钟、龠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天生双目失明的人却不知道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别,因为他不曾亲眼看见,而是向他人求得关于太阳的知识。

3、注释

日喻:关于太阳的比喻。

樾:笛类乐器,比笛短,有七孔、三孔等说。

苏子:苏轼自称。

子夏: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没人:能潜入深水的人。

读了“日喻”这篇文言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启示: 文章一开头就像讲故事。作者说起一个盲人不识太阳。一个盲人从来没见过太阳,就向有眼的人打听。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形状像铜盘。以这个比方向盲人解释,本不算错;可是比喻总是蹩脚的,打比方的人没有考虑到铜盘有声音而太阳没有声音。“扣盘而得其声”,盲人一敲盘子就听到了声音。过了一天,听见钟响,他以为是太阳响了。又有人告诉他:太阳是有光的,正像蜡烛一样,也是有光的。这个解释也并不算错,可是忘记了盲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光”,于是盲人就“扪烛而得其形”,心想太阳大概是长的。过了一天,他拿到一只“龠”,发现也是长的,他想,这大概是太阳了。这是作者打的头一个比喻。下面接着说太阳和钟、龠相差也太远了。然而盲人却不知道它们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一般人对“道”了解不足,与一个不知道太阳是什么的盲人,可以说相差无几。如果让一个通达事理的人(“达者”)讲给他听,即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很好的诱导启发,恐怕也不比用盘子和蜡烛来解释太阳强多少,因为打比方总不能百分之百把道理讲清楚。于是作者下结论说:“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这是说,当时一般谈论“道”的人,谁也没有真懂“道”是什么,只就他自己所看到的一点点东西硬给起个名字,说这就是“道”,就是真理,有的人连看也没看见,只是凭空瞎猜,这都是不动脑筋,专门依赖别人所发生的毛病。

满意请采纳

生而眇者不识日文言文翻译

“生而眇者不识日”文言文翻译:一出生就双目失明的人不认识太阳。出自苏轼《日喻》,是一篇善于用形象比喻的议论文,勉励人们要脚踏实地的求学论道。

原文: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创作背景:

《日喻》是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所作。“日喻”的“喻”,是“比喻”的意思,借用形象生动的事物进行比喻说理,是议论中常见的一种论证方法,《日喻》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善于用形象比喻来逐层推进,引出观点,因之成文。

盲人文言文

1. 《盲人识目》文言文 翻译

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向有眼睛的人询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

有一天他听见钟声,认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

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

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规律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

同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铜盘和蜡烛。从铜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结果吗?。

2. 盲人识日文言文答案

原发布者: *** 亚

盲人识日文言文翻译篇一:盲人识日文言文翻译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龠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至钟,自烛而至龠,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注释:龠:古代乐器,形状像笛达:洞晓,透彻的知道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节奏。(2分)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2、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生而眇者不识日()②扪烛而得其形()3、翻译句子(3分)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4、“盲人识日”的错误在哪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分)参考答案:1、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2.①眼瞎②用手摸3、即使有巧妙的譬喻,好的诱导,也超不过盘和烛的比喻。4、只了解事物的局部,甚或是皮毛。它告诫我们,单凭道听途说或者走马观花,至多不过是一知半解;要真正了解事物,一定要接触它、观察它,亲自实践。盲人识日翻译:一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太阳是什么样子,便去询问有眼睛视力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有一天他听见钟声,以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

3. 《盲人识目》文言文 翻译

生下就眼瞎的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向有眼睛的人询问太阳是什么样子。

有的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盲人敲了一下铜盘,听到了铜盘的响声。

有一天他听见钟声,认为那就是太阳。又有人告诉他:“太阳的光亮像蜡烛。”

盲人摸了摸蜡烛,感知了它的形状。有一天他摸到短笛,以为那就是太阳。

太阳与钟,短笛相差太远了,而盲人不知道它们的不同,因为他未曾见过而只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事物的规律比太阳还要难以发现,而人没有洞晓,那么与瞎子没有什么两样。

同道的人告诉他,即使有巧妙的比喻,好的引导,也超不过铜盘和蜡烛。从铜盘到钟,从蜡烛到短笛,辗转推求下去,还会有结果吗?。

4. 盲人摸象古文的意思是古文.《大般涅盘经》三二:“尔时大王,即唤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

5. 盲人摸象文言文的译文

从前,有四个盲人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

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有光滑的大萝卜。”

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

“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

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嚷:“唉,大象哪有那么大,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真正大象的样子。

而实际上呢?他们一个也没说对。

6. 盲人偷钱 文言文翻译

有一天,某旅馆来了个瞎子要住店.当时正值黄昏,店中已客满.瞎子 苦苦哀求道:"行行好吧,这么晚了我一个瞎子还能上哪儿找住宿去呢 " 店小二见瞎子孤苦伶仃,十分可怜,便动了恻隐之念.专门收拾好一间 侧厢给瞎子住下.瞎子感激不尽. 入夜,旅馆门被敲开,进来一个小贩,身背鼓鼓的货物,气喘吁吁地想 住店.店小二见夜已将深,小贩一时难找容身之处,便道:"店已住满,你 如将就的话,就委屈你住在侧厢吧." 小贩面有难色答:"我身上带有不少钱,最好住包房." 店小二笑道:"不妨事的,与你同房的是个瞎子,不会是强盗,你怕什 么 " 小贩放下心来,随同店小二进侧厢住下. 瞎子见来了个伙伴,很高兴,两人拉拉扯扯地聊了好一会,居然很投机. 直到小贩困了才罢休. 第二天清晨,小贩打点行李,急于赶路.一检查,大惊失色,叫道:"不 好,我的5000文钱被偷了!" 众人便把疑点集中到瞎子身上.瞎子不慌不忙道:"呀,你怎么这样不 小心啊 带这么多钱丢了真可惜.我就不像你,你瞧,我也带了5000文钱, 可是捆在腰里的.这世道谨慎为妙啊!" 瞎子正巧也带5000文钱,众人皆感诧异.小贩急红了眼,这钱是他辛 辛苦苦攒出的本钱.他认定瞎子的钱是偷他的.瞎子不承认,相反说小贩想 赖他的钱. 众人一时难辨真伪,便将他俩送到官府.陈公审理此案. 陈公问小贩:"你说他偷了你的钱,那么你的钱有没有识别的记号." 小贩急道:"这是日常使用的东西,哪里会做什么记号 "陈公又问瞎 子. 瞎子回答说:"有记号,我的钱是字对字,背对背穿成的." 陈公接过检查,正是这样.小贩急得直跺脚,可又无奈何于他.而瞎子 却脸呈喜色. 又 个手掌呈青黑色,铜钱的痕迹看得清清楚楚.陈公于是厉声喝道:"大胆瞎 贼,还敢抵赖 " 瞎子知无法隐瞒,只得供认:"此钱确是趁小贩熟睡之际偷来后,花一 夜功夫用手摸索着把钱穿成这样的. "。

7. 盲子失坠的文言文的意思

盲子失坠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号.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蚤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沉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译文 有盲人过干涸的溪流,(在)桥上失足坠落,两手攀住桥栏杆,战战兢兢抓紧,自认为(一旦)失手必定堕入深渊的.经过的人告诉他说:“不要怕,尽管放手下来,是实地.”盲人不信,抓着栏杆不听地哭号,(时间)久了,失手掉到地上.便自嘲道:“呵!早知道是实地,何必(这么)久苦自己呢?” 大道(真理)很平实,在黑暗中守着迷茫,执著地呆在角落独自守旧的人,看看这(故事该)省悟啊!●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要固执己见,作茧自缚,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勇于探索创新.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们的意识形态应顺应时势,看清路子,放大胆子,走自己的路.。

做学问的文言文

学问与游历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所见小也。夏虫不可与语冰,非无冰也,以其未见冰也。浅隘之子,蛰居乡曲,见闻有限,遇事好以臆度,中者十一,不中者十八九,皆坐井观天,夏虫语冰类也。故欲获得真知灼见,则游历尚矣。或者曰,不有学问在乎?当夫独居斗室,左图右史,宇宙之大,古今之奇,心与神会,彷佛见之。所谓不出户庭,知天下事也。奚事背乡井,犯霜露,仆仆於途道间乎?不知世间事物,求诸文字,恒不如真见之真切。是以博学如苏子,必月夜泛舟,始解石钟之旨。雄武如赵王,必微服入秦,方知邻国之情。未有凭虚拟以,能得其真相也。况今者学术日进,世变日繁,吾人论事度理,苟不先为精密之观察,即末由下正确之决断。扪烛扣盘,谓日之形如钥,日之声如钟。慨因未尝目睹,逞臆见以忖测矣。惟学问得游历以相资,斯研究有实验以相法。二者有先后之序,无偏废之理也。

形容精彩的文言文

1. 描述县城精彩的文言句子

一。是造物者之声。一道泉流,一棵棵木,一枚枚花,一株株草,甚则空气中之一尘,但心听,而发觉,而伤于,可见,是造物者之一分,天地与我为之亲。

二、云,生得静,生得淡。其不求天则幻之蓝,其所以最纯者白为饰。其乘风,沐浴日,载有鸟,游五湖四海间,步于浩之际。其俯人间,以乐为诈、争名逐利都无。

三、二日泛舟,我看到奇之色。雨中之色,其妙全在似中。若谓其有,其随动而之縠之常云影,明明已化蒸之气;若言其无,其在云雾开阖间露色,倍觉亲切。中国画里有一技名米点水,以饱墨挥大小之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以象山色空蒙者也。要真地图目前之此幅景,非米点技不可。

2. 描写一个人的古文经典句子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 *** ,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宝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宝钗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迎春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王熙凤

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 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雾, 檀口点丹砂.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酒,又添了饧涩 *** ————尤三姐

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秦钟

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青缎背心,白绫细折裙————袭人唯一细致外貌

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

林黛玉之态————龄官

穿着半新的藕合色的绫袄, 青缎掐牙背心,下面水绿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面,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 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斑————鸳鸯

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点像你林妹妹

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晴雯

3. 描写风景的经典古文有哪些

登泰山记

----姚鼐

原文: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无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 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时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4. 求一篇精短的古文

实在找不到了,给你个别的吧。

守株待兔

宋人⑩有耕(12)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株②,折颈而。因释⑥其耒而守株③,冀复(11)得兔④。兔不可复得,《韩非子》

[简译]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棵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从此,那个农民舍弃了他的农具,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兔子不可以重复得到,然而他却成为宋国人的笑柄。

[注释]

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断树根。

②走——跑,逃跑。

③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象木叉。

④冀——希望。

⑤而身为宋国笑——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⑥释——放下

⑦以——用

⑧治——统治

⑨今——现在

⑩宋人——宋国的人

注意:多用于贬义

11.复——再

12耕:耕田种地,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5. 求古文中形容美女最经典的句子

白居易《长恨歌》: “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温泉水滑洗凝脂”“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芙蓉如面柳如眉”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对凤姐的描述: 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体格 ***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对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载,眉如笔画,眼如桃瓣,晴若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对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又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出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

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洛神赋) 古诗十九首》中的“纤纤出素手”、“皓腕卷轻纱”、“珠环约素腕”、“纤纤擢素手”、“素腕参差举”,都是盛赞了女子的“素”、“皓”,即“白”的特点。

再有,“肌肤若冰雪”,“肤若堆雪”,“肤如凝脂”,“皓齿”等等一大批词汇.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清平调1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2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装。

清平调3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沈香亭北倚阑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皎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远。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

——摘自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所谓美女,应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 绣幕芙蓉一笑开, 斜偎宝鸭亲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满搦宫腰纤细。年纪方当笄岁。

刚被风流沾惹,与合垂杨双髻。初学严妆, 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云情意。

举措多娇媚。 淡眉如秋水,玉肌伴轻风 英英妙舞腰肢软。

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

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

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 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 额鹅黄.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 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最是那回眸一笑,万般风情绕眉梢。

香腮染赤,耳坠明珠直摇曳。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春葱玉指如兰花,三寸金莲似元宝。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爱彼之貌 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其素若何, 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其静若何,松生空谷. 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 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 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

6. 关于语文古文《日喻》的问题:一词多义,请复制后,分别作答.若有

苏轼《日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是日也.或告之曰“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蘥以为日也.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之而求之人也.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耶,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昔者以声律取士,士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世以经术取士,士知求道而不务学.渤海吴君彦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注释 或:有的人.为:当做.之:代词,指代他.之:助词,的.眇:原指一目失明,这里指双目失明.他日:[以后的}一天异:差异.扣:敲击.钟:乐器名,击打而发声.以:因为达:通达于:连词,无意义.扪:摸.揣:摸.龠:古代竹制的管乐器,像笛,比笛短.道:事理,规律.譬:比喻.相:形容,比喻.卒:终于,终究.欤:吗,助词,表疑问.没:能潜水.涉:涉水,指徒步涉水.苟:随便.道:规律.务:致力,从事.声律:指诗赋的声韵、格律.经术:儒家的思想理论.。

7. 表达景色优美的诗词或文言文有哪些

1. 《绝句》 唐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野望》唐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 《与朱元思书》南北朝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 《岳阳楼记》宋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5. 《桃花源记》晋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