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故事祖逖?

2.晏殊初仕讲述了哪三个故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

3.晋书·祖逖传 翻译:祖逖字士雅……士马日滋。这一段。急!!!

4.历史话题:东晋名将祖逖、刘琨、陶侃、庾亮、温峤、桓温、谢玄、刘牢之、刘裕按打仗厉害来个排名?

5.东晋北伐领袖祖逖的生平简介 祖逖是个怎样的人

成语故事祖逖?

中流击楫出自古代哪一个人物-中流击楫出自古代哪一个人物

① 什么成语故事讲了祖逖勤武艺,最后当上了大将军

成语的话是 闻鸡起舞

② 古人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

孙敬是西汉人,幼年时父亲去,家里很穷,但他立志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孙敬读起书来不分昼夜,十分疲劳,晚上读书时常打瞌睡。为了预防自己睡过去,他用绳子将自己的头发吊在梁上。每当他低头打瞌睡时,就会因头发被紧紧拉住而疼醒。这样,就不会因打瞌睡而影响学习了。孙敬凭借艰苦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长大后成了西汉的大学问家。

古人“头悬梁”、“锥刺骨”,勤奋读书的故事历来被人们颂扬和学习。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平常的学习中,你做到珍惜时间了吗?

匡衡是西汉人,幼年时十分喜欢学习,常常手不离书。可是,他家太穷,连买灯油和蜡烛的钱都没有,晚上无法读书。为此他十分苦恼。匡衡的邻居是个富户,他家晚上灯火通明。他请求到邻居家借光读书,可是被拒绝了。怎么办呢?这天,小匡衡终于有了主意:在墙上打个洞,灯光不就可以从洞孔里照过来吗?于是,他拿来一把凿子,偷偷在墙壁打了一个洞。这样,匡衡每天晚上在洞孔下借着照射过来的光线,努力读书学习。

匡衡借着隔壁漏过来的灯光看书,是多么的勤奋好学呀!看看匡衡,想想自己,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应该好好珍惜。只要我们发扬匡衡“凿壁借光”的学习精神,就一定能学有所成,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代,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俩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希望共同建功立业,复兴晋国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不这样想,这是在催促咱们起床练剑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祖逖为了使自己能够早起练习武艺,就以雄鸡报晓的方式提醒自己起床习武。后人以“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比喻有志之人,能够及时奋发自励。人生在世,想要有所成就,就得勤奋苦练。

③ 祖逖是成语故事《 》中的主要人物

闻鸡起舞

涉及人物

祖逖tì、刘琨kūn

[编辑本段]注 音

wén jī qǐ wǔ

[编辑本段]释 义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编辑本段]出 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编辑本段]近义词

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孜孜不倦、废寝忘食、锲而不舍、持之以恒、顿学累功

[编辑本段]反义词

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编辑本段]用 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勤奋。

[编辑本段]典 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古文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选自<<资治通鉴>>)

[编辑本段]道理

想要成就事业,就要努力。不经过努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

十八九岁时,祖逖像是突然开了窍,开始励志读书,四五年内,便已博通今古。他常到京城洛阳去,向有学问的人求教。凡是见到过他的人,都不由赞叹说:“这个人将来定是个人才!”

祖逖24岁时,担任了司州(治洛阳)主簿。主簿是主管文书簿籍的小官。他有一个同事,叫刘琨。刘琨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也是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两个人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于是同床抵足而卧。有一天,他们也是谈得很晚,刚刚着枕,刘琨已是鼾声如雷了。祖逖正蒙眬入睡,突然听到了荒鸡(古人把三更以前鸣叫的鸡叫荒鸣。荒鸡的叫声被看作邪恶之声,是兵起之象。)的叫声。他猛然惊醒,用脚朝刘琨猛一登,叫醒刘琨说:“你听,你听,这不是荒鸡的叫声吗?恐怕天下要大乱了,我们还能安稳地睡觉吗?”于是取过双剑,就在庭院中舞起来。刘琨揉了揉眼,想了想,说:“对!应该居安思危!”也去取了双剑,和祖逖对舞起来。

不久,果然爆发了八王之乱。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汉国刘聪派大将王弥、刘曜攻陷洛阳,纵兵抢掠珍宝,焚烧宫室、庙宇,挖掘陵墓,杀晋太子铨及官吏、百姓3万多人,晋怀帝被俘。京师一片混乱。

这时,祖逖带领亲族、邻里几百家人向南方逃难,几经辗转,来到淮泗(今安徽省境内)。一路上,他让老人和病人坐在自家的马车上,他自己则步行。所有的粮食、衣服、药物都作为公用。遇到散兵游勇搔扰,都是他带人去和他们纠缠,遇到土匪枪劫,是他带人去把他们打退。因此,他自然地成了这支逃难队伍的“总领队”,无论老少,都听他指挥。

公元317年3月,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第二年称帝,这就是东晋王朝。司马睿闻知祖逖流亡到泗口(今江苏铜山县),便派人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又任命他为军谘祭酒,调他驻守丹徒之京口(今江苏丹徒县内)。晋元帝司马睿是个平庸的人。当时北方中原地区大部已为汉国占领,司马睿只想偏安一隅,图取眼前安乐,不思北伐。祖逖向晋元帝进谏,说:“中原大乱,两京颠覆,都是因为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遂使戎狄有机可乘。现在中原百姓遭受异族掳掠,心怀激愤。大王如果能委派战将北上,一定能得到中原百姓的响应,那时不仅失土可复,国耻可雪,大晋朝也能转危为安了。请大王考虑。”

司马睿采纳了祖逖的建议,任命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支给他1000人的粮食,3000匹布,却不发给他铠甲,要他自己去招募兵士。祖逖只带了跟随他逃难而来的一百来个人家,租了几只大船,横渡长江北上。船划到中流,祖逖站在船头,望着滔滔江水,不禁感慨万千。他已年过50,回想起青年时代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情景,恍如昨日。没有想到荒鸡的恶声竟然应验,中原地区先是藩王混战,后受匈奴铁骑的蹂躏,山河一片破碎。现在虽受命去收拾旧山河,但豫州刺史是一纸空文,3000兵士是一个空诺,所有的就是眼前这三四十个青壮,一百来老少。但是,头可断,志不可灭。只要有当年的志气在,定能开辟一个新天地。祖逖拔出佩剑,敲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廓清中原,决不返渡!”言辞壮烈,同行者都深受感动。

渡江后,祖逖带人停留在淮阴。他在这里铸造兵器,招募壮士。很快,招募到2000人。祖逖然后带领这支2000多人的队伍北进,首先占领了谯城(今安徽毫县)。当时北方主要的军事势力是石勒。石勒是羯族人,先依附汉刘曜。公元319年,他自称赵王,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县)。祖逖连续攻破了石勒军支持的堡、坞等割据势力,击败了石勒的援军,派部将韩潜进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自己则进驻雍丘(今河南杞县)。这一来,整个黄河以南土地概都收复,重归晋朝管辖。

祖逖行兵打仗,除了善于谋略,还严于律己。任何人,哪怕只有微功,立即奖赏,不等明天。他的生活非常节俭。在驻防地区,不仅督促、帮助百姓搞好农业生产,还督促自己的子弟参加生产劳动,自己打柴烧。中原久经战乱,到处有无主尸骨。祖逖派人收葬,还进行祭奠。所有这些,都使百姓深受感动。有一次举办酒会,请当地父老参加。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流着眼泪说:“我已经老了。我以为再也见不到国家安宁,百姓安居。现在见到了为民父母的祖将军,我了还有什么遗憾呢!”

可是,正当祖逖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的时候,朝廷新任命戴若思为豫州都督。戴若思是南方人,力主偏安,不图进取。朝廷派这样的人来当都督,不是拿恢复当作玩笑?而且,祖逖又听说朝廷中大将军王敦与镇北将军刘隗矛盾很深,誓不两立,如果内乱又起,那北伐岂不成了泡影?现有的成功也就功亏一篑了。祖逖忧心如焚,积劳成疾,终于病倒了。

祖逖在病中,矢志恢复中原的壮心仍不泯灭。他考虑到河南没有坚固营垒,便派侄儿汝南太守祖济等组织人夫加固修缮虎牢城(今河南汜水县西北)。这座城北临黄河,西接成皋,进可攻,退可守,可据为北伐基地。可是虎牢城还没有筑好,祖逖却溘然长逝了。其时是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岁。

大将军王敦听说祖逖已,认为天下已无人可敌,于第二年正月发动了叛乱。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④ 祖逖胸怀大志的成语故事

祖逖之誓 [zǔ tì zhī shì]

基本释义

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之典

⑤ 历史成语故事和人物 (如:闻鸡起舞--祖逖)越多越好!

闻鸡起舞___祖逖

望梅止渴___曹操

指鹿为马___赵高

四面楚歌___项羽

映雪读书___孙康

凿壁偷光___匡衡

⑥ 读了闻鸡起舞这个成语故事你觉得祖逖和刘琨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两人有志气,有毅力,勤奋吃苦,学到一身真本事。

⑦ 关于祖逖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闻鸡起舞 最有名的一个了

⑧ 关于晋朝祖逖的一个成语故事是什么

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⑨ 与祖逖有关的成语

wén jī qǐ wǔ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中流击楫立志奋发图强。《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

枕戈待旦:刘琨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晏殊初仕讲述了哪三个故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

晏殊初仕中写了晏殊哪两个故事

1、参加考试时坦言自己已做过试题,并要求重出试题

2、得到皇上的赏识和提拔后,诚实地说出实际情况

表现了晏殊诚实、质朴(节俭、以书为友等)的品质.

《祖逖》文中讲述了祖逖的三个事迹,请用三个四字词语概括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请缨北伐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努力。

自相鱼肉:当作鱼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望风相应:听到了消息,就积极响应。

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文言文晏殊初仕讲了哪两个故事

晏殊初仕讲了两个故事:

1、参加考试时坦言自己已做过试题,并要求重出试题

2、得到皇上的赏识和提拔后,诚实地说出实际情况

表现了晏殊诚实、质朴(节俭、以书为友等)的品质。

阅读《晏殊初仕》 一文,完成文后题目。(14 分)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 ① ,适

小题1:①正值、恰好②明白③更加④最终(4分,1分1个)(2)B(2分)

小题1: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

小题1:①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②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

小题1: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

晏元献公的课后练习及答案

本文记叙了有关宴殊的三件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得超过6个字)

答案:①就试殿试进士 ②杜门读书 ③受命为东宫官

晏殊的故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晏殊初仕中写了晏殊的那两件事表现了晏殊怎样的性格

1、参加考试时坦言自己已做过试题,并要求重出试题

2、得到皇上的赏识和提拔后,诚实地说出实际情况

表现了晏殊诚实、质朴(节俭、以书为友等)的品质。

《将相和》里面的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3个故事的联系:“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将相和》这出故事宣扬的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将相和,平天下。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

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8)晏殊初仕讲述了哪三个故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扩展阅读: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彼此成为刎颈之交。

秦昭襄王因完璧归赵一事恼羞成怒,于秦昭王二十五年,借口赵国不与它一起进攻齐国,向赵进攻。取得赵兹氏(今山西汾阳)等两城。次年,攻取赵的离石(今山西离石县)。再次年,白起取赵代(今河北蔚县)、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县西)。

这时秦国大军正欲南攻楚,为安定东方的局势,在秦昭王二十八年,与赵惠王相约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西)相会修好。史称“渑池之会”。渑池之会后,相如以功授官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气,以致于有后来的负荆请罪。渑池之会后,秦国、赵国间暂时停止了战争。赵军立即出兵齐国,攻下高唐等地。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发生在赵国首都邯郸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在邯郸市串城街(邯郸道)有一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车巷碑记,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完璧归赵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故事梗概

楚国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宝玉,为赵惠文王所得,秦昭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赵惠文王召见蔺相如,蔺相如表示愿带和氏璧去秦国,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昭王大喜,却全无将城邑给赵之意。蔺相如诓说玉上有一小疵点,要指给秦昭王看,拿回了宝玉。他在庭柱旁站定,说:赵王担心秦国自恃强大,得和氏璧而不给城邑,经过我劝说方才答应。赵王斋戒5天,然后才让我捧璧前来,以示对秦国威严的尊重和敬意。不料大王礼仪简慢,毫无交割城邑的诚意,现在若大王一定要抢走宝玉,我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估计秦昭王不过是假意应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应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应允。蔺相如便派随从怀藏和氏璧,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秦昭王斋戒完毕,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回赵之事告诉秦昭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2、释义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国送回赵国邯郸。后来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

3、相关人物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惠文王时,秦向赵强要“和氏璧”,他奉命携璧入秦,当廷力争,最后终于原璧归赵。赵惠文王20年,蔺相如随赵王到渑池使赵王不受屈辱。因功任为上卿。对赵国大将廉颇容忍谦让,使廉颇惭愧醒悟,彼此成为刎颈之交。

阅读全文 与晏殊初仕讲述了哪三个故事请选用文中的词语对这三件事的内容加以概括相关的资讯 音乐小毛驴故事 因为在乎你经典小故事 因为标准不同的故事 因所寓言的故事在线 因背上的小鸟的故事 意志顽强的名人故事 轶事小故事 羿的故事100字 议论文成长的故事800字作文 议论文成长的故事800字高中作文大全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 ? Design lishixinzhi 2015-2020

本站内容源自于网络,如遇问题可联系相关处理。

晋书·祖逖传 翻译:祖逖字士雅……士马日滋。这一段。急!!!

唐·房玄龄《晋书·祖逖传》白话释义: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

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

?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

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

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

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原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

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

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房玄龄,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 。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

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房玄龄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马立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李渊对房玄龄深加叹赏,对侍臣讲:“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

每当替秦王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性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后来,隐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属,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并被驱斥于外任。

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李世民论功行赏,以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功为一等。房玄龄因功进爵为邢国公。

房玄龄精减官吏的做法,对经隋末大乱、人口锐减的唐初来说,既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人民负担。

房玄龄精通典制政令。贞观初年,时值天下初定,朝章国典还很不完备,他与尚书右仆射杜如晦共掌朝政,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规模以及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他们二人所制定,在当时获得美誉。

历史话题:东晋名将祖逖、刘琨、陶侃、庾亮、温峤、桓温、谢玄、刘牢之、刘裕按打仗厉害来个排名?

楼主这个里面有将和帅的不同

刘裕第一没有争议,南朝收复黄河刘裕,400年间汉族百姓再见天威。平南燕,后秦,西蜀,破北魏,无论从成就还是军事思想都是从古至今的一流。

第二我给祖逖,中流击楫,皇帝南逃他北进,自己带着家族自己募集资金自己抗争石勒,平荡乌堡团结汉族剩余的力量,石勒拿他没办法,只能议和互通有无。也许战绩不如谢玄,但是孤单英豪力挽狂澜,难度比团结抗战大的多,民族英雄。

第三我给谢玄,大破彭城,淝水一战名垂千古,南北朝超一流军队北府的缔造者,刘牢之唯一的老大(因为他后面的老大都被他给反了,看起来他只服谢玄),为人知进退,有安石公的风骨,不贪权利,淡泊致远,像个仙人。

第四我给大司马,桓温的战绩不用说,平灭成汉,三度北伐,除了那次被慕容垂算计,都是战功赫赫,为人狠厉,野心勃勃,但是最关键的时候,骨子里还是名士风流,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是个优雅的野心家。

第五我给刘琨,祖逖好友,闻鸡起舞,他的官衔是并州刺史,也是东晋在北方最后一个州,抗争了10余年,实现了自我价值,为民族流干最后一滴血,最后在了鲜卑段氏的猜忌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孤地十年苦守,家乡千年明月。

第六我给温峤,刘琨的老部下,一生做的都是忠臣,当时门阀力量强大,一切以家族利益为中心,却不见传记他营私,善于调节矛盾,苏峻叛乱中顶柱的英雄。

第六给陶侃,镇守荆州,当时北方的威胁主要在长江中游和下游,他治下的荆州,抗的起,打的了,平定苏峻,封疆大吏,甘心八州之主,这在当时也算是美德了。

第七给刘牢之,其实只按能打仗算他能更靠前一些,奈何此人实在不堪大用,赶上谢玄这样的好领导,他就是先锋之虎,赶上王恭这样的一般领导,他就是你身边的地雷,谢公评价:刘牢之不能独用。公允。

虞亮最后。这个人物就是个名士,风流他行,门阀他行,打仗真心不行。纯手打,希望楼主看完。

东晋北伐领袖祖逖的生平简介 祖逖是个怎样的人

 祖逖是个很有雄心和才干的领袖,他是个实干家,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和惊人的毅力。当年祖逖带着两千多人挺进北方,孤立无援。面对实力是自己数十倍的敌人,祖逖毫不畏惧,以一当百,斗智斗勇,经过 *** 的反复较量,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失地。

 祖逖的生平简介

 李白: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大唐第一浪漫又风流的才子李白,在简短的诗句里道出了祖逖的一生。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东晋军事家。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祖逖的成长之路与历朝历代那些有鸿鹄之志的大人物几乎是一样的。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并且从小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绩一向都很优秀的祖逖,在太康十年,被郡府举为孝廉,但是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

 后来,祖逖遇到了他的知己,刘琨的出现无疑使他濒临绝望的职业生涯,有了一线希望。祖逖与刘琨一同出任司州主簿。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同吃同住,常纵论世事,有时夜深还不能入睡,拥被起坐,相互勉励道:“如果天下大乱,豪杰并起,你我二人应在中原干出一番事业!”

 元康元年,发生了八王之乱,祖逖得到诸王的重视,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长沙王司马、豫章王司马炽,历任大司马府掾属、骠骑将军府祭酒、主簿、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府从事中郎。祖逖的团队就像是职业军队,专门为各个诸侯王打仗,在行军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军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永兴元年(304年),东海王司马越拥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也随军出征,不料在荡阴战败,逃回洛阳。惠帝被挟持到长安后,范阳王司马、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竞相征召祖逖,但他都不肯应命。后来,司马越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但祖逖适遇母丧,遂守孝不出。

 祖逖是个很有品行的人,可以说是正人君子。他虽然是军事家,但是口中并不只有国事,心里记挂着父母和天下百姓,所以母亲后,他守孝不出。洛阳陷落,祖逖率亲族乡党数百家南下,避乱于淮泗。他躬自步行,把车马让给老弱病人,又把粮食、衣物和药品分给别人。逃亡途中多遇盗贼险阻,祖逖应付自如,被同行诸人推为“行主”。

 祖逖收复中原的努力

 国家飘零,时局动荡之时,祖逖曾进言:“晋室之乱,并不是皇帝无道,百姓造反,而是藩王争权,自相残杀,给了夷狄可乘之机。如今北地百姓备受蹂躏,都有奋起反击之志。大王如能命将出师,让祖逖等人为统领,江北豪杰必定会望风响应,沦亡人士也会欢欣鼓舞。如此,也许可以申雪国耻。”司马睿虽不愿北伐,却也不便公开反对,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但却只拨予千人粮饷、三千匹布帛,让他自募战士,自造兵器。

 司马睿的消极回应并没有让祖逖感到失望,反而愈加坚定自己的信念,率领跟随自己南下的宗族部曲百余家,毅然从京口渡江北上,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 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他在渡江后,暂驻淮阴,起炉冶铁,铸造兵器,又招募到士兵二千多人。

 建武元年,祖逖进驻芦洲,攻占谯城,终于在豫州站住脚跟,打通了北伐的通道。太兴元年,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是为晋元帝。由于,祖逖对人谦逊,对豪杰多礼遇,因此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做,李头在征讨樊雅时,力战有功,颇得祖逖礼遇,常叹道:“我若能得祖逖为主,虽无恨。”陈川闻知大怒,遂杀李头,李头的亲信冯宠便率所部四百多人投奔祖逖。

 此时的中原尚且不稳定,祖逖想要平复这动荡的局势,阻挡他的人不只陈川这样的人,他还遇到了一个劲敌石勒,“赵汉”的大将石勒与祖逖势均力敌。祖逖礼贤下士,善于体恤民情,即使是关系疏远、地位低下之人,也能施布恩信,予以礼遇。将士稍有微功,便会加以赏赐。他生活俭朴,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带头发展生产,又收葬枯骨,深得民心。刘琨在给亲戚写信时,大力称颂祖逖威德,晋元帝也下诏擢升他为镇西将军。石勒见祖逖势力强盛,不敢南侵。

 眼看祖逖就要有一番成就,却在大兴四年,因为自己功高始终不得朝廷的信任,而感到抑郁,不久,祖逖又听闻王敦跋扈,朝廷内部矛盾日益尖锐的消息,担心内乱爆发,北伐难成,以致忧愤成疾,最后也因为身体抱恙,依旧担忧国家大事,导致病重不久于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