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撞击造句子-以莛撞钟造句
1.钟的成语
2.以字的用法和意义
3.赞美学者的佳句
4.以管窥天造句-用以管窥天造句
5.娓娓动听照样子写词语,意思相近差不多的近义词
钟的成语
钟的成语如下:
声如洪钟、钟鸣鼎食、老态龙钟、钟灵毓秀、一见钟情、情有独钟、钟灵敏秀、现钟不打、鸣钟列鼎、鼎食钟鸣、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钟鼓馔玉、胡肥钟瘦、钟室之祸、黄钟毁弃、五鼎万钟、以莛扣钟、钟仪楚奏、撞钟吹螺、山林钟鼎、撞钟击鼓、钟鸣鼎列、黄钟长弃、盗钟掩耳、击钟陈鼎、音声如钟、现钟弗打、以羽扣钟、钟鸣鼎重等。
关于钟的造句如下:
1、以当清夜闻钟,发人深省。
2、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3、她可以听到钟的隐隐约约的滴答声。
4、祈祷的钟声响过后,信徒们喃喃地祈祷起来。
5、刚打下课钟,小朋友就迫不及待的跑到操场打球。
6、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7、神女宫,钟乳丰满,玲珑剔透,一如刚出浴的秀美仙女。
8、人活着要有理想,有作为,切不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9、这尊钟魁像雕得入木三分,怒眼赤髯,看了令人不寒而栗!
10、几十年的戎马生涯,锻炼得他体格健壮,现在虽已年过花甲,但仍行如风,坐如钟。
以字的用法和意义
百度百科上的。。。够不够?
——————————————————————————————————————————
以,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如以前、二十岁以下。表示用、拿,如以少胜多、以毒攻毒。表示因,如何以知之,不以人费言。表示目的,如以待时机。表示于、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也作连词,同“而”,如城高以厚。
中文名
以
外文名
in order to, according to, by, with...[1]
拼 音
yǐ
部 首
人
仓颉
V I O
首尾分解查字
匕、人
五笔
N Y W Y或C
笔顺编号
5 4 3 4
四角号码
2 8 7 0 0
UniCode
C J K
统一汉字
U + 4 E E 5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匕人
汉字部件分解: 以
笔顺编号: 5434
笔顺读写: 折捺撇捺[2]
基本解释
1、〈介〉引入动作行为赖以实现的工具、手段、材料等:~毒攻毒;~不变应万变。[2]
2、〈介〉引入动作行为依据的方式、标准等:~貎取人;~高标准要求自己。[2]
3、用作标准:《左传·宣公四年》:“ 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3]
4、〈介〉引入相关的原因等:~盛产瓷器而著称;~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2]
5、〈介〉因:何~知之?不~人废言。[4]
(袁可立)又以阅视殿工加太子少保。——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6、因由;缘故:《诗·邶风·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3]
7、〈介〉引入空间或时间的位置:长江~南;赏~春夏,刑~秋冬。[2]
8、〈介〉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4]
9、〈介〉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前;~上;三日~后;县级~上;长江~南;五千~内;二十岁~下。[4]
10、〈动〉用;拿:~一当十;晓之~理,动之~情。[2] 赠~鲜花。[4]
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于末坐抗声曰:“特相公不肯耳!”——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1、以……为……相当于“把……作为 ……”或“认为……是……”:民以食为天;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2]
既上稍厌诸激聒,政府动以卖直沽名抑正论。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来,议论繁多,言词激切,致干圣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12、以为;认为:《国策·齐策一》:“ 皆以美于徐公。”[3]
13、〈连〉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养精蓄锐,~利再战;增产节约,~支援前线。[2] ~广视听;~待时机。[4]
14、〈连〉表示并列(连接谓语),相当于“而”:城郭高~厚;众星粲~繁。[2] 《礼记·乐记》:“ 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3]
15、〈介〉依;按照:~次;~音序排列。[4]
16、把直接宾语介绍给间接宾语: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17、〈名〉姓。[4]
18、为;行事:《论语·为政》:“ 视其所以。”[3]
19、此;这些:《礼记·射义》:“ 凡以庶士,大小莫处。”[3]
20、通“ 已 ”。太;甚:《公羊传·庄公元年》:“ 群公子之舍,则以卑矣。”[3]
21、通“ 已 ”。已经:《汉书·张敞传》:“ 今两侯以出。”[3]
22、与:《诗·召南·江有汜》:“ 子之归,不我以。”[3]
23、及;及于:《论语·尧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3]
24、作语助。如:可以、得以、能以、足以。[3]
康熙字典
子集中·人字部“ 以 ”
〔古文〕《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 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众正。又《诗·周颂》侯彊侯以。《注》彊民有馀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 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 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 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5]
注意事项
1、“予以”、“借以”、“用以”、“难以” 等是动词,只能带动词宾语:予以支持、借以改进工作。[2]
2、以及∕和∕ 及 。[2]
3、在 “ 基本解释 ” 中,按道理来讲,第2、3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2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3处出自《辞海》缩印本。
4、在 “ 基本解释 ” 中,按道理来讲,第7处与第8、9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7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8、9处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又第8、9处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本来就是分别予以解释的,这里亦原版引用不变。
5、在 “ 基本解释 ” 中,第4、5处解释是一个意思,第4处出自《新华多功能字典》,第5处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常用词条
1、以便〈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使下文所说的目的
容易实现:请在信封上写清邮政编码,~迅速投递。[4]
2、以次——①〈副〉依照次序:~入座。——②〈名〉次序在某处以后的;以下:~各章,内容从略。[4]
3、以前〈名〉方位词。现 在或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解放~;三年~;很久~;~他在这里工作过。[4]
4、以后〈名〉方位词。现 在或所说某时之后的时期:从今~;五年~;毕业~;~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4]
5、以还〈名〉过去某个时期以后:隋唐~,方兴科举。[4]
6、以及〈连〉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以及 ” 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其他的花木。[4]
7、以近〈名〉指铁路、公路、航空等路线上比某个车站或机场近的。例如从北京经过石家庄、郑州到武汉,石家庄、郑州都是武汉以近的地方。[4]
8、以远〈名〉指铁路、公路、航空等路线上比某个车站或机场远的。例如从北京经过济南往南去上海或往东去青岛,上海和青岛都是济南以远的地方。[4]
9、以来〈名〉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期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自古~;长期~;有生~;改革开放~。[4]
10、以免〈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目的是使下文所说的情况不至于发生:加强安全措施,~发生工伤事故。[4]
11、以期〈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前半句话所说希望达到的目的:再接再厉,~全胜。[4]
12、以下〈名〉方位词。——①表示位置、次序、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下:气温已经下降到零度~。——②指下面的(话):~就要谈谈具体办法。[4]
13、以上〈名〉方位词。——①表示位置、次序、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半山~石级更陡;县级~干部。——②指前面的(话):~所说的是总的原则,下面讲具体做法。[4]
14、以外〈名〉方位词。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外:十天~;办公室~;五步~;除此~,还有一点要注意。[4]
15、以内〈名〉方位词。在一定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内:本 年~;长城~;五十人~。[4]
16、以往〈名〉从前;以前:产品的质量比~大有提高;这地方~是一片荒野。[4]
17、以为〈动〉认为:不~然;这部**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4]
18、以至〈连〉——①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他非常专心地写生,~刮起大风来也不理会;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也说以至于。[4]
19、以至于〈连〉以至。[4]
20、以致〈连〉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他事先没有充分调查研究,~做出了错误的结论。[4]
2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用你的矛来刺你的盾。比喻用对方的观点、方法、言论等来反驳对方。[4]
22、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比喻用对方所使用的手段还击对方。[4]
23、以暴易暴:用凶暴的代替凶暴的。表示统治者虽然改换了,可是暴虐的统治依然不变。
24、以身试法:用自己的行为来试法律的威力。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而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4]
25、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4]
26、以汤沃雪:——①把开水浇在雪上,雪很快就融化。比喻轻而易举。[4] ②用沸热的水浇雪,雪立刻融化。比喻立见功效。[3]
27、以人废言: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不管他的话是否有道理,概不听取。[4]
28、以人为本: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切实保障其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4]
29、以邻为壑:《孟子·告子下》:“ 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意思是把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文天祥《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 公智虑深达,如宿将持重,而规画绵络,不以邻为壑也。”[3]
30、以卵击石: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也说以卵投石。[4]
31、以卵投石:以卵击石。[4]
32、以貌取人:只根据外表来判断人的品质或能力。[4]
33、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学做坏事的人。[4]
34、以己度人:拿自己的心思来衡量或揣度别人。[4]
35、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恨。[4]
36、以毒攻毒:用毒药来治疗毒疮等疾病。比喻利用恶人来制恶人,或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4]
37、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38、以怨报德:用怨恨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恩惠。[4]
39、以逸待劳:指作战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4]
40、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4]
41、以直报怨:以正直之道对待有仇隙的人,不进行报复。《论语·宪问》:“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3]
42、以指挠沸:用手指去搅煮沸的水。比喻不自量力。《荀子·议兵》:“ 以桀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3]
43、以汤止沸:亦作 以汤沃沸。比喻纠正错误的方法不对,不但无济于事,反而助长错误。《淮南子·原道》:“ 若以汤沃沸,乱乃甚逾。”《汉书·礼乐志》:“ 如以汤止沸,沸俞(逾)甚而无益。”[3]
44、以莛撞钟:亦作以莛叩钟。莛,草本植物的茎。用草茎敲钟,力小没有声响。比喻才疏学浅之人向高明的人请教,得不到回答。也比喻浅陋者做不自量力的事。东方朔《答客难》:“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镜花缘》第十六回:“ 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3]
45、以蠡测海:蠡,盛水的瓢。用瓢来量海水。比喻见闻浅陋。东方朔《答客难》:“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3]
46、以狸饵鼠:亦作以狸致鼠。狸,猫。饵,诱。用猫来诱捕老鼠。比喻方法不对头,毫无成功的希望。《商君书·农战》:“ 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则如以狸饵鼠尔,必不冀矣。” 《吕氏春秋·功名》:“ 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3]
47、以珠弹雀:用宝珠弹麻雀。比喻做事不权衡轻重,得不偿失。《庄子·让王》:“ 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3]
2其他用法编辑
典故
1、因为;由于。“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3] 。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宋·苏轼《超然台记》
(袁可立)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2、用。“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 而托于柑以讽耶?”——明·刘伯温《卖柑者言》。
3、以便。“ 吾骑马挟矢以助战。”——清·魏禧《大铁椎传》。
4、而,表修饰。“ 遂自投汨罗以。”——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6、以为;认为。“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触詟说太后》。
“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墨子·公输》。
7、按照;根据。“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 何必更以多寡为差?”——清·方苞《狱中杂记》。
8、已经。“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战国策·燕策三》。
9、作语助。“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三国·诸葛亮《前出师表》。
10、在。“ 旧中涓范君养民,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明末清初·顾炎武《复庵记》。
11、止。“ 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词组
1、以工立国:与 “以农产国” 相对。中国近代对工业化国家的一种称谓。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说:“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者也。” (《变法通议·论译书》)20世纪20~40年代发生了中国应以工立国还是以农产国的争论。1923年,章士钊提出把 “ 以农立国 ” 定为 “ 国是 ” (《业治与农》)。董时进认为 “ 农业国之社会,安定太平,鲜受经济变迁之影响 ” (《论中国不宜工业化》)。主张把中国发展成为丹麦那样的农业国。1940年,杨再道再次提出 “ 以农立国 ” 的主张。以农立国论受到主张以工立国的学者们的批评。[3]
2、以工代赈:以赈济对象参加公益劳动为前提发放赈款的一种赈济方式。通常用于受灾地区有关公众福利方面的工程建设。如组织受灾农民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按其劳动情况和实际需要分配赈济款项或物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对贫困地区进行开发式扶贫,亦逐步采用此种方式。能把眼前的生活接济同长远的生产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3]
3、以进养出:指用进口原料、配件或技术经加工生产后再出口的贸易形式。其方式主要有:(1)进口原料,加工成成品出品;(2)进口毛坯或配件,加工装配成成品出口;(3)进口国外技术、工业装备,加工成成品出口;(4)进口饲料、种子、种畜、养殖、种植农副产品出口。[3]
4、以产定工:中国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产品数量计算社员劳动工分的一种计酬形式。通常是先根据作物的计划产量和完成计划所需的劳动工分,算出每一工分应有的产品量,作为标准,然后根据此标准,按实际产量计算社员应得的劳动工分。[3]
5、以字行:字,表字。只用字而不用名,称为 “ 以字行 ” 。《南史·谢裕传》:“ 裕字景仁……名与宋武帝(刘裕)讳同,故以字行。”[3]
6、以意逆志: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最早由孟子提出。《孟子·万章上》:“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主张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后世对于 “ 以意逆志 ” 中的 “ 意 ”,理解各不相同。近代王国维《玉溪生年谱会笺序》认为 “ 意 ” 为说诗者之意,但说诗者在 “ 以意逆志 ” 时,应贯彻孟子的 “ 知人论世 ” 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此说较合理。[3]
3相关名言编辑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警惕为兄弟,希望为哨兵。——爱迪生
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语是汉英两种语言接触的必然产物,也是中西文化融合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华民族与英语民族的交流交往日益频繁,来自汉语的英语词语及表达方式将会越来越多。——周海中
赞美学者的佳句
1.赞美学者的词语
文学泰斗, 科学巨匠, 辛勤耕耘, 笔耕不辍, 学界知名,
还可以引用:
学者当务实。
宋代理学家 杨时
善学者其如海乎。 学者名言
清·袁枚《随园诗话》。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样啊!这是袁枚的经验之谈。他说: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他打比喻说:“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须臾溜散(指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分润(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旱九年而不枯(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受八洲而不满(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无他,善为之而已矣(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
学者当自树其帜。
见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本句大意是:学者应当建树自己的旗帜。郑板桥是一位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思想较为开放,敢于面对封建礼教而标新立异,不媚流俗。~正是他这种品质的表现。此口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十分难能可贵。中国的学者,历来囿于四书五经的樊篱,思不出经,非礼勿言,往往足少小而学一艺,皓首方穷一经,并且是亦步亦趋,以注解前贤之说为荣。郑板桥号召学者自树其帜,颇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道出了为学应该创新的基本精神。
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望采纳,谢谢
2.赞美学者的词语有哪些1、文学泰斗(wén xué tài dòu):是指有名望、有影响,被人们所景仰的文学家。“泰斗”是“泰山、北斗”的简称。
2、见多识广(jiàn duō shí guǎng):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3、才华横溢(cái huá héng yì):汉语成语。意为: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与锋芒毕露不同。
4、笔耕不辍(bǐ gēng bú chuò):笔耕:指写作;辍:指停止。 坚持写作,从不因为任何外在原因而停止。一直写作而不停息。
5、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òu):“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后来人们便用“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高超。
6、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 ):形容学问渊博。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7、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博:广博;才:才能。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8、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一肚子学问和才干。比喻人有才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造句:
1、文学泰斗:在英国的戏剧作家中鲜有人能否认莎士比亚文学泰斗的地位。
2、见多识广:他经常进城打工,自然见多识广,知道不少城里发生的新鲜事。
3、才华横溢:张叔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作家。
4、笔耕不辍:积年累月,笔耕不辍。正是通过这种全然的写作行为,他成为了一名作家。
5、才高八斗:听君一席话,始知才高八斗语非假。
6、学富五车: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7、博学多才:博学多才的浮士德博士,睥睨生,穷宇宙知识之极限。
8、满腹经纶:他虽有满腹经纶,但没有机会施展抱负。
3.形容学者的诗句学者当务实。
宋代理学家 杨时善学者其如海乎。 学者名言清·袁枚《随园诗话》。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学习的人就像吸纳百川的大海样啊!这是袁枚的经验之谈。他说:做学问的人,最忌讳的就是自高自大和见识浅薄。
他打比喻说:“自高者如峭璧,时雨过之,须臾溜散(指雨水从峭壁表面流散),不能分润(不能浸透滋润到内里):自狭者如瓮盎受水(像大腹小口的陶器盛水一样),容担容斗,过其量则溢矣。~!旱九年而不枯(遭受多年干旱也不枯竭),受八洲而不满(吸纳整个大地的流水也不满足)。
无他,善为之而已矣(没有其他奥秘,只因为他们善于广泛深入地学习罢了)”。~比喻贴切,说理透辟,容易被人接受。
清代诗人 袁枚 《随园诗话》学者当自树其帜。见清·郑板桥《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本句大意是:学者应当建树自己的旗帜。郑板桥是一位有气节的封建士大夫,思想较为开放,敢于面对封建礼教而标新立异,不媚流俗。
~正是他这种品质的表现。此口号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十分难能可贵。
中国的学者,历来囿于四书五经的樊篱,思不出经,非礼勿言,往往足少小而学一艺,皓首方穷一经,并且是亦步亦趋,以注解前贤之说为荣。郑板桥号召学者自树其帜,颇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
然而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道出了为学应该创新的基本精神。清代画家、书法家 郑板桥 《与江宾谷江禹九书》。
4.形容学者的诗句有哪些晋·陶渊明《杂诗》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宋·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唐·颜真卿《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宋·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宋·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 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
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延伸出这么一句话: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贵者因书而守成。
5.赞美学习的名句1.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
2.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 列宁
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论语》
4. 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 —— 法朗士
5.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论语》
6. 圣人无常师。 —— 韩愈
7. 重复是学习之母。 —— 狄慈根
8.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 诸葛亮
9. 人皆可以为尧舜。 —— 《孟子》
10.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 《荀子》
1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论语》
12. 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 —— 莱文
13.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岳飞
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唐代文学家 韩愈
15. 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 —— 吴晗
16.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 华罗庚
17. 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 —— 牛顿
18. 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
19. 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 —— 书摘
20. 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 陈字自
希望能帮助到您!
6.形容学者的成语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绩学之士——指学问渊博的人;学者。
经师人师——经师:研究或传授儒家经典的学者;人师:教人如何做人的师表。指教授经典学术的学者和培养人才品德的老师。
口传耳受——教者言语相传,学者倾听接受。指教和学。
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名士夙儒——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诗人墨客——墨客:文人。指单纯从事文学创作的学者。
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斯文一脉——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斯文一派——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人学者或学问归属同一流派。
谈笑有鸿儒——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通儒达识——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通儒硕学——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推贤进士——推荐贤人,引进学者。
穴见小儒——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狭小的学者。
一代儒宗——儒宗:儒家学者的宗师。指一个时代的城学大师。
以莛撞钟——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望采纳
7.赞美学习的句子1、学习会使你获得许多你成长所必需的“能源”,学习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希望,学习会让你拥有更多的“资本”。但同时,学习也使你付出许多,其中包括你的努力、你的钻研、你的时光、你的心血和汗水等。
2、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4、有智慧的人未必先天就很聪明,反而更多的是通过后天毕生的努力。现在,我们这些正在求学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是认为自己先天不足,没办法学好,因此悲观泄气,无心向学。其实,这是大可不必的,只要勤奋努力,希望就在面前。
5、学习是一架保持平衡的天平,一边是付出,一边是收获,少付出少收获,多付出多收获,不劳必定无获!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勤奋至关重要!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有书好好读,有书赶快读,读书的时间不多。只要我们刻苦拼搏、一心向上,就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6、学习是件苦恼的事,每天两点一线,从学校到家里,日子过得平淡无奇,每天面临着大量的习题和作业,日久天长,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使我对学习产生了苦恼的感觉,但转念一想,我做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古人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成功等于一份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这样想来,我又埋头作学了起来。
7、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条件。
8、学习,是每个学生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学生们从学习中获得大量的知识,但是,如果问起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为谁而学习?估计大多数学生都不知怎么回答,当你问一个高材生为什么让读书时,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让别人看不起;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也许会说为了不被父母责骂,也有可能会说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当你问起一个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有可能会说考得好可以得到父母的奖励……
9、虽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但古人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多了一次失败,就多了一次教训;多了一次挫折,就多了一次经验。没有失败和挫折的人,是永远不会成功的。
10、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了。
11、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
12、学习就是一种会使你更快乐、生活质量更好、更有自尊、对社会贡献更大的一种素质提高过程。
13、一个人若想拥有聪明才智,便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华罗庚有句名言:“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这是有道理的。就像古代大学者凌曙,小时候他家里穷,无钱上学。后来,他勤俭节约,省下了一笔钱买了很多书回来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大学者。还有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义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无书不读,成了博学之士。
14、学习也是快乐的,因为你学习了许多知识,当你学到了他人不知道的知识,当你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的时候……你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你的努力所取得的。
15、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你还能做什么?
16、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以管窥天造句-用以管窥天造句
1. 只参考一两篇文献,就说了解台湾历史,是犹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所知太有限了。
2. 对于他那些 以管窥天 的行为,我们应该批抨。
3. 人世间祸福难以预知,如果单凭眼前推断,正譬如 以管窥天 ,焉有定?
4. 对于他那些 以管窥天 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
5. 对于那些 以管窥天 的行为应给予彻底的否定。
6. 只用个人见解就要评定天下人物,不就像 以管窥天 ,自以为博?
7. 人世间祸福难以预知,如果单凭眼前推断,正譬如 以管窥天 ,焉有定准?
8. 判断事情如果过于狭隘武断,以偏概全,譬犹 以管窥天 ,往往会影响个人的判断与学习能力。
9. 这种想法不过是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仅供参考。
10.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班固
11. 宛若讽刺着井底之蛙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的那种笑容。
12. 但是干涉术也有其局限,只能够观察很小的视野,彷若是 以管窥天 。
13. 如果不先建立基本观念,而单凭个别案例作分析,难免因为 以管窥天 ,无法活用。
14. 如果单用人类的纪录来认识地球的历史,那就正如古人所谓的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了。
15. 看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后便很轻率地作出结论,予以否定,直到后来自己亲眼见过方才知梦初醒,真给人 以管窥天 的感觉。
娓娓动听照样子写词语,意思相近差不多的近义词
和娓娓动听结构类似照样子写词语
﹝卓乎不群﹞ ﹝绝妙好辞﹞ ﹝瞒天要价﹞
﹝一笑倾城﹞ ﹝信以为实﹞ ﹝惨绿年华﹞
﹝素丝羔羊﹞ ﹝八百姻娇﹞ ﹝百二关河﹞
﹝无可比伦﹞ ﹝充耳不闻﹞ ﹝过庭之训﹞
﹝开山始祖﹞ ﹝以莛撞钟﹞ ﹝趁火打劫﹞
娓娓动听是什么结构的四字词语
aabc结构成语
娓娓动听照样子写词语之相关近义词
珠圆玉润 天花乱坠 绘声绘色
绕梁三日 娓娓道来 娓娓而谈
娓娓动听照样子写词语造句子写一句话
(1)、他讲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引人入胜。
(2)、小女孩的歌声娓娓动听。
(3)、一个人不亢不卑、娓娓动听地介绍他的得意杰作时,以幽默的口吻谈到它的滑稽方面,总是特别引人入胜的。狄更斯
(4)、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您在娓娓动听地讲课,同学们也在全神贯注地听讲。
(5)、当父母在盛夏的星夜,舒适地躺在竹椅上,娓娓动听地给孩子们讲着竹子的用途之时。
(6)、太阳系的理论,是用优美文雅的态度和娓娓动听的语言提出的吗?
娓娓动听照样子写词语之解释
wěi wěi dòng tīng
成语的意思和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娓娓: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
成语来源出自哪里--清 黄云鸿《福惠全书 刑名部》:“若言入耳,娓娓可听。”
成语繁体字写法--娓娓动听
成语拼音简写--wwdt
褒义还是贬义--中性成语词语,没有明显褒义贬义
成语使用办法和性质--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形式结构--偏正式成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