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

2.尔虞我诈的意思

3.尔虞我诈的拼音

4.尔虞我诈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5.尔虞我诈的出处

尔虞我诈的成语故事

尔虞我诈是什么意思解释-尔虞我诈的拼音

尔虞我诈

拼音ěr yú wǒ zhà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出处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近义词勾心斗角、尔诈我虞

相反词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尔虞我诈造句

01为了利益,商人们经常尔虞我诈。

02同事间要团结一致,不能尔虞我诈。

03我们应该公平竞争,不要尔虞我诈地互相陷害!

04一个团体内部如果尔虞我诈,怎能有好的表现呢?

05企业之间应该以共荣共存,代替尔虞我诈的彼此竞争。

06这篇报导揭露了社会上尔虞我诈的`事情,令人心生警惕。

07这两位候选人为了争取选票,彼此尔虞我诈地各耍花招。

08这是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凡事都应该格外当心,以免上当。

09你刚踏入社会,对于社会上的尔虞我诈还不了解,因此要格外小心。

尔虞我诈的意思

尔虞我诈的意思: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

拼音:ěr?yú wǒ zhà。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文: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彼此互相玩弄。

成语出处: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明争暗斗 [ míng zhēng àn dòu ] 。

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示例:巴金《家》三:“明明是一家人,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明争暗斗。”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尔虞我诈的拼音

尔虞我诈的拼音是ěr yú wǒ zhà。

资料扩展:

尔虞我诈,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春秋的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左丘明,生卒年不详,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左丘明曾任鲁国史官,相传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对左丘明的姓名、时代、籍贯、官职及著作一直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尚无定论。

左丘明与孔子生活在同一时代,孔子与其同好恶,称其为君子,是一位品德高尚,值得尊敬的先儒、先贤。左丘明的著作及其学术思想是儒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传》作为一部记述详备、论述精辟的编年史,具有很高的史学、文学价值,又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是中国历史经典之一。

尔虞我诈的成语解释及故事出处

成语:

尔虞我诈

拼音:

[ěr y? wǒ zh?]

解释:

比喻互相欺骗,互不信任。尔,你;虞,欺骗;诈,欺骗。

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举例造句:

国内,南方各会党首领之间,也是互相猜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令人烦恼。

成语典故: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其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处。但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处,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ī)托付给庄王,然后出发。

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因没有借路而被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处!? 宋文公同意华元的看法,下令将申舟处了。

消息传到楚国,庄王听到后火冒三丈,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挂,就立即下令讨伐宋国。 但是,宋国虽然是个小国,要攻灭它也并不容易。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楚军锐气大挫,决定解围回国。

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也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吗? 庄王听了,无法回答。这时,在边上为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

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饿,也决不屈膝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来压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 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庄王。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 第二天,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

尔虞我诈的出处

尔虞我诈_成语解释

拼音:ěr yú wǒ zhà

释义: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