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传的中国两匾是哪两个匾,都是哪个地方的?

2.明镜高悬镜自不照是什么意思

3.衙门里要挂的明镜高悬的牌匾,是什么样的含义?

4.神镜高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5.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

相传的中国两匾是哪两个匾,都是哪个地方的?

明镜高悬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明镜高悬的典故

明朝的明镜高悬和清朝的正大光明

明镜高悬匾:中国古代各级衙门悬挂,其由来如下:

据西晋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记载: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灭秦争霸。刘邦率军进入秦朝都城咸阳,在皇宫里,他看到无数的珍宝奇物,大开眼界。其中有一块方镜,长四尺,高六尺,明艳异常。人若在它前面照镜子,里面就出现倒着的人影;用手按着心,就能看见人的五脏六腑;如果有疾病,就能看出生病的部位。后来官吏借用这一典故来说明自己审案的公正和明察秋毫。由于这块镜子出产在秦国,所以又被称为秦镜;又因为这块镜子功能奇特,所以人们经常用“秦镜”来比喻官吏精明机智,善于断案。后来,无论是清官、贪官,还是糊涂官,为了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严明,就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的匾额。再后来,“秦镜高悬”又逐渐演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了。

正大光明匾:

相传此匾为清顺治帝所书,后经康熙摹勒刻石,现在的匾则是乾隆皇帝再次临摹的。“正大光明”四字来自《周易》:“大者,壮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也。”“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就是说,要使帝位稳固,必须效法天地,顺应人情,这样的统治才是正大光明的。此匾迄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又如古时各级衙署的大堂上多悬有“清正廉明”一类的匾额,这也是统治者知民可载舟也可覆舟的道理,以提醒官员们时刻谨记为官之德,藉以长久御民役民的意思。

明镜高悬镜自不照是什么意思

明镜高悬我是知道的,但镜子不照,却不知道了就,应该是后人的语句吧。

我个人觉得整个句子来说,应该是自我督促,自我监督的意思。呵呵,不见得对啊。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打开了秦王朝的国库,一看全是金银财宝,大喜,急忙下令:“全搬到我家去!”身边上来一人——萧何,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慢!大王呀!如果您夺得天下,这些金银财宝不全都是您家的吗?!现在还不能拿!听说秦始皇有一面秦镜,非常神奇,对着人一照,可以照出他是好是坏、是忠是奸,不知在不在宝库中?”

您还真别说,刘邦还真找到了这块神镜。来到汉中做汉王以后,刘邦将这面神镜高高挂在自己办公桌正上方,什么意思?就是自己别傻乎乎的挨个去照,让文武大臣们自己看一看,起威慑的作用。

话说这一天,刘邦一早上班,打开办公室大门一看,怎么神镜照着自己是一颗黑心,一怒之下,将秦镜扔了出去,没想到秦镜入地化为了这一清池。没了秦镜,刘邦就写了“秦镜高悬”四个大字挂在原来的位置,这招更厉害,您别自个再照了,没准哪天我偷偷的照您,更具威慑的作用。

自此以后,上行下效,大臣们都在公堂上挂起了“秦镜高悬”匾额,再后来,为标榜自己“清正廉洁、公正严明”,“秦镜高悬”又逐渐演变成更为通俗的“明镜高悬”。由于传说秦镜有神奇的作用,传入民间就成为老百姓房梁上的“照妖镜”了。

正所谓:

池塘如镜水平芜,照得今吾即故吾。莫笑萍踪飘不定,春风一约自同趋。(见于《西京杂记》)

衙门里要挂的明镜高悬的牌匾,是什么样的含义?

清明节放假在家陪妹妹一起看电视剧。剧中出现了一个衙门判案的情节,衙门里一块牌匾成功引起了妹妹的好奇。

“哥哥,为什么衙门里要挂明镜高悬这四个字?”

妹妹真可谓是当代的十万个为什么,见到啥都要问我。相信很多人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挂明镜高悬。

镜子之用,或照人,或照物。

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镜子出现,大多带有比喻意义,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中说,典籍中的镜子有“两边”:一者洞察,物无遁形,善辨美恶;二者涵容,物来斯受,不择美恶。

也就是说,镜子的比喻意义或者象征意义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洞察万物,因为在镜子前面,人也好、物也好,都无所遁形,毫发毕现。

一种是包容万象,因为无论照的是人是物、是丑是美,镜子都不排斥。

明镜高悬,原是“秦镜高悬”。据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刘邦初入咸阳宫时,发现了很多宝物,其中“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

这面镜子,照镜子时能照见人影;把手放在胸口,就能看到肠胃五脏;如果照镜子的人有疾病在身,就能照出病根在哪里;人如果有邪心,镜子里照出的内脏就会“胆张心动”。

这面宝镜,被称作“秦镜”或“照胆镜”、“秦台镜”。《鬼吹灯》里则是把这面镜子称作“秦王照骨镜”。

其实除了这种带有神话色彩的说法以外,还有一种,就是相传有人在地府里面,想要隐瞒自己这一生所犯下的罪过,但是这个时候阎王爷可不是好糊弄的。

这个时候拿了一面镜子在他面前,昭昭恶行完全展现在了镜子里面。这时候他才知道,什么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人间也学着这样去做。

明镜高悬除了是对犯罪之人的告诫以外,更是对堂上官人的警告。

告诉他们做人应该以法为准,对事不对人,要做到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百姓。

所以,这块牌匾其实对于古人来说意义还是很大的。对于每一个百姓来说,看到这块牌匾就等于是看到了希望。人们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自己的冤屈总有被洗干净的一天。

明镜高悬,是一个双向警告。一是告诫官员要谨慎判案,不要忘记父母官的使命。二是告诫堂下之人,不要撒谎狡辩,一起罪行都将真相大白。

神镜高悬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3275 成语 神镜高悬 注音 ㄕㄣˊ ㄐㄧㄥˋ ㄍㄠ ㄒㄩㄢˊ 汉语拼音 shén jìng gāo xuán 释义 义参「明镜高悬」。

见「明镜高悬」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明镜高悬」之典源,提供参考。

《西京杂记》卷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

其尤惊异者,……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1>。

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

以手扪2>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3>。

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

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4>,秦始皇5>常以照宫人6>,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注解〕(1)表里有明:正反两面都明亮。

(2)扪:抚、摸。

(3)历然无碍:清楚而无阻碍。

(4)胆张心动:心胆慌张跳动。

(5)秦始皇:秦王政二十六年(西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而把古时的皇与帝合称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废諡法,以世计。

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统一度量衡与文字;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为消除反侧与箝制思想,没收民间兵器,偶语诗书者弃市,又有焚书坑儒之事。

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

于始皇三十七年,于巡游途中。

(6)宫人:宫女的通称。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明镜高悬」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刘邦攻入咸阳宫时,寻获宝物一方明镜,它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也能鉴别人心正邪。

秦始皇常利用它来照宫女,凡心胆慌张跳动的就杀她。

杜甫〈洗兵马〉诗「司徒清鉴悬明镜」句,正式用「悬明镜」来称许司徒李光弼,从此人们就以「明镜(秦镜)高悬」来比喻官吏办事明察洞烛,执法公正严明。

书证 01.唐.殷文圭〈省试夜投献座主〉诗:「辟开公道选时英,神镜高悬鉴百灵。」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明镜高悬

关于秦始皇的成语典故

与秦始皇相关成语:

1、高悬秦镜,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2、明镜高悬,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3、逐客令,秦始皇曾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后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为下逐客令。

4、高抬明镜,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5、衡石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6、下逐客令,秦始皇曾下过逐客令,要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泛指主人赶走不受欢迎的客人。

7、心非巷议,心里不满,而在私下议论。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入则心非,出则巷议。”?

8、鱼烂河决,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9、祖龙之虐,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扩展资料

文化

殷商以降,文字逐渐普及。作为官方文字的金文,形制比较一致。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器、陶文、帛书、简书等民间文字,则存在着区域中的差异。这种状况妨碍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中央政府政策法令的有效推行。于是,秦统一中原后,秦始皇下令李斯等人进行文字的整理、统一工作。

李斯以战国时候秦人通用的大篆为基础,吸取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划简省的优点,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

秦始皇下令统一和简化文字,是对中国古代文字发展、演变做了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大的文字改革,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