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人之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2.奖罚分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批评还是赞美

3.处罚的四字成语

4.赏信罚明的意思

《用人之循天顺人而明赏罚》

赏罚分明的意思解释-赏罚分明意思是什么

韩非经文说:“闻古之善用人者,必循天顺人而明赏罚。”这里韩非所说的,是作为一国之君所应该具备的三大用人原则,分别是:循天、顺人、明赏罚。也就是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

而关于此三者,韩非经文进一步解释说:“循天,则用力寡而功立;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如此,则白黑分矣。”其意思是说,国君如果做到了“遵循天道”,则其治理国家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又建立功业;而所谓“顺应人情”,则指的是国君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最后国君治国如果做到了“赏罚分明”,那么伯夷之贤与盗跖之祸则就不会混淆了。也就是说,国君如果做到了上述三点,则治理国家的是非黑白也便就一目了然了。

说完国君,韩非接着又说“治国之臣”,相关经文曰:“治国之臣,效功于国以履位,见能于官以受职,尽力于权衡以任事。人臣皆宜其能,胜其官,轻其任,而莫怀余力于心,莫负兼官之责于君。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服之患。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争讼止,技长立,则强弱不觳力,冰炭不合形,天下莫得相伤,治之至也。”这段翻译过来意思是说,太平国家的臣子,均是抱定为国立功而来履行职守的、为公尽能而来接受职务的、以及依法尽力而来担任职事的。如此,做臣子的便就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多余的精力留着整天胡思乱想。只要臣子们都一心一意做事,这样国内便就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了;而在国外,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类似于赵括那样轻敌冒进将领了。圣明的国君,平时如果不乱折腾来干扰臣子们尽职尽责地做事,则朝堂就不会发生争吵;而臣子们如果都能专做一事而不身兼数职,则不但少了臣子们之间的争吵,而且人人还都能各尽所能地发挥自己擅长的技能了。国家治理如此,则争吵平息了,擅长的技能表现出来了,强弱之间便不会争胜,这就如同冰炭不在同一个器皿中一样,天下所有的人便不得相互伤害,这才是一国之君治世的最高境界啊。

奖罚分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是批评还是赞美

奖罚分明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中性词或成语

关于奖罚分明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字: 奖罚分明

拼音读音: jiǎng fá fēn míng

解释说明: 该奖的奖,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清楚明白。

出处来历说明: 邓小平《坚持按劳分配原则》:“要有奖有罚,奖罚分明。”

和奖罚分明意思相近的成语四字词语

赏罚严明: 指该奖赏的就奖赏,该处罚的就处罚,毫不含糊。

赏罚分审: 同“赏罚分明”。《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赏罸分审,白黑著明。”

赏罚分明: 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论功行赏: 论:按照。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和奖罚分明意思相反的四字成语和词语

奖罚分明

扩展阅读:用(奖罚分明)写一句话例句

(1)、冠军侯舍身投军,不思安乐,可谓勇;冠军侯报国灭贼,思报社稷,可谓忠;冠军侯奖罚分明,杀伐有律,可谓仁;冠军侯力抗蚁贼,舍身忘,可谓义。

(2)、抛开杀鬼子不说,连对属下最起码的奖罚分明都做不到,这种人还能干成大事?所以秦大问自己意见时,猪娃一路点头。

(3)、的小家伙,谢木然是奖罚分明,师徒二人接触的时间虽短,但当师傅的没少费功夫!“喏,看到第三名的那个小子么?”。

(4)、奖赏是你应得的,怎么能够不要?山寨一向是奖罚分明的,莫要坏了规矩。

(5)、天道公平,奖罚分明,若能安渡天劫,便能成就无上大道。

(6)、能够奖罚分明,我把生杀大权一并交给你了。

处罚的四字成语

1. 罚字的四字成语

含有罚字的四字成语有赏罚信明、赏罚分明、赏劳罚罪、罚一劝百、罪不当罚、奖罚分明、赏罚严明、信赏必罚、明罚敕法、以毁为罚、赏罚无章、赏罚不信、明罚勑法、赏信必罚、二罪俱罚、罚不当罪等。

成语解析:

一、赏罚信明

解释: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出处:《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白话文:“孝宣皇帝赏罚信明,实施与控制,记人之功,忽然在小错误,以达到治理平。”

二、赏罚分明

解释: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白话文“该赏的赏,该罚的罚,根据材质来治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三、赏劳罚罪

解释: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同“赏功罚罪”。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讨之,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军到处,不得扰民。赏劳罚罪,并不徇纵。”

四、罚一劝百

解释: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自: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白话文“罚一劝百政的经,不同意而被不晚啊。”

五、罪不当罚

拼音:[ zuì bù dāng fá ]

解释: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罪不当罚的极少。

百度百科-赏罚信明

百度百科-赏罚分明

百度百科-赏劳罚罪

百度百科-罚一劝百

百度百科-罪不当罚

2. 带罚字的四字词语

1、罚不当罪 fá bù dāng zuì

释义:当:相当,抵挡。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出处:先秦·荀子《荀子·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翻译:品德与地位不相称,才能与职务不相称,奖赏与功劳不相当,惩罚与过失不相当,没有比这更不好的了。

2、罚不及嗣 fá bù jí sì

释义:嗣:后嗣,子孙。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

出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唐臣传·任圜》:“然罚不及嗣,子可以轻。”

翻译:但是惩罚有罪的人不能株连他的子孙,他的子孙可以从轻发落。

3、罚不责众fá bù zé zhòng

释义:罚:惩罚;责:责罚;众:多数人。指某种行为即使应片惩罚,但很多人都那样干,也就不好采取惩罚的办法去处理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况罚不责众。”

翻译:何况也不会把所有人都处罚了。

4、罚一劝百 fá yī quàn bǎi

释义: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

出处:唐·韩愈《谁氏子》:“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不晚耳。”

翻译:处罚一个人以惩戒众人才是为政之道,如果到时候犯了再惩罚也不迟。

5、罚当其罪 fá dāng qí zuì

释义:罚:处罚,惩罚。所作处罚和所犯罪行相当

出处:唐·王方庆《魏郑公谏录·对百官应有堪用者》:“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

翻译:奖赏与功劳相称,没功劳的人自然会退散,惩罚与过失相当,想作恶的人也会感到恐惧。

3. 有受也有罚的四字成语

逍遥法外

xiāo yáo fǎ wài

解释逍遥:优游自得的样子。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然自由自在。

出处巴金《探索集·再说小骗子》:“那些造神召鬼、制造冤案、虚报产量、逼人命等等、等等的大骗子是不会长期逍遥法外的。”

结构偏正式。

用法用作贬义。指没有制裁的犯罪分子。一般作谓语、宾语。

辨形逍;不能写作“肖”。

近义词逍遥自在

反义词罪有应得、法网难逃

例句

(1)对破坏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要严厉惩处;不能让他们~。

(2)自从严打斗争开展以来;犯罪分子再也不能~了。

4. 罚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罚不当罪、

赏罚分明、

明罚敕法、

以毁为罚、

罚一劝百、

赏劳罚罪、

赏善罚*、

二罪俱罚、

赏善罚恶、

赏同罚异、

恭行天罚、

罚弗及嗣、

罪不当罚、

赏贤罚暴、

赏高罚下、

罚当其罪、

赏信必罚、

罚不责众、

赏罚无章、

陟罚臧否、

赏罚黜陟、

赏罚不当、

赏罚不信、

黜陟赏罚、

蒲鞭之罚

5. 惩罚的惩组四字词

惩恶劝善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惩忿窒欲 惩:惩戒;忿:愤怒;窒:抑止;欲:嗜欲。克制愤怒,抑制嗜欲。

惩羹吹齑 羹:用肉、菜等煮成的汤;齑:细切的冷食肉菜。被热汤烫过嘴,吃冷食时也要吹一吹。比喻受到过教训,遇事过分小心。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惩一儆百 惩:惩罚;警:警戒。处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除邪惩恶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劝善惩恶 劝:勉励;惩:责罚。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小惩大诫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严惩不贷 惩:处罚;贷:宽容。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惩一警百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进善惩奸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哀矜惩创 哀矜:怜悯。怜悯又惩罚

6. 关于警告的四字词语

dāng tóu bàng hè

成语解释:佛教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他醒悟。比喻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例 句:我们应该当头棒喝那些不法分子,立即停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当头一棒dāng tóu yī bàng

成语解释: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成语出处:《五灯会元·黄檗运禅师法嗣·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亦竖拂子,僧便喝,师亦喝。僧拟议,师便打。”

例 句:孔子好象受了当头一棒,亡魂失魄地坐着,恰如一段呆木头。(鲁迅《故事新编·出头》

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

成语解释: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成语出处:《左传·庄公二十一年》:“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

例 句:我以为各人均应先打 *** 百下,以儆效尤。(鲁迅《准风月谈·文床秋梦》)

不教而诛bù jiào ér zhū

成语解释:教:教育;诛:处罚,杀。不警告就处。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故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例 句:大人限他们三个月叫他们戒烟,宽之以期限,动之以厉害,不忍不教而诛。(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赏信罚明的意思

赏信罚明的意思是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赏信罚明的类型:褒义成语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出处:《新唐书·李光弼传赞》_“遭禄山变,拔任兵柄,其策敌制胜不世出,赏信罚明,士卒争奋,毅然有古良将风。”

解释: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示例:良好教育理念就是懂得赏信罚明,是为了争取有限的升学名额,让一部分学生成为另一部分学生的陪读者。

有关赏信罚明近义词的介绍:

1.赏信罚必:

成语解释:谓该赏一定赏,该罚一定罚。

成语出处:《六韬·赏罚》:“凡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见闻,则所不见闻者莫不阴化矣。”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2.赏立诛必

成语解释:谓该赏的立即赏,该罚的一定罚。

成语出处:清·侯方域《豫省试策》:“赏立诛必,虽失十左氏无伤也;赏不立,诛不必,虽得十左氏无益也。”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