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枘圆凿的拼音-成语方枘圆凿的意思
1.方枘圆凿意思
2.向来关系冷漠,互相有隔阂,积怨很深---成语
3.圆凿方枘是什么意思
4.格格不入 同义成语
方枘圆凿意思
词 目 方枘圆凿 使用频率 较少使用
发 音 fānɡ ruì yuán záo
释 义 方榫(sǔn)头不能楔(xiē)进圆孔洞,比喻两件事不相容,或者比喻事情的不可能。
出 处 战国·楚·宋玉《九辨》:“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
近义词 格格不入、大相径庭
反义词 丝丝入扣、水融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向来关系冷漠,互相有隔阂,积怨很深---成语
方枘圆凿 拼音:fāng ruì yuán záo
解释: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示例:~匪所用,顾者却避多猜嫌。 ★清·金农《秋雨坐槐树下书怀》诗
近义词:格格不入、大相径庭、方枘圜凿
反义词:丝丝入扣、水融
语法:作宾语、定语;比喻格格不入
英文:out of tune
水火不容 拼音:shuǐ huǒ bù róng
解释:容:容纳。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相容。比喻二者对立,绝不相容。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且夫邪之与正,犹水与火,不同原,不得并盛。”《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圆凿方枘是什么意思
圆凿方枘的意思是:凿:榫(sǔn)眼,卯眼。枘:榫头。圆形榫眼与方形榫头,无法相合。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容。也作“方枘圆凿”。
方枘圆凿(拼音:fāng ruì yuán záo)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楚·宋玉《九辨》。方枘圆凿(枘:榫头,凿:卯眼)指方榫头和圆卯眼,两下合不起来。比喻两者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适宜。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宾语、定语。
成语典故: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他本是楚国的大夫,能言善辩,博学多才。屈原忠君爱国,体恤百姓,一心要变法强国,举贤任能,惩治贪腐,制定新的宪令,主张联合各国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深得楚国民众的爱戴。
然而,屈原却不为楚怀王所信任,再加上楚怀王宠姬南后郑袖和郑袖所生的儿子子兰,以及妒贤嫉能的靳尚等一群奸臣狼狈勾结,沆瀣一气,极力向楚怀王诬陷诋毁屈原,破坏变法,阻挠起草宪令,使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任何忠谏,被秦国使臣张仪所欺骗到秦国议和,结果被囚身,成了异域他乡的孤魂野鬼。
而对国家命运最为关切的屈原,却被郑袖、子兰、靳尚一伙只顾争权夺利、不管国家危亡的卑小人阴险地排挤出朝堂。他们又在新君楚顷襄王跟前恶意构陷中伤屈原,使屈原被放逐到偏远地方。
屈原有个学生叫宋玉,他为屈原的忠诚报国却被陷害而不平,写下了《九辩》一文。人们在用木头作器具时,凿出的“卯眼”,叫做“凿”;削成的“榫头”叫作“枘”,凿和枘的大小形状必须完全一致才能合适的装配起来。
宋玉在《九辩》中用“方枘圆凿”的比喻来形容屈原刚正不阿,具有政治远见,同那些逐陷他的势利小人,就像是圆的卯眼和方的榫头一样,互不相让融。
成语寓意:
“方枘”和“圆凿”注定了不能融合,孔子有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想,当“方枘”和“圆凿”遇见时,即使是勉强在一起,得到的也不是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是分散力和离心力。因此,在对于意见或志趣不相同的人时,应该怀着乐观积极的态度,洒脱的“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格格不入 同义成语
格格不入?同义成语:方枘圆凿、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方枘圆凿?
拼音:fāng ruì yuán záo
释义:枘:榫头;凿:榫眼。方枘装不进圆凿。比喻格格不入,不能相合。
针锋相对
拼音:zhēn fēng xiāng duì
释义: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水火不容
拼音shuǐ huǒ bù róng
释义水和火是两种性质相反的东西,根本不能相容。有时比喻人与人之间有仇恨,不能在一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