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文升,字负图……文言文重点字词,文言句式翻译理解

2.文言文中与粮食生产有关的词有

3.明史 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明史 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文言文重点字词,文言句式翻译理解

稼穑艰难文言文阅读答案-稼穑艰难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翻译:

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相貌奇异很有气力。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帝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开,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即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文言文中与粮食生产有关的词有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璀璨历史长河中,粮食生产一直是重中之重,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文言文中,蕴藏着丰富与粮食生产相关的词语,反映了古人对农业的重视和生产水平的进步。

田畴农耕,沃野千顷

田畴指农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畴意为耕地,引申为田地。农耕则是指农业耕作,是人们从土地中获得粮食的根本手段。沃野形容肥沃辽阔的原野,是理想的粮食产地。千顷代表土地面积广阔,展现出粮食生产的规模和丰收景象。

耕作之法,五谷丰登

耕作包含了播种、锄*、施肥、灌溉等多种农业劳动。五谷泛指稻、黍、稷、麦和豆,代表粮食作物。丰登形容粮食收成好,仓廪充足。古人总结出许多耕作之法,如深耕细作、适时播种、施肥灌溉等,这些方法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

农具农事,辛勤劳作

农具是粮食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如犁、耙、锄、镰刀等。农事指农业生产活动,包括耕种、收获、储藏等。古人发明创造了各种农具,极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辛勤劳作则凸显了农民耕作的辛苦与付出。

仓廪盈余,国富民强

仓廪是存放粮食的仓库。盈余指粮食充足。国富民强是国家富裕、人民生活富足的状态。粮食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仓廪充盈则国力强盛,百姓丰衣足食。古人十分重视粮食储备,采取了常平仓、义仓等措施,以防备饥荒和保障民生。

赋役税收,民生要务

赋役是古代国家的征收制度,包括劳役和税收。民生指百姓的生活。粮食是民生的基础,国家通过赋役税收来保证粮食生产和民生稳定。均田制、租庸调制等制度,体现了古人对粮食生产和民生保障的重视。

丰年灾荒,物价调控

丰年指粮食丰收。灾荒指自然灾害导致粮食欠收。物价调控是指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来稳定粮食价格。常平仓在丰年收购粮食,在灾荒时平价出售,以调节市场供需和粮价。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民生,防止粮食价格暴涨暴跌。

结 语

文言文中与粮食生产相关的词语,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农业历史,更反映了古人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和高超的生产水平。这些词语不仅是语言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明史 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明史 马文升传阅读答案附翻译译文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 *** 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罢,倪岳代,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 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 ②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④文升 *** 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 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⑵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