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佩风笙彩妆-水佩风裳汉服测评
1.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诗词鉴赏
2.风佩的解释风佩的解释是什么
3.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4.佩字成语
5.裳是什么意思啊?
凄凉犯·绿杨巷陌秋风起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
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译文翻译
当秋风从种满杨柳的街巷刮起来时,这个边境的城市就愈加显出一片荒凉萧索的景象。我仿佛听见马匹嘶叫着逐渐远去,它载着旅人要到什么地方去呢,已经是傍晚时分,戍楼上正吹响呜呜的号角。我的心情恶劣极了,更何况眼前一片寒烟衰草,惨淡凄凉,就好像当年一位将军率领军队,在沙漠上曲折行进的情景。
我于是深深地追忆起,在汴京西湖上,携带着歌伶乘坐船艇,在傍晚的花丛中游乐的美好时光当时一起游玩的朋友们还在不在呢,我可以想象那里也到了翠叶凋残,红花落尽的秋天了。我用一幅衣裙把此刻的心情随意题写下来,等到春天雁儿飞过时就系在它们身上。只怕它们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寄去,结果耽误了日后的约会。
注释解释
凄凉犯,词牌名,姜夔自制曲,有乐谱传世,仙吕调犯双调。又名《瑞鹤仙影》。双片九十三字,仄韵。
边城:南宋之淮北已被金占领,为敌境,此淮南则被视为边境。
离索:破败萧索。
戍楼:古代城墙上专用于警戒的建筑。
部曲: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此处泛指部队。
迤逦(yǐlǐ):连绵不断的样子。
舫(fǎng):船艇。
翠凋红落:绿叶凋残,红花飘落。暗示时节已至秋天。
羊裙:南朝宋人羊欣。比处代指赠予挚友的书信。
后约:日后相聚的期约。
创作背景
本词约作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其时作者正客居合肥,目睹秋日边城的离索景色—淮南地区成为边防前线。作为该地重镇的合肥,也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变得异常萧条冷落。姜夔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词。
诗文赏析
这首词上片描写淮南边城合肥的荒凉萧索景象,下片在对昔日游冶生活的怀念中隐隐透露出一种“黍离”之悲。无限感慨,都在虚处。
上片描写边城合肥的萧条景象和自己触景而生的凄苦情怀。南宋时,淮南已是极边,作为边城重镇的合肥,由于经常遭受兵灾,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繁华。发端两句,概括写出合肥城的荒凉冷落。“合肥巷陌皆种柳”,词人将“绿杨巷陌”置于“秋风”“边城”的广阔背景中,以杨柳的依依多情反衬秋日边城的萧瑟无情。就更容易突现那“一片离索”。宋朝王之道《出合肥北门二首》描绘南宋初年合肥附近的残破景象是“断垣甃石新修垒,折戟埋沙旧战场。阛阓凋零煨烬里,春风生草没牛羊”。“一片离索”全属写实。然而,这两句还只是粗线条的勾勒,犹如一幅大型油画,人们首先看到的是画面的总体轮廓:萧索的边城街巷中,一片杨柳在秋风中袅舞;及至近处观察,读者仿佛进入了具体的画境,见到军马嘶鸣,行人匆匆,戍楼孤耸寒角悲吹。“马嘶”、“吹角”诉诸听觉,旅人、“戍楼”诉诸视觉;这些意象,或处于运动之中,或呈现为静态,在萧瑟的秋风中交织成一幅画面,调动起读者各种不同的感官,使之充分感受到边城遭受兵燹那种特有的凄凉气氛。接着,作者抛开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将自己此时的心情用“情怀正恶”四字,沟通了与读者的联系,随即又在上述这幅画面上抹上“衰草寒烟”的浓重一笔,再着一“更”字,寓情思于景语中,于是,画面便在景情交融的高度上融为一体了。至此意犹未尽,歇拍二句再反实入虚,借助带有某种特殊格调的比喻,传写自己身临其境时的感觉:行经这座曾经繁华一时的名城,就好像当年随将军出塞的士兵,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上艰难地跋涉,所感受到的是四处萧条,一片荒凉,让人难以忍受的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部曲,此泛指军队。迤逦,曲折连绵貌。这个比喻,为暗淡的画面注入了一定的时代特色,它启发当时的读者不由自主地回忆起靖康之变以来的种种往事,不禁兴起沉深的家国之恨,身世之愁。因而,这句比喻性联想所触发的沧桑之感,也就进一步深化和升华了画面的意境。
下片换头由“追念”二字引入回忆,思绪折转到过去,带起整个下片。碧水红荷,画船笙歌,往日西湖游乐的美好生活,令作者难以忘怀。淳熙十四、五年间,姜夔曾客居杭州,他在当时所写的一首《念奴娇》词中,曾以清新俊逸的笔调,倾吐过对于西湖荷花的深情:“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此时,肃杀的秋风已把南浦变成一片萧索,西湖荷花那幽幽的冷香可能也随着“水佩风裳”的凋零而消逝了吧?“旧游在否”一句设问,将词意稍稍振起,调节一下叙述的节奏。“想如今”句以揣测的语气写对西湖荷花的凋落的想象。前一句写人,后一句咏荷,而于咏荷中也暗寓着抚今追昔、人事已非的沧桑感。这两句与换头三句所描绘的画面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在时间上则是一个过渡,即由追念转到今天。如果说换头三句是通过对西湖的优美风光及游乐生活的描绘,反衬了淮南合肥的冷落,则此二句对于西湖萧条秋景的描写,乃是由于作者置身于淮南的现实环境,受到周围景物的触发,因“情怀正恶”而对西湖景物进行联想的结果,时空的穿插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作者愈是感到眼前环境的凄凉黯淡,对西湖旧游的怀念之情就愈加强烈。于是,以下几句,作者索性放笔直抒这种不能自己的感情。“漫写羊裙”,用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的故事。《南史·羊欣传》载,南朝宋人羊欣,年少时即工于书法,很受王献之的钟爱。羊欣夏天穿新绢裙(古代男子也着裙)昼寝,王献之在他的新裙上挥笔题字,羊欣看到王献之的墨迹,把裙子珍藏起来。这里“羊裙”代指准备赠与伊人的字幅墨迹。作者想象着:要把表达他此刻心情的信笺系到雁足上,让他捎给心爱的情人。写到此处作者犹觉意思未尽,但是,姜夔却把鸿雁传书这个人们熟悉知的故事再翻进一层:只怕大雁行色匆匆,不肯替我带信,因而耽误了日后相见的约会。所以,“羊裙”只是空写,怀友之情也就始终无法开解,这就使读者对词人的寂寞处境和悲伤情怀更加同情。
这也是姜夔的一首自度曲。序中所说的“犯”调,就是使宫调相犯以增加乐曲的变化,类似西乐的转调。所谓“住字”,即“杀声”,指一曲中结尾之音。《凄凉犯》这个词调,是仙吕调犯商调,两调住字相同,所以可以相犯。关于它的声情,正像龙榆生所说:“在整个上片中没有一个平收的句子,把喷薄的语气,运用逼侧短促的入声韵尽情发泄。后片虽然用了两个平收的句子,把紧促的情感调节一下;到结尾再用一连七仄的拗句,显示生硬峭拔的情调。”(《词曲概论》)姜夔在行都(杭州)令国工吹奏此曲,谓“其韵极美”。曲调与词情契合,声情并茂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体现了姜夔高度的音乐修养。
风佩的解释风佩的解释是什么
风佩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风佩"。2.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风佩的词语解释是:1.亦作"风佩"。2.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结构是:风(半包围结构)佩(左右结构)。拼音是:fēngpèi。注音是:ㄈㄥㄆㄟ_。
风佩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亦作“风_”。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引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露金薰菊岸,风佩摇兰坂。”陈熙晋笺注:“《楚辞·离骚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曹植《公_诗》:‘秋兰佩长坂,朱华冒_池。’”宋陆游《枕上》诗:“商略明朝当少_,南_风_已_然。”自注:“都下新作药玉,风响如古玉_,珩璜琚_悉备。”
二、网络解释
风佩风佩,读音fēngpèi,汉语词语,亦作“风佩”。指在风中摇动的玉佩。亦用来比喻像玉佩一样摆动或相碰时发出声音之物。
关于风佩的诗词
《阮郎归·檐头风佩响丁东》《柳梢青·风佩珊珊》
关于风佩的诗句
我对西风佩整冠因风佩琅_因风佩琅_
关于风佩的成语
佩紫怀黄纡青佩紫戴鸡佩豚怀黄佩紫水佩风裳佩韦佩弦如鸣佩环钦佩不已带牛佩犊感佩交并
关于风佩的词语
衔华佩实感佩交并被朱佩紫纡青佩紫怀黄佩紫水佩风裳带牛佩犊带金佩紫戴鸡佩豚钦佩不已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风佩的详细信息
姜夔《惜红衣·吴兴荷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惜红衣·吴兴荷花原文:
枕簟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柳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惜红衣·吴兴荷花翻译及注释翻译 我每日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打发时光,即使睡醒了也觉疲惫无力量。用泉水细细地清洗,用利刀将鲜甜的瓜果切劈。我每天精心地安排著自己的生活,可我比杜甫寂寞,不能隔着墙头把酒索,又有谁会来问候我,我不是那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西风微寒,落叶的柳树,哀鸣的老蝉,都在告诉我已经到了秋天。眼前拱桥如月,湖堤漫长,鱼儿随波嬉游,湖面飘着清香,荷花却已半数凋零枯黄。系船登岸遥望故乡,在那茫茫天际的北方。可惜在这水岸沙边,不能与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想问什么时候才能同赏,眼前这水乡湖塘秋日的风光?
注释 [1]枕簟(dian):枕席。邀凉:乘凉,纳凉。[2]细洒:细心清洗。并刀:古时并州(今太原一带)所产的刀,当时以利、快闻名。甘碧:香甜新鲜的瓜果。[3]墙头唤酒:化用杜甫诗《夏日李公见访》:「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城南诗客:指杜甫在《夏日李公见访》中杜甫借酒所居于「僻近城南楼」。作者在这里感叹不如杜甫,无佳客来访,无邻家有酒可借,一唤能从墙头递过来。[4]西风消息:秋天的信息。[5]虹梁水陌:拱桥和湖堤。[6]维舟:系船。[7]同赋:这里作"同赏"。三十六陂(bēi):泛指湖塘多。
惜红衣·吴兴荷花鉴赏姜白石词素以深至之情为体,以清劲之笔为用。这首《惜红衣》词,颇能见其特色。
白石词多有序居首,此词亦然。小序述作词的起源。公元1187年(淳熙十四年丁未),白石依萧德藻寓居吴兴(今浙江湖州)。吴兴水乡,北临太湖,境内有苕、霅二溪,溪水清澈可鉴,屋宇的影子照入湖中,好像水中宫殿,故称为水晶宫。但言上白石感触最深的,还是吴兴荷花茂盛清丽。故在序中强调引用陈与义居吴兴青墩镇时写的《虞美人》词句,对荷花加以赞美。
接着,记述丁未夏天,白石自己游吴兴之弁山千巖。「数往来红香中」一语,正印证著陈词「一路荷花相送」之句,文情隽美。荷花给予白石之感触极深,白石遂作此词。调名《惜红衣》,借取惜荷花凋零之意。
乐谱为白石自制,属无射宫调。但此词所寄予的深意,序中并未道出。白石之辞,极为含蓄隽永,道人之的未道,创人之未新,于欲言又止中见神奇,于奇伟而不怪诞之中见功力。实乃词像一派,该序乃以抛砖引玉之意。
首句「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起笔用对偶句开头,开篇就使人便觉笔力精健,气势动人。簟枕指凉席凉枕,下一邀字,尽传暑天取凉之心切。琴书指姜夔自著关于古琴理论之书(见《大乐议》及琴曲《古怨》序),下一换字,翻出永昼难挨之意。在白石的炼字炼句之间,便觉意脉伸展。陆辅之《词旨》,曾举此联为属对之范例。第三句睡余无力,写夏日渴睡,无力二字已暗指主意,但含蓄而隐。在下边二句,笔锋却又宕荡开。「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冰,用以形容泉水之清冷。并刀,指快刀,古时并州(治今太原)素以出产快刀而著称。甘碧,指香甜鲜碧的瓜果。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此二句写夏日瓜果解暑之趣,趣在洒清水洗之,用快刀破之。句法略同 *** 《少年游》「并刀如水」,「纤手破新橙」。但写出细洒冰泉之趣,及以甘碧之感觉代瓜果之名称,则又显出白石词创新生趣的特色。体味上下文,言外时时有一种聊遣寂寞的意味。接着下一句「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反用杜甫诗事,直接写出自己客居的无限寂寞来。杜甫《夏日李公见访》诗云:「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凉秋。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城南诗客」,就是借所居「僻近城南楼」的诗人杜甫来自指。纵是如杜甫那样,当佳客来访时,邻家有酒可借,一唤即从墙头递来,但自己却是索居无人过访,纵然有这种想法也是徒然。言「谁问讯」,可见是没有人来问讯。下即紧接「岑寂」二字,真可以说是冷清、寂寞啊。这一短韵,总挽以上所写种种生活细节,无一处不是对孤寂无聊地表现,同时也引起以下所写层层哀愁。「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其意境也是顺手借自杜诗后面几句,但以情景恰当的交融,故不觉其有所借用之感。高柳晚蝉,声声诉说著时序将变、秋风将至的消息,其高迈苍茫的意象,透露著凄然以悲的心事。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换头以素描之笔写景,使人感觉笔力不懈怠。虹梁,摩状水乡拱桥之美。水陌,描绘湖心之堤如画一样。鱼浪吹香之句,传「鱼戏莲叶间」之神。二句的景像极其清美,似可用以忘忧。第三句红衣半狼藉,却将笔锋硬转,转写荷花已半凋零之凄凉景象,遂接起歇拍西风消息之意脉。邹祇谟《远志斋词衷》称道白石词「有草蛇灰线之妙」,这正好说明了白石词的这种风格。以上极写寂寥之感,时序之悲,下边,终于转出此词的本意——怀人。「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维舟即系舟。原来,红衣半狼藉,乃是水上所见所指,故感触亲切如此。舍舟登岸后,遥望天北故国,却唯渺邈而已。「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渚边沙外是指水岸。吴兴水乡之美,正如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诗云:「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可惜,此水乡尽管清绝之地,竟不得与故国之美人一起饱览旖旎的风景。美人在天一涯,渺不可及呵。白石怀人情感至深,由此可见。这正是词之内蕴所在。「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维舟」二句,「可惜」二句,此二句,皆挽合人我双方语,具见深情。唯前二句是眇望,中二句是感喟,此二句却是期待。曰「秋色」,似乎可期,但冠以「问甚时」三字,便觉无期,流露出心头的沉沉失落感。别易相会难,思之伤心无极。结穴「三十六陂秋色」,极美,亦应细玩。三十六陂,言水乡湖塘之多,也是荷花生长的环境。白石在吴兴另有赋荷花的《念奴娇》词云「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在此处用法相同。王安石《题西太—宫壁》诗:「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烟水,白头想见江南」,亦连结荷花而言。「秋色」二字连上「三十六陂」,并非泛指,乃是暗点秋荷。南朝梁昭明太子《芙蓉赋》云:「初荣夏芬,晚花秋曜。兴泽陂之徽章,结江南之流调。」足见江南陂塘的秋荷,也是很可爱的。「同赋」即是同赏,赏而有所咏,故云「赋」。结句拈出赏荷,与词中的序言直接在呼应并紧扣,而期于不可捉摸之「甚时」,亦可哀矣!词已毕而情却未了,正如刘熙载所谓:「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艺概·词曲概》)至此,词人的未道出真意,以欲言又止,欲叙止的欲扬克抑的手法尽情渲染悲凉凄切之意,引人以揣度和深思,究竟为谁而愁,为何事而忧?
此词所怀思之人指谁,已难确考。可能是指一位挚友,但更可能是指一位合肥女子。词中,「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考证。按白石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幼随父宦久居于汉阳(今属湖北武汉市)。鄱阳、汉阳,俱在吴兴之西方,不能说是望故国眇天北。从吴兴遥望天北,实瞩目于江淮一带。
当白石二三十岁时,客游于江淮间,曾与合肥女子结下终身不解的情缘。而此情却无法如愿以偿,铸成白石一生之悲剧。白石词集中有关怀念合肥女子之作,极多,极好(详夏承焘《合肥词事考》)。白石若以合肥为故国,应属情理之中,就像今天所称的第二故乡。无论所怀之人为谁,此词至深之情,都是能感动人肺腑的。
此词艺术造诣颇能见出白石词创作的特色。首先,是结构意脉之曲折精微。上片前三韵共七句,刻绘了种种生活细节,看似与怀人无关,但层层暗透寂寞之感,却正是怀人之苦的铺垫与烘托。歇拍与换头三韵共六句,描写时序变迁的消息,则是暗示离别已久之感,别易会难之悲,意脉已渐趋怀人之本意。但仍未点明此意。直至最后四韵六句,才一气倾注出望远怀人相思期盼之苦。末句又叹何时能同赏荷花,与词序所述自己「数往来红香中」遥遥映射,既有照应,又有发展。纵观全幅,结构曲折而意脉精微,层次分明,而意绪疏动,贯通全文。尤其千回百折于现境之内,显然有别于 *** 词的时空错综之结构,可谓白战不许持寸铁,确实表现出白石自己的特色。其次,是风格之清新刚劲。这要从两个角度分论。论其笔法,有清疏空灵之美,比如宕开笔墨去描摩生活细节、时序景物:「墙头唤酒」以下五句,运用杜诗,有正有反,有明有暗,不粘不脱,称意惬心,语同己出。又有刚劲峭拔之美,有如从暑日夏景之宜人硬转至西风消息,从虹梁、水陌、鱼浪之美景硬转至荷花红衣狼藉之凄景。论其字面句构,亦有生新精健之美。如邀凉、换日、吹香、眇天北等,无不字字新奇,句句生辉。而且全篇辞无虚设,笔无稍懈。(白石词几乎篇篇无败笔,这只有 *** 词可与媲美。)这样独特的笔法与字句整合,遂产生清刚之风格。第三,是声情与词情妙合一体。 宋代 精于音律的词人,前有 *** ,后有白石。
此词是白石创调,其声律独具匠心。全词用入声韵,其声激越。不协韵的句脚字,又异乎寻常的多安排仄声而少用平声。仄声高亢,与入声韵相联缀,遂构成一部激越的乐章。这对于表现深至高迈的怀人之情,不仅适得其宜,而且增添效果。尤其下片后六句为怀人重点段,前二句叠下韵脚,声情愈急密。后四句连用两个去声字作句脚,声情愈高亢。声情与词情,同时推向 *** 。白石虽因词作不多,在 南宋 未能称为大家,但其词少而精,在技巧上的细腻与风格上的清瘦,也显示出独特的成就地位。于此词可见。
诗词作品: 惜红衣·吴兴荷花 诗词作者: 宋代 姜夔 诗词归类: 思念
佩字成语
佩的四字成语如下:
令人钦佩:让人高度敬重
钦佩莫名:莫名:无法用言辞形容。形容心中非常钦佩
佩韦自缓:韦:皮带。身佩熟牛皮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佩弦自急: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玉佩琼琚:玉佩:玉做的佩饰。琼琚:赤玉做的佩饰。①泛指玉制的佩饰。②对诗文作品的美称。?
佩紫怀黄:腰间佩挂紫色印绶,怀里揣着黄金官印。汉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绶。因以“佩紫怀黄”指身居高官。
被朱佩紫:穿红袍,挂紫绶。指身为大官。
冠鸡佩猳:猳:公猪。头戴饰有雄鸡的帽子,身佩绣有公猪的饰物。形容古代好勇者的服饰。
纡青佩紫: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
纡佩金紫: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怀黄佩紫:指怀里揣着金印,腰间佩着紫绶。指身居高官显位。同“佩紫怀黄”。
我黼子佩:谓夫妻同享荣华。
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语本唐李贺《苏小小墓》诗:“风为裳,水为佩”。本写美人的妆饰。后用以形容...。
戴鸡佩豚:雄鸡野猪皆好斗,古时以冠带像其形,表示好勇。
衔华佩实: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
韦弦之佩: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
佩韦佩弦:韦:熟牛皮,弦:弓弦。原指西门豹性急,佩韦自戒;董安于性缓,佩弦自戒。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后常比...。
倒冠落佩: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带牛佩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带金佩紫:金:金印。紫:紫绶。带着金印,佩着紫绶。形容地位非常显赫。
裳是什么意思啊?
名词短语:
霓裳 、衣裳、 褰裳 、罗裳、 黄裳、蹇裳、 衾裳、 风裳、 下裳 红裳 、搴裳、纁裳、 兼裳 、甲裳、 客裳、 襜裳、 轮裳、 圭裳 、断裳、 抠裳、牵裳、 弁裳 、衰裳、 黻裳、 繐裳、 鞠裳、 蚁裳、 征裳、 皮裳、 杂裳、 龙裳 、白裳 、袿裳、帐裳。
四字成语:
裂裳裹足 、霓裳羽衣、 衣裳之会 、掎裳连袂、 掎裳连襼、 綀裳竹笥、 倒裳索领 、衣裳盟会 、衣裳格子、 裂裳衣疮 、衣裳槅子 、坏裳为裤、 裂裳裹膝 、坏裳为袴 、水佩风裳、 衮衣绣裳 、颠倒衣裳、 鸿衣羽裳 、椎髻卉裳 、作嫁衣裳、 颠衣到裳、 毁冠裂裳。
汉字“裳”的概况:
裳是一个汉字,读作cháng/shang,本义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楚辞·离骚》有记载。
汉字“裳”的含义:
裳即是裙。裙字从衣从君。君者,夫君、君长之谓也。故裙是古代男子日常穿着的下衣。《帝王世纪》:“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说明这是按照“盖天”宇宙模型创制的新式丝麻服装。皮服的式样和制作方法由三皇时代活动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的诸侯辰放氏提供的。
裳或作“常”,字从尚从巾,尚亦声。“尚”与“巾”联合起来表示“敞开的布巾”,即“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