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急需!

2.请教第一十五计调虎离山的典故和当今应用事例?(请留意详细说明)

3.调虎离山之计是三国里面的故事吗

调虎离山的成语故事,急需!

调虎离山计的故事-调虎离山计的故事50字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字面含义是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势。该计主张施计者先使对手脱离特定的环境,然后加以制服,手法是先调后降。

本计云:“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反’。”大意是: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诱骗他。前进有危险,就反身离开,引诱出战,以利我攻。

在军事上,当敌人比我强大,并占据有利地势时,我若强攻,损失必然惨重。为削弱敌人的力量,先要把敌人与其凭借的优势条件分离开来,使其处于不利而对我有利的环境中。在敌我优势发生变化之后,再与其决战,以图赢得最后胜利。

请教第一十五计调虎离山的典故和当今应用事例?(请留意详细说明)

调虎离山,此计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旦兵力众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以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调虎离山之计是三国里面的故事吗

调虎离山是三十六计之一,并不是出自《三国演义》的故事。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目的在于削弱对方的抵抗力,减少自己的危险。在军事上指,如果敌方占据来有利的地势,并且兵力众多,这时我方应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引入对我方有利的地区,才可以取胜。在政治斗争中,这一计用得最多,且亦渐神化。从其应用中可见,此计是一个阴险的谋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战法实例: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 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干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杭,就十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缭,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