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的明-明察秋毫的明是什么意思
1.明的意思和含义
2.明察秋毫比喻什么
3.昨、时、明带有日字的部首和什么有关
4.明的繁体字怎么写?
5.明在文言文的意思
明的意思和含义
明的意思和含义:
1、亮。
2、(从当前算起的)第二(年、日)。
3、清楚,明白。
4、懂得,了解。
5、公开的,显露的。
6、视力。
7、视有眼光。
8、〈文〉表明,显示。
9、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
10、朝代名(公元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建都南京市,后迁都北京市。
11、姓。
明组词:
声明、照明、明明白白、光明、聪明、天明、明天、窗明几净、明年、明星、说明、明日、失明、发明、明净、明白、英明、耳聪目明、若明若暗、详明、昆明湖、弃暗投明。
明知故犯、鲜明、明晃晃、深明大义、明察秋毫、明澈、光明磊落、明眸善睐、明火执仗、明心见性、明珠暗投、简明扼要、开宗明义、明枪暗箭、柳暗花明、明哲保身、辩明、神明。
明察秋毫比喻什么
明察秋毫比喻人洞察事理、观察力强、认真细致等。
明察秋毫原意是指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清楚。后来常用来形容人洞察事理,洞察力强。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的“明”指的是明亮,引申为清楚、明白;“察”指的是观察、察觉;“秋毫”泛指极细小的事物。因此,“明察秋毫”的字面意思就是对极其细微的事物都有敏锐的观察和感知。
在比喻意义上,“明察秋毫”可以用来形容人洞察事理,有很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避免被欺骗或误导,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明察秋毫还可以用来形容人做事非常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态度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避免因为忽略细节而犯错,也可以让人们对自己的工作更加负责和投入。
明察秋毫的造句:
1、他的洞察力非常强,明察秋毫,总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2、他的视力非常好,明察秋毫,能够准确地辨认出每一个细微的差别。
3、她在工作中明察秋毫,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态度让人敬佩。
4、他的眼睛非常锐利,明察秋毫,能够看出很多隐藏的问题。
5、这位老师对学生们的行为观察细致入微,明察秋毫,让同学们都感到敬畏。
6、他的观察力极强,明察秋毫,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7、在比赛中,裁判员明察秋毫,确保了比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8、在团队合作中,他明察秋毫,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9、她在工作中明察秋毫,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使工作顺利进行。
10、在商业竞争中,他明察秋毫,能够准确地判断市场趋势并做出相应决策。
昨、时、明带有日字的部首和什么有关
昨、时、明带有日字的部首和时间有关。
明míng
1、亮,与“暗”相对:明亮。
2、清楚:明白。
3、懂得,了解:明哲保身。
4、公开,不隐蔽:明说。
5、能够看清事物:明察秋毫。
6、睿智:英明。
7、视觉,眼力:失明。
8、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
9、次(专指日或年):明日。
10、中国朝代名:明代。
11、姓。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声明[shēng míng]?
公开说明。
2、明日[míng rì]?
时间词。明天。
3、照明[zhào míng]?
用灯光照亮室内、场地等:~设备。舞台~。
4、聪明[cōng míng]?
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这个孩子既~又用功,学习上进步很快。
5、发明[fā míng]?
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是由中国首先~的。
明的繁体字怎么写?
“明”字的繁体字是:明,是它本身。
拼音:míng?
部首:日
笔画:8
五笔:JEG
释义:
1.明亮(跟“暗”相对):~月。天~。灯火通~。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2.明白;清楚:问~。讲~。分~。去向不~。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说。~令。~沟。~枪易躲,暗箭难防。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英~。精~强干。耳聪目~。眼~手快。
5.光明:弃暗投~。~人不做暗事。
6.视觉:双目失~。
7.懂得;了解:深~大义。不~利害。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8.表明;显示:开宗~义。赋诗~志。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9.明明:你~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
10.次于今年、今天的:~天。~晨。~年。~春。
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2.姓。
13.(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_( 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_,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扩展资料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明净[míng jìng]?
明亮而洁净:~的橱窗。湖水~。北京秋天的天空分外~。
2.说明[shuō míng]?
解释明白:~原因。~问题。
3.明星[míng xīng]?
古书上指金星。
4.发明[fā míng]?
创造出从前没有?的事物或方法:指南针、火药、造纸和印刷术是由中国首先~的。
5.聪明[cōng míng]?
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这个孩子既~又用功,学习上进步很快。
6.明日[míng rì]?
时间词。明天。
7.照明[zhào míng]?
用灯光照亮室内、场地等:~设备。舞台~。
明在文言文的意思
明在文言文的意思
1.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明
①明亮(跟‘暗’相对):~月|天~|灯火通~。
②明白;清楚:问~|说~|黑白分~|去向不~。
③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沟|有话~说|~令公布|~枪易躲,暗箭难防。
④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英~|精~强干|耳聪目~|眼~手快。
⑤光明:弃暗投~|~人不做暗事。
⑥视觉:双目失~。
⑦懂得;了解:深~大义|不~利害。
⑧〈书〉表明;显示:开宗~义|赋诗~志。
2.明的古文中的含义”明“字在古文字有如下意思:1、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明亮。
出处: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释义: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特地和苏迈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
2、用作动词,意思是:照亮。出处: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释义:我是力气尚且足以继续用来进入,火把尚且足以继续用来照明。3、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明白;清楚。
出处: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释义: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明确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清晰了。
4、用作动词,意思是:证明;说明。出处: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亦以明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释义:也用以说明生意义的重大,(即使)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国家也有重要的作用啊。5、用作动词,意思是:明确。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明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43762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释义:明确法律,确定律法,都是从秦始皇开始的。
6、用作形容词,意思是:英明;高明;明智。出处: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释义: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7、用作名词,意思是:智慧。出处:战国·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释义: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8、用作名词,意思是:视力。
出处:战国·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释义: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
9、用作名词,指明朝。10、用作形容词,意思是: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
出处:清·彭端淑《为学》:“明年,贫僧自南海还。”释义:下一年的时候贫僧会从南海回来。
3.明的古文中的含义[原文]上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
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上曰:“善。”[释文]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叫明,怎样叫暗?”魏徵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帝舜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驩都不能蒙蔽他。
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唐太宗说:“好啊!”。
4.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一种文体,míng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多见于青铜器,墓碑,石等载体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内容大多数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铭文常由生活中一些小事上升到对生活的哲理性认识,言简意赅,雅俗共赏。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内容朴素而义理深邃,形式活泼且易诵易记,对我们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有很大的启示,很值得我们反复阅读、玩味。铭不仅是古文字研究的内容;而且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历史研究意义重大.多记载当时君主的功过以及当时社会的方面如交易,律法,祭祀等
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铭刻。铭文。铭志。墓志铭。座右铭。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铭记。铭心。铭骨。铭诸肺腑(喻永记)。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5.在古代的文言文中,明察秋毫的明是什么意思明在“明察秋毫”中指目光明锐。在语法上用如名词,单音节,表“明锐的目光”。
“明”与“察”的语法结构为主谓关系,意为“明锐的目光足以察觉到(秋毫)”。不同于偏正结构的双音节词“明察”(如“明察暗访”)。
秋毫:秋天鸟兽毛羽下为防寒生出的细微绒毛。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意思是,目光敏锐,观察入微,足以看见秋天鸟兽新长的毫毛,却看不见摆在眼前的一车柴草。这是成语“明察秋毫”的出处。
明察秋毫,用以形容人敏锐的观察判、断事物的能力,辨别是非,观察细微,不受蒙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