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察秋毫的成语意思

2.智慧如眼目,虽明察秋毫,却见不到睫毛

明察秋毫的成语意思

明察秋毫下一句是什么-明察秋毫出自于哪里

明察秋毫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人的洞察力非常敏锐,能够观察到极其微小的细节或隐晦的事物。

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不义而内自省,亦无勇也。其中,内自省被后来的解释者理解为明察秋毫,并成为这个成语的含义。

明察秋毫的意思是指人能够像观察秋天掉下的细毫那样,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观察,分辨出微小事物或隐晦情况中的真相,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眼光。

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比较广泛。例如,当我们称赞某人具有明察秋毫的能力时,是在赞扬他们对问题的敏感度、洞察力和判断力。此外,在工作、学习、社交等场合中,明察秋毫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析情况、作出决策,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除了形容人的洞察力,明察秋毫也可以用于形容某些技术或科学上的专门能力。例如,在医学领域,医生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微小症状来判断病情;在艺术领域,画家需要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准确的描绘来创作真实、生动的作品;在管理领域,领导者需要敏锐地观察员工的表现和潜力,以推动团队的发展。

总的来说,明察秋毫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于洞察力和观察力的赞美和追求。它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观察细节,善于分析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只有具备明察秋毫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明察秋毫能力,以更加深入地认识事物,把握机遇,取得更好的成就。

智慧如眼目,虽明察秋毫,却见不到睫毛

就是说:什么都会有自己的盲点,就像眼目看不到自己的睫毛一样,一个力拔千钧的力士也不能抓着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什么都有其局限性。

出处:

史海拾壳

文等 原创首发于 2005-10-25 9:00:23 人气:16214

三皇五帝,人类精神王国里那个遥远的梦,依然能够点亮现代人久久的怀念。周武王礼遇“三仁”,不知不觉的收买了读书人的心。如果天下的人都像其周公那样,何愁一个小岛不能收回。

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齐桓公怎能与诸候争霸。忘记介子推吧,假如男人都光了,孙武训练的女兵也能上阵。写在墙上的耻辱能保留多久呢?“卧薪”是穷人的生活,“尝胆”是富人的游戏。

2.

差点被赶尽杀绝的赵氏孤儿,在历史的烟尘里逃荒。那个走到西部关口的人,留下一本《道德经》,扬长而去。好一部《春秋》,成就了帝王,愚弄了人民。

苏秦、张仪“合纵”“联横”演绎着现代的战争格局,有个叫商鞅的人说:“谁把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十两金子”。治病救人的神医扁鹊,面对剌客的刀却不能救自己。

谁还记得赵武灵王的那句话:“靠书本驾车的,不能尽晓马的脾性,拿古法治今的,不能通晓事物的变化”。富国强兵,只可惜屈原生不逢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报国无门,何必去投什么江嘛?还说是受什么小人排挤,偶看根本就是不负责任的逃避。

孟尝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什么叫“士为知已者”。蔺相如的那张嘴能敌百万兵,所以后来称得上“贤相”的都不是能征善战的将军。危急存亡的关头,站出来,有人在出卖自己的国家,还担着美名。

荆轲渡过的易水在几千年后,仍然寒彻透骨。谁说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许多人做了裱子,还可立牌坊,你即使踏过乌江,仍然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刘邦对群臣说:“朝堂上定好计谋,就能指挥千里之外的军队打胜仗。在这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守后方,安抚百姓,保证前方军队的粮食供养,在这方面不如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这方面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个都是出类拔萃的英雄豪杰,我能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被处以阉割的“腐刑”。王莽背上篡汉的名声,还没过足黄帝的瘾就被跺成了肉泥。28岁驾宛举兵的刘秀,轻而易举夺得了天下。秦汉的宫殿那么雄伟,终就抵不过一把火。

智慧如眼目,虽明察秋毫,却见不到睫毛。能自己认识和纠正自己错误的人是很少的,生活苦的人很少顾虑安全,享受安逸生活的人,处处怕发生危险。曹军士兵活捉了吕布,把他紧紧地捆绑起来。吕布说:“绑得太紧了,稍微绑松一点吧。”曹操说:“捆绑老虎不能不紧呀”。

建安七子是指鲁国的孔融,广陵的陈琳,山阳的王粲,北海的徐斡,陈留的阮瑀,汝南的应玚,东平的刘桢等七人。他们学问广博,无所不学;文辞创新,从不因袭,像驰骋千里的骏马,在文坛上并驾齐驱。

徐元直见了刘备,他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卧龙呀!将军愿意见见他吗?刘备说:“请您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此人应该去拜访,不应当无礼地将他招来,将军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是。”刘备三顾茅庐,得了三分之一的天下。五虎上将,火烧赤壁,六出祁山,奈何魏军有个司马懿。

诸葛亮从斜谷出祁山,驻军在渭河以南,几次向魏军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相持一百多日,诸葛亮病重,于军中。等到蜀军退去,视察蜀军住过的营地,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啊!”

曲有误,周郎顾。孙策临终前嘱咐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当时周瑜才24岁。会稽人嵇康,陈留人阮籍,河内人山涛、向秀,沛国人刘伶,阮籍的的侄儿阮威,琅邪人王戎。这些人常在竹林聚会。

清谈误国,养虎为患,改过自新,八王之乱,看卫玠,陈寿写了六十五篇《三国志》。顾恺之作人物画,人体形象画成,眼睛却常常几年不点,有人问:“这是什么缘故?”顾恺之说:“人体四肢美丑,对于人物画而言,本来无关宏旨,而真正体现人物精神的东西,恰恰正是在人们的两眼上”。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书法偏爱至极,赞赏备至。因狂热地喜爱羲之的《兰亭集序》书法,下令将其作为自已的陪葬品,于是这部被褚遂良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精品失传于世。桓温说“既不流芳百世,何不遗臭万年呢”?

一位老乡来拜访,谢安问他有没有钱回家。老乡说,有蒲葵扇五万柄。谢安便拿一把蒲葵扇出入于朝野,京师士庶人见了,争相购买,一时扇价暴涨。孝武帝35岁因为一句玩笑被自己的女人用被子活活给闷了,好笑的是没人追究这弑君大罪。

《五柳先生传》中这样写道:“有一位先生,不知其姓名,也不知道是怎样一位人。他不羡慕名利,不爱说话,喜欢清静,喜爱读书,又不穷究书的旨义,然每当领会书中乐趣时,便高兴得忘记吃饭。天性嗜酒。由于家里穷不能常喝,所以亲朋好友知道这种情况后,常常摆酒款待他。先生家徒四壁,房子破漏,吃的常常顾了上顿没下顿,虽然如此,先生还是经常写点文章,自得其乐,抒发自己的志向报负。并以此忘怀世事人情之得失,

武帝对刘穆之说:“我刚刚发起义兵来,急需一名军吏,你看谁能充任?”穆之回答说:“没有人比我更适合了。”武帝笑道:“卿能自屈,那么大事可以成功了!”元善见禅位让国,也难逃一。

一个清操自守,一个自毁长城;一个怀情而,一个垂帘听政。武帝对杨素说:“好好的自相勉励,不要发愁得不到富贵”。炀帝在他卧病在床的时候,每次都令名医去诊治,却又唯恐他不。

谁有“运筹帷幄之策,安邦定国之功”。谁南平吴会,北清沙漠,西定慕容。玄武门的那枝箭,射进了岁月的长河。还好意思质问魏征“你挑拔离间我们亲兄弟,是什么意思?”一把胡须,赚得李绩以效命。

10·

虞世南的时候,太宗写诗一首,搁笔之后叹道:“钟子期,俞伯牙不再弹琴。我写此诗,又给谁看呢?”他让褚遂良拿着诗稿到虞世南的灵前吟诵一番,然后烧掉。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过早夭折的诗人在藤王阁上吟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走出史官唾沫的红颜,只因为圆了女人们不敢想的梦。

注:近来读史,知高人得壳,粗人拾贝,偶乃粗人,故名。

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