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底打一字-寻根问底任务
1.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
2.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3.吴正宪老师提出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包含了哪些基本观点
4.完美主义者的七种特征
5.有关科学技术的词语
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
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
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人才素质测评是为了选拔出真正的人才,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好,优秀的人才总是被万人争夺的,下面分享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1
1 、选拔性测评
选拔性测评的目的是区分和选拔优秀人才,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常用到的一种测评,这种测评特别强调区分功能,要求过程客观,结果明确。我们从小熟悉的学校考试比较接近这种测评,考试成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效果的好坏。
2、配置性测评
配置性测评是以合理的人职匹配为目的',人尽其才。实践证明,当任职者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刚好吻合职位的要求时,可以达到最佳的人力资源使用效果。配置性测评最大的特点是必须结合职业要求,不同职位的测评标准明显不同,并且不能由于人员的原因降低标准,强调宁缺勿滥。
3、开发性测评
开发性测评是以开发人员潜能为目的,所以这种测评的报告并不强调好坏之分,而是强调通过测评来勘探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尤其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开发性测评也经常结合明确的开发目的进行,例如希望通过测评提升团队的沟通效率和质量。
4、诊断性测评
诊断性测评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为目的。诊断测评的特点是比较全面和细致,希望通过寻根问底的测评,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这种测评不一定公开结果,主要供管理人员参考。
5、考核性测评
又称鉴定性测评,目的是鉴定和验证是否具备某种素质,或者具备的程度和水平。鉴定性测评经常穿插在选拔性测评和配置性测评之中,主要是对测试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要求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要求。
人才素质测评有哪些2值得提拔的人才必备五种素质
1、扎实的功底,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此外还需要具备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的基本能力,及在具体岗位上完成任务所具备的关键能力。
2、相应的性格,作为领导的继承人,必须具有较为稳定完备的性格,例如职场的适应能力,外向性人格、随和性的处事等,这都对其领导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3、职业价值观,不同类型的职业对领导者的价值观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要求科学性,讲究精益求精,有些则要求社会性,讲究互信互利,善解人意。
4、突出的人际能力,领导不公是决策制定者,也是全局统筹者,如何做到知人善用,就需具备足够的人际能力去了解员工,促进企业内部的团结协作。
5、兴趣与动力,兴趣对职员的工作态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对领导亦是,因而需要选拔自身对此工作有着巨大热情和动力的人,才能激发出此人的最大潜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心理学家哈根认为:“儿童有一种注意某些线索而无视另一些线索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常常受外界制约而左右着自己的行动,在幼儿时期尤为突出。”所以在组织学生观察时,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使他们在观察中,主动支配自己的感知觉,把感知方向集中指向一定对象和观察上。这样,教师在组织观察前,就应该知道学生:为什么而观察?观察的中心与观察的范围是什么?应该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应该从什么角度观察等,从而较好地利用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的特点,适度提供具体事例,快速地从观察的事物或现象中选择出观察的对象,对之作出完整的、清晰的感知,使他们在思维的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从中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地培养起数学观察能力。
二、教会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艺术大师罗丹曾指出:“所谓的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可见,研究科学的观察方法对培养和发展观察力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1.确定观察点,探究变化顺序。
即指引学生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的特点,恰当地确定观察点,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地研究,按照数学模型所呈现出的一定顺序,条理分明地进行观察,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和结论。例如:例如一年级教学“加减混合”一课时,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观察,便于列式计算。当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序观察的顺序还有横着看、竖着看等等,尤其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更应注意有序观察的训练,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即把两个或几个大同小异或小同大异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地观察,从中发现相似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细微区别以获得清晰的概念。它能有效地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例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据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这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这样的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便于掌握和记忆。
3、解剖观察,精确地掌握知识。
即把被观察的对象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逐一分解开来,加以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使学生对事物了解得更加精确,如教学“圆柱体”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所示提纲进行观察。
(1)这个几何体是什么形状?
(2)有几个底面?它们是什么形状?
(3)两底面之间有什么关系?
(4)有几个侧面?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通过解剖观察后得出圆柱体的特征:圆柱体上、下两个底面是面积相等的两个圆;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当然在在实际的直观几何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等实际动手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实验,把视觉、听觉及触觉协同起来,促进心理活动的内化,从而精确地掌握知识。
4、全面观察,从现象见本质。
即根据某一事物的特征有意识地放在易混事物中,进行全面观察,从现象中见本质,从而获得对某一事物的一个全面的理解与掌握。当然,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在培养他们观察力的过程中,仅仅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是不够的,还必须要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要让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我们都知道观察能力不强的同学,审题时看不清题意,解题时找不到突破口,学习概念时不能掌握实质,对题型套题型,想到的是老师没有讲过,因而影响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可见,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也应训练他们善于观察。
总之,在数学教学从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更让学生终生受益。
摘 要:观察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践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观察兴趣 实践活动 有效教学
小学生认识事物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在思维过程中积累起丰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学会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方法。基于这种状况,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儿童观察力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减法的运算规律”时,学生观察三道等式后,经过讨论,最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这个结论。强调指出“减去它们的和”,比书上的结论还要明确,能避免学生丢掉小括号。课堂上,我注意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他们插话。不管老师还是学生只要说话中或板书中有错误,都会有人给予纠正。
二 要教会他们特别注意进行分析、比较
学生不会分析就无从谈起学好数学,更谈不上去解答数学题了,同时还要进行辨析比较,这样才能全面的分析理解知识,所以,教者要在这一方面注重教导。例如:在讲对长方体、正方体认识的时候,教师手里拿着一个长方体教具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几何图形长方体,然后要求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教师将学生举出的物体贴在黑板上,再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认识到虽然这些物体的形态、大小不同,但都是长方体。这时,学生只看到了长方体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观察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将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要他们从三个方面观察(面、棱、顶点)长方体共有几个面?有几条棱?相对棱的长度怎样?有几个顶点?然后由各小组报告观察结果,教师将这些数据分别板书出来。据此,教师进一步要求学生观察长方体有什么特征?这时已有许多学生能够说出长方体的本质特征就是: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棱的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教师在肯定了学生对长方体的认识后,把几种长方体斜放在不同的位置,问学生是否还是长方体?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判断长方体要看面、棱和顶点,与放置无关,这样就加深了对长方体本质特征的认识。
这时教师拿出正方体教具让学生再观察,并说出现在这个形体与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观察后,学生认识到它们都有6个面,相对面积都相等;都有12条棱,相对棱长度相等,都有8个顶点。不同点是长方体每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而这个形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由此引出正方体的概念。
三 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的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四 培养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 答:可以穿4串。
(2)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2(颗) 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低年级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的,通过教学实践是能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我们今后要在教学中进一步对这个研究课题进行研讨、探究、实践,不断提高小学数学课的教学质量。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数学能力与数学素养,数学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素质教育呼唤着学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宗旨,而创新能力必须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和前提。观察能力是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小学生认识事物带
低年级数学观察力的培养
芙蓉区曙光路小学 张璎
数学观察力,是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应必备的一种重要数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要使这一阶段的培养达到较好的效果,不但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即必须做到观察内容的指导,观察顺序的引导和观察方法的训练。
一、观察内容的指导
1.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观察内容,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主要依赖两种经验前提,一是已有的观察方法;二是旧有知识基础。学生观察物体数量的多与少,首先从观察单一物体数量的多少入手,然后逐步发展为不同类物体分类数量的多少,最后还要训练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将物体分类数数。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这幅图把10个方块分成二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如图),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
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2.观察数量间的相互关系
数量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两个部分,数与总数,大小数与相差数,每份数与总数。一倍数、倍数与几倍数、等数量间的四则运算关系。开始时,学生一般只会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数量间的一种运算关系,以后就要逐步培养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幅图中的数量,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8页试一试中第一题图,它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及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因为7+2=9,所以9-2=7,9-7=2。
又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8页例1的小鸡直观图,可清楚地看出每份数、份数与总数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2×4=8 8÷2=4 8÷4=2
在“倍的认识”时,让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2只羊和6只兔子,在比较了两个数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后,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兔子的只数中有3个2只,接着让学生摆学具,摆出3个2只,在观察中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二、观察顺序的引导
小学低年级数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观察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
◇表示5,◇◇◇就表示15,这样学生就很方便的看出◇◇◇◇◇表示25。
1.横着看,从左往右看,或者从右往左看,例如一年级第二学期第32页,看图统计,用实物图来表示一个数,它是从左到右:
2.竖着看。从上往下看,或者从下往上看,例如二年级第一学期第19页,2的乘法口决,从上往下,借助直观图,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2的乘法口决的规律。
3.从中心向周围扩展。例如一年级第一学期第43页加减混合。它是用汽车停车场车辆进出的情景来说明的。原来有4辆汽车,先开出1辆,再开进2辆,现在停车场里有几辆车?算式是4-1+2,这样就比较形象,让学生观察,再列式计算。
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也要加强有序观察的训练,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观察方法的训练
观察的方法,就低年级而言,用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就是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具体地说,主要应进行以下三方面的训练。
1.应用旧知,指导观察
例如,教师让学生观察一幅画,图内有大小不同的7只五角星,要求学生按图意编出一道求一共有几个五角星的加法应用题,学生必须先回忆以下两个问题
(1)要求图内一共有几只五角星,可以分成几部分?
(2)这些五角星可以从哪些角度分成两部分?回忆这些知识,就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编出以下三道题。
A.图内有4个大五角星,3个小五角星,一共有几个五角星?
B. 图内大五角星比小五角星多几个?
C.图内小五角星比大五角星少几个?
2.对比观察,找出异同点
例如,给出9的乘法口决后(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页)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比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帮助记忆。
(1)观察比较它们的积,发现下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口决的积都比下一句少9。
(2)观察比较它们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发现积的个位数与十位数的和都是9。
(3)观察比较它们积的十位数与乘数,发现积的十位数都比与9相乘的数少1。积的个位数就是10减去与9相乘的数的差。
这样训练能使学生学会以前者为参照物,逐一观察,逐一对比,有次序地找出前后观察对象之间的异同点,进而发现其中的规律。
3.培养对比,设问,寻根究底的习惯
观察对比能为学生思维的启动打开广阔的天地,但要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观察能力的深刻性,还必须要求学生在找出规律的同时,多向自己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时能逐步养成“寻根问底”的习惯。例如二年级第二学期第39页有余数的除法和没余数的除法,要引导学生作对比。
(1)小英有20颗珠子,第5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
20÷5=4(串) 答:可以穿4 串。
(2)小英有20颗珠子,每6颗一串,可以穿多少串,还剩多少颗?
20÷6=3(串)………2(颗) 答:可以穿3串,还剩2颗。
再让学生观察,这两道题的条件、问题、得数、答案各有什么不同,然后还要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题有这样的不同?当学生发现它们产生区别的关键原因,是因为20÷5没余数,而20÷6有余数时,就会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上去,从而掌握了问题的实质。
观察是智慧的源泉,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观察能力三要素的培养,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这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吴正宪老师提出的儿童数学教育观包含了哪些基本观点
现实生活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
数学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对于儿童来说,现实生活更是他们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现实生活对于儿童形成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现实生活为儿童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儿童在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中所依赖的具体经验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就越具有概括性。因此,丰富多样的数学经验,能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和数学有关。例如,儿童都想玩拼图玩具,他们在选择玩具时就会考虑,一共有几个拼图玩具,有多少小朋友想玩,是玩具比人多,还是人比玩具多,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愿以偿。这是幼儿就会自发的进行多少比较。再如两个儿童在分食品时,他们会自觉地考虑如何平分。
这些实际上正是一种隐含的数学学习活动。类似的事情,在儿童的生活中会经常发生。儿童常常在不自觉之中,就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而这些经验又为儿童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二)现实生活帮助儿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论
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于具体的事物,儿童就很难理解。现实生活为儿童提供了通向抽象概念的桥梁。举例来说,有些儿童不能理解加减运算的抽象意义,而实际上他们可能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只不过没有把这种“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校里的数学‘联系起来。如果教师不是”从概念到概念“地教育儿童,而是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借助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就完全能够使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在儿童熟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如让儿童在游戏角中做商店买卖的游戏,甚至请家长带儿童到商店去购物,给儿童自己计算钱物的机会,可以使儿童认识到抽象的加减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也帮助儿童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
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知识。这种知识不是通过简单的“教”传递给儿童的,而是通过儿童自己的活动主动建构起来的。正如儿童的逻辑思维要通过儿童对自己的动作加以协调、反省和内化而获得一样,数学知识也是来源于儿童自己的活动: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协调自己的动作,同时也努力在头脑中协调它们的关系。这些关系最终建构成儿童头脑中的数学概念。
儿童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儿童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儿童在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的同时,也锻炼了抽象的能力。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让儿童获得某种结果,而“教”给儿童很多知识,或者希望儿童能“记住”什么数学知识,实际上就剥夺了他们自己主动获得发展的机会。事实上,无论是数学知识,还是思维能力,都不可能通过单方面的“教”得到发展,而必须依赖儿童自己的活动,也就是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获得。
儿童的活动过程就是和环境之间的主动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既包括和物(学习材料)的相互作用,也包括和人(教师、同伴等)的相互作用;既包括外在的摆弄、操作学习资料的过程,也包括内在的思考和反思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儿童不断吸收、同化新的经验,同时不断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教师“教”的作用,其实并不是在于给儿童一个结果,而在于为他们提供学习的环境:和材料相互作用的环境、和人相互作用的环境。当然,教师自己也是环境的一部分,也可以和儿童交往,但必须是在儿童的水平上和他们进行平等的相互作用。也只有在这样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儿童才能获得主动的发展。
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强调让儿童自己建构数学概念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教学的作用。学前教学对于儿童数学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完美主义者的七种特征
(1)对自己苛刻:完美主义者往往要求自己是英雄,在工作上,我们要求自己“更多、更快、更好”。结果,只能被累得精疲力竭。
(2)对他人挑剔:如果完美主义者是一个老板的话,绝对是一个难伺候的老板。我们在挑剔自己的同时,也会让周围的下属感到一种压力,因为我们对下属的要求必定也十分严格。
(3)自惭形秽:因为我们的内向和高标准,一件做得很出色的事情,也不能令我们满意,且常归咎于自己,因而我们常常自惭形秽。我们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能胜任。
此外,我们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4)顽固片面:我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我们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5)喜欢受人关注:我们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我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我们,我们会变本加厉,直至有人注意为止。
(6)过度自信:我们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入大企业工作,我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力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7)吹毛求疵:完美主义者更容易注意到一些小的细节的问题,并力求改进。我们喜欢寻根问底,不会只满足于看到事物的表象,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并能找到根本的解决办法。
总之,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事情都能按我们所设想的走下去,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并因此常常感到焦虑、紧张和不满。
有关科学技术的词语
描写科技的好词好句:
好词:
精益求精、废寝忘食、持之以恒、有始有终
寻根问底、一丝不苟、勤学苦练、孜孜不倦
坚持不懈、学而不厌、不耻下问、锲而不舍
造诣很深、功底扎实 、博采众长、善于总结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追根求源
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接二连三、触动灵感
辗转反侧、恍然大悟、硕果累累、再接再厉
再展宏图、壮志凌云、精心描绘、振兴中华
好句:
1、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全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
2、你们在想要攀登到科学顶峰之前,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4、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
5、科学就是开拓者手中的拐杖。
6、科学是绮丽漂亮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7、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因为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学者属于祖国。
8、科学是一切生活的基础,如同一把钥匙,为我们开辟前进的道路。
9、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积聚事实。
10、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11、一个科学家应该考虑到后世的评论,不必考虑当时的辱骂或称赞。
12、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
13、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
14、科学的敌人并不比朋友少。
15、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16、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
17、科学固然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献给他的祖国。
18、科学是开启智慧的钥匙,引领你走向知识的殿堂。
19、在历史上,任何科学上的重大发明创造,都是由于发明者充分发挥了这种独创精神。
20、科学就是生产力的父亲。
21、科学就是医治愚昧的一种良药。
22、想喝水时,仿佛能喝下整个海洋似的--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来,一共也只能喝两杯罢了--这是科学。
23、在科学工作中,不愿意越过事实前进一步的人,很少能理解事实。
24、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
25、科学就是创造未来的金钥匙。
26、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27、科学要求一切人不是别有用心而心甘情愿地献出一切,以便领受冷静的知识的沉甸甸的十字勋章这个奖赏。
28、科学是到处为家的--不过在任何不播种的地方,是决不会得到丰收的。
29、科学总是革命的、非正统的;这是它的本性;只有科学在睡大觉时才不如此。
30、科学成就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唯有长时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
31、科学就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武器。
32、科学赐予人类最大的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