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正法的动物打一个生肖-就地正法斩首示众
1.历史上的赵高是怎样的一个人?
2.就地正法什么意思?
3.就地正法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4.谁能给我一些清朝文字狱历史资料
历史上的赵高是怎样的一个人?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一说赵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
秦始皇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帝。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扩展资料
赵高——大秦帝国的终结者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他自封始皇帝,他相信自己的秦朝能够千秋万代、绵延万世。可万万想没想到,在他后,秦朝仅仅传了两世就被灭亡了。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赵高。
赵高本来是秦国宗室远亲,由于他的母亲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就被收入秦朝宫中。他深知身份十分卑微,且母亲因律获罪,故自幼努力读书,在秦朝法律上狠下苦功,逐渐精通法律刑令。
后来秦始皇听说赵高为人勤奋好学,且精通法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深得秦始皇宠信,于是秦始皇想让赵高去服侍他最喜爱的大儿子扶苏。可是扶苏很看不惯赵高的为人,认为他阿谀奉承,故公然拒绝,两人的敌对因此埋下。
但秦始皇对赵高很宠爱,不以为然,于是就将赵高分给小儿子胡亥,让他教导胡亥学习秦朝律法。然而,秦始皇的这一做法,竟然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一段最具传奇色彩的狼狈为奸。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云游途中于沙丘平台。秦始皇一,赵高便正式踏上中国政治界的舞台,并在此后的两三年里,泱泱大秦帝国的命运便与其息息相关,直到帝国崩塌,赵高命陨。
其实在云游途中,秦始皇已经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拟定好诏书指认太子扶苏为继承人,并吩咐赵高火速派使者发出诏书。但赵高知道自己与扶苏向来不合,担心太子扶苏继承帝位后,对自己的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暗中扣压了遗诏。
不久,秦始皇病故。赵高封锁住一切消息,他知道自己的成败在此一举。于是他亲自跑去找胡亥和李斯商议,他抓住了胡亥的野心和胆小,又抓住了李斯贪图功名利禄的心里,成功地说服了胡亥和李斯一起篡改遗诏,并立胡亥为皇帝。
赵高很清楚,扶苏的威望之高,如果扶苏不,胡亥抢来的帝位就不保。于是,赵高以秦始皇的名义,伪造了一份命令扶苏自尽的诏书。扶苏接到诏书,知道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便毅然饮下毒酒自尽。紧接着,赵高又以新帝胡亥的名义赐蒙恬自尽。
此时,胡亥登上皇位正沉迷于穷奢极欲的生活中,朝中大权可谓在赵高一人之手。然而他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宫廷之中大屠杀拉开了序幕,并且历史上最残忍的兄妹残杀首次上演。
赵高首先修订了严刑峻法并了蒙毅等群臣,紧接着将矛头指向了秦王氏族。他命人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抓到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将十个公主拉出去分裂肢体处。
至此,赵高的欲望已经无法填平了,他不在只局限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之后,他设计杀了李斯,并逼了胡亥。等他身边所有的人被他杀完了,他的期也到了。最后,秦王子婴在斋宫杀了赵高,又诛灭赵高三族,在咸阳示众。
纵观赵高的一生,他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可叹、可恨啊!
百度百科-赵高
就地正法什么意思?
词目
就地正法
发音
jiù dì zhèng fǎ
释义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刑。
引用
《隋唐演义》第83回 施青目学士识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镇 ...则一日,圣旨已下,准学士李白所奏。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 就地正法 。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正是: ... 《五代史演义》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 ...去,复着将吏赍诏,追至半途,说他有意谋叛,拟俟郊祀日作乱,可 就地正法 等语。殷无从辩诬,只好伸颈就戮,一道冤魂,投入冥府,与... 《元史演义》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 ...他兄子宋阿重絷送,当问了数语,囚入槛车,一面请旨处置,旋奉诏 就地正法 。蛮境敉平,云、贵总算安靖,连八百媳妇,也不再征。惟刘... 《元史演义》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诸将班师 避大内皇儿寄养 ...剌都古彖失,举家赴水,还有幼弟二人,及子三人,被怯烈擒住, 就地正法 。只禄余不知下落,大约是远奔西裔了,余党悉平,云南大定... 《明史演义》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 ...,又获贼五百余人,男妇老幼共数千人,并将石城毁去,所有俘虏, 就地正法 。惟把满四、火敬两人,械送京师,按律伏诛,自在意中。项... 《明史演义》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循,不胜幸甚! 这疏本意,明明是谏阻南巡,且请将逆藩 就地正法 ,以免意外。不料武宗得奏,毫不采用,只饬令将逆藩看管,... 《明史演义》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 ...不禁皱起眉来,原来复旨所称:“汪直系海上元凶,万难肆赦,即命 就地正法 ”云云。宗宪一想:“这事如何了得,但朝旨难违,只好将直... 《清史演义》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 ...,并不提起么妹。九重深远,哪里知晓?只命将王囊仙、韦七绺须, 就地正法 ,封勒保为威勤侯。么妹的官绩,都付诸流水而去。后人陈云... 《清史演义》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 ...福瑱及黄文英等押解南昌。巡抚沈葆桢,迅速奏闻,上谕下来,叫他 就地正法 。自是福瑱被磔,黄文英、洪仁;;、... 《清史演义》第七十六回 山东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严渠魁自尽 ...,文洸随马仆地,毓兰急督亲卒突进,生生的将他擒住。审讯是实, 就地正法 ,余捻不过数百人,擒斩殆尽,就使有几个逃出,也被各军搜... 《彭公案》第三十六回 赛李广火烧避侠庄 杨香武见驾安乐亭 ...有这等事!”旨意下来:“着扬州府知府查抄避侠庄
拿获周应龙等 就地正法
勿容一名漏网!”心中又想着要把黄三太、杨香武杀了
以... 《彭公案》第四十回 恶法师古庙行刺 镔铁塔施勇擒贼 ...我要是到了任
必要留心查拿盗贼
好者劝其改邪归正
不好之贼
就地正法 !“李七侯说:“这是理应如此。”二人正走着
见道... 《彭公案》第七十四回 扮阴曹夜审花得雨 送密信钦差访贼人 ...。彭公递了一个折子
奏花得雨所作之恶。旨意下来
将花得雨即行 就地正法
李通等皆斩首示众。彭公钦赐“剪恶安良”匾额。同知法福... 《清史稿》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务衙门行走。甲戌,复刑名解勘旧制,除军务省分及情事重大者,仍 就地正法 ,馀不准行。丙子,命胡燏棻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己卯...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枷号亦一概芟削,刑制较为径省矣。 惟 就地正法 一项,始自咸丰三年。时各省军兴,地方大吏,遇土匪窃发,...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五 ...。出为河南布政使,擢福建巡抚。时粤寇初平,游勇土匪肆掠,疏请 就地正法 ,报可。九年,再乞终养,许之。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 一盛一衰世情商冷暖 忽从忽违辩语出温柔 ...。那家店就此没了。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 就地正法 。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了。到了今日... 《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呈履历参戎甘屈节 递衔条州判苦求情 ...以不顾人家的面子。我想现在既已审问明白,都是积年巨盗,本应该 就地正法 的,我们如今且不要批下去,电谕海州梅牧把这些人犯的案件... 《雍正剑侠图》第三十三回 小侠客风雪下书信 三勇士夜闯八卦山 ...肩头拢二背“唰、唰、唰”,五花大绑把刘俊给捆啦。“推到大厅前 就地正法 ,杀了!”“刘俊一瞧,心想:你是成名的前辈,我刘俊来到... 《雍正剑侠图》第七十二回 骆驼岭巧得赤金牌 碧霞僧行道黄土坡 ...,由于在林清地面把解任知州李文惠给劫了,结果叫官府把他拿住, 就地正法 ,把王通就给杀了。 王通是把大伞,遮着这姐...
就地正法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词目
就地正法
发音
jiù dì zhèng fǎ
释义
在犯罪的当地执行刑。
引用
《隋唐演义》第83回 施青目学士识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镇 ...则一日,圣旨已下,准学士李白所奏。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 就地正法 。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正是: ... 《五代史演义》第五十一回 滋德殿病终留遗嘱 高平县敌忾奏奇勋 ...去,复着将吏赍诏,追至半途,说他有意谋叛,拟俟郊祀日作乱,可 就地正法 等语。殷无从辩诬,只好伸颈就戮,一道冤魂,投入冥府,与... 《元史演义》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 ...他兄子宋阿重絷送,当问了数语,囚入槛车,一面请旨处置,旋奉诏 就地正法 。蛮境敉平,云、贵总算安靖,连八百媳妇,也不再征。惟刘... 《元史演义》第四十五回 平全滇诸将班师 避大内皇儿寄养 ...剌都古彖失,举家赴水,还有幼弟二人,及子三人,被怯烈擒住, 就地正法 。只禄余不知下落,大约是远奔西裔了,余党悉平,云南大定... 《明史演义》第四十二回 树威权汪直窃兵柄 善谲谏阿丑悟君心 ...,又获贼五百余人,男妇老幼共数千人,并将石城毁去,所有俘虏, 就地正法 。惟把满四、火敬两人,械送京师,按律伏诛,自在意中。项... 《明史演义》第五十三回 伍文定纵火擒国贼 王守仁押俘至杭州 ...循,不胜幸甚! 这疏本意,明明是谏阻南巡,且请将逆藩 就地正法 ,以免意外。不料武宗得奏,毫不采用,只饬令将逆藩看管,... 《明史演义》第六十六回 汪寇目中计遭诛 尚美人更衣侍寝 ...不禁皱起眉来,原来复旨所称:“汪直系海上元凶,万难肆赦,即命 就地正法 ”云云。宗宪一想:“这事如何了得,但朝旨难违,只好将直... 《清史演义》第四十二回 误军机屡易统帅 平妖妇独著芳名 ...,并不提起么妹。九重深远,哪里知晓?只命将王囊仙、韦七绺须, 就地正法 ,封勒保为威勤侯。么妹的官绩,都付诸流水而去。后人陈云... 《清史演义》第七十四回 僧亲王中计丧躯 曾大帅设谋制敌 ...福瑱及黄文英等押解南昌。巡抚沈葆桢,迅速奏闻,上谕下来,叫他 就地正法 。自是福瑱被磔,黄文英、洪仁;;、... 《清史演义》第七十六回 山东圈剿悍酋成擒 河北解严渠魁自尽 ...,文洸随马仆地,毓兰急督亲卒突进,生生的将他擒住。审讯是实, 就地正法 ,余捻不过数百人,擒斩殆尽,就使有几个逃出,也被各军搜... 《彭公案》第三十六回 赛李广火烧避侠庄 杨香武见驾安乐亭 ...有这等事!”旨意下来:“着扬州府知府查抄避侠庄
拿获周应龙等 就地正法
勿容一名漏网!”心中又想着要把黄三太、杨香武杀了
以... 《彭公案》第四十回 恶法师古庙行刺 镔铁塔施勇擒贼 ...我要是到了任
必要留心查拿盗贼
好者劝其改邪归正
不好之贼
就地正法 !“李七侯说:“这是理应如此。”二人正走着
见道... 《彭公案》第七十四回 扮阴曹夜审花得雨 送密信钦差访贼人 ...。彭公递了一个折子
奏花得雨所作之恶。旨意下来
将花得雨即行 就地正法
李通等皆斩首示众。彭公钦赐“剪恶安良”匾额。同知法福... 《清史稿》卷二十四 本纪二十四 ...务衙门行走。甲戌,复刑名解勘旧制,除军务省分及情事重大者,仍 就地正法 ,馀不准行。丙子,命胡燏棻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己卯...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 ...,枷号亦一概芟削,刑制较为径省矣。 惟 就地正法 一项,始自咸丰三年。时各省军兴,地方大吏,遇土匪窃发,... 《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八 列传二百三十五 ...。出为河南布政使,擢福建巡抚。时粤寇初平,游勇土匪肆掠,疏请 就地正法 ,报可。九年,再乞终养,许之。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五回 一盛一衰世情商冷暖 忽从忽违辩语出温柔 ...。那家店就此没了。因为案情重大,并且是积案累累的,就办了一个 就地正法 。云岫的一妻一妾,也为这件事,连吓带痛的了。到了今日... 《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呈履历参戎甘屈节 递衔条州判苦求情 ...以不顾人家的面子。我想现在既已审问明白,都是积年巨盗,本应该 就地正法 的,我们如今且不要批下去,电谕海州梅牧把这些人犯的案件... 《雍正剑侠图》第三十三回 小侠客风雪下书信 三勇士夜闯八卦山 ...肩头拢二背“唰、唰、唰”,五花大绑把刘俊给捆啦。“推到大厅前 就地正法 ,杀了!”“刘俊一瞧,心想:你是成名的前辈,我刘俊来到... 《雍正剑侠图》第七十二回 骆驼岭巧得赤金牌 碧霞僧行道黄土坡 ...,由于在林清地面把解任知州李文惠给劫了,结果叫官府把他拿住, 就地正法 ,把王通就给杀了。 王通是把大伞,遮着这姐...
谁能给我一些清朝文字狱历史资料
清朝时期的文字狱是空前绝后的,而且随着统治的稳固而加深,越是统治稳定的时期,文字狱就越是登峰造极,至乾隆时期,以是无以附加的强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因此而扭曲变形。按照鲁迅的说法,“文苑中实在没有不被蹂躏的处所了”(《且介亭杂文·买〈小学大全〉记》。顺治帝兴文字狱7次,康熙帝兴文字狱12次,雍正帝兴文字狱17次,乾隆帝兴文字狱130多次。以下是清代历朝重要的文字狱案件。
顺治朝的文字狱
清朝文字狱的开端,起于顺治四年——广东和尚函可身携一本纪录抗清志士悲壮 顺治
事迹的史稿《变记》,被南京城门的清兵查获,在严刑折磨一年后,定谳流放沈阳。次年,又有毛重倬等坊刻制艺序案,毛重倬为坊刻 制艺所写的序文不书“顺治”年号,被大学士刚林认为是“目无本朝”,有关“正统”的“不赦之条”。由此规定:“自今闱中墨牍必经词臣造订,礼臣校阅,方许刊行,其余房社杂稿概行禁止”。从此诞生了清朝言论检查 官,开始了中国的言论出版审查专制,中国人的“言论自由之人权”由此大倒退。
康熙朝的文字狱
跟之后的雍正、乾隆两朝相比,康熙朝的文字狱还不算非常严重,但是也杀戮了大批文人。 明史案 从庄廷鑨明史案说起,却说明熹宗天启朝内阁首辅朱国祯受魏忠贤排挤,告病回到老家浙江乌程,编了 康熙
一本《皇明史概》并刊行,未刊的稿本有《列朝诸臣传》。明亡后,浙江湖州有个叫庄廷鑨的富户,他是个盲人,受“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的鼓舞,也想搞一部传世史作。但他自己并不通晓史事,于是出钱从朱国祯后人处买了史稿,并延揽江南一带有志于纂修明史的才子,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在叙及南明史事时,仍尊奉明朝年号,不承认清朝的正统,还提到了明末建州女真的事,如直写努尔哈赤的名字,写明将李成梁杀努尔哈赤的父祖,斥骂降清的尚可喜、耿仲明为 “尚贼”、 “耿贼”,写清军入关用了 “夷寇”等等,这些都是清廷极为忌讳的。这部《明史辑略》刊刻后,起初并无事,只因几年后几个无耻小人,想去敲诈庄家,才惹出事来。当时主事者庄廷鑨已去多年,庄父仗着有钱买通官府将敲诈者一一顶回。不想一个叫吴之荣的小官一怒之下告到了北京。鳌拜等人对此大感兴趣,颁旨严究。于是与庄氏《明史》有关连的人大祸临头。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日,在山水秀丽的杭州城,清军将《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为《明史》写序的、校对的,甚至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在弼教坊同时或凌迟、或杖毙、或绞,一时血间天堂。“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受牵连发配充军。 明史案开了以“逆书”索赂的恶劣先河。一些恶棍效法吴之荣,去挑别人书文中的纰漏,牵强附会,指为“逆书”,漫天敲诈。如孙奇逢所编的《甲申大难录》被人控告是纪念亡明,孙奇逢因此被押进京入狱,经人营救方才出狱。后来竟发展到歹徒们索性自制逆书,想敲诈谁就把谁的名字列上。这要数沈天甫、夏麟奇、吕中等人胆最大、心最黑。他们刻印一本诗集,假托为陈济生所编,书中作者为大江南北名士巨室七百余名。康熙六年(1667年)沈天甫到内阁中书吴元莱家索银两千两被拒,遂将此书检举报官,经刑部审理大白真相,沈天甫四人被斩于西市。 黄培诗案 康熙五年(1666年),山东发生了黄培诗案。黄培是山东即墨人,明末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使,明亡后,隐居在家。曾经接济过于七农民起义军,所作诗如“一自蕉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人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反映出黄培反清的民族思想,他还和一帮同道结为大社。告黄培的人是他家世奴家仆黄宽之孙黄元衡。黄元衡本姓姜,在他考中进士、当上翰林后,为了归宗还姓,解除与黄家的主仆名分,就向官府控告黄家私下刻印并收藏有“悖逆”的诗文书籍等。因此黄培等十四人被捕入狱,被处斩。姜元衡还嫌不够,又伙同恶人上了一道《南北通逆》的禀文,指控顾炎武等“故明废臣”和对清廷怀有二心之人,南北之间的通信,不是密谋造反,就是诽谤朝廷。在这份居心叵测的禀文中,姜元衡点了约三百人的名字,企图制造一件大案。此案果然被弄到奉旨办理的地步,山东总督、巡抚也亲自过问。顾炎武为此被囚禁了近七个月,经朱彝尊等人四处营救才出狱。 《南山集》案 翰林院编修戴名世对清廷随意篡改明朝历史甚感愤慨,他通过访问明朝遗老和参考文字资料写了一本记录明末历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年(1711年),书印出十年后被人告发,因为书中用南明年号并涉及多尔衮不轨之事,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将戴名世凌迟处,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岁以上者立斩,女子及十五岁以下男子,发给清朝功臣家作奴仆。同乡方孝标曾提供参考资料《黔贵记事》,也和戴名世同样治罪;戴氏同族人有职衔者,一律革去;给《南山集》作序的汪灏、方苞、王源等处斩刑;给《南山集》捐款刊印出版的方正玉、尤云鹗等人及其妻、子,发宁古塔充军。由《南山集》受到牵连的有三百多人,后来康熙帝故作慈悲,改戴名世凌迟为斩刑,本来应处斩刑之人如戴家、方家都流放黑龙江,方孝标已,但仍被发棺戮尸。 徐转案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民间有说唱艺人徐转,用说唱的方法写历史。这本是一代创举,但是康熙帝认为他亵渎历史,就将徐转问斩了。
雍正朝的文字狱
年羹尧案 雍正朝的文字狱始自年羹尧案。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进士出身而有用兵之才,在川藏一带平叛屡建 雍正
功勋,康熙末年授定西将军、兼理川陕总督,一意依附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胤禛继位后,年羹尧备受宠信,累授川陕总督、太保、抚远大将军,爵封一等公。年羹尧又因妹妹是雍正的妃子,开始居功自傲,胤禛早就想杀一儆百,只是苦于没有借口。雍正三年(1724年)二月,出现“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的天文奇观,臣僚上表称贺,胤禛特别注意年羹尧的奏表,并找到了“毛病”,一是字体潦草,二是将成语 “朝乾夕惕”写成了“夕惕朝乾”,此语意为终日勤慎,就是写倒了意思也不变。雍正可不管这些,认为年羹尧居功藐上,心怀不轨,那些对年羹尧有怨怼的人见皇上带了头,便群起而攻之,于是年羹尧被劾成九十二条大罪。胤禛令年羹尧自裁,亲族、同党或斩首或流放或贬谪,凡是与他有一丝牵连的人统统受到处罚。 年羹尧后七天,汪景祺斩首示众,即汪景祺西征随笔案。汪景祺,浙江杭州人,雍正初年,他的朋友胡期恒任陕西布政使,是其上司年羹尧的心腹。汪景祺前往探访,乘机投书干谒年羹尧,做了年羹尧的临时幕客。汪景祺这次西游著有《读书堂西征随笔》二卷,献年羹尧收藏。年羹尧得罪抄家,《西征随笔》被缴进宫中。雍正读后咬牙切齿地在首页题字云:“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弗使此种得漏网也。”大约是随笔提及“狡兔,走狗烹”,本是提醒年羹尧。胤禛因此愤恨,但是又要表现自己孝道,处罪谕旨只称汪景祺“作诗讥讪圣祖仁皇帝,大逆不道”。于是汪景祺被定处斩,枭首示众,其头骨在北京菜市口枭示了十年。妻子儿女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满洲军士)为奴;兄弟叔侄辈流放宁古塔;疏远亲族凡在官的都革职,交原籍地方官管束。由于牵累的人多,汪景祺侨居的平湖县城甚至传出“屠城”的谣言,居民惊惶逃窜。 与年羹尧有牵连的还有钱名世名教罪人案。钱名世字亮工,江苏武进人,与年羹尧是乡试同年,大概因此而有交谊。雍正二年(1724年),权势赫赫的年羹尧进京觐见,钱名世赠诗谀颂,有“分陕旌旗周召伯,从天鼓角汉将军”、“钟鼎名勒山河誓,番藏宜刊第二碑”等诗句。年羹尧受诛,钱名世当然在劫难闻逃。雍正给他加的罪名是“曲尽谄媚,颂扬奸恶”。但没有杀他,只是把他革职逐回原籍,却又御书“名教罪人”四字,命钱名世原籍地方官制成匾额,挂在钱家中堂上。奇耻大辱的“名教罪人”四字不但使钱名世无脸做人,而且使他的子子孙孙都抬不起头。胤禛还命常州知府、武进知县每月初一、十五去钱家查看匾额悬挂情形,如未悬挂则呈报巡抚奏明治罪。这还不够,当钱名世离京时,雍正又命京官自大学士、九卿以下都作讽刺诗为钱名世“赠行”,结果共有三百八十五人奉诏作诗。雍正一一过目后,交付钱名世辑成专集,题为《名教罪人诗》,刊印后颁发全国学校,让天下士子人人知晓。讽刺诗作得够味的给予表扬,不够味的给予处分。正詹事陈万策诗中有句:“名世已同名世罪,亮工不异亮工奸”(指南山集案的戴名世,而年羹尧也字亮工),措意尖刻,造句新巧,得到雍正夸奖。而翰林侍读吴孝登则因诗句“谬妄”,被发配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作诗的人当中,有叫查嗣庭的,他批判钱名世“百年遗臭辱簪缨”;有叫谢济世的,他批判钱名世“自古奸谀终败露”;但是不久,他们就跟着遭殃,亡国奴做猪做狗,仍不免挨噬。 隆科多是不得不提的人物,他是康熙帝孝懿皇后的弟弟,一等公佟国维之子,康熙末年官至步军统领、理藩院尚书,雍正初年袭爵一等公,授吏部尚书,加太保。隆科多和年羹尧一样,是雍正的重臣,没有他二人,很难登位,尤其是隆科多,据说还直接参与了弑君改诏篡位。雍正的江山坐稳了,就要除掉知道秘密的人,年羹尧已除,隆科多也必须去。雍正五年(1727年)十月,隆科多因私藏玉牒(皇室宗谱)罪付审,诸王大臣合议劾隆科多犯有四十一条大罪,得旨永远圈禁,家产追补赃银,其二子也受处分。次年,隆科多于禁所。 而与隆科多案有关的查嗣庭案结束于隆科多治罪前数月。查嗣庭字润木,号横浦,浙江海宁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选入翰林,经隆科多保奏授内阁大学士大夫,后又经左都御史蔡王廷保奏授礼部左侍郎。该文字狱详见清初六家卷查慎行传,雍正五年(1727年)五月,案件结束,查嗣庭戮尸、枭首,亲族或斩或流放,牵连的江西官员统统革职。不仅如此,由于汪景祺、查嗣庭都是浙江人,雍正进而迁怒于浙江士人。查嗣庭下狱的次月,即雍正四年(1726年)十月,清廷特设浙江观风整俗使,专职监视士人,整顿士风(接着东南各省相继设立观风整俗使)。十一月又下诏停止浙江士人乡试、会试。吏部侍郎沈近思上疏拥护,说汪、查等人使“越水增羞,吴山蒙耻”,条陈整顿风俗、约束士子的十条建议,雍正批转浙江巡抚和观风整俗使议行。雍正六年(1728年)八月,经浙江总督李卫请求,雍正才解除停止乡会试的诏令,两年后撤消观风整俗使。 谢济世案、陆生楠案 其后又有谢济世案、陆生楠案,两案都胎育于李绂、田文镜互参事件。田文镜是监生出身,从州县小吏历练而上,雍正二年(1724年)擢受河南巡抚。他政令严苛,嫌科甲出身的官员办事懦缓,接连劾罢三四员州县官,其中有信旭知州黄振国,系左都御史蔡王廷所荐。 雍正四年(1726年),新授直隶总督的李绂上任取道河南,田文镜循例迎送。科甲出身的李绂忍不住指责田文镜,说他不该有意蹂躏读书人。于是田文镜上密疏参劾李绂因与黄振国等人科举同年,所以有意袒护,言下之意是说李绂等人私结朋党。不久,李绂入京觐见,陈述田文镜贪虐及黄振国等人冤抑情状。雍正稍加调查,就怀疑李绂等科甲出身的人在搞朋党。 同年冬,浙江道监察御史谢济世上疏参劾田文镜十罪。雍正把奏疏退还,而谢济世坚持要上疏。雍正一怒之下把谢济世革职逮捕,大学士、九卿、科道会审拟斩。由于谢济世所劾与李绂所劾内容完全一致,都为黄振国鸣冤,黄振国是蔡王廷所荐,蔡王廷与李绂关系亲密,雍正于是认定这几个人在搞朋党,将谢济世减发配新疆阿尔泰;蔡王廷降为奉天府尹;李绂降为工部侍郎(不久革职)。陆生楠,举人出身,以军功迁授吴县知县。引见时雍正见他应对滞讷,“举动乖张”,便把他扣下来留京学习办事,后改除工部主事。再引见时,雍正见他傲慢不恭,所呈奏折又写有“五经四书中如‘惠迪吉’、‘从逆凶’,何以异于佛老”等句,觉得是讽刺自己。雍正进而想到他是广西人,与谢济世是同乡,而李绂原先做过广西巡抚,“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之处”。于是命把陆生楠革职,也发配阿尔泰。 陆生楠在阿尔泰著有《通鉴论》十七篇,竟成陆生楠通鉴论案的祸源。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驻守阿尔泰的振武将军、顺承郡王锡保疏劾陆生楠《通鉴论》十七篇,文中“抗愤不平之语甚多,其论封建之利,言辞更属狂悖,显系排议时政”,《通鉴论》随本缴进。雍正雍正得奏,于七月初三日谕内阁,对《通鉴论》中的“狂悖”议论逐条加以批驳。批驳完,雍正“提议”将“罪大恶极,情无可逭”的陆生楠就地正法,命九卿、翰詹、科道定拟陆生楠应治之罪。从官当然遵旨惟谨,这年年底,陆生楠在阿尔泰军中处刑。 锡保在疏劾陆生楠的同时,对谢济世也参了一本,说谢济世所著《古本大学注》毁谤程朱,书随本缴上,即谢济世注大学案。雍正读过后颂谕内阁,认为谢济世不仅毁谤程朱,而且对时政“恣意谤讪”,尤切齿于《注》中所去:“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一句,咄咄逼问道:“试问谢济世:数年以来伊为国家敷陈者何事?为朕躬进谏者何言?朕所拒者何谏?所饰者何非?除处分谢济世党同伐异、诬陷良臣之外,尚能指出一二事否乎?”然后命朝臣议谢济世应治之罪。众臣拟谢济世与陆生楠一同处,雍正心血来潮,密谕锡保在杀陆生楠时把谢济世一同绑赴刑场,最后却宣布谢济世免,不知当时两人是何感受。 曾静、吕留良案 雍正六年(1728年)九月二十六日傍午,陕西西安的一条大街上,川陕总督岳钟琪正乘轿回署,突然有人拦轿投书。这就是曾静、吕留良之狱,详见江东义士卷吕留良传。案结处置,吕留良、吕葆中父子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吕毅中斩立决;吕留良诸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家产悉数没收。吕留良学生严鸿逵开棺戮尸,枭首示众,其孙发遣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学生沈在宽斩立决;黄补庵(已)嫡属照议治罪;刊印、收藏吕留良著作的车鼎丰等四人判斩监候,另二人同妻子流放三千里外,还有十数人受杖责。而曾静供词及忏悔录,集成《大义觉迷录》一书,刊后颁发全国所有学校,命教官督促士子认真观览晓悉,玩忽者治罪。又命刑部侍郎杭奕禄带领曾静到江浙一带等地宣讲,命兵部尚书史贻直带领张熙到陕西各地宣讲。可笑的是老子定案、儿子翻案,雍正曾声明“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究诛戮”,然而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继位,尚未改元就公开翻案,命将曾静、张熙解到京师,于十二月把二人凌迟处,并列《大义觉迷录》为。(准确的来说,曾静、吕留良案涉及到谋叛未遂,不符合“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的定义,并非典型的文字狱案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