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略同公众号-所见略同的主人公
1.你的跨年夜是怎么度过的?
2.当丁太升遇到杨坤,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3.关于当今中国物价膨胀的一些问题。
你的跨年夜是怎么度过的?
1
昨天跨年夜,家里洗衣机正在甩干衣服,我正在码字准备很矫情地跟2016再见跟2017Say hello,炉子上砂锅里炖着半只鸡,泡好的香菇还没入锅,那爷俩一个占着一个沙发各自抱着手机……忽然家里就停电了。本来打算追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就没能听。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去年开始做跨年演讲,名为《时间的朋友》。并宣布每年的12月31号晚上都要举行一场跨年演讲,同时宣称要将这个演讲持续办20年,并预售了20年的门票,也就意味着2034年1月1日,最后一次跨年演讲结束……这些门票据罗振宇本人表示都被一抢而空。
2016年的跨年演讲由深圳电视台直播,共220分钟。今年的跨年演讲邀请的嘉宾是王石,他讲了15分钟。看了目录,还没听老罗的演讲,就先听了王石的内容。他讲的是“我的终身学习”。
王石的2016大概可以用非比寻常还形容吧?万科被举牌,他与“门口的野蛮人”的争端……等等,都是原由。老罗在介绍他的时候说,“他在60岁到70岁之间,给自己做了一个计划,说每年要读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学……”王石这个人在我心目中,始终都是“神一样的存在”,本来是要听老罗的跨年演讲,却因为是在得到上的“回听(回看)”,先听了王石。
他讲的是学习。
结合切身体会,王石讲了“吃饭、睡觉、运动”三个方面的学习。大概因为年龄的原因吧,对他所讲的内容就感觉特别的认同。另一位房地产大佬万通冯仑也说过:人活着有几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修吃饭睡觉,无论出了多大状况都照吃照喝照睡,非常不容易。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吧!
往往睡一好觉,是最好的医疗,一觉醒来…………
从更长远的看,你眼前很焦虑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如何来调整自己,来学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在压力下放松自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王石更多讲的是“自律”,老罗的演讲信息量很大,读文稿的速度比听演讲快,我边看文稿边听,算是把跨年演讲补上了。
听到的主题其实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2
2016年我自己付费上了几堂课。也算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秋叶PPT,网易公开课。好像是139还是199元的课程,没听完。PPT我早在2000年就会做,但一直没有什么长进,想把PPT做得高大上一点,就报名学习。因为是网络课程,随时可以继续上,但好像我想半途而废了,因为觉得做PPT并不是我的强项,兴趣索然。
刘主编的写作课。是去年春节前夕报的名。付费的课程,但如果每期都能按时交作业,结束时学费退还。我觉得这可以是个很好的约束,每周一篇读书笔记、一篇1500字以上的文章。交第一期作业恰好是大年三十(其实是廿九),隔了一周,是春节假期结束从长沙返回的晚上,深夜12点前提交作业后,会长长地由衷地嘘一口气——咱也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啊!十周的学习期结束,刘主编将学费退回,还寄了小礼物。
刘主编虽然没有对写作的具体指点和点评,但却让我实践了一周读一本并写书评的可能性,并且期间有一篇文章被主编评为最佳。象戴了朵小红花。后来我的文章能结集出版,于是证刘主编写了推荐语。
2016我还参加了一期剽悍一只猫老师的公众号写作课。在听他的课之前,我的公众号已经写了半年多,没有分栏,当流水账记录,他指出了我需要提升的地方,从自动回复、菜单栏设计到作者介绍,现在想起来,还是特别地感谢。
年底的时候,状态不是很好,看到阿何老师的写作训练营,就报了名。他跟刘主编一样,都是毕业于清华大学,创办了“职场充电宝”公众号。我对能写一手好文的理科生素来敬仰,阿何老师就是,他用思维导图讲课,思维特别的缜密,逻辑特别的清晰,七、八节课听下来,最大的收获是知道去哪里找热点,怎么把标题写得更吸引人……
我还在微信群听过各种各样的课程,手机摄影、公众号排版等,印象比较深是有一次付了9.9元,听一位女老师讲心灵成长方面的课程。其实不是太习惯她在群里称呼学员“亲爱的宝贝们”,觉得挺肉麻,后来又想“既来之则安之”,“就是听听她有什么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一个小时把课听完,直听到她讲雾霾,“如果所有的人都做好事,能集体发愿,雾霾都会消散……”我就呵呵了。
虽然不太赞同这样的世界观,也算是多了个角度了解人性。我完全接受不同的三观。
今天是元旦,特别大的雾霾。把新年第一天的快乐喜庆气息都冲淡了很多。但身处这样的环境,除了做做防护,比如启用空气净化器戴口罩,除了接受,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也想起,昨晚的跨年夜,放鞭炮的人少之又少,大概是不愿给雾霾再加重一层吧?!
3
因为有了“年历”的纪事,有了新旧的交替,便可以使人能从容地规划一些事情,这是过年的好处。虽然未完成的工作不可能随旧年的结束而终结,该做的事情一件也不会少,该还的账单也不会因为过年而一笔抹掉……
2016的跨年演讲我最喜欢最后一个部分,新年的钟声敲响后,老罗讲的是“那些男孩教我的事”。讲到了“得到”的几个专栏作者,李翔,吴军,和菜头,李笑来,最后还提到了他家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他们教给“我”的特别重要的事,“过去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熟悉罗辑思维和我的人,知道我经常口头禅讲一个字,叫磕。磕和自律看起来是一回事,都是欺负自己,背后都有自虐嘛,但是好像又不一样。磕是什么?磕是不管自己怎么样,都要把事做好。自律是什么?自律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从而把事做好。
听老罗的演讲,在未来的十八年里,也许会成为象当年的春晚一样的习惯吧?
十八年的时间现在看过去觉得很漫长,将来回望,可能只在眼前。“一个人毁灭自己的方式就是不成长 。太多的人,六十岁就了,八十岁才埋,后面的二十年活得没价值。”
我们当然要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比如当下的2017,我所能暂时想到的:
公众号每周至少更新五篇原件文章。
每周至少读一本书并写书评。
健身且体重保持在52.5公斤左右。就酱。
……
目光炯炯内心温暖 微信公众号丁是丁ID:dsd555555
当丁太升遇到杨坤,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最近音乐界有太多的奇葩事,有《独角戏》抄袭张杰《他不懂》的部分旋律,有丁太升吐槽张艺兴没文化,更有杨坤diss丁太升节目内外故意炒作人设。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让人想想都觉得奇葩,特别是当音乐?专家?丁太升遇到音乐?行家?杨坤的时候,又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呢?
近期丁太升因?毒舌?一事,接连上热搜。他在《天赐的声音》中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对高进音乐的反感,土味十足,一点音乐性也没有,并且还表示王力宏的音乐才叫洋气。
对于丁太升的锐评,高进直接讽刺丁太升:?我不能逼着你,你的口评,你的巧舌如簧没有问题,就像我非得逼得你长得帅一样。
如果听过《我的好兄弟》这首歌,就应该知道这首音乐出自高进之手,他是一个很有音乐才华的人,他的歌曲在大众当中传唱度非常高,其实?土?到谈不上,只是比较接地气。而丁太升上来就以?土?否定高进几十年的努力,未免太托大了。
丁太升还在个人社交平台上点评张艺兴在《我是创作人》中唱的歌曲,直言:?张艺兴是真没文化,也不懂音乐。
这一点评,瞬间引爆网络,张艺兴的粉丝开始讨伐丁太升,但依旧改变不了他?毒舌?的性格。又一次地讽刺:?张艺兴还是懂一些音乐的,虽然文化是真没有。
从高进到张艺兴,丁太升一直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去点评这两个歌手,仿佛告诉群众他的音乐层次非常高,属于?专家?行列,少有人能够与之对比。那么,丁太升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音乐造诣有多高呢?
丁太升又名?黑刀?,是一个独立导演、乐评人,草莓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的缔造者之一,在音乐节目组织策划的确是一把好手,但却没有属于自己的一首音乐,压根就没音乐上的造诣。
他曾在《奇葩大会》上,直接吐槽大众对于音乐不正确的认知,大部分是由当下强势的主流媒体造成的,并以黄绮珊和韩红在节目《我是歌手》中演唱《灯塔》互飙高音为例,炮轰韩红这样的主流歌手给大众带来了音乐上不正确的认知。
面对丁太升的?毒舌?,作为《我是歌手》主持人的何炅则反问道:?如果你现在还在草莓音乐节,如果韩红要去参加的话,你会拒绝她吗??面对何炅的提问,丁太升无言以对,他不敢说不让韩红去,如果不让韩红去的话,那么草莓音乐节也没多少吸引力了,他只能回答:?这是一个好问题。?来化解尴尬。
这样的回答,就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边说韩红给大众带来了音乐上不正确的认知,一边无法直接说拒绝韩红参加草莓音乐节。这是否就能认定丁太升欺软怕硬?专门针对那些不知名的歌手?
其实,丁太升并非是针对实力较弱的歌手,丁太升还和杨坤有一段恩怨。
自杨坤开直播间以来,各种热搜的安排,让杨坤赚足了人气。比如前段时间,杨坤锐评《惊雷》,他直接表示:?一声惊雷把我劈醒了,要歌没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神马东西!
一石惊起千层浪,很多人都赞同杨坤说的话,觉得杨坤是为当代音乐的发展发声,敢于面对糟粕,是乐坛的?行家?。可当杨坤贬低刘德华说的话:?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刘德华?是因为他在演员方面塑造了很多很好的形象,但严格上来说,他不是一位歌手。?这番话让很多人反感。
三栖艺人刘德华,从1981出道至今已有39年,演唱、创作的歌曲近千首,专辑80余张,演唱会现场非常火爆,这样的成绩足以站在乐坛的顶尖,即使?封神?也不过分。可杨坤一句话?他不是一位歌手?直接否定刘德华这39年以来在乐坛的努力,自然引发了大多数网友的不满。
很多网友表示,把杨坤比拟星星之火的话,那刘德华的日月,星星之火岂能与日月争辉?这不就是找不自在吗。这个时候,网友才发现,原来杨坤也是一个站在音乐制高点上,去批判一些音乐人的?毒舌?音乐人。
不仅如此,杨坤嘲讽过杨幂的唱功,称杨幂只能假唱,因为真唱的话可能没法唱了,形象也会大打折扣。杨坤当着记者的面也批判过刀郎,称他没有音乐,他这么努力的做音乐做品质,却在刀郎的歌里听到的只有苍白无力。
由此来看,杨坤和丁太升可谓是半斤八两,但也有针尖对麦芒的意思。
之前,杨坤参加《歌手2019》时,丁太升就不止一次地在网络上批判杨坤的台风陈旧低俗还油腻,在舞台上糟蹋与卖弄高音,而且音乐又土。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自从丁太升嘲讽高进被推上热搜后,杨坤也横插一脚,直接在直播间表示:?我看到的是你没有一点点,一点点的专业素养。这样的话我就觉得,你不应该坐在那个位子上。
显然,做惯了导师位置的杨坤,在嘲讽丁太升没资格坐在点评席上,压根就没有音乐专业素养。
可丁太升也不是什么好惹的,对于杨坤的批判,直接表示专不专业,有没有素养,自己心里清楚,不劳杨坤费心,并且还嘲讽道:?杨坤是真没热度。难为我写了那么多字!
两人你来我往,完全没有一个公众人物该有的形象与言行举止,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在相互蹭热度,占用网络公共资源。当音乐?专家?丁太升,遇到音乐?行家?杨坤的时候,产生的化学反映就是如同?小丑?一般,全然不顾自身形象。
杨坤diss丁太升没资格坐在评委席对歌手进行指指点点,丁太升反击杨坤也没资格去当导师。乐坛中这样的闹剧,真的让人贻笑大方。华语乐坛中?歌神?只有一个,那就是张学友,凭借在音乐上的造诣,和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合称娱乐圈四大天王。
华少采访张学友的时候,曾问张学友会不会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在某个音乐节目上。张学友直言:?当我自己觉得我真的能指导人家的时候,可能会去吧。
张学友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自己没能力去指导别的歌手,担当不起导师的责任。试问如果?歌神?都没能力去担任导师,谁还能担得起导师这个身份?这无疑是讽刺了音乐节目上绝大部分的导师。显然,杨坤也好,丁太升也罢,在音乐领域上是无法比拟张学友的。
那么,音乐?行家?杨坤和音乐?专家?丁太升,有资格是评判别人的音乐吗?刘德华、刀郎、高进等人,在音乐领域上都有自己的建树,都有自己原创的音乐,如果仅凭杨坤、丁太升之流就否定他们的努力的话,他们未免太高看自己了。杨坤、丁太升打着为音乐负责,为音乐发声的旗号,引起网络热议,无非就是自私地博取这一点热度罢了。
关于当今中国物价膨胀的一些问题。
近来,中国大陆物价一路扶摇直上,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月份涨幅达3.3%,4月上涨达3%。CPI涨幅超过3%就是通货膨胀的警告信号,连续两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很多人明显感到通货膨胀逼近。而本次的通货膨胀,有专家预测最后会导致贫富悬殊问题更严重,社会矛盾更激化。
物价上涨 食品为最
这次物价上涨有一个特点,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尤其快。以肉为例,据《华商晨报》报导,沈阳猪肉价格创十年新高。沈阳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称,今年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已超出99%。济南、南京等多地的猪肉价格也已达历史最高点。而自进入5月以来,北京、上海、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猪肉价格也都不断上涨,短短几个星期每公斤就涨了5元至8元。据农业部网站消息称,5月以来,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
其实不仅是猪肉价格在上涨,粮油肉菜价格都在上涨。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000个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农场的价格调查,今年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7.3%。其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而涨幅又较大的品种是:谷物价格上涨8%,油料价格上涨13%,生猪价格上涨18%,家禽价格上涨12.7%,禽蛋价格上涨11.8%。可以说这些构成居民膳食主要部份的农副产品价格上涨。
涨价让穷人更穷
涨价让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响非常大。承受能力最薄弱的城市低收入及困难家庭则倍感压力沉重。
据中国甘肃省统计部门分析,目前在甘肃城乡最低收入居民家庭中,食品消费支出占到消费支出的六成。此轮物价上涨后,一般城镇低收入家庭即使节衣缩食,人均每月也要增加支出45元左右,而2007年低保人口人均收入每月仅增加15元。据对当地低保户的调查,一个3口之家在物价上涨前每月有550元左右即可维持基本生活,但此轮涨价后,每月至少需要700多元才能保障基本生活。这对于低保线刚到168元的甘肃城镇低收入群体来说,生活之艰难可想而知。
农产品涨价 农民未获利
以粮食为核心的食品涨价。有人不禁会想,受益者首先是农民。可统计数据传递出的信息却让人感到,此次涨价农民未必能得到多少实惠。一季度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1%,比上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尽管说增速“创出10年来同期新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一季度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由去年同期的2.2%上升至4.4%,整整高出一倍。
而且,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农民工越来越多。农民工吃住、消费在城里,收入水平又比城里人相对较低。统计表明,今年一季度,宛村外出务工人员收入增长18.8%,增幅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可见外出务工农民收入增速正在放缓,而生活消费支出却要大增。
工资没有物价涨得快
日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司长邱小平提出将通过五大措施提高普通职工工资后,引起舆论热议。当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涨工资”上面之时,另外几条关于物价上涨的新闻却似乎被忽略了。
在中国法院网上一篇题为《当心物价上涨“吃掉”上涨的工资》一文中,作者说:“涨工资当然是好事,但这毕竟还仅仅是一个‘将来时’,到时候工资能涨到什么份上,谁也说不准。但物价上涨却是实实在在让你每天都要多掏钱的,甚至‘工资涨得像眉毛一样慢,物价涨得像胡子一样快’成了民间广为人知的顺口溜。”
即便是机关事业单位已经加薪的居民也在埋怨:宁肯不涨工资也别涨价啦。因为,在他们的家庭账本里“增收”还抵不上“增支”。
贵阳市民刘阿姨一个月的退休工资有800多元,以前每个月吃饭大概要花400多元,自从今年食品价格上涨后,每个月的花销都要多百把块钱。刘阿姨说:“原来40多元一桶油,现在卖到70多。每斤米也涨了三四毛钱,再加上最近猪肉价格高得吓人,好不容易涨的一点工资都被上涨的物价抵掉了,感觉工资没有物价涨得快。”
“红网”一篇题为《国民收倍增政策不应被物价上涨‘吞噬’》一文中称:“就数据以外所表现出的上涨,似乎远不止这个水平。近年来,给公众印象最深的是,水、电、油气、交通等公共消费品都一直在涨。依目前的物价涨速,工资再涨,农民收入再增,也是水涨船高,高物价早就让居民收入那点涨幅消弭于无形。”
人民币升值与贬值并存
对于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之时,为何会出现物价上涨(贬值)这么一对表面看来非常矛盾的关系,中国问题专家石藏山说,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为什么需要经济高速增长?中国近三十年来的改革,是一个社会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大饼需要重新分,如果这个过程过于刚性的话,会引起很大的社会矛盾。所以便需要大饼作大,底层社会没有太多的明显损失,利益重新分配可以暗中进行。这个过程,就是通货膨胀的过程。
中国有一个特意的统一政策,一是低利率,二是高投资率,三是社会保障低限度化。低保障,促使大家存钱(而不是消费),低利率等于是资金成本低,投资成本降低促使高投资率。 最后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
而货币汇率,主要和一国对外贸易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或逆差导致。虽然和物价程度有关,但却没有直接关系。尤其是目前,中国基本物价和西方主要国家仍有差距,所以在巨大贸易顺差的情况下,货币必然会有升值压力。但关键的问题是,这个过程是否能够促使中国进口更多外国物品,如果没有,那么中国人民币升值在国际上的压力会持续。
疯狂的结果
石藏山说,中国人赚钱每年在增加,但暗中贬值(相对物价)的幅度更大,大部份人不会有明显的意识。因此可以缓和社会矛盾。
通货膨胀的结果,老百姓会寻找更大回报的资金处置方式,房地产和股市的升值,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的。1988年通胀,大家买彩电和家具;这次的通胀,大家去买房地产和股票,含义是相同的。由于资金风险大增,尤其是股市,最后会导致贫富悬殊更加剧,矛盾激化。
石藏山说:“我估计,中国会进入一个更加疯狂的年代。”而股市与楼市狂涨的结果就将会是社会解体,或者社会学家比较文雅的说法,是社会解构,大混乱。
英雄所见略同,《商业信息报》一篇题为《超速涨价于国于民两不利》的文章,作者也认为:“涨价极易产生连锁反应,甚至引起恶性循环。这会加剧社会矛盾、直接危及社会稳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