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手炉-林黛玉后手不接
1.林黛玉是否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
2.红楼梦第72、73回概括大意,最好100字左右。
3.根据文学作品审美形态写一份关于红楼梦的鉴赏报告
4.认真过好每一天的林黛玉,她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
5.『浅谈红楼』潇湘妃子
林黛玉是否意识到了贾府的衰落?
贾府是四大家族之首,它是钟鸣鼎食之家,也是翰墨诗书之族,贾府的生活到底有多富贵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贾府几乎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宴,贾府餐桌上的美食每天都有新的式样;贾府的大观园美轮美奂,几乎集合了众家园林之所长;贾府的衣裳,贾母和宝玉的都是针线活灵巧的丫头们的手工定制,有些衣裳上用内造都比不上;贾府出行车马都可以占满整条街道。
贾府的富贵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贾府的败落也是慢慢而来的,贾府的管家人们自然是最先预料到贾府的败落的,可是其他人却都高枕无忧的生活。那么“不食人间烟火”的黛玉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贾府的败落呢?
第一,在探春管家期间,林黛玉和宝玉谈起贾府入不敷出的现状黛玉是在贾母的调教下长大的,从鸳鸯和袭人能够独当一面的能力,就可以知道贾母教育女孩子是很厉害的,黛玉是贾母的最喜欢的孙女,贾母对她教育自然不会差。琴棋书画是黛玉要学的,可是当家理政和女红也是闺阁女儿必备的技能,这些方面黛玉自然都不会差。
所以黛玉即便没有参加贾府的管家事宜,她对贾府的现状也是略知一二点。
黛玉对宝玉说: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黛玉只是闲暇的时候一计算就能够知道贾府此时已经出去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是黛玉学习当家理政比较好的效果。黛玉不管事并不代表她不懂事。黛玉这样身份的姑娘日后都是要嫁给别人家做管家大娘子,所以当家理政只是必备的技能。
第二,黛玉在贾府的生活状态,每况愈下黛玉从进贾府的那天恰就保持着小心翼翼,不肯多走一步路,不多说一句话,虽然后期黛玉变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是这份小心从来都没有放下过。黛玉对贾府的人情世故都熟悉了之后,她才能稍微流露自己真性情和按照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来生活。
因为是寄人篱下,特别是在林如海去世之后,黛玉在贾府生活就是格外的小心。黛玉为了不给贾母添麻烦,宝钗建议她吃一点燕窝来调养身体,黛玉都不去对贾母说。燕窝在贾府只是平常,王熙凤的生病之后就会吃这个,可是黛玉此时却连这么小的要求都在顾忌。
因为黛玉在贾府受到的待遇都和贾府的**一样,所以她已经感到很不安了,燕窝虽然不贵重但是却容易被下人们抱怨“她轻狂”,其实黛玉不能说的一个原因,就是贾府已经慢慢败落,黛玉的生活状况在变差,所以她不能再给贾府添麻烦了。
第三,贾府的衰落,黛玉的聪慧如何会看不透贾府的衰败其实是不太明显的,如果不是身在其中的人是很难知道其中的真实情况的。贾府在外边的体面一直都保持得很好,也许不乏“要面子活受罪”,可是贾府外边的体面却是一直都保持得很好。
黛玉是一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的聪慧姑娘,她在贾府事事都看得很通透,如何会看不懂贾府的败落,只是大家都知道却都不说,于是黛玉何必谈及呢?
黛玉并不介意平凡的生活,因为林家向来就不像贾府这般奢靡和浪费,黛玉喜欢的清减平淡的生活,所以贾府不管废与兴黛玉都不会特别在意。“无为而治,保持我心”这是黛玉的特色,也是黛玉的生活的常态,有此心黛玉的生活就会在贾府的波澜壮阔中保持自我的平静。
作者:十一,欢迎关注:小说红楼,一起找寻红楼梦中有趣的人和事儿!
红楼梦第72、73回概括大意,最好100字左右。
红楼梦第72、73回概括大意,最好100字左右。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鸳鸯被司棋拉住,直到有人叫她才得以脱身。那个小厮是司棋的表弟,这次吓得竟不知去向。司棋又气又怕又羞,竟得了大病,幸亏堡鸯劝解方好些。遣鸯随后去看望风姐,得知她又得了病。贾琏借机向她诉说如今后手不接,请她偷出老太太的金银家伙来典当。鸳鸯走后,贾琏风姐正在议论家里的烦难,夏太监又打发人来借银子,凤姐只好当着来人的面去典当。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不问累金凤因贾政不太同意现在就让贾环纳妾,赵姨娘便告诉他宝玉已经有了等等。丫头小鹊听到赵姨娘说了宝玉一堆坏话,便赶忙到恰红院告诉宝玉做好明天被盘问的准备。宝玉和丫头们马上紧张起来,大家都陪宝玉准备功课。忽然,晴雯出了个主意,借口宝玉夜里被吓著了,这才躲过。谁想此事引起了贾母的警觉,开始盘查夜间聚赌的人,竟包括迎春的乳母在内。 我们团队的团员自己总结概括的,你要的话以后求助我们团队就行了~~
红楼梦56回简介(或概括)100字左右讲的是贾府的三**探春借执政之机,对贾府内经济体制进行的一次不彻底改革。她不但发现了自己家一些浪费的地方,及时进行了财政削减并且借鉴赖大家花园的先进经验,对大观园的花草树木等经济作物实行了个人承包责任制,并且,宝钗为了笼络人心,还免征了承包者的附加税,并且对那些投标失败的人也给了救济标准,所以不但加财进禄,而且皆大欢喜,真是可喜可贺呀!
参考资料: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薛蟠因不满拿眼瞟蒋玉菡和跑堂的,用碗砸跑堂的。薛姨妈托王夫人转求贾政帮忙。薛家使钱,罪开活。黛玉给宝玉讲抚琴要遇知音;王夫人给宝、黛各送一盆兰花来。黛玉想到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象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的好来,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摧雨送。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宝钗以黛玉为知心,以冷节遗芳自喻,黛玉看了宝钗书信竟认为是惺惺惜惺惺。湘云说:大凡地和人总是名自有缘分的,总有一个定数。黛玉归房,看看已是林鸟归西,夕阳西坠。感叹寄人篱下。黛玉当着雪雁的面看宝玉旧帕及自己题诗。 惜春同妙玉下棋,宝玉未听出是妙玉的声音。妙玉与宝玉听黛玉抚琴,琴弦断,妙玉说黛玉恐不能持久。妙玉认为君弦太高,太过;妙玉走魔入火。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贾母八十一大寿时,鸳鸯叫惜春写经。李纨与贾母打双陆。宝玉给贾母送蝈蝈解闷。师傅让对对子,贾环对不了,宝玉帮他对,他买蝈蝈谢宝玉;贾兰对好了,宝玉夸贾兰。贾环、贾兰给贾表安来了。贾珍、贾琏怒打闹仗的周瑞、何三和鲍二。贾芸和小红在凤姐外相见戏笑。贾芸给凤姐送东西,凤姐不收;贾芸把凤姐不要的东西给小红两件。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黄河决口,淹了州县,贾政不回,宝玉功课松了。宝玉为晴雯烧香写祝词。到潇湘馆看黛玉挂的嫦娥《斗寒图》。黛玉听紫鹃、雪雁说宝玉完了亲,便糟蹋自己,绝粒待毙。贾母、王夫人只疑她有病,不知其心事。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侍书到潇湘馆与雪雁说宝玉亲事未定,老太太要亲上作亲,黛玉听了,以为非自己而谁?阴极阳生,病情转好。王夫人和贾母来看黛玉。邢王二夫人、凤姐在贾母房中说闲话;贾母主张娶钗嫁黛,瞒着黛玉娶宝钗。王夫人怕黛玉知道倒不成了事了。宝蟾、金桂调戏薛蝌。
第九十一回 纵*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薛家犯事,贾政和王夫人商量早娶宝钗的事。黛玉问宝玉与宝钗的关系问题,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秋纹叫宝玉,怕他不来,故意说老爷叫他。老太太要办消寒会,宝玉高兴地想着宝姐姐也过来。 宝玉给巧姐讲起了《列女传》。宝玉见柳五儿越发娇娜妩媚,所以才要她。 凤姐吩咐旺儿给司棋母亲撕掳官司。 冯紫英推销两万银子的母珠,贾政不敢买,凤姐以秦氏自居,在为贾府后事着想。贾赦来贾政处叙寒温,还说我们家里比不得从前了,这会儿也不过是个空门面。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南安王府来了一班小戏子,叫贾政去吃酒,贾赦过来问:明儿二老爷去不去?临安伯来人请看戏,贾政叫贾赦带上宝玉去。贾政问包勇甄宝玉的情况;包勇说甄宝玉改邪归正,能帮老爷料理家务。贾政亲自过问水月庵风月案。贾琏替贾芹瞒丑。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于十一月开了(应在三月开),贾母、邢、王夫人均来看,议论。皆以为好兆,唯探春疑非好兆。黛玉说二哥哥读书,舅舅喜欢,树才开花,贾母、王夫人夸黛玉比的有理,有意思。贾赦要砍,贾政不管,贾母不叫混说。还叫宝、环、兰做诗,叫办酒席赏花。平儿代凤姐贺喜,私下叮咛袭人别说混说,以防不测。宝玉陪贾母出去赏花换衣服未戴玉,回来不见了,全家忙乱。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岫烟叫妙玉扶乩,众人不懂乩。贾琏告诉王夫人王子腾升内阁大学士。 贾政哭告元妃痰气壅塞,四肢厥冷。贾母等进宫,元妃折,四十三岁。 黛玉为宝玉失玉而喜,以为宝玉配偶必然是自己。 薛姨妈征求宝钗对婚事的意见。 平儿指示悬赏寻玉。 有人送假玉来,被认出退回。
第九十六回 瞒讯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王子腾进京途中。王夫人悲女哭弟,为子耽忧。贾政被能放了江西粮道 。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贾政耽忧没了宝玉,年老无嗣。贾母说宝玉和宝丫头合该好来。凤姐献掉包儿计。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讯息,去问宝玉,两人傻笑,独自回屋。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黛玉吐血,贾母、王夫人去看,黛玉说老太太白疼了她了,老太太说黛玉若有心病,她也没心肠了,白疼了黛玉了。 薛蝌向薛蟠征求宝钗出嫁的意见,薛蟠很知礼地同意按母亲的意见办。 黛玉焚诗稿。紫鹃找贾母未见。李纨说黛玉只有青女、素娥可比。 宝玉成亲,贾政远行。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欲,宝钗说明黛玉已,宝玉昏。醒来觉得金石姻缘已定,自己也心宽了好些。宝玉渐将爱黛玉之心移至宝钗身上。 黛玉临前叫紫鹃求他们送她回去,她身子是净的;口怨宝玉。 贾母把黛玉告宝钗。宝钗落了泪,贾母哭黛玉,王夫人也哭了一场;宝钗也痛哭;宝玉还恐宝钗多心。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贾母、薛姨妈正想黛玉,凤姐却来说宝玉、宝钗的笑话。 贾政在江西粮道衙门一心要做清官,李十儿劝他要做贪官。他不肯,但信任李十儿。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宝钗说薛蟠自作自受,香菱那件就了不得,……白打了一个公子。作者在此为宝钗补过。 探春远嫁,宝玉哭倒,袭、钗规劝。
概括红楼梦1至5回,大概10000字左右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作者自述此书之来源,女娲炼石补天留下石头求一僧一道带他到人间去;甄士隐梦中遇见僧道并听见了关于绛珠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甄士隐助贾雨村进京赶考;贾雨村初见娇杏;元宵节霍启弄丢英莲;大火烧了甄士隐家,投靠其岳父;贾雨村做官后又见娇杏。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贾雨村娶娇杏,贾雨村被罢官后到林如海家给黛玉当老师,黛玉丧母,郊外遇冷子兴,冷子兴讲述贾府从祖宗辈到现在的发展,介绍了贾家现有人物也就是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甄宝玉的情况。
第三回 林黛玉应贾母要求离父进京,贾雨村借助林如海的推荐与黛玉共同进京等待复职,家政见贾雨村并说明覆官的事,林黛玉见贾母,见贾家三春,见贾赦家政,与贾母一起吃饭,见宝玉,宝玉摔玉,袭人劝黛玉。
第四回 贾雨村补授应天府,薛蟠为买英莲打冯渊,贾雨村经门子提醒胡乱判案,徇私枉法,门子讲述英莲自丢失之后的大概境遇;薛蟠带薛姨妈与薛宝钗入京,见贾母,安排在贾府的住处。
第五回 宝玉随贾母到宁国府赏花,因要睡觉辗转来到秦可卿的房间,梦中来到太虚幻境,遇见警幻仙子,警幻引宝玉进薄命司,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又引其换看红楼梦十二支曲子,为使其顿悟,以其妹可卿许配之,授其云雨之事,最后被吓醒。
红楼梦60~70概括250字左右●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蕊官托春燕给芳官带去蔷薇硝擦脸。芳官把茉莉粉给贾环以代蔷薇硝。赵姨娘趁此进园大闹,夏婆子从中加油添醋。柳家想叫女儿去宝玉房中当差,托芳官给宝玉说,芳官要玫瑰露给柳五儿吃。并答应让五儿在宝玉房里当差。赵姨娘内侄倒欲娶柳五儿,柳家父母同意五儿不愿,父母未敢应允,钱槐气愧,偏与柳家相与。柳家欲回,其哥嫂送给柳五儿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迎春房里的丫头莲花儿为司棋要炖的嫩鸡蛋,柳家的不给,莲花儿告诉给司棋,司棋领人捣乱厨房。柳五儿奖茯苓霜分些赠芳官;回来被林之孝家的抓拿,凤姐叫把柳家的打四十板,永不许进二门,把五儿打四十板,交给庄子,或卖,或配人。宝玉替彩云瞒赃,平儿向偷太太玫瑰给环儿的彩云说明情况,凤姐还要追究,处罚柳家的,平儿劝她得放手时须放手,凤姐方罢。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探春提议凑份子给平儿过生日,众人射覆、行令、划拳。没贾母、王夫人约束,玩个热闹。
湘云醉倒在青石板上,芍药满身,宝、黛于花下说话,黛玉赞探春,宝玉也赞探春,黛玉为贾府后手不接忧虑,宝玉却说再后手不接也少不了他和黛玉两人的。
香菱、芳官等斗草,两人玩到地上,香菱裙子弄脏了水溼,其裙为宝琴所赠;宝玉教袭人给她换一件,香菱临走不叫把裙子事说与薛蟠。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金丹独艳理亲丧
林之孝家的查夜,催促快睡,宝玉答应了。林之孝家走后,丫头们请来了姑娘们,大家宴聚玩耍,时已二更,薛姨妈派人接黛玉。姑娘们走后,宝玉与丫头又玩到四更。第二日早,袭人向平儿夸昨晚“热闹非常”。妙玉下帖祝寿,署名槛外人,岫烟说宝玉应署“槛内人”。
贾敬,尤氏理丧,尤老娘母女三人到宁府著家,贾蓉戏二姨。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
宝玉从宁府回来,至黛玉处,劝黛玉不要作践了身子,急而生悲,滚下泪来,黛玉也无言对泣。宝玉发现“五美吟”诗要看,黛玉不给看,宝钗恰在这时来了,宝钗赞黛玉的“五美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贾琏向贾蓉夸二姐比凤姐好。贾蓉要说二姐给贾琏做二房。贾蓉向尤老娘说二姨给贾琏,二姐未语,三姐先骂。尤氏劝阻,贾珍同意。尤老娘因经济上的依赖关系,也答应了。贾珍包办尤姐与张华退了婚。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娘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贾琏以奶奶呼二姐,将凤姐一笔勾销。将积年梯己给了二姐,只等凤姐一,便接进去。
兴儿向二姐介绍凤姐。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兴儿对二姐说宝玉外清内浊,三姐赞宝玉糊涂。
尤三姐向二姐、贾琏表示要嫁柳湘莲;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以祖传鸳鸯剑给三姐作为定礼。
宝玉向湘莲赞三姐,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负贾琏索要宝剑。三姐用剑自刎。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薛姨妈向宝钗说明三姐自刎,惋惜湘莲随道士出家。宝钗不以为意,叫薛氏备席请随薛蟠南去的伙计。
宝钗将薛蟠从南方带来的土物分送各人,“只有黛玉的比别人不同,且又加厚一倍”。黛玉见了家乡土物反自伤心,感叹无父母兄弟,客寄亲戚家中。
袭人去看凤姐,路遇老祝妈给果树赶马蜂,祝妈要给果子尝,袭人正色拒绝了。
凤姐审问旺儿和兴儿。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凤姐向二姐表白自己多少贤慧,要求二姐搬进去住。二姐竟认凤姐为知己,一同进了大观园。
凤姐花银子叫张华告贾琏,张华往都察院告了旺儿、贾蓉。凤姐拉着贾蓉来撕掳尤氏。尤氏母子答应补上五百两打点之银,求凤姐在老太太跟前周全方便;贾蓉又出主意叫二姐再嫁张华;尤氏又拉凤姐讨主意如何撒谎才好;最后齐夸凤姐宽洪大量,足智多谋,答应事妥后娘儿们过去拜谢。尤氏又命丫环伏侍凤姐梳妆洗脸,摆设酒饭,亲自递酒拣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凤姐使人挑唆帮张华告状要原妻,张父人财两得,要去贾府领人。凤姐告知贾母,贾母叫把二姐为之分辩,贾母要凤姐料理。凤姐通过蓉、珍父子叫张华不要领人,张家父子得了约百金,回原籍去了。
贾琏出差回来,贾赦说他中用,赏银百两,赏丫头秋桐为妾。贾母听秋桐说二姐是“”。二姐受暗气而生病。三姐托梦杀凤姐,二姐不为。胡君荣用药坠胎,凤姐挑唆秋桐气二姐,平儿与二姐哭诉,二姐吞金而逝,平儿出银二百理丧。贾母听凤姐之言,说痨病的要一烧一撒。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宝玉因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闲愁胡恨,一重不了又添一重, *** 若痴,语言常乱。
宝琴故意说黛玉写的“桃花诗”是他作的。宝玉说宝琴虽有此才,宝钗决不会让他作此伤悼之诗。比不得林妹妹几经离丧,作此哀音。众人改海棠社为桃花社,推黛玉为社主。
湘云填柳絮词,黛玉邀众填柳絮词。探春写半首,宝玉续了半首。众人看了黛玉的唐多令后认为太作悲了。宝钗说宝琴的过于丧败。宝钗诗中有“送我上青云”之句。众人放风筝,黛玉欲放走晦气。
红楼梦84.'85回概括400字左右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贾母给宝玉提亲,不管贫富只求性格儿、模样儿,还说贾政过去不如宝玉。邢王二夫人没什么矛盾。
贾政又和王夫人说及宝玉功课之事。贾政检查宝玉作文。
贾母劝薛姨妈不要把家事放在心上,又宝钗温厚和平。宝玉急着看书,连忙告辞。贾母褒钗抑黛。
贾政问巧姐儿的病,关心宝玉的婚姻物件;贾母、邢、王夫人看巧姐的病。
凤姐撮合宝玉和宝钗。
贾环代表赵姨妈看巧姐,要看牛黄,闹倒了药锦子。赵姨妈责骂贾环。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宝玉说他的真玉晚上放光,邢、王夫人抿著嘴儿笑。贾母又忙问向薛家求亲之事。王夫人说薛家“十分愿意”,因薛蟠不在家无人商量。
袭人找黛玉问宝玉娶亲的事,黛玉看书不答,袭人辞出。贾芸又找宝玉,袭人不理。宝玉撕贴儿骂芸,说要早睡,“明日我还起早念书呢”。
贾政升郎中,宝玉放假在家乐,凤姐拿宝、黛开玩笑;贾母要给黛玉做生日。
薛蟠打人,薛家忙乱。
红楼梦宝玉出家的概括100字左右经过繁华与衰败以后的一种醒悟或者说是一种逃避.婚后还一直恋恋不忘去的林妹妹,晴雯,司棋,鸳鸯都了,到了最后真的是大观园中一片狼藉,无比凄凉,的,散的散.家道败落,众人皆辱.所以就只有出家一条路了...
红楼梦第六十六回简单概括100~150字左右兴儿对二姐说宝玉外清内浊,三姐赞宝玉糊涂。
尤三姐向二姐、贾琏表示要嫁柳湘莲;贾琏去平安州出差,路遇结为生兄弟的薛蟠和柳湘莲,柳湘莲以祖传鸳鸯剑给三姐作为定礼。
宝玉向湘莲赞三姐,湘莲说宁府只有两个石头狮子干净,负贾琏索要宝剑。三姐用剑自刎。湘莲后悔不迭,出家为道。
红楼梦74回75回主要内容概括200字左右第七十四回 :王夫人和王熙凤已经制定秘密抄检大观园的决定,可王善宝家的极力怂恿公开抄检,并点名晴雯是一个要驱逐之人,让王夫人对晴雯产生厌恶感。到了晚上王熙凤带着婆子抄检,还发现了惜春的丫头入画有问题,惜春为了撇清关系,极力想把入画赶出。后来又与尤氏发生冲突,正式与她们划清界限。最后却发现绣春囊是王善宝家的孙女司棋所有,王善宝家的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第七十五回:又到了中秋之夜,贾府合家上下团聚。可是这时的贾府已经有了破败的迹象,贾母强打精神进行庆贺。后来贾母命折一枝桂花来,进行击鼓传花,若花到谁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后来又要做中秋词,贾府小一辈的人都做了中秋词,贾政看了后,却有不悦之意,而后贾母为了和小一辈欢乐,就让贾政、贾赦、贾珍等人都打发走了。
红楼梦 标题概括 要短 5个字左右觉得就是里面暗藏的‘原应叹息’吧。或者就是那些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什么的。
根据文学作品审美形态写一份关于红楼梦的鉴赏报告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是作者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长期艰辛劳动才给子孙后世留传下来的一件宝贵的艺术珍品。
《红楼梦》出世以后,它所具有的思想艺术力量,立刻惊动了当时的社会。人们读它,谈它,对它“爱玩鼓掌”“读而艳之”;又为了品评书中人物而“遂相龃龌,几挥老拳”;还有的青年读者,为书中的爱情故事感动得“呜咽失声,中夜常为隐泣。”因此在当时有“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一说。
《红楼梦》在它带给社会巨大的影响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其品评、研究的兴趣。正面我就从一个《红楼梦》欣赏者的角度来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进行一些评说。不当之处,还请大家给我指出、改正。
一 贾宝玉
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 ,他其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人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但据我看来,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灵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揉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完美艺术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有些读者在读了这两首《西江月》后,就此认定了宝玉是一个不求上进,只爱脂粉的孽根祸胎。但其实不然,这两首《西江月》是从封建统治者的思想出发,所反映的是封建大家长对宝玉盼着他中举,扬名以继承地主阶级事业的“良苦用心”。而作者正是借《西江月》寓褒于贬,充分概括了在宝玉身上最突出的闪亮点---叛逆性格。
词中说他:“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其实就是说他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不愿走封建家长为他规定的读书应举,结交官场,遵从礼法,经帮济世的人生道路,而是鄙视功名利禄,厌闻“仕途经济”的学问。他甚至认为那些和朱理学之类的儒家著述,“都是前人无故生事”是“杜撰”出来的。至于八股时文更是:“后人饵名钓禄之阶”,是“拿安诓功名混饭吃的”。他把封建统治者奉若神明的儒家道学批评的一文不值。基于此种想法,他“杂学帝搜”,宁肯去读《西厢记》《杜丹亭》这类被封建卫道者视为邪书的“小说*词”,也不去读《四书》、讲八股、听“仕途经济”的“混帐话”。
他对读书上进、为官做宦的世俗男子,有着强烈的憎恶和轻蔑。
不仅如此,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中,史湘云劝他:“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宝玉听了十分逆耳,忙说:“姑娘请别的妹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
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当然,在他的性格当中,给人印象最深的也就是对于世俗男性的憎恶轻蔑以及与之相反的对于女孩子的特殊亲爱和尊重。在第二回中,他发表了自己离经逆道的独到见解:“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为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后来随着宝玉逐渐长大,他的思想也日趋成熟,他又发现“女儿”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有女儿由出嫁前的“无价宝珠”到出嫁以后变成“珠”再最后竟变成“鱼眼睛”的看法。这表明,他在成和或逐渐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受压迫最深的就是女孩。因此,他在行动上才表现出了对女儿不同一般的温柔体贴。
再有,样宝玉极其轻视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封建等级制度。贾环既是他弟弟,又是庶出,“他家规矩,凡做兄弟的都怕哥哥”, “须要为子弟之表率”,但宝玉却是“不要人怕我”,所以贾环他们并不甚怕他,甚至得寸进尺还想割害他和凤姐。即使被贾环有意用滚烫的蜡油烫伤,他还在为贾环打掩护。他还对仆人没有主奴界限,直接破坏封建秩序。对茗烟“没有没下,大家乱玩一阵,”“撕扇子千金一笑”使晴雯转恼为笑;金钏受辱身,宝玉念念不忘,不顾给凤姐过生日这等大事,偷偷跑到郊外冷清之处洒泪祭奠。
还有,就连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
因此,也有人说贾宝玉这个形象所体现的是初步民主平等思想。但毕竟,他的思想还是有一点狭碍的。例如,他不敢与封建制度彻底的决裂;他从来不敢和封建家长正面发生冲突,对抗比较消极;还有当他苦于找不到思想出路时,就产生了想,想“化烟化灰”的虚无空幻的思想。
二 林黛玉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
三 薛宝钗
说完了宝黛,那自然要说说宝钗了。对宝钗的评价,长期以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的其中一个。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
作者同情她,她也是“薄命司”里“有命无运的人。”作者也赞美她,她的才,她的貌,是有目共睹的。她博学多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晓,各地风土,处世之万般皆通。就连医药之理。宝钗也略知一二。因此宝玉常常为之赞叹。她的艺术造诣很深,大观园里是有口皆碑的。诗才敏捷,常常独占鳌头,足可与黛玉相媲美。至于她那“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的容貌神韵也常令宝玉羡慕得发呆。的确,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少女。
但是作者越是渲染和赞美她的才貌,就越能让人更好地批判她封建品德。但同时,作者并不是把她写成一个小丑,而是通过对宝钗的批判来达到谪指封建制度的目的,贬中有褒,褒中含贬,但基本持否定态度,我想,这就是作者对薛宝钗的态度。
在《红楼梦》中,宝钗很少直接宣扬和维护封建礼教,而是通过她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反映她的真实个性。
在生活中,宝钗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温柔敦厚的仪范中掩盖的是“欲偿白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诚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已,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甚至就连那个几乏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会做人”的确是薛宝钗的性格特点,这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已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见不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 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阶级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卖上。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吃的甜烂之食当做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王夫人逼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扣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为了笼络王夫人--- 她未来的婆婆,宝钗表现得非常大方,表示了她并不忌讳把自己的衣服赏与去的奴才穿,当即回家拿了几身衣服来。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遇到她在宝玉面前谈论仕途经济,恼了的宝玉当面给她下逐客令,宝钗为求“会做人”的命号,自然不能发火,只能把努力埋在心底,一笑了之,让袭人对她“会做人”的名声又多了一份赞叹。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史湘云要起诗社,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趁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 东西来请大家,但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贫弱孤女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会做人”的了。
宝钗另一个主要性格特点就是虚伪,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再嗔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此此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将出来。薛宝钗笼着红麝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著朴素,最不喜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来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分为掩盖,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不过就其社会会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会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会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
四 王熙凤
在《红楼梦》中,作者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成功的反面形象,那就是凤姐。在她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凶婪、凶残、狠毒、阴险狡诈的阶级本质。可以说通过作者成功的描写,使读者在看到王熙凤的同时也就看到了统治阶级本身。
王熙凤是一个描写的非常生动的人物,她出现在哪儿,哪儿至少就会有热闹。年仅二十岁的她就主持荣国府的家政。在卷首,我们通过冷子兴之口对她的介绍:“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竟是个男人不及万一的”“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如今出挑的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子也说她不过。”这样对她已有了一点印象,但这些印象毕竟比较淡漠。但她第一次出了场,马上就被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教人再也不会忘却。那是黛玉初次与她的外祖母相见,老祖宗把她的外孙女心肝肉儿地搂着哭叫的时候,就连王夫人、李纨和众**都“个个皆敛声屏气,严肃恭整”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从后院笑声说:“我来迟些,不曾迎接远客。”仅仅一句话却给人特别鲜明的印象,这句话只是“这一个”凤姐才说的出的。可能贾府众人的感觉都已迟钝了,可我们却和黛玉一样,感觉格外鲜明:“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原来这就是贾母宠爱的凤姐。接着短短的一段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忙人,大红人。因为忙,她迟到了。在短短的聚会中还同王夫人谈了另外两件事。同黛玉讲话也显得很忙:笑着讲两句,马上拿手帕拭泪,又忙转悲为喜,赶忙询问有关情况和布置待客之道。因为红所以才敢这亲放诞无礼,贾母才特别给她加上“泼辣货”这一似贬实褒的称号。这同凤姐喜欢表现自己,事事争风头的性格特点盯适应,作者的浓笔艳抹,把凤姐的露面写得极其鲜明。在接下来,曹雪芹继续在各场合描写凤姐,并一步步地揭示出其性格的其它侧面,如才能、*威、贪婪、伪善等,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一个完整活生的凤姐。
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了凤姐,而且最常用的还是通过别人的观察和描述来表现观凤姐的形象。贾府的穷亲戚刘姥姥初见凤姐时的描写,就很好地表现出她的“威”。刘姥姥好不容易才进了荣国府,经过了一番周折后才等到“凤姐”“下来”时,却只听人声未见人影,又经过摆饮,“半日鸦雀不闻”,最后才得到接见。而见到的凤姐却是“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着:‘怎么还不请进来?’待抬头看见刘姥姥已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但“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这一段描写的特别精彩,寥寥几笔,足以传神。尤其是她“拨手炉里的灰”的细节写来“追魂摄魄。”这种细节描写虽简洁,但已写足了一个贵族大家庭的管事奶奶对一个穷亲戚的威风。另外,其仆人兴儿对其评论:“心里歹毒,口里尖快”“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也极其准确地反应了凤姐的性格特征。
从第十二回起,作者陆续通过大段情节的描写来表现了凤姐性格的真实面。“毒设相思局”写她狠毒,“协理宁国府”写她的才干,“弄权铁槛寺”写她的贪婪舞弊。这些描写使得读者越读下去,就越能发现其性格的险暗面。“弄权铁槛寺”,水日庵的老尼姑求凤姐拆散张金哥的婚事,结果凤姐得了三千两银子逼了一对示婚夫妻。然而就在其利用贾王两府关系使得阴谋得逞后,“凤姐胆识愈壮,以后有了这样的事,便恣意作为起来”,作者的谴责之意非常明显。
凤姐不象贾政、王夫人流戴着“宽厚”、“仁慈”的假面具,她做坏事自觉不而大胆,她曾经宣称“我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什么事,我说行就行”,表示自己敢于向任何阻止她做坏事的力量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凤姐的人生哲学大概同曹操相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人们又绝不会把她同曹操混淆开来。同时贪婪狠毒的天性,凤姐却以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辞令,把自己隐蔽的更巧妙,更具复杂性。在对金钱的贪婪追求上,她真可谓爱财如命。她瞒着贾琏放高利贷,甚至把丫环仆人们的月钱都挪去放债。后来贾府坐吃山空,钱的确不够使了,机琏便让她去求鸳鸯,她张口就要一二百两银子做报酬。连夫妻之间也这样勾心斗角,可见其的确是贾府崩溃前的蛀虫。
在“五熙凤大闹宁国府”这一典型情节中,作者用了近二回的篇幅全面生动地展现了凤姐性格。她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事儿以后,凤姐从兴儿嘴里听到全部情况,针对不同人采取不同对策,对尤二姐先是虚心假意地笼络,骗其入住大观园后,又借刀。而为其“显威”而状告贾琏的张华最后只落得被害,被灭口的待遇,她的所做所为的确是兴儿一席话最好的验证。
凤姐性格的充分描写,有力地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封建社会的黑暗,作者给王熙凤的“判词”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已心研碎,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替。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还是很婉惜的。凤姐越是能干,就越加速了贾家这座破败大厦的崩塌,而她自己也同归于尽。
总之,这一形象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五 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的形象,对于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广泛地表现作品都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湘云的判词写着:“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判词概括了湘云生于富贵,长于忧患,自幼失去父母,且又遭逢未杨,只能在贫困潦倒中度过苦痛一生的悲惨遭遇。由于她的一生极富变化,因此她的性格也随生活境遇的转变而有所变化。
由于她自幼生活在封建统治的高墙深院内,被禁锢在侯们似海的封建记邸中,长期标准的封建教养,使史湘云接受了一整套陈腐传统的思想观念。在第三十一回写的史湘云与丫环翠缕谈阴阳的一段话中:史湘云认为“天地间都赋阴阳二气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变万化,都是阴阳顺逆,多少一生出来,人罕见的就奇,究竟理还是一样。”当翠缕提出:“从古至今,开天辟地,都是阴阳了”时,史湘云就说她“糊涂”,骂她“放屁”,接着又把自己的观点作了进上步说明:“什么都是些阴阳,难道还有个阴阳不成!阴阳两个字还只是一字,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不是阴尽了又有个阳生出来,阳尽了又有个阴生出来。”史湘云的这一篇宏论,突出地表现了她受封建的唯心主义的荼毒之深。暴露出了其封建阶级的本质。
在这一湘云与宝钗是同一思想体系的。在她第一次正面出场贾府时,还是与林黛玉同榻而眠,而到了三十七回应邀入诗社时,就被薛宝钗拉去蘅芜苑同住了。在第二十一回,她见到贾宝玉要吃胭脂,就一巴掌把胭脂打落,同时骂他“这不长进的毛病儿,多早才改过。”从这就开始展露出这个贵族少女身上的封建道学气。接着她又操着薛宝钗的腔调,来劝贾宝玉去结交贾雨村之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这一番薛宝钗式的言论,惹得宝玉大为光火,立即象过去对薛宝钗一样,斥之为“混帐话”,给她难堪,赶她到别屋去坐。由此可见,在史湘云骨子里的,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
但随着她寄食依人的不幸遭遇和四大家族的衰落破败以及大观园的动荡不安,在最后一次诗会上的《柳絮词》明显地表现了她不愿封建阶级的“春光别去”及对将彻底失去天堂的无限依恋和哀悼。
不过湘云性格的最大转换是在七十六回,那年仲秋节的日明之夜,贾母带领全家在大观园里开宴赏月。他们虽强打精神,寻欢作乐,又是击鼓伟花,又是饮酒赋诗,又是说笑话,但一派肃杀破败的气氛却紧紧围绕着他们。再加上一阵阵传来的呜咽凄清的笛声,敏感多愁的黛玉自然对写感怀,俯栏垂泪。当更定夜阑,席散人归时,只剩下同病相怜的史湘云来宽慰林黛玉。说着说着,她也不禁对宝钗有所鬼抱怨“可恨宝姐姐,天天说亲道地热,早已说今年仲秋,要大家一处赏月,必要起社,大家联句,到今日便弃了咱们,自己赏月去了”。亲历贾府重大变故,受到宝钗冷落,体会到世态炎凉的湘云终于对封建势力有所隔绝了。她与黛玉共同唱出了“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贵族阶级覆灭前颓丧绝望的哀歌。另外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同时也可以看到“英豪阔大”“需月风光”的品格和横放杰出的才华等一系列的下面形象。
史湘云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典型,她辩证的人物思想性格对揭示作品本身所表现的社会矛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 其他
在《红楼梦》中,除了以上几位主要人物外,作者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笥性。温顺世故的袭人,出世孤高的妙玉,怯懦的迎春,忍辱吞声的尤二姐,敢于反抗的尤三姐和晴雯,以及泼辣能干的探春等无一不是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人物。就连书中一些着墨不多的焦大、傻大妞、小红等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因此,我们可以说,《红楼梦》这部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达到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
、
望采纳~~~~~
认真过好每一天的林黛玉,她身上发生过哪些故事?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也有人说,读《红楼梦》看林黛玉也有这三种状态:少年时,喜欢她“清高自诩,目无尘下”;青年时,觉得她整天哭唧唧,实在是令人心烦;中年时,恍然发现,原来黛玉才是那个通透的人,她眼中的热泪,都源于对生活的大爱。
喜欢黛玉的人说她“纯粹,不做作”,不喜欢她的人说她“尖刻,小心眼儿”;喜欢她的人说她“聪慧灵秀,重情”,不喜欢她的人说她“太过敏感,自我”。
但不管怎么说,黛玉的“不装”,是大家对她的一个共识。黛玉的出身很好,她的祖上四代列侯,他父亲又是前科探花,她家是真正的钟鼎之家加书香之族。古代人们的尊卑次序是:帝王、文士、官吏、医卜、僧道、士兵、农民、工匠、商贾。
贾府是武将出身,国公爷的起点很高,但后代只有贾敬一个人中过进士。林家才是真正的“文士”加“官吏”,其社会地位不在贾府之下。但贾、林两家的治家之道却截然不同。黛玉之父林如海,是兰台寺大夫,又被钦点为巡盐御史。
担任御史的人,在明清两代,一般职级并不高,但权力很大,在官场有“见官大三级”之说。兰台寺大夫却是二品大员,皇帝钦点林如海为巡盐御史,可见对这个地方盐业的重视,也可见对林家的信任。
盐业,自古都是国家掌控,关乎民生也关乎国事,盐官是很重要也很有油水的差事。明清两代法律规定这个岗位每年都要换人,就是为了防止某人在一个地方培植势力,过度贪腐。
从书中看,林如海到一直在金陵为官,没有被调走,足见其清廉与忠正。林、贾两家的社会地位不相上下,而林黛玉看见贾府的三等仆妇却已经觉得不俗,说明贾府的排场远在林家之上。
贾府的生活是奢靡、张扬,林家是内敛、简朴。物质上,贾府既高调又招摇,生活中极尽奢华,精神上却并不与之匹配。这一点,亦与林家正好相反。
林家没有男孩,只有黛玉和两个伴读丫鬟,林如海就请了前科进士贾雨村来当私教。贾府那么多男孩子,却没一个有私教,学堂里更是打闹玩乐的地方,没有一点学习氛围。
贾政叮嘱学堂老师一定要教的《四书》,林黛玉在六岁之前就学完了。林家后继无人,是人丁单薄造成的,这是无可奈何的事。但林如海身居高位却清醒而廉洁、朴素而内敛,只有一个女儿仍然十分注重对她的教育,这些都是兴家之道。
反观贾家,人丁虽不算太兴旺,但嫡传两府都不缺男丁,本族的近支人也不少,却“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世袭的爵位虽逐渐递减“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
林家是几代袭爵之后,后代高中探花,成为国之栋梁。贾府是一个靠祖宗的赫赫战功获取富贵的家族,子孙们,文,学不好,武,亦荒废,成了只会吃喝玩乐的蛀虫。
贾赦、贾珍两个袭爵的人如此,贾琏、贾蓉两个捐官的人更是如此,好容易有个喜欢读书的贾政,却近乎腐儒,没有一点生活情趣,亦不懂当家立世之道。也正是贾、林两家这种截然相反的生活氛围,才造就了黛玉的悲剧,也造成了世人对黛玉的误解。
黛玉虽身体不好,性格却并不自卑内向,相反,她其实是聪明、活泼的。全书中,黛玉真正自卑的应该只有一次,就是宝钗戴红麝串的时候。不过,那也并不是性格使然,而是感受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
黛玉平时的敏感多愁,都是与环境格格不入的煎熬。完全不同的家风,才是让黛玉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根源。
初到贾府,第一次饭后喝茶,黛玉就“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
人最难改变的,就是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贾府不仅文化氛围和林家大不相同,连生活琐事黛玉也要一重新适应。这种痛,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就算最相知的宝玉也是难知其一二的。从情感上来说,黛玉爱林家,也爱贾府,毕竟她身体里有贾家一半的血液。
母亲去世,父亲不在身边,贾母、宝玉等人就是她的至亲,贾府是她的避风港。可是,眼见贾府与自己家的种种不同,黛玉却茫然无措,尤其是精神氛围的不同,才让黛玉有难以融入的自悲之叹。
探春理家,黛玉赞其不肯作威福于下人,也带出她自己时常暗中替贾府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一句话,就足以看出黛玉的眼界、格局之不俗。
探春是贾府三艳的佼佼者,被委任理家,兴利除弊,却也只是为了“不枉太太的委托”,并没有真正看到家族的未来。对于钱财,探春的态度是“咱们是主子,自然不理会那些钱财小事,只知道想起什么要什么”。
宝钗,公认的出众,觉得为了省钱“失了打体统,也不像”。李纨倒是有才能的,但因为是寡妇,自己也采取韬晦之策,对家务事,根本不多参与。
贾府的落败之兆,很早就有了端倪,小说的开篇,冷子兴就看出“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秦可卿前也提醒了“登高必跌重”的道理,并给出了保存基业的方法。
贾府诸人,却浑浑噩噩,并没人居安思危、虑及后事。黛玉能做得,就是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处理好力所能及的事情。
大观园里,宝玉的丫头们吵架、拌嘴、打仗、偷东西都全了;宝钗的莺儿编花篮,闹出一场风波,明明自己有错,最后还得别人来赔罪才完;迎春的奶妈偷东西,丫头闹厨房;惜春的下人私自传递东西,还有婆子因乱说话被撵;探春处好很多,可是翠墨因要支使蝉姐儿买糕,就言语间挑拨事情,也不省心。
算来算去,整个大观园里,只有李纨和黛玉两处,比较安宁。李纨是国子监祭酒之女,实打实的大家闺秀,年长几岁,本身又知书明理,管教下人有方,是情理之中。年幼就寄人篱下的黛玉,也能把自己的小团队管理的秩序井然,亦见其才能。
而宝玉这个宁荣两公选定的接班人,却觉得家里无论怎么穷,也少不了自己的。眼界、格局、智商如此不在线,难怪黛玉懒得再理他,直接走掉了。黛玉能看到贾府的腐朽不堪,也知道宝玉有些烂泥扶不上墙,但她仍愿意为其付出全部的爱。
黛玉所爱的,本身就是不完美的,有瑕疵的、有缺点的,真实的宝玉,就如同她所爱的贾府一样。贾府有许多积重难返的弊病,黛玉会为其担心,并暗中为其筹算,但不会嫌弃。有人说,世上只有一种勇敢,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黛玉就是如此。
她能看到贾府的危机,也明确知道宝玉的缺点,她明白生活的残酷,甚至能预见到贾府不太乐观的未来,但她仍然热爱这一切。她出门前会吩咐丫鬟“把屋子收拾了,下一扇纱屉子,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
她情趣高雅又极精致,对生活中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一切都细致而周到。她不像宝钗那样要住在“雪洞”中,她是生活在诗与艺术之中。她天生喜散不喜聚,因为明白,聚,只是短暂的,散,才是最终的结局。
她悲秋伤春、怜桃花、感秋雨、临窗垂泪、对帕吟诗、泣血葬花,都是对世上一草一木深沉的爱。她时常独自垂泪,那是因为她和宝玉既是前世的缘,又有今生的劫。她是如此的纯粹通透,不善于、也不屑于伪装自己。她知世故而不世故。
周瑞家的送宫花,有所疏忽,她立刻就甩脸子,让那些不怀好意的下人知道她的不可冒犯,也避免了自己像迎春那样任人欺负;宝钗的老婆子来送燕窝,她客气的道谢,还打赏五百钱小费;赵姨娘来看望,她明知是顺路的人情,依然起身道谢,给足面子。
她与所有的姐妹都交好,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与众不同。凤姐喜欢她,李纨说她让人疼,探春去看凤姐会约她一起,宝琴刚来就愿意和她亲近;湘云和她同住还挤兑她,搬走了又被抛下,最后还是由她来陪伴。
闲云野鹤般的邢蚰烟,在大观园里,只去两个地方闲话过,一个是有半师之谊的妙玉处,另一个就是她的潇湘馆。宝钗连她吃药的方子都关注,送她燕窝,又和她互剖金兰语;连妙玉都请她喝茶、为她续诗。
湘云说她像戏子,她并不生气,她只气宝玉不了解她;晴雯不让她进门,宝玉讲明真相她立刻就消气了,都还没用哄呢;湘云暗指她妒忌宝琴,她既不解释,也不责怪湘云;妙玉说她是个俗人,她也一点不介意,还维护妙玉和宝玉的友谊。
她还很善于调节气氛,端午节,宝玉、袭人、晴雯三个吵架,她就调皮的叫袭人嫂子,轻松化解了三人的僵局;刘姥姥走后,大家为惜春画画出主意,她更是一个人带动了全场的气氛,连宝钗也感叹她说话的水平;宝玉更是当众把她和凤姐并提,作为会说话、可疼的典范。
香菱要学诗,宝钗说是“得陇望蜀”,黛玉却耐心的为其讲解;芦雪广联诗,她又主动提议给相对沉默的邢、李三位机会;湘云偶成一小令,心下得意,给宝钗看,宝钗不理会,黛玉见了却立刻吩咐摆下瓜果点心,邀人填词,成全她的兴致。
她总是骄傲的保持着自己的清高,却又极其的善解人意。她被人笑痴傻、说刻薄,全不放在心上。她的眼泪是偿还宝玉的知己情,亦是报答贾府的养育恩。就算明知道没有结果,她也不妥协、不逃避,慨然泪尽而亡。
回到三生石畔,她还是那棵柔弱又坚韧的绛珠草,早已知道了尘世中不过是红粉骷髅、瞬息繁华,她仍无悔的为爱下界,倾尽所有。
『浅谈红楼』潇湘妃子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这一整部书中的灵魂人物,在中国文学作品中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文学形象之一。
许多人即便是没读过红楼梦,也大多听说过“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这句话,都知道这个从出生开始就一直体弱多病,多愁又爱哭的林妹妹。可她身上所带有的气质,又或是她展现的才华,每时每刻地都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也许有人说林黛玉性子有些刻薄,又爱哭,其实那是是不懂林黛玉,不懂红楼梦的缘故。
林黛玉是曹雪芹笔下精心塑造的第一女主角,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如此扁平化的人物,林黛玉有些孤高,眼下不染尘埃的个性,恰巧凸显她不沾世俗的仙子身份,更是为了能够表现出她寄人篱下的孤苦处境。
除了这些,林黛玉在他人眼中还是个才华横溢的潇湘妃子,在宝钗眼中是个能说会道的俏颦儿,在贾宝玉眼中更是个待人真诚的林妹妹。
林黛玉她个性独立,思想自由,追求自我,她的真实打动人心。在我看来要读懂红楼梦,一定先读懂林黛玉。
在87版红楼梦剧组,曾经举办过一次红楼梦主题的文艺晚会,其中林黛玉穿越来到了现代,当上了知名作家和诗人,我觉得林黛玉如果来到现代,这一点很有可能。
在红楼梦的原著中,林黛玉有咏絮之才,《葬花吟》、《桃花行》、《五美吟》、《题帕三绝》等诗词都在她笔下写出,在菊花诗里她也曾夺魁。
为什么很多人初读红楼梦,会认为林黛玉不仅爱哭,又多愁善感,说话常常很刁钻刻薄,还喜欢怼人,除了这些似乎就再没别的了,因此甚至有不少人给林黛玉取了一个林怼怼的称呼,这其实都是因为没有看出林黛玉身上具备的两个鲜明的特征。
但谈起林黛玉的幽默,不论是宝钗在生日上讥讽宝玉,为探春取号打趣她,又或是为惜春作画时开宝姐姐玩笑,我们都能从中看出林黛玉身上的幽默,而她都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话语就好像是浑然天成,非常有趣。
林黛玉若是真的穿越到现代,那么幽默大师也非她莫属了。
再说黛玉的管家之才,林黛玉曾在宝玉生日时说出一番每常闲了,替贾府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必至后手不接的话来,可见她对贾府日常开销,往来账目,是大致心里有数的。
而在众人劝迎春一回,她也曾说出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的话来。王熙凤在谈论众姊妹的时候,也是承认林黛玉和宝钗两个是好的,认可她们的才能。
林黛玉若不是体弱多病,应该也是一个优秀的家族企业管理者。而实际上,87版红楼梦中扮演林黛玉的陈晓旭女士,与林黛玉也极为相似,她与黛玉一样可以吟诗作赋,且她的管理能力也是不容易,在商海打拼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