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醉酒当歌人生几何全诗

2.曹操在《短歌行》中多次提到“忧”,你认为“忧”主要指什么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什么意思

4.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全诗

慨当以慷下一句是什么-慨当以慷百科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出自曹操的《短歌行(其一)》。

原文:

短歌行(其一)

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翻译:

面对美酒伴以高歌,人生短暂岁月几何?

好像晨间的露水一般,过去荒废的日子已经太多,所剩下的已经不多......?

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美酒名曰“杜康”。

久别重逢长谈畅饮,心中重温着往日的恩情。

月亮皎洁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绕着大树徘徊不止,有哪个枝头是可以依附的呢??

高山从不满足于自己的高大,大海从不满足于自己的深广。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

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有感而发,写下这首名诗。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

曹操在《短歌行》中多次提到“忧”,你认为“忧”主要指什么

曹操在《短歌行》中多次提到“忧,,曹操忧的是要实现自己的志向,要有时间更要有人才。让曹操忧愁的就是人才何时才能来到自己的身边。

《短歌行》很直白,就是一曲求贤歌,是一道充满了艺术气息,夹杂着曹操个人浪漫情怀的求贤令。诗歌的形式赋予了它饱满的情感,有着独特的感染作用,而曹操的气度和胸怀也使得这首诗歌大气、浩然而又诚恳真挚。

曹操是个诗人,但他更是一个政治家,是个帝王,他的文风大气磅礴,又苍凉悲壮,他本身就处于一个高于常人的点,他悲百姓陷于战乱,他感慨人生苦短,壮志未酬,他愁天下英雄不能为所用。

我们过去看曹操,都觉得他是一个奸雄,是一个王者,而他的诗歌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外一面,那属于硬汉的柔情,人在高处而心中顿生的寒意,胸怀大志之人心中的孤独。

曹操识人才,重人才,青史之中恐怕难有可堪比者,即使是泼了他一身脏水的《三国演义》也没有抹掉他的这个优点。陈琳骂他是阉人之后,他气得头风病发作,又大笑,觉得此人有才,饶过了;张辽本为吕布旧将,他杀吕布却招降张辽,大胆任用;关羽将才天下闻名,被其所擒,一心劝降,不成,却又忍痛放走。

而孙权,不识庞统之才,刘备、诸葛亮也未必起初就看得起庞统。这些人看人永远两重标准,是个人才满脸赔笑,看你不顺眼,便不理不睬。而曹操,哪怕只是对方自称是个人才,他也会爱惜,他宁可养庸人,也不愿意错过一个人才。

他手下的“五子良将”,重要的谋士贾诩、郭嘉、程昱、荀攸、荀彧,很多都出身一般,有些都是降将,都在曹操帐下人尽其才,至效忠,无怨无悔。

原诗:

《短歌行》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释义:

一边饮着美酒,一边高歌,人生岁月流逝是那么的飞快,就好比清晨的露珠,转瞬就消逝,在我已过往的人生中,遗憾的荒废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这酒席间,大家开怀畅饮,慷慨激昂,可是我,忧郁之心在胸膛,可身为大军之主,万不能说丧气话啊。有什么办法?还是喝酒吧,一醉解千愁!

举天下的人才们,我不知道你们是谁,也不知道你们在哪里,可是我在梦中都在想着你们,盼望你们来辅佐我。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浅吟低唱着《子衿》歌。人才们呀,我就像少女思念意中人那般把你们挂在心上,只要你们到来,我一定会以礼相待,我们一定可以融洽地合作,实现彼此的人生价值。

天上的明月,每夜都会升起,我的求才之心,永远不会休止。我担忧是人才不来,或者太少。天下人才众多,一定有怀才未遇的,你们不要再东奔西走了,我曹操一定会让你们人尽其才。我愿意与你们谈心宴饮,诉说情谊,纵论天下。

高山不辞土石才形成巍峨的形态,大海不弃溪流才显壮阔,我曹操永远都不会嫌人才多!周公当年礼遇贤才,我曹操愿意效仿,以诚相待,只求你们前来。

扩展资料:

此诗的写作时间并不确定,一说赤壁之战之前,二说赤壁之战之后。第一种说法以章回小说为据,不可靠。第二种说法也无史政。所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尚无定论。

曹操对自己欣赏的贤才真是好,比如刘备,刘备当年就是个卖草鞋的,很不得志,是曹操欣赏、认识了刘备的才干。《三国演义》写刘备被吕布打败,两夫人都被吕布软禁,他无路可走,就投奔了曹操,曹操对他非常好。

曹操还封刘备为豫州牧,曹操身边的谋臣多劝曹操杀了刘备,但曹操没有这样做,还让刘备带兵去打仗,结果刘备果然背叛了曹操。曹操对关羽亦是如此,本可以在屯土山杀掉关羽,可因为爱才,答应了关羽三件事,关羽才投降了曹操。

曹操明知道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却舍不得杀掉关羽。最后让关羽回到了刘备身边。曹操是多么想让刘备和关羽这样的人才为自己所用呀,所以才会“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那贤才就如同天空的明月,我何时才能摘取?为此我的忧愁从未断绝。诗人把贤才比作夜空的明月,皎洁、明亮,而诗人更霸气,要把这明月摘下来拿在手里,要贤才为自己所用。

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什么意思

意思: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出处: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短歌行》。

原文节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作者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扩展资料

《对酒当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

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总起来说,这首《对酒当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

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那个时代,曹操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后人借鉴的。

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短歌行二首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里用了西汉傅介子的故事。

由于楼兰(西域国名)王贪财,屡遮杀前往西域的汉使,傅介子受霍光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意思是说,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此诗末两句借此表达了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愿”字与“直为”,语气斩钉截铁,慨当以慷,足以振起全篇。这是此诗点睛结穴之处。

原诗:

《塞下曲六首·其一》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释义: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扩展资料:

从“天山雪”开始,点明“塞下”,极写边地苦寒。“五月”在内地属盛暑,而天山尚有雪。但这里的雪不是飞雪,而是积雪。虽然没有满空飘舞的的雪花(“无花”),却只觉寒气逼人。仲夏五月“无花”尚且如此,其余三季(尤其冬季)的寒冷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这两句是举轻而见重,举隅而反三,语淡意浑。同时,“无花”二字双关不见花开之意,这层意思紧启第三句“笛中闻折柳”。“折柳”即《折杨柳》曲的省称。

这句表面看是写遍地闻笛,实际话外有音,意谓眼前无柳可折,“折柳”之事只能于“笛中闻”。花明柳暗是春色的表征,“无花”兼无柳,也就是“春色未曾看”了。这四句意脉贯通,一气直下,措语天然,不拘格律如古诗之开篇,前人未具此格。

本诗的结尾雄壮有力,与前面六句的烘托之功是分不开的。没有那样一个艰苦的背景,则不足以显示如此卓绝的精神。此诗所以极苍凉而极雄壮,意境浑成,是因为有了前六句的铺垫。

百度百科——塞下曲六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