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叫肥冬瘦年

2.肥年是什么意思

3.冬至成语

4.肥冬瘦年成语故事

什么叫肥冬瘦年

肥冬瘦年是什么动物 打一生肖-肥冬瘦年

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

宋时,寒食、冬至、春节是一年中的三大节日。寒食和冬至间隔时间长,所以人们备办冬至格外隆重。官府里会放冬至假,各家各户都会添置新衣裳,采办吃食,祭祀祖先,宴会团聚,亲朋好友串门互道吉祥。

冬至前夜叫作冬除,也和除夕一样要守岁欢宴。等到来年的大年初一,才力有限的人家也就过得较为简单了,所以民谚有“肥冬瘦年”的说法。

扩展资料: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就开始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成为首个被测定出来的节气。在殷周时期,冬至就是一年的开始,等同于后来的春节。夏历实行后,冬至虽然不是一年的分界点,但冬至的地位仍然很重要。

唐宋时期,冬至节盛极一时。全国放假七天,而且还有盛大的节日庆典,人们穿着节日礼服,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穿行,或走亲访友,或聚会宴饮,和现在的春节长假没有区别。

肥年是什么意思

这个年过得很丰裕。

肥冬瘦年是一个词语,说的是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

有人说,此成语源于南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及范成大《吴郡志·风俗》。其实,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冬至”条已经暗示:京城(开封)老百姓最看重十一月份冬至这个节气。

即使非常穷的人家,也尽可能用家中积累或向别人告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府开放各种娱乐场所,庆贺此节日,“一如年节”。

南宋金盈之史料笔记《醉翁谈录》卷四分析说:“都城(今杭州)以寒食、冬至、元旦(今春节)为三大节。故民间多相问遗(相互走动往来、请客送礼),至岁除或财力不及,不复讲此。俗谚有‘肥冬瘦年’之语。”

当时北方也一样:“开封新节(冬至)一过,皮鞋底破。大担馄饨,一口一个。”不难看出,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宋代,冬至“假日经济”已呈井喷之势,并出现了“超前消费”一族。那么,冬至“假日经济”源于何时?或者说,古人何时开始热衷冬至高消费?

扩展资料

其实,2000多年前的西汉已显端倪。《汉书》谓:“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庆冬至”活动,类似今天的“贺新春”。汉武帝采用夏历后,虽把新年正月与冬至分开,却设置了“冬至节”。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曰:“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意思说,官府举行的庆贺仪式称为“贺冬”,官方例行放假,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颇似如今“春节黄金周”;老百姓“贺冬”的方式主要以烧香祭祀、美食相赠、相互走访等为主,欢欢乐乐地过一个愉快节日。

由此可见,汉武帝是冬至“假日经济”开创者。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尽管朝代频繁更替、战乱及灾荒不止,但“冬至狂欢”并未消停,且一直延续到明代。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城东内外”篇介绍了当时北京冬至“假日经济”盛况:十一月冬至日,文武百官贺冬后,连续三天穿戴吉祥服饰,具红笺互拜,跟过大年一样。清吴长元《宸垣识略》还说:“前明冬至赐百官甜食一盒,凡七种。”

其中有种“水乌他”的食品极其珍贵:“以酥酪合糖为之,于天气极寒时,乘夜造出,洁白如霜,食之口中有如嚼雪,真北方之奇味也。”到闭关锁国的清王朝,传承1600多年的冬至“假日经济”戛然而止。按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法,乃是老百姓不再以冬至为节,“惟食馄饨而已”,就像夏至这天吃面条一样,应付一下节气。

冬至成语

1、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出处:唐杜甫《狂歌行赠四兄》:“四时八节还拘礼,女拜弟妻男拜弟。”

译文:一年四季的各个节气中,都需要礼节对待,女方去拜访兄第的妻子,男方去拜访兄弟。

2、肥冬瘦年

解释:形容冬至时的热闹景象。

出处:宋周遵道《豹隐纪谈》:“吴门风俗,多重至节,谓曰肥冬瘦年,互送节物。“

译文: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

3、一阳复始

解释: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二气,每年到冬至日,阴气尽,阳气又开始发生。指春天又到来了。

出处:金庸《射雕英雄传》第三十四回,”黄蓉曾说这庄子布置虽奇,那及桃花岛一阳复始、乾坤倒置之妙。“

译文:黄蓉曾经说过这个庄园的布置虽然奇特,但是也比不上桃花岛的美景。

4、日长一线

解释: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出处:元润《冬至》诗:“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译文:窗户外面的光线增长,那满山的雪,表示着梅花就要开放了。

5、一百五日

解释: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出处: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至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译文:距离冬至一百零五天后,就会迎来狂风暴雨,叫做寒食日。

肥冬瘦年成语故事

“肥冬瘦年”是一个词语,指的是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

“肥冬瘦年”见宋无名氏《·豹隐纪谈》、宋范成大《吴郡志·风俗》。

冬至日是一年当中的大祀,从周代开始即有隆重的祭天仪式。后代虽然沿用夏历,以一月为正月,但冬至日的祭天仪式一直保存了下来。冬至前,大司乐会负责组织连续五天的大型音乐会,君臣一起听音乐,共迎冬至的来临。民间每家每户也要闻乐五日以迎冬至。

扩展资料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这种气候意义的冬季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