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乔模乔样的意思

2.做宣讲还是作宣讲

3."作"讲话还是“做”讲话

4.《骆驼祥子》里的1000个好词

乔模乔样的意思

做张做致是什么意思-做张做势讲的是什么

乔模乔样的意思是装模作样。

成语注释:

乔:假装。?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八:梳个纵鬓头儿,着件叩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

成语用法:

作宾语、状语;同装模作样。

示例:

“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词话》。

造句:

1、穿一件周正衣服,换一副斯文脸,再乔模乔样地装个阔公子——你们就认不得自己祖宗了!

2、彤霞同学正全身贯注地在用深紫灰色的水彩笔涂四季豆的简笔画,发型和影视女星黄美英有些像的雨辰老师猛不丁走过来,叫她用成语“乔模乔样”造句,她被吓得一身冷汗。

3、穿一件周正衣服,换一副斯文脸,再乔模乔样地装个阔公子--你们就认不得自己祖宗了!见二月河《乾隆皇帝》三。

4、却这女儿心性有些跷蹊,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个纵鬓头儿,着件叩身衫子,做张做势,乔模乔样。

5、在去往杨阿苗故居的路途中,夏老师给朵淞和禾夕讲述了“乔模乔样”的成语典故。

做宣讲还是作宣讲

做宣讲。

做基本释义:

1.制造:~衣服。用这木头~张桌子。

2.写作:~文章。

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工。~事。~买卖。

4.举行庆祝或纪念活动:~ 寿。~生日。

5.充当;担任:~母亲的。~官。~教员。~保育员。今天开会由他~主席。

6.当做:树皮可以~造纸的原料。这篇文章可以~教材。

7.结成(某种关系):~亲。~对头。~朋友。

8.假装出(某种模样):~样子。~鬼脸。~痛苦状。

详细释义:

〈动〉

(“做”是“作”后起的分别字,“作”近代写作“做”)

作。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

我且不做买卖,和你一同家去。——《水浒全传》

又如:做道路(做生意;从事拦路抢劫、偷盗活动);做夫(服劳役;作劳动力);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做不得;做不了;做嗄(干什么)

制作,制造

此处最好,只是还少一个酒幌,明日竟做一个来。——《红楼梦》

又如:做妖撒妖(做出妖形怪状的样子);做势(做出表面竟向的动作);做弊(作弊,舞弊);做衣服;这种糖是甜菜做的

充当

马二先生做东,大盘大碗请差人吃着。——《儒林外史》

如:做大头(当傻瓜);做中(充当交易、借贷等关系中的中间证明人);做虎豹(充当恶人);做厂(当工人);做线(打听消息,充当耳目)

假装 。

如:做神做鬼(装模作样;装神弄鬼);做腔(装腔作势,摆架子);做嘴脸(装模作样);做好做恶(假装做好人或恶人,以事应付);做声分(装腔作势);做意(装假,做意)

结成某种关系 。

如:做一处(在一起;在一处);做亲家;做朋友;做一路(结成一伙);做人情(以某种行动或东西结好于人);做相识(交朋友)

摆〔架子,阔气] 。

如:做张做势(装模作样;装腔做势);做模样(摆架子;装模做样);做天气(摆架子;做出得意的样子 );做格(摆架子);做大老(摆架子,妄自尊大)

举行,举办 。

如:做孝(办丧事);做祃(举行祭礼);做场(演出);做庆贺筵席;做七十大寿:做生(庆祝生日)

为吃而烧制食物 。

如:宁愿饿也不吃这种火上做的饭食

成为,当 。

如:做线的(当侦探的);做演员;做保育员

写作 。

如:做一首诗

打,揍 。

如:不走,等做不成;做他一顿

斗,争斗

你使这等见识,我拼的和你做一场。——《桃花女》

,谋害

难道他们竟串通一气,来做我们的。——《官场现形记》

用作 。

如:这部分可以做教材;沼气可以做燃料

代,替

见公公时,做我传语他,只教他今夜小心则个。——《古今小说》

你们做老拙传话谏议,道张公教送这瓜来。——《喻世明言》

定价;算作

他那一路上的人恐怕旁边人有不帮衬的,打破头屑,做张做智的圆成着,做了五十两银子,卖了。——《醒世姻缘传》

"作"讲话还是“做”讲话

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我也一直这样认为,虽然心下有一个疑惑,具体和抽象是相对的,如果遇到具体、抽象分不清的时候怎么办。最近使用北京语言学院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实用汉语课本》(第3册),才发现混淆的情况超出我的想象:

在老队长家里做客(148页)

老队长的老伴田大娘和女儿小华,正在家里作饭,听说有客人来了,连忙从屋里走出来。(149页)

按说,“做客”比“作饭”抽象,“作饭”比“做客”具体,可是,课文的写法刚好是颠倒的。还有的时候书里的写法好像是随机的:

我要是有点儿不舒服,他就忙着请大夫、买药,作这作那让我吃。(107页)

丁大娘说:“要是我有点儿不舒服,他就忙着做这做那让我吃。”(122页)

布朗太太看到一个个的饺子整整齐齐地摆在那里,称赞地说:“作得多好啊!……”(151页)

一会儿请大家尝一尝我们做的中国饺子。(167页)

有的人吃过,说外边是面做的皮儿,里边是肉和菜做的馅儿,很好吃;(167页)

这不能不让我们想到,“做”和“作”到底有没有分别呢?

我们考察了钱钟书的《七缀集》,吕叔湘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李荣的《文字问题》。三本书的作者都是名家。 钱先生以博闻强记,洞幽烛微而著称于世;吕先生细腻缜密,清通如水,为人钦敬;李先生殚精竭思,求人求己都很严,有人喜欢,有人害怕。考察的结果是,三位先生也都不能完全区分这两个字。

钱先生偏于使用“作”字。这从一打开《七缀集》就映入眼帘的“修订本前言”就可以知道:

此书出版以来,我作了些修订。我感谢魏同贤同志,给它机会面世。辛广伟同志辛勤帮助这本书的出版,我向他致谢。附带一提,《集》中三篇文章已被法国学者郁白先生选入我的《诗学五论》,作了精审的移译,我在译本《后序》里,也表达了“内销”转为“出口”的惊喜了。

书里也一般使用“作”字:

它并不对中国旧诗和旧画试作任何估价,而只阐明中国传统批评对于诗和画的比较估计。(1页)

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3页)

……托尔斯太是天生的狐狸,却一心要作刺猬。(26页)

一位画家作了这样的插图:(46页)

这种种都对原作的意义或艺术作了阐明或赞赏。(93页)

文人好名,争风吃醋,历来传作笑柄,……(103页)

一个明末的孤臣烈士和一个清初的文学侍从尝试地作了相同的心理解答。(127页)

但也能看到用“做”的例子,虽然极少:

……引诱大家去爱好外国作品,仿佛做媒似的,……(81页)

假如她有腔无调地“讴歌”起来,那显然是在做戏,……(86页)

那个平常的称谓在这里有一个现代不常用的意义:不指“德国巨商”,而指和德国做进出口生意的英国商人。(91页)

而且居然也可以找到同样条件下“作”“做”混用的例子:

……一个人作诗和说理不妨自相矛盾,“诗词中有理外之理”。(71页)

和尚做诗,当然信手拈来本店祖传的货色。(74页)

宋祁虽然作诗深受“西昆体”的影响,……(21页)

只有一个地方,钱先生连用了3次“做”:

假如有人做个试验,……这个试验当然没人做过,也许是无需做的。(105页)

仿佛钱先生也认为“试验”是具体的,应该用“做”。

吕叔湘先生与钱先生正相反,偏于使用“做”字。我们引书的前面几节里的一些句子以见一斑。(吕先生的书每小节前有节号,我们用节号标示出处,也便持不同版本的人查验。):

解决的途径首先在于对实际用例多做调查。(前言)

本文试图对汉语语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番检讨,…(1节)

当然,最好是用字母做代号,……(3节)

一般地说,有两个半东西可以做语法分析的依据:……(4节)

也可以拿‘语素’做最小单位,……(9节)

请注意后面的3例,多数人都习惯用“作”,而吕先生用“做”。特别是“动词+作(做)”的形式,吕先生写“做”:“叫做(2节)”“分做(38节)”“算做(41节)”“当做(47节)”“看做(72节)”“译做(注9)”等。可是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也发现了两个字混用的现象,例如:

有时候一个介词带上一个名词可以做谓语,如:(120页)

同一节就有:

有些介词可以带上宾语作谓语,因而才有……

介词带名词和介词带宾语指的是同一件事情,可是一次用“作”,一次用“做”。其他如:

既不具备名词的主要特征(做主语,做宾语),又不具备谓词即动词和一般形容词的主要特征(做谓语)。(44节)

形容词作谓语跟不及物动词作谓语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也可以不另作一类。(62节)

另一方面又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看它包含哪些具体内容。(75节)

如果有人把一番分析上曾经利用过或者可能利用的各种图解和符号搜集起来,做一个比较研究,那倒是很有意思的。(79页)

钱先生和吕先生各有所好,也似乎各有所执,但都不能避免在同样的情况下用不同的字。

李荣先生同钱钟书先生一样,也偏于使用“作”字。这里举3个例子:

在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语言学文字学都应该作出应有的贡献。(1页)

正文连题目,“庄”字见三十九次,都作姓用。(20页)

异体字有各种不同的情况,这里只就功用宽窄等略作说明。(21页)

这本书是讲文字学的,所以有很多“某字作某”“某字本作某”的说法,这些也许是文字学的固定说法,不足为证。但全书的“V~”形式都写“V作”,书里有“用作(21页)”“读作(22页)”“改作(24页)”“写作(9页)”“误作(10页)”“描润作(50页)”等。可是我们也从中检出五处写“做”的例子,其中一处是“叫做”:

我采集资料的方式不是全面的有系统的,那样做需要的人力太多,时间太长。(2页)

这么做一方面贻误一般读者,推广这种错觉。(13页)

“夹手”是把手夹住,所以“夹”字写成从手的“挟”。上句又有“扶”字做仿效加手旁的依据。(45页)

后人抄写古书或刻印古书,有时无心写错字,这叫做“书经三写,乌焉成马”。(74页)

差使跟做事有关,写成“差事”好像也有讲。(93页)

第3个例子可以比较:

有意的改写,常常拿无意的创新作根据,……(76页)

精审如李先生,犹不能避免两字混用,可见这两个字实际上是不能区分的。①

既然两个字不能分开,那么能不能干脆合并呢?

先说说合并的方向。把“作”并入“做”,显然是不行的。我们不可能让“工作”“作文”“作风”“作品”这些已经固定的写法改变面貌。可取的合并方向只能是并“做”为“作”。这个办法不是没有人试过。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有索引,我们顺便查了一下,全书只有“作”没有“做”。《骆驼祥子》是成功的作品,可以证明合并没有问题。

不过,我们估计,要取消“做”只用“作”,希望文字典雅的人那里会通不过。所以,另一个照顾目前情况的办法就是继续把两个字分开,只是要修改目前所认为的分用标准。抽象、具体的标准已经证明是不可行的。一是我们没法把人类的活动分成简单的抽象、具体两大类,二是即使分了这样的类,也只能开成长长的清单让人们去遵守,而无法把它变成简单的规则让人去掌握。所以可行的办法还是结合语法分类,就好象本世纪初废“底”归“的”,用语法标准来分配“的”“地”“得”三字一样。

可以考虑的办法是作谓语的动词都写“做”,固定的词都写“作”。这样可以保证现有的词都保持目前的写法,如:

写作、工作、作文、作业、作风、作用、作为(名词)、作为(动词)、作者、作品、作对、作废、作乐、作罢、作息、作伪、作孽、作战、作东、作主、作案、作法(=方法)……

而下面的写法就无须犹豫了:

做饭、做菜、做饺子、做针线、做作业、做作文、做工作、做解释、做报告、做计划、做方案、做这做那、做东做西、做法(道士做法)……

另外,“动词 + 作(做)”一律写“作”。这一类的形式都表示一种观念上的、或者动作结果的意义而不是加在宾语上的具体动作。这样写也和目前多数人的使用习惯相合。

比较困难的是那些分不清是词还是词组的情况,比如:

作诗~做诗 作人~做人 作事~做事

也许还要硬性规定一下。(我倾向于分析成结构,因而主张写成后面的形式。从这一点上说,这个办法毕竟不是万全之策,好在数量不多。)

这样,我们的建议就成了如果尚雅,就按我们提议的办法办;如果从俗,就按老舍的办法办,全部写“作”。②

不过,要指出,雅俗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的。古代有“作”而无“做”。这里举一则金文的例子,两则《诗经》的例子和两则《论语》的例子,都是古代文化的典范。

《虢季子白盘》: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作)

宝盘。

《诗经·节南山之什·雨无正》: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论语·学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广韵》不收“做”字,直到《集韵》才在“作”字下指出:“俗作‘做’,非是。”也就是说,直到那个时候,“做”才作为“俗字”被收入字书,而且被认为不对。如果认为“古典的”才是“高雅的”的话,一律写“作”倒是弃俗而就雅。

①我们当然不排除几位先生的著作在经过排字房的时候产生误植的情况。但几位先生所持不同还是很清楚的。特别是两位语言学家对“动词 + 作(做)”的不同处理,不可能是排字房的注意。此外,吕先生的这部著作也收入后来出版的一些先生的文集中,个别措辞有修改,但“作”、“做”的使用情况没有改变,可见两字的交替使用在吕先生那里也不是绝对排斥的。

②只有一个词会给一律写“作”带来困扰,这就是“做作”一词,但我们的古人似乎早已碰到了这个问题,已经准备了一个语言中难得一见的完全同义词“造作”。

做与作的区别(台湾)

林正雄 (国语日报 93.12.1 教育版)

「做」与「作」这两个字,不论是自单字或成词的使用,被混淆的机率都很高.而这两个字的根本差异究竟何在呢 首先,依据教育部《国语一字多音审定表》( TYPE=1&UNITID=13&CATEGORYID=278&FILEID=45498&open)的内容,其读因与意义便有些不同.其中「做」只有ㄗㄨㄛˋ的音,而「作」则有 ㄗㄨㄛˋ与ㄗㄨㄛˊ两读,其区别详如以下所示:

ㄗㄨㄛˋ:作文工作,自作自受,打躬作揖,瓦作,作坊,仵作.

ㄗㄨㄛˊ:作料,作兴,作摩.

另依据教育部《国语辞典》(的解释,「作」有当「名词」与「动词」的可能,当动词时,有下列九种意义与解释:

1.兴起,振起.如:兴风作浪,一鼓作气.

2.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

3.创作.如:写作,作画,作诗.

4.进行,举行.如:作战,作简报.

5.为,当.如:认贼作父.

6.假装.如: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7.进行某事.同「做」.如:作媒,作证,作事.

8.成为.同「做」.如:作人,作官.

9.制造.同「做」.如:为他人「作」嫁衣裳.

另外,在当「名词」时,也有以下两种意义与解释:

1.事业.如:工作.

2.诗文书画与艺术品称为作.如:杰作,佳作,名作.

同样依据教育部《国语辞典》的解释,「做」只当「动词」用,其意义与解释则有以下五种:

1.成为.如:做人,做官.

2.进行某事.如:做生意,做实验,做事.

3.举办.做生日,做满月,做周年.

4.制造.如:做衣服,做鞋子.

5.假装.如: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

「作」与「做」读ㄗㄨㄛˋ音时,常见混用,但综观这两个字的各种意义,其实仍见区别.因此,《国语辞典》明言:这两个字相混仅余1.进行某事,2.成为,3.制造等三义上.如:「做事」与「作事」,「做工」与「作工」,「做人」与「作人」.而今依习惯定字,「做事,做人」取「做」,注明通「作」;「工作,制作,作文,创作,作战,作为,当作」等取「作」.

呵呵,写的都挺多,不过我觉的应该是"作"

《骆驼祥子》里的1000个好词

《骆驼祥子》里的好词:

一闪一闪、似乎、偶然、遮掩、欺负、滴落、摸了摸、闻来闻去、毫无动静、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彪焊体壮、结实匀称、平易近人、专心致志、巧夺天工、从容不迫、发奋苦读、失魂落魄、神气十足、钢筋铁骨、秀美标致、轻盈窈窕、光明磊落、掩卷沉思、神情专注、英姿飒爽;

所向披靡、泰然自若、如饥似渴、如胶似漆、有条不紊、有目共睹、语重心长、玉石俱焚、语惊四座、同甘共苦、声泪俱下、声名大振、声势浩大、震撼人心、卖好讨俏、无话可说、改邪归正、另眼相待、千载难逢、与众不同、 一声不响、轻描淡写、任劳任怨、小心谨慎。

众醉独醒 ? 置之度外 ? 著作等身 ? 足智多谋 ? 舟中敌国

整装待发 ? 自作聪明 ? 众志成城 ? 忠贞不渝 ? 只字不提

知足不辱 ? 置之不理 ? 孳孳不倦 ? 锱铢必较 ? 诸子百家

孜孜不倦 ? 知止不殆 ? 惴惴不安 ? 自由自在 ? 自言自语

自怨自艾 ? 仗义执言 ? 自用则小 ? 止于至善 ? 造谣中伤

招摇撞骗 ? 中原逐鹿 ? 肘腋之患 ? 中庸之道 ? 自业自得

珠玉在侧 ? 珠圆玉润 ? 自贻伊戚 ? 责有攸归 ? 左萦右拂

左宜右有 ? 属垣有耳 ? 罪有应得 ? 左拥右抱 ? 知易行难

智圆行方 ? 张牙舞爪 ? 恣意妄为 ? 自以为是 ? 左右为难

扩展资料

《骆驼祥子》 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主要人物

1、祥子

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2、虎妞

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虎妞是一个流氓资本家的性格鲜明的女儿,她长得虎头虎脑,外表丑陋,小说中说她像一个大黑塔,不讲仁义,粗俗凶悍。她在书中是一个有些矛盾的人物,一方面她是一个财主的女儿,可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车夫的妻子,待人泼辣,用祥子的话来说,她做哥们儿好,但难把她当作一个女人看待,对外人她不讲理,但是对祥子,她的确是真心爱他的。她想在祥子身上找回被自私父亲剥夺的青春。

3、刘四爷

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旧社会的袍哥人物,改良办起了车场,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从不肯在外场失面子。因为愧于女儿虎妞,凡事都让她几分,可他实在不愿辛苦成果被祥子继承去,就跟女儿闹翻了,后来变卖了一些车享福去了。直到祥子偶然拉他才知道女儿了,真正感到了孤独。

4、曹先生

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

5、高妈

心地善良、为人要强的老妈子,乐于助人,经历了不幸,学会了在旧社会最底层生活的方法。有自己的想法,常常开导祥子,是一个祥子很佩服的人。她保留了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善良、质朴,生活教会了她在社会上为自己找到生路,做事也仔细有心眼,是适应了旧社会的为数不多的劳动人民。

歌剧版《骆驼祥子》是国家大剧院第五部原创中国歌剧,创作过程用时三年,是国家大剧院联手作曲家郭文景、编剧徐瑛、新锐导演易立明,集成创作打造的一部充满地域风韵的老北京经典题材作品。是当之无愧的现代出名文学小说之一,曾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给文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

百度百科-骆驼祥子